收藏 分销(赏)

论王莽“怀柔”思想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87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王莽“怀柔”思想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王莽“怀柔”思想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王莽“怀柔”思想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蒋旭峰(),男,浙江平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北方民族史研究;裴永亮(),男,山西大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简牍学、北方民族史研究。第 卷第 期 年 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文章编号 ()论王莽“怀柔”思想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蒋旭峰,裴永亮(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辽宁 锦州 )摘要 学儒出身的王莽,受儒家传统民族观的影响,同时吸收借鉴西汉以来统治者实行的“怀柔”之术,形成了民族“怀柔”思想。王莽在其“怀柔”思想指导下,曾在特定时期实行过民族“怀柔”政策,企图实现“四夷宾服”的政治理想。不过,王莽的民族“怀柔”政策,只是实现“大一

2、统”的一种手段,其中蕴含着歧视和压制的色彩,这也激起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众怒,最终导致其民族“怀柔”政策归于失败。关键词 王莽;“怀柔”思想;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怀柔”,即笼络和安抚之意。该词最早源自 诗经。诗经周颂时迈 载:“怀柔百神,及河乔 岳。”()毛 苌 作 注 曰:“怀,来;柔,安。”()解释为对山川百神都要善待。礼记中庸 载:“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此后,“怀柔”一词屡次出现在 史记 汉书 等古籍中,并相应地形成了“怀柔”政策,即统治者用各种手段笼络其他民族和政 权,使 其 归 附 自 己 的 一 种 政 策。史记五帝本纪:“小大远近,莫不怀柔。”

3、()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有学者总结了王莽执政时期的民族思想,认为主要有“一统”思想和“怀柔”思想。王莽“怀柔”思想下的民族“怀柔”政策是一种通过和平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民族政策,史书虽未有王莽对“怀柔”思想和政策作详细描述的记载,然从其对王福的策命中可见其“怀柔”思想。始建国元年(公元 年),王莽在策命怀羌子王福时说:“汧陇之阻,西当戎狄。女作 五 威 右 关 将 军,成 固 据 守,怀 羌 于右。”()这里,王莽要求王福对戎狄“怀”之,说明王莽曾试图用“怀柔”的手段去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一、王莽民族“怀柔”思想来源孔子之前的民族思想主张是对周边少数民族加以排斥或武力征

4、服,表现出“强烈的 华夷之辩 观念和歧视四夷的色彩”。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以“仁”和“礼”区分华夏和夷狄,认为对待四夷也应抱有仁爱之心,构成了儒家民族观的理论基础。王莽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思想,儒家民族观影响了王莽民族“怀柔”思想的形成。此外,西汉王朝有时也会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之术,这些怀柔之术的有益经验对王莽民族“怀柔”思想的形成也起到理论借鉴作用。(一)儒家民族观儒家民族观,即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族形势,在中国早期夷夏观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儒家在民族关系问题上,一方面主张“夷夏

5、有别”,另一方面强调“用夏变夷”,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四夷”。儒家核心思想“仁”和“礼”更是儒家民族观的重要思想源头,成为儒家民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在 论 语和 孟 子中 多 次 出 现,“仁”的观念在孔子思想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爱人”道出了“仁”的本质意义。此外,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可见,孔子的“仁者爱人”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从“仁”的观念出发,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四夷,构成了儒家民族观的基本框架。“礼”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孔子礼分华夷,“以是否符合礼义来

6、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孔子认为即便“诸夏”没有君主,也要优于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此外,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质言之,孔子认为华夏和夷狄的区别,主要是二者文明的差异问题。夷狄的文明虽低,只要有“君子”去居住,就不会显得低下。孔子还从人性论角度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的天性相近,至于能否成为君子,取决于后天养成的习性,而习性的养成则要符合“礼”的规范。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民族观念已经达到了当时社会上最进步的水平,因为他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束缚,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考虑民族政策,提

7、出区分华夷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至于如何“用夏变夷”,孔子认为,“修文德以来之”,()“用先进的华夏礼乐文明来感染他们、教化他们,使他们成为华夏族的一员”。“仁”和“礼”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家民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莽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王莽政治思想理论的基础就是儒家思想,新朝建立后,王莽言必称三代,事必据 周礼,处处引经据典。在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交流活动时,王莽曾特意选派精通儒学的儒士出使周边地区,曾任“儒者能专对者济南王咸为大使”,()可见,儒家经义在王莽处理民族关系时起到一定作用。此外,王莽尊崇孔子,封孔子后人孔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

