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服装具身设计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52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服装具身设计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服装具身设计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服装具身设计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视觉设计ARTEDUCATIONRESEARCH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服装具身设计研究向逸摘要:无论是过往的服装发展历史,还是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服装设计中的“身体悬置”问题一直存在。在知觉现象学引发“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在服装设计中引入具身认知视角,将拓展出服装的具身设计新概念与新方法,以更好地回应设计学科“大设计”的趋势与跨学科的未来。关键词:具身认知身体本体服装设计具身设计服装是一种基于身体的设计,与人的身体息息相关。服装依托身体而存在,身体则依托服装而展现出自身的话语性。纵观时尚历史,服装或束缚身体,或扩张身体,时而保护身体,时而又“迫害”身体。究其原因,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

2、核心还是在不同哲学思想下身体观的演变。“身体”本应作为核心词汇成为服装讨论的核心,但纵观服装史,之于服装而言的身体一度处于悬置状态,成为单纯的功能性产物或审美话语表达。于是在过往或当下的服装设计中,存在被“忽视”、被“束缚”被“隐藏”被“破坏”的身体。当今由于认知与意识的转变,学界对身体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但部分服装设计仍停留在对身体外观的修饰和风格形象的塑造上,在服装设计中较少注重身体意识感知、身体行为感觉及身体经历经验。身体更多作为服装设计的“载体”,而非服装设计的“本体”。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服装发展过程中的身体缺失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存在

3、、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然产生了变化 2 。在“后人类”或“后人类主义”时代,人与生物、人与机器、人与非人的边界不断模糊,在新的时代,人们已经放弃甚至重新定义了从笛卡尔开始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因此,多变的技术化的身体、身体的不确定性、性别界限的模糊、现实与科幻的混淆等主题,显然已经开始重构当下的“时尚”。在此环境下,服装不再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穿着需求而存在,也不仅仅是展现审美和识别社会身份的载体,它将不再沉浸于风格与时尚之中,而是展现哲学认知,试图思考世界与未来。在新时代下的设计学科中,设计不再只是基于外观,也并非只是大工业生产下的一个环节。设计将面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类未来的多种可能。

4、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设计成为解决危机的一种方法与路径。然而,原有的设计分类已难以满足应对人类未来全新挑战的需要。基于此,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大设计”理念被提出,打破学科壁垒、跨越认知边界,成为实现“大设计”的必经之路。与身体相关的设计行业,尤其是服装、材料等,需要通过引入哲学、心理学视角,关联最新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研究成果,并不断与音乐、戏剧、舞蹈等其他艺术领域产生思维交流,才能推动跨学科背景下服装设计的全新设计范式出现,并对新时代下的时尚与新局势下的设计作出有效的回应。面对新的环境与“大设计”的发展诉求,以往的服装设计的思路与方法逐渐显现出局限性。虽然服装设计主题不断更替,同时也有批评时

5、尚或反时尚的设计新模式加入,但围绕风格、款式、颜色、材质的固有设计路径与方法使服装设计的创新渐入瓶颈。此外,面对人工智能、可穿戴技术、可交互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介入,以往的服装设计体系同样在学科交又与跨领域的创作实践中显现出局限性。而面对网络环境与数字技术下的“去身化”问题,服装设计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服装设计中的“身体本体”服装设计的起点是人,终点仍然应该是人,人的身体是服装设计的核心 4 。服装与身体的关系似乎显而易见,因为从广义上讲,服装设计是以身体为基础的空间造型艺术,也就是说,只要围绕身体展开的附着与构建,都可以称为服装设计。因此,从服装出现以来,服装与身体就是紧密联系的。然而

6、,纵观服装设计史可发现,服装中的“身体”从未完全显现出其核心性。诸多时期的服饰风潮及其案例显示,身体时常单纯被当作衣服架子,而服饰往往在艺术思想、社会思潮、政治需求等因素的推动下,抛开身体本身的特点和需求,盲目追求外观装饰,甚至“迫害”身体,这在以往的欧洲服饰中尤为常见,而中国传统服装中的身体又长时期处于隐遁的状态。服装设计本应该围绕身体展开,并以身体为思考的中心,然而研究身体与服装的历史可发现,服装中的“身体”在过去长期未受到重视,鲜少有设计着重关注身体意识观念,重视身体的自身感受和知觉能力。此外,服装史中有诸多改造身体的案例,尤其是通过服装改造身体的案例。这些123美街教育研究服装或压缩,

7、或扩张,有表面的视觉强化,也有极端的身体加工出现。鹫田清一在古怪的身体中就人类孜孜不倦的身体改造行为解释道:“我们的身体作为一个像”而存在,它只是一个想象和解释的对象。”“穿着衣服时,随着身体的活动,我们的皮肤会和面料产生接触。而这种触感,让平常看不见的身体轮廓变得清晰起来。”由此可见,只有与身体和身体意识发生关系的服装,才是真正的服装 5 。“衣着行为因为一个人如何思考身体以及如何呈现其身体而牵扯不同的意识层次。”着衣的身体不是无意识的肉体,而是带有文化属性的个体。也就是说,在服装潮流发展的表象下,其核心是身体观的演变。由此回看,在时尚潮流演变下,诸多模糊暖味的服装形态变得更加清晰。文章提及

