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87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张欣(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要:不同时期的工业题材小说展示出内涵不同的时代精神,工人的社会地位、工作热情、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心理特征等都具有时代的差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至新世纪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工人精神面貌的梳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制、下岗危机、机器取代人力、工厂生态环境等现实问题的文本分析,可以洞见辽宁工业题材小说蕴含的时代精神流变,从激情岁月的理想主义到改革初期的硬汉精神、从转型时期的慷慨悲壮到新世纪工人子弟的伤痛记忆,背后反映出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认识的深化。关键词:工业题材小说;时代精神;辽宁作家;工业文明中图分类号:I206

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3)03-0007-07收稿日期:2022-12-23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9BZW009)作者简介:张欣(1979-),男,吉林通化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第 19 卷第 3 期2 0 2 3 年 7 月Vol.19 No.3Jul.2023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DOI:10.13888/ki.jsie(ss).2023.03.002辽宁是工业大省,也是新

3、中国工业文学的摇篮。工业题材小说曾经给辽宁文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在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我们看到主人公身上呈现出勇敢、忠诚、担当和默默付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特质。在辽宁这片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几代作家秉持现实主义人文关怀,以审美形塑将长子情怀和辽宁精神化作时代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画廊中的珍贵记忆。”1 7辽宁作家对工业文明的现代性思考,折射出不同时代工人的精神风貌,并进而对市民的城市生活产生位移性的联想,通过比较不同时期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工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从中发现人们对于工业文明的态度的转变,同时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一、

4、激情岁月的理想主义新中国成立初,工业战线上涌现出以孟泰、王进喜、马恒昌等一批东北工人为代表的全国劳模,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一穷二白的工业基础上靠着一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的干劲接管工厂、恢复生产,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和爱厂如家的工作热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楷模,被树立起来的劳模的创业精神和光辉事迹使得作家把工业化同社会主义理想直接联系在一起,工业战线的沸腾生活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因此进入了作家的视野。上世纪50年代,文坛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反映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创作高潮,先后出版的中长篇小说有白朗的 为了幸福的明天、第 19 卷沈阳

5、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雷加的 潜力 三部曲、萧军的 五月的矿山、艾芜的 百炼成钢、杜鹏程的 在和平的日子里、周立波的 铁水奔流、罗丹的 风雨的黎明、草明的 乘风破浪 等。60年代,辽宁文坛有李云德的 沸腾的群山 等工业题材小说问世。新中国第一代文艺工作者以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无限热情,深入工厂、车间,了解工人的所思所想,从而创造了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一个辉煌的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艾芜在 百炼成钢的前言中说:“我就是想把新一代的中国人写出来。我的书名采取一句中国的成语 百炼成钢,这不只是因为书里的人物在炼钢,而主要的意思,是说新的人是锻炼出来的,而且还须不断地锻炼。

6、”3 1“炼钢又炼人”的主题使作家在描写生产过程的同时,着眼于人物心理的反应、品质的变化、性格的成长,因此,在这批作家的工业题材作品中,工人身上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明显带有那个理想主义时代特有的乐观、豪迈,劳动者普遍具有忘我的牺牲奉献精神。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成长是当时许多作家创作表现的重点。如“东北作家群”代表之一的雷加是抗战胜利后第一个回到家乡安东(丹东)接办日伪统治下惨遭破坏的安东造纸厂的辽宁作家,他的长篇小说 春天来到了鸭绿江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结束后,安东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动人事迹。他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工厂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

7、人、家属、特务分子等各色人物,表现了工人渴望幸福、争取和平的情绪与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罗丹作为较早进行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辽宁作家,他的长篇小说 风雨的黎明和 严峻的岁月 描写的都是鞍钢工人的生活斗争画面,作家以宏阔的笔触和宽广的视野扫描了鞍钢恢复生产时期的全景,写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敌特分子,但是写得最好、给人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工人。这一时期,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大都处在城乡结合的中间地带,工人形象也大多与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初始阶段特点,说明中国的工业化一开始带有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特征。“尽管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长子形象、工人形象相较