8、为褒成宣尼公。王莽临死前还模仿孔子的言论说:“天生德与予,汉兵其如予何!”()这反映了王莽对儒学和孔子的笃信。王莽尊儒敬孔,以仁学思想和礼治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民族观,对王莽的民族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王莽制定民族“怀柔”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二)王莽对西汉以来怀柔之术的借鉴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对周边民族有时也实行怀柔之术,如安抚、赂遗、和亲诸政策,为王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启迪和指导。西汉初期,陆贾提倡“附远宁近,怀来万邦”,认为“仁义是万世不变的最好的政治指导思想”。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 年),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安抚赵佗,陆贾出使南越后“卒拜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高后时期,南

9、越王反叛。文帝即位后,再次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在陆贾的努力下,南越再次臣服于汉朝。赂遗,是为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西汉初年,匈奴对西汉边境构成了有力威胁,为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赂遗成为西汉王朝对匈奴“怀柔”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形式主要是:西汉王朝赠与匈奴一定数量的生活物资和奢侈物品,并以此为交换条件,诱使匈奴减轻对边境地区的骚扰。汉文帝曾“遗单于甚厚”,赠匈奴单于“服绣袷绮衣、长襦、锦袍各一,比疏一,黄金饬具带一,黄金犀毗一,绣十匹,锦二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在呼韩邪单于奉藩称臣之后,西汉王朝给予匈奴大量的衣被缯絮和粮食,其目的就是通过给予匈奴经济扶持和援助以加强汉匈之间的君臣关系。和亲

10、是西汉政府对少数民族最早实施的怀柔手段,汉初汉高祖刘邦将长公主下嫁匈奴冒顿单于。此后,西汉王朝便把和亲作为对匈奴的众多政策之一。和亲政策在特定时期内起到维持和平、缓解民族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如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就曾为西汉王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此外,和亲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的,因而成为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怀柔”手段之一。西汉王朝在特定时期内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赂遗、和亲的怀柔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后人处理民族关系树立了典范,也为王莽“怀柔”思想的产生和实践提供了启迪和借鉴作用。第 期蒋旭峰,裴永亮:论王莽“怀柔”思想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二、王莽“怀柔”思想下的民族

11、政策王莽执政期间,实行了多方位的民族政策,既有具有强权意味的歧视、压制、武力威胁、军事打击等内容,也有饱含“怀柔”色彩的怀柔政策、羁縻政策。(一)怀柔政策 怀柔政策之一:赂遗。元寿二年(公元前 年),汉哀帝去世,王莽出任大司马,拥戴汉平帝登基,逐渐在朝中掌握军政大权。王莽为赢得政治资本,便向周边少数民族实行赂遗政策,派遣使者重金收买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王莽首先派遣使者重赂匈奴单于,史载:“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虽然王莽重赂的目的是让匈奴单于“慕从圣制”,但其方式为重金贿赂,而非武力威胁和军事打击

12、,可见其怀柔色彩。同时,王莽对匈奴“赏赐之甚厚”,()告匈奴单于令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入汉朝侍奉王太后。此外,王莽“南怀黄支”,派遣使者“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汉书平帝纪 载:“二年春,黄支国献犀牛。”()至此,在王莽重金收买下,似乎形成了“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的局面。()元始五年(公元 年),王莽对西羌实行赂遗政策,派遣中郎将平宪等人携带大量金币出使西羌,成功达 到“诱 塞 外 羌,使 献 地,愿 内 属”的 目的。()始建国三年(公元 年),王莽“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招诱呼韩邪单于诸子,欲以次拜之。使译出塞诱呼右犁汗王

13、咸,咸子登、助三人,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赐安车鼓车各一,黄金千斤,杂缯千匹,戏戟十,拜助为顺单于,赐黄金五百斤,传送助、登长安。”()此举采用重金收买的方式,但在“怀柔”过程中蕴含着压制的色彩,分化了匈奴内部,因此激怒了匈奴乌珠留单于。怀柔政策之二:和亲。始建国五年(公元 年),乌珠留单于立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掌握大权,当和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 次 云“常 欲 与 中 国 和 亲,又 素 与 咸 厚善”,()在拥立咸为乌累若鞮单于后,力劝单于与中原和亲。咸即位之后,接受当和云的建议,向王莽新朝求和亲。王莽接受匈奴和亲的请求,“遣使者厚赂之”,()向匈奴示好。此时王莽对匈奴的策略,集中体