8、于农村题材中的人物形象来说缺少一定的经典性,但其独有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4 4“对于在本时期颇受限制的城市文学来说,工业题材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它的替代物,尤其是在普通工人日常的生活写照中,可以依稀窥见当时城市生活的斑驳投影。”5 35新中国成立初,辽宁工业题材小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作家对工人心理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普遍存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平面化、类型化缺陷,先进与落后、革命与反革命的人物塑造模式,使作品无法实现对政治身份的超越,作品多停留于对先进工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的颂扬,在主题表现上则多拘泥于当时的政治阐释,这种模式化的创作思路,使作品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二、改革初期的硬汉精神

9、新时期,随着改革文学思潮的兴起,辽宁工业题材小说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文学集中反映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工业改革与农村变革,其中以工业题材小说居多。这一时期的工业题材文学创作从之前的侧重塑造先进工人典型转向描写推行改革的国家干部、工厂领导,改革与保守势力之间的较量成为这一时期工业题材小说的主要矛盾。韶华的 沧海横流、张洁的 沉重的翅膀、达理的 路障、邓刚的 刘关张 八级工匠阵痛 等一批描写工业改革的作品相继问世。长篇小说 沧海横流 于1979年8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是新旧时期过渡阶段的一部工业题材小说。作品展现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东北某地石油管道修建过程中,一支由工人、解放军、

10、民兵组成的输油队伍在建设工地上与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斗争和两种思想的交锋,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征远、青年干部赵春先,以及郑启林、姜振光等“铁人”8第 3 期张欣: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式的干部、工人的光辉形象,同时也刻画了混进会战队伍的野心家、阴谋家和投机分子,展现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真理与谬误、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尖锐斗争。真正率先开始塑造改革者形象的是辽宁籍作家张洁的长篇小说 沉重的翅膀,这是新时期第一部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在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作家带来了声誉,作品超越了歌颂改革者的单一主题,反映了工厂改革牵扯到的体制和社会环境问题,作家在热情讴歌改革者的同

11、时,真实地反映了改革的艰难,显示出深刻的忧患意识。小说中曙光汽车制造厂的改革过程既慷慨激昂又尖锐复杂,改革举措虽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由于触动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而遭到保守派千方百计地阻挠和一些工人的误解。小说深刻地揭示出郑子云、陈咏明等人的内心苦闷,改革者的挫折、失败及他们的内心焦虑都体现出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张洁的文风细腻,张弛有度,擅长心理描写,有效保证了这部作品的质量,作家也因此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达理的小说 路障 发表于 海燕 1981年第10期,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某市市委书记秦越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改造贫民窟金家沟,建设新小区的故事

12、。秦越是一个与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乔光朴有着类似气质的开拓者,他做事雷厉风行,有胆识魄力,小说以解决拆迁安置问题为矛盾焦点,真实地再现了工业战线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们的思想面貌。6郑子云、秦越等一批走在时代前列的改革者敢于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冲破阻挠,尽管改革过程举步维艰,但他们最终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上级的支持,代表着不可遏制的历史潮流。如果说张洁、蒋子龙、李国文等作家更多的是从政府部门领导、国企厂长、书记的视角来书写中国工业改革的艰难起飞,那么邓刚的小说则是站在80年代底层工人的立场来写改革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心理和情感变化。他的小说 阵痛 被中国作协评价为写工业题材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获得了198

13、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邓刚的小说明显具有一种“硬汉精神”,无论是他笔下的“海碰子”还是“八级工匠”,都是具有阳刚之美的男子汉,这种“硬汉精神”与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1978年底,日本影片 追捕 在中国上映引发轰动,高仓健成为民众偶像。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偶像史上,高仓健是颇具精神价值和内在品质的偶像。也由此产生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寻找男子汉,并持续发酵。不能说邓刚的小说就是这思潮的产物,但它的出现客观上回应了民众的呼唤,顺应了社会的精神需求。”7 8阅读80年代的工业题材小说,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辽宁工业题材小说带有改革开放初期的鲜明时代精神特征,改革之初的艰难远超人们的想象,改革者遭

14、遇到了来自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他们不仅要有大刀阔斧、不怕得罪亲人、朋友、上级的勇气与魄力,更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高超的管理水平。中国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绝不是依靠某个强有力的铁腕改革者就能轻易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80年代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的理想主义、浪漫色彩明显减弱,理性意识逐渐增强。三、转型时期的慷慨悲壮上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唯经济效益论一度成为当时各行各业的价值追求。知识分子的选择多元化,一些作家下海经商,文学创作出现了向市场看齐、向庸俗审美趣味妥协的倾向,工业题材文学也在这一时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阶段中国的历史性转型是以工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为主体的

15、,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关停一批高耗能、低效率、重复生产的工矿企业,很多曾经辉煌的国有企业处境艰难,工人由于自身利益受损难免会产生心理焦虑和精神苦闷。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破产重组、资产置换、工人下岗、股份制、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和工人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在这一时期的工业题材小说中,几9第 19 卷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乎都得到了作家的关注和表现。“工业题材小说的主题转向了对时下人们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在一个个围绕着工厂企业发生的故事里,既有毫不掩饰的世俗人生,也不乏诚挚动人的理想追求。”8 27辽宁作家因老工业基地的地缘优势等因素,始终关注着工业化的进程,亲历了转型期的种种变革阵

16、痛,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工业题材小说。如胡小胡的长篇小说 太阳雪:“侧重对工业生活本身的呈现,强调现代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历史性剧变,尤其强调人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态度、感情经历。”“作品对国有大型企业显然没有有些作家那样耐心与乐观,相反,表现了更多的悲观情绪。”9 80小说以沈阳一家濒临破产的大型建筑企业为视角,真实地揭示了诸多妨碍现代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弊端,读来让人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尤其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主人公总经理陶兴本,虽然励精图治、工作勤勉,但终因企业内部的权利争夺、利益冲突,没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最后跳楼身亡,这更增加了这种悲剧的力量。正如有的批评家指出的:陶兴本和新时期改

17、革小说中的代表人物乔光朴相比,两人从个人魅力上看有很多近似的地方,然而,乔光朴成功了,而陶兴本却最终走向了毁灭。“于是,我们在新时期文学的改革者群像系列中,看到了一个真正彻底失败的改革者,看到了一个个人魅力十足却无可奈何、无所作为、丝毫左右不了企业命运的失败者,这不啻宣告了那种 能人治清官治 模式的终结。”9 81这表明陶兴本的人生悲剧不是由他个人的某种缺陷或决策失误造成的,他的悲剧实质是社会经济转型的结果,是国有企业在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然付出的代价。李铁是持续从事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辽宁作家,他有近20年的工厂生活经历,他先后发表了小说 纪念于美人的几束玫瑰花 乔师傅的手艺

18、 杜一民的复辟阴谋 工厂的大门 合同制老总 长门芳草,出版小说集 冰雪荔枝 点灯 手影 等。李铁的大多数作品发表于2000年以后,在新世纪专门从事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作家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李铁却一直坚守工业题材的小说创作,他用诗意的语言书写着现代工业文明,书写着当代技术工人形象,描绘着工人的心灵家园,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李铁擅于刻画工厂女性的情感困惑,故事多是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叙述,工人的荣誉感及对拥有高超技艺的能工巧匠的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但是到了90年代,这种心理和情感逐渐改变,工人的优越感和主人翁意识不再,他们面临的是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心理落差在李铁的小说中有着精彩的艺术呈现。李铁的小说真实地

19、反映了90年代末中国工厂和工人的遭遇和处境,细腻地描写了一批下岗女工的艰难生活与人生遭遇。读者无法忘记那个将手艺看得高于一切的女工乔师傅,为了学到直大轴的技术,她不惜以女性的贞洁来换取,然而,她费尽心机学来的手艺最终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毫无用武之地;我们也无法忘记那些像于美人一样为了报恩,牺牲自己的名誉、幸福、婚姻,把身体作为工厂公关筹码的女性,这些故事背后无不透露出严酷悲壮的时代特征,虽然作家对他笔下的女工倾注了饱满的情感,“严酷”的生活因此而多了几分温馨。应该说李铁更擅长的是中短篇小说,他描写工业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在时代变迁中工厂和工人遭遇的生存境况,对现实的探索具有相当的