14、现在他处理如普谏言时的态度。谏大夫如普上书建议“今单于新和,宜因是罢兵”,王莽采纳了如普的谏言,与匈奴修好,“征还诸将在边者,免陈钦等十八 人,又 罢 四 关 填 都 尉 诸 屯 兵”,以 示 诚意。()天凤二年(公元 年),王莽为了与匈奴实现和亲,逼迫厌难将军陈钦自杀。汉书王莽传 载:“单于咸既和亲,求其子登尸,莽欲遣使送致,恐咸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当诛侍子者故将军陈钦,以他罪系狱。钦曰: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遂自杀。”()匈奴单于咸向王莽新朝求和亲,王莽为促成汉匈和亲做了一系列努力,派遣使者、撤去屯兵的做法充满怀柔色彩。但王莽与匈奴和亲,并没有对汉匈的战和关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二)羁縻政

15、策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羁縻,即笼络控制之意。王莽对西南夷既有武力征伐的行动,也有一系列发展地方经济与笼络安抚少数民族的措施。据 汉书 载,王莽改句町王为侯,王邯怨怒不附,牂柯大尹周歆诈杀邯,邯弟攻杀歆,结果三边尽反,王莽数度征伐。西南夷反叛后,王莽发兵数十万进行反击,最后因士卒饥疫、连年不能克而被迫罢兵。武力征伐政策失败后,王莽任文齐为益州太守,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载:“(王莽)以广汉文齐为太守,造起陂池,开通溉灌,垦田二千余顷。率厉兵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此外,西汉在西域设有戊己校尉。戊己校尉除了掌管

16、西域屯田事务外,常协从西域都护讨伐西域诸国的叛乱。王莽于天凤三年(公元 年)“遣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己校尉出西域,诸国皆郊迎贡献焉。诸国前杀都护但钦,骏欲袭之,命佐帅何封、戊己校尉郭钦别将”。()有学者认为,西汉在西域的戊己校尉延续到王莽天凤三年(公元 年),说明西汉在西域的屯田最晚持续到天凤三年西域反叛。西域反叛前,王莽在西域沿袭西汉屯田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推动了边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羁縻政策还包括文化渗透,即对四夷推行教化,进行精神控制。儒家学派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一向主张以德服人、推行教化。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汉书王莽传 载:“莽

17、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因此,王莽于元始四年(公元 年)“遣大司徒司直陈崇等八人分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行天下,览观风俗”。()元始五年(公元 年),“风俗使者八人还,言天下风俗齐同,诈为郡国造歌谣,颂功德,凡三万言”。()始建国元年(公元 年),王莽又派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 符命 四十二篇于天下”,大肆宣扬“莽当代汉有天下云”的天命所归思想,同时就地 授 予 新 朝 的 印 信,收 回 原 来 汉 朝 的 印信。()王莽派遣风俗使者出使各地,推行教化,宣扬新朝国威,企图对少数民族实行精神控制。三、王莽民族“怀柔”思想的影响和评价王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做法,包括所实行的民族“怀柔”政策

18、,都是在其“大一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春秋时期,“大一统”思想已经萌芽,春秋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战国时期,“大一统”理论进一步发展,梁襄王曾向孟子讨教如何安定天下,孟子回答道:“定 于 一。”()秦 汉 时 期,“大 一统”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治公羊学,他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颜师古注:“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王莽的民族思想中也有“大一统”思想,其来源正是先秦至西汉时期所形成的“大一统”理论。始建国元年(公元 年),王莽建立新朝,随即颁布诏令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

19、于一统。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僣号称王者皆更为侯。”()在王莽看来,四夷“僣号称王”是“违于古典,缪于一统”的行为,而降王为侯的做法也恰好符合“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的“大一统”理论。()在王莽的民族思想中,“大一统”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其“怀柔”思想及政策只是实现“大一统”的一种手段。王莽虽曾遣使者携带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然其目的是为劝告匈奴单于遵循汉朝的礼制,改囊知牙斯为知。其后,王莽派遣五威将王骏等人携带黄金币帛贿赂匈奴单于,改“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其目的仍为实现“大一统”。此外,王莽“怀柔”思想下的民族“怀柔”政策,在执行时蕴含着歧视和压制的色彩,如派何人入侍本