20、广度和深度,对人性的剖析也较为深刻,凸显了工业题材小说的独特魅力。相比之下,他对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则稍显逊色,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多有与中短篇小说的重合雷同之处,显示出作家对鸿篇巨制掌控能力的欠缺。此外,辽宁作家孙春平创作了一批反映下岗工人艰难“自救”的小说,如陈焕义 陌生工友 拿不准是谁 太平世界 等,作为国营大厂的工人,他们对工厂的感情尤为真挚,面对下岗,他们有过困惑、迷茫,但最终能以壮士断腕的豪情战胜失去了稳定可靠的工作收入的恐惧,勇敢地接受现实,在人到中年时开启从头再10第 3 期张欣: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来的征途,市场经济下工人的独立自强意识逐渐显现。辽宁工业题材小说既有改革

21、者的慷慨悲壮,又有对下岗工人的温情描摹,透过转型社会的艰难,读者看到的是社会的整体性进步。四、新世纪的伤痛记忆新世纪,以班宇、郑执、双雪涛为代表的“80后”作家打破了辽宁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沉寂,他们的创作与辽宁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不谋而合。三人都在沈阳铁西区出生、成长,因此被文坛称为“铁西三剑客”。铁西区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区,被誉为“东方鲁尔”,工业文化浓厚,铁西区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工业的缩影,这里见证过新中国成立初的工业辉煌,也经历过国企改革的阵痛,工业情结成为铁西人无法遗忘的旧梦。当年这里汇集了全中国最顶尖的工业力量,在不到40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曾聚集近千家工厂,拥有40多万

22、工人大军。随着90年代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大批国有和集体企业减产、破产、倒闭,昔日的繁华与这里正在发生的巨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转型期的迷茫出现在沈阳民谣歌手艾敬的歌曲 艳粉街的故事 中,也出现在张猛导演的电影耳朵大有福 钢的琴 中。2003年,导演王兵在这里拍摄了一部很有影响的纪录片,片名就叫 铁西区,摄影机记录下了世纪之交铁西区某大型工厂的真实图景,破败的车间休息室、简陋的职工浴室、纵横交错的工厂铁轨、表情木讷的下岗工人、疗养院里等待发放抚恤金的患病工人、街头百无聊赖的年轻人。这些构成了“铁西三剑客”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背景,成为他们记忆的一部分。铁西区的落寞给他们的家庭生活

23、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班宇在一篇采访中说过:“1996年,下岗潮席卷我家。我是双职工家庭,爸妈都是变压器厂的。”10下岗带来的后果沉淀到生活里边,疼痛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铁西三剑客”的小说中,东北萧条的阴影从未散去。“铁西三剑客”的小说在新世纪接连发表,成为当代文坛热点现象,甚至引发了批评界关于“东北文艺复兴”和“新东北作家群”的讨论。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铁西三剑客”研讨会上有评论家认为“铁西三剑客”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创作对于发生在90年代一直延续到当下这段历史来说是一种迟到的写作,但是对于文学史来说则是一种文学史的写作和深化。11在90年代以来的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工业文明的

24、诗意想象逐渐消散,工业底蕴日渐成为我们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的内容。所以,工业题材的创作就不仅仅局限在一个车间、一个工厂或者一个企业,而是可以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新世纪的工业题材小说对新的时代精神做出了深刻的艺术阐释,“铁西三剑客”这批青年作家的作品重在突出工业生活对社会底层造成的疼痛记忆,彰显东北工业改革发生着的历史性遽变,尤其是人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态度、感情经历,以及人的命运、企业的命运,这是文学回归人的本质精神的体现。东北、沈阳、铁西、艳粉街这些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的地理方位,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而是一种时代精神和一个历史符号,当“铁西三剑客”在触及小说题材的时候,深深烙印在他