20、由匈奴单于自行决定,王莽却重赂匈奴单于,令单于遣须卜居次云入侍,干涉了匈奴的内 部 事 务,暴 露 了 王 莽 对 匈 奴 歧 视 的 态度。此后,王莽用重金贿赂和收买的手段强迫匈奴改名和更换印玺。王莽令匈奴单于囊知牙斯更名为知,这有悖于匈奴的风俗习惯,也不符合匈奴人的语言规律,对匈奴单于而言无疑是一个侮辱。而印玺的变更,表明“王莽蓄意压低匈奴单于的政治地位,把原来汉王朝尊重单于为匈奴最高首领的地位改变成为与王莽新室的诸侯王的地位”。王莽改“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匈奴以汉制,诸王之下,乃有汉言章,今印去玺加新,与臣下无别,不说”。王莽令匈奴单于改名和更换印玺,引起了匈奴单于的不满,

21、这必然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始建国三年(公元 年),王莽用重金收买的手段分化匈奴内部,激怒了匈奴乌珠留单于,匈奴单于派兵侵扰云中益寿塞,大肆屠杀官吏和民户。新莽时期,匈奴的势力虽然远不如汉武帝以前强大,但仍不可小觑,仍是中央王朝的主要对手,因此王莽“怀柔”思想下的民族“怀柔”政策针对的主体也是匈奴。王莽在对匈奴实行民族“怀柔”政策时存在的一些失误,导致了莽匈关系的恶化,其后匈奴拉拢西域诸国共同抵御中央王朝的趋势更加明显。汉书西域传载:“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匈奴大击北边,而西域瓦解。焉耆国近匈奴,先叛,杀都护但钦,莽不能讨。”()据 汉书 和 敦煌马圈湾汉简 所载,王莽于天凤三年(公元 年)派

22、王骏等人率兵征伐西域,焉耆诈降而聚兵自备,伏击王骏军,姑墨、尉犁、危须各国也起而共同袭击王骏军。可见,王莽对匈奴实行的民族“怀柔”政策中蕴含的歧视和压制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莽匈关系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当时中央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西域诸国的离析。至于王莽以“怀柔”手段发展西南地区经济,也实属无奈之举,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做出的决定。西南夷反叛后,王莽最初使用武力征伐手段,直至士卒饥疫,连年不能克,才转用“怀柔”手段去安抚西南夷,这才形成双方“甚得其和”的局面。质言之,王莽有时用“怀柔”政策来实现“大一统”,有时也基于社会现实被迫使用“怀柔”政策去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此外,王莽民

23、族“怀柔”政策在执行时也存在不少失误,如在处理西南夷反叛问题时,最初就应使用“怀柔”手段;在处理匈奴问题时,不应该过度关注匈奴名号问题。总之,王莽“怀柔”思想下的民族“怀柔”政策,其主观愿望是好的,是要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大一统”,但最终结果并不理第 期蒋旭峰,裴永亮:论王莽“怀柔”思想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想,甚至走向反面,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四、结语综上所述,王莽自幼接受儒学教育,尊儒敬孔,深受儒家传统民族观的影响,形成了民族“怀柔”思想。王莽在民族“怀柔”思想指导下,又吸收借鉴西汉以来统治者所实行的“怀柔”之术,对周边少数民族曾实行“怀柔”政策。但王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各项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

24、实现“大一统”,“怀柔”政策只是实现“大一统”的手段,并不构成王莽民族政策的全部内容。此外,王莽“怀柔”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时蕴含着歧视和压制的色彩,破坏了民族团结,激起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反抗,带来了战乱和破坏,使“怀柔”的成果化为乌有,最终加速了新莽政权的覆灭。参考文献 阮元 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司马迁 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班固 汉书 北京:中华书局,崔明德 王莽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东岳论丛,()樊文礼 儒家民族思想研究:先秦至隋唐 济南:齐鲁书社,吴贤哲 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克建 儒家民族观思想基础探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张

25、践 浅析孔子的民族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孔子研究,()陆贾 陆子 北京:中华书局,金春峰 汉代思想史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勇 羁縻统治中的经济文化渗透:西汉后期封建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林幹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范晔 后汉书 北京:中华书局,赵 贞 汉 代 戊 己 校 尉 阐 释 敦 煌 研 究,()张德芳 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 敦煌研究,()林 剑 鸣秦 汉 史 上 海:上 海 人 民 出 版社,晓克 论新莽时期的汉匈关系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林幹 匈奴史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 民出 版社,吕 思 勉秦 汉 史 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社,陈立柱 王莽与周边民族关系新论 安徽史学,()责任编辑:李新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