25、们心上的时代精神会影响到他们的叙述和对事情的观察。“铁西三剑客”的创作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描摹生活在街道、工人村、校园里形形色色的人,讲述当下,讲述自己。他们的创作中不乏忧虑工业化灾难性后果的作品,这类作品实际是对现代化思潮的一种深刻反思,作品从内到外都体现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班宇、双雪涛写作的重心都是国企改制时期的下岗工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总能找到一个或几个失意落魄的父亲形象,他们是工业时代荣光已逝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可谓是东北版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双雪涛作品中的底层小人物身上有浪漫主义特质,而班宇更偏向于写实,他关注弱势群体,写的是突然遭遇下岗的工人如何面

26、对生存问题,做一些迫不得已的买卖和营生。所以班宇的笔下更多的是罪11第 19 卷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犯、赌徒、黑社会小弟、出租车司机、足疗店老板、跳大神夫妇他们虽然只是全国下岗工人中的一少部分,但却很能代表东北下岗工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工人村是班宇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地方,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人村是城市的象征,这里不仅有职工住宅,还有幼儿园、学校、医院、文化宫、图书馆、活动中心,几乎具备了维系日常生活的所有功能。班宇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描述工人村,“位于城市的最西方,铁路和一道布满油污的水渠将其隔开。村落一般的建筑群,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建,只几年间,马车道变成人行道,菜窖变成苏式

27、三层小楼,倒骑驴变成了有轨电车,一派欣欣向荣之景。”10当年能够住在工人村绝对是被人羡慕的,因为这是工人最切实的福利和保障,随着工业改革全面推进,以及城市区域功能转型、城市化改造的到来,工人村的面积日益缩减。“如今,工人村那179栋俄式三层红砖房早就不见了,只剩32栋,成了省级文物,看上去有些没落和凋敝。大学毕业后,班宇全家搬离了工人村。”12 12工人村的没落使这里成了底层百姓的聚居地和下岗工人的代名词。班宇笔下的人物总是带有工业文化遗留的悲剧色彩。逍遥游 中的许玲玲父母刚闹完离婚不久,她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每星期需要到医院做两到三次透析,母亲为了给她治病,把仅有的四十多平的房子卖掉了,母女

28、俩租住在铁道边上,不久母亲突发脑溢血而死,父亲许福明回来照顾女儿,他靠给家具城拉脚维持生计,高昂的医疗费对于这样一个家庭的负荷是可想而知的,父亲对外人的说法是,“都让她(女儿)拖累死了。”班宇的小说传神地捕捉到了一种“灰色雾霾一样的贫困现实”,一种绝对贫困消失之后更容易被社会、富人和中产阶层忽略的“新贫困”,这在班宇的小说中被塑造为“穷二代”的文学形象。13但 逍遥游 所要表现的绝不仅是病患对下岗家庭的经济重压,还有如夜海一般向人袭来的恐惧和孤寂,这来源于主人公对生的留恋、对爱情的向往、对亲情的渴望、对友情的信任。作家成功塑造了像许福明这样的东北下岗工人,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人的尊严,穿着

29、邋遢、举止粗俗,女儿瞧不起他,甚至直呼其名,他为了50块钱可以喋喋不休地向别人诉苦以博取同情;为了得到情人的欢喜,他偷走了同学送给女儿的一罐蜂蜜。“可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坚韧的汉子,一个在呼啸而过的生活列车碾压之下,最后总能晃晃悠悠站了起来,并且努力呵护自己德性的强人。”13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卖掉了才买了两年的二手货车;女儿想去秦皇岛旅行,提出要五百块钱,他把一张一张铺平叠好的零钱递到了女儿面前。如此复杂的人性和灰色情感在以往的工人形象中是看不到的,这是班宇小说的一大贡献。双雪涛喜欢用悬疑推理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故乡的奇闻逸事,作品多从父子两辈人的视角观察东北工厂的变迁与人的命运。90年代,东北工

30、业繁荣的落幕和父辈日渐的颓败是交织并行的,父辈在冥冥之中成为东北衰落工业图景中一处绕不开的路标。而他们的子辈,包括双雪涛等人在内,则以此为索引在创作中找寻讲述故事的方法。北方化为乌有 是 飞行家 中的一部短篇小说,刘泳是租住在北京的东北作家,16岁那年,刘泳的父亲在工厂办公室被人用匕首刺死,案发现场没有留下凶手的任何痕迹,这件尘封已久的悬案随着一个女孩的出现而逐渐浮出水面。原来父亲当年是为了挽救即将倒闭的工厂,在办公室写举报信,举报厂长、副厂长侵吞国家财产、挪用工人养老保险,厂长得知后,雇凶杀人,而女孩的姐姐当时是厂里的喷漆工,她和刘泳的父亲正在恋爱并准备私奔,当晚她躲在父亲办公室的柜子里目睹

31、了凶杀现场,从此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复仇之旅。刘泳对记忆中的故乡的追寻,也随着案件的揭秘而逐渐清晰起来,他的爷爷在工厂的事故中失去了一只眼睛,母亲在父亲遇害后改嫁深圳。14文中呈现的都是工厂解体前的焦虑不安和衰败景象,在市场经济的巨浪面前,北方原有的工业优势荡然无存,大批工人即将失业下12第 3 期张欣: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岗。面对社会的转型,处境尴尬的工人子弟的痛苦和欢愉都陷落在巨大的真空之中,成为被时代忽略的边缘人群,北方沦陷的创伤记忆经由双雪涛的创作而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属性要求作家大力书写表现工人阶级精神面貌的文学作品,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社会关系的角度,工

32、人都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群体之一,新时代尤其需要自觉以书写工人、工厂、工业命运为己任的作家。辽宁作家具有创作工业题材作品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理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但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本应代表辽宁特色的工业题材文学在全国文坛的声音却远不如过去响亮,这说明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深化和推陈出新遭遇了瓶颈,辽宁作家对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体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需要得到更多作家的重视和国家层面的激励、扶持。参考文献1 张翠.审美形塑下的时代形象论辽宁工业题材中短篇小说中的长子形象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1):7-10.2铁人王进喜:用生命践行誓言 N.人民

33、日报,2016-06-23(10).3 艾芜.百炼成钢前言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4 吴玉杰.辽宁工业题材长篇小说长子形象的艺术熔铸与历史效应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1):1-6.5 王庆生,王又平.中国当代文学史 M.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5.6 梁海.如何清除时代的“路障”重读达理的 路障 J.海燕,2019(9):44-49.7曲圣文.邓刚:当代文学的大连坐标一位文学编辑的私家档案 J.海燕,2013(9):8-10.8 蔡莹.新时期工业题材小说主题论 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3):27-30.9 巫晓燕,邓海燕.

34、20世纪90年代后辽宁工业题材小说探析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9-82.10 陈梦霏.现实与虚幻之间班宇小说的魅力之处EB/OL.2021-02-08.http:/ 文学辽军“铁西三剑客”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EB/OL.2019-11-06.http:/ 李颖迪.班宇:人在故乡里漂泊 J.智族GQ,2019(9):12-13.13 李陀.沉重的逍遥游细读 逍遥游 中的“穷二代”形象并及复兴现实主义 EB/OL.2019-05-10.https:/ J.作家,2017(2):35-40.Liaoning Industrial Novels and the Evolu

35、tion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ZHANG Xin(College of Liberal Arts,Bohai University,Jinzhou121013,China)Abstract:Industrial novels in different periods present different connotations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The socialstatus,work enthusiasm,life attitudes,spiritual pursuit,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

36、cs of the working class vary overtime.By combing through the spiritual features of the workers in Liaoning industrial novels from the founding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new century and conducting the text analysis of realistic problems such asenterprise restructuring,laid-off crises,the

37、machine replacing manpower,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factories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evolu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an be observed.From the idealism in thepassionate years to the tough-guy spirit of the early reform period,from generosity and heroism of the transitionalperiod to painful memories of the children of workers in the new century,these changes reflect peoples profoundunderstanding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Keywords:industrial novels;spirit of the times;Liaoning writers;industrial civilization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