8、的“身体本体”,特指“具身化”的“身体”。首先,对“具身化”问题的思索既是认知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又是当代哲学、美学研究范式转向的内在需要。“具身化”(embodiment)一词,在不同的语境和学科领域中有多种不同的译法,主要有“身体化”“寓身化”“缘身性”“具身化”等。实际上,“embodiment原本是认知哲学领域的概念,其理论核心是说明具体化的身体在认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强调心智、身体和环境的相互支撑与相互嵌入,构成多位一体的统一图式。可见,身心关系问题是其探讨的关键之一。其实,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中,充满了对于身体与心灵、意识之间关系的讨论。身体”一词在西方哲学讨论的历史中,曾经被视

9、为心灵的附庸。在笛卡尔的理论中,其被视作心智的工具,而在尼采的学说中,其又是权力与意志的体现。之所以选取“具身化”的“身体本体”作为服装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为了区别于服装中被悬置的、物化的身体。文章探究的身体对于服装的直接体验,并非技术与功能的体验,并非理性联想的产物,而是身体在服装中的真实存在、知觉与联动,是身体本体与服装直接的互动关系,通过强调“具身化”的“身体”以回应知觉现象学对于“身体本体”的回归。服装具身设计研究中的“身体本体”不单指行动可见和可触的肉体,也包含意识和心灵的联动。服装具身设计中的“身体本体”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其对立于任何二元论的概念,如身体与心灵、身体与物体、身体与世

10、界、内在与外在、自为与自在、经验与先验等,是把所有这些对立的二元概念全部综合起来的“身体”。二、具身认知下的服装人们虽然将服装自然地穿在身体上,但其中的身体观随着哲学与人文思潮的演进不断发生变化,并成为服装千变万化的底层原因,而时尚流变的根本是身体观的变化。因此,面向服装设计的跨学科思考应以“身体本体”为核心,通过知觉现象学透镜,引入具身认知理论,通过服装的具身设计研究,解决目前服装设计中的局限性问题,并更好地应对未来设计的趋势。具身认知起源于现象学。胡塞尔是现124象学的奠基者,他的意义理论中存在一个与具身认知概念的交集一“世界”与主观被给予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海德格尔认为认知活动是一个生存活

11、动,构成了思维具身化的第一步。梅洛一庞蒂更进一步发现人们认知结果的意义不仅与人们和世界交互的认知活动有关,而且与人们认知活动的基本身体图式、行为结构和生理神经结构有关。以上来自哲学中“具身化”的思想,后发展至认知科学领域,并广泛辐射至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具身认知反思并打破西方哲学发展历史中“扬心抑身”“身心分离”的认知方式,反对身心二元论。具身认知认为大脑、身体与环境在感知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具身认知掀起了一场“全新的认知革命”。面对服装设计中“身体”被悬置的状况,以及现有设计方法与新环境、新需求之间脱节的问题,从“身体本体”出发,回

12、归服装本源,构建服装设计新方法,透过知觉现象学有关“身体主体”的哲学阐释,梳理知觉现象学中关于身体的观念与观点,进而以具身认知为理论依据,可以更好地确立人的身体对于服装直接感受、体验和经历的重要意义。以上述认知方式为视角,重读服装史及相关服饰发展现象,可以很好地规避关于时尚风潮的单一解读维度,使剖析与创作视角更为多元、饱满。通过知觉现象学与具身认知视角的介入,服装史中关于身体改造、身体意识、身体体知、身体美学、身体记忆、身体延伸等内容得以更好地凸显,服装和身体观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明确。具身认知视角与思维方式的引入,为服装史的分析与梳理提供了有效切入点,为服装设计的方法创新提供了全新思路。中国传

13、统文化与中国哲学中的体知思想与具身认知有共通之处,具身认知的身体观与“天人合一”“身心一如”的身体哲学虽不在同一时代产生,却具有相似性。因此,具身认知的引入可以很好地拓展解读服装、理解服装、设计服装以及服装跨学科思考的多元视角,赋予服装设计更多的可能。三、服装的具身设计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对服装设计的探讨以“返回身体本体”为立场,重新探讨服装与身体的关系,审视与梳理身体观对服装设计的潜在影响,通过引入“身体本体”的概念,探究身体的感受、体验、经历,联动身体知觉、身体行为、身体运动。以具身认知理论为依据,借用建筑中“具身设计”一词为核心,构建相关服装具身设计的知觉、运动、行为,可以更好地通过服装及

14、其设计讨论人在当下和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具身设计”是一个基于具身认知、目前仅见于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领域的新词汇。身体的认知、经验、发展、记忆都来源于身体本身与环境的实时互动。基于以上来自具身认知的观点,服装的具身设计是文章提出的一种从身体本体角度出发的服装设计方法。“具身”一词取自当代哲学视觉设计ARTEDUCATIONRESEARCH和认知科学领域,其含义被梅洛一庞蒂在2 1 世纪重新定义。梅洛一庞蒂提出人类对于任何事物的理解都基于身体经验,科学、艺术、哲学都是身体经验的升华,进而将这种意识规定为“embodied”。具身认知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已有一些实践性应用与相关理论探讨。将“具身设计”

15、的概念应用于服装领域,主要强调服装设计的身体本体性,认为服装是具有身体性的,身体体验、身体知觉、身体尺度、身体的认知经验都会影响人对服装的感受。服装的具身设计主要围绕身体与服装在感知、认知和行为三个层次上的关联开展。服装的具身设计虽然为一种新的概念,但在实践层面并非无案例可循。2 0 世纪8 0 年代,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设计师以独特的身体观念与服饰传统影响了服装设计。他们的服装设计以人的身体为核心,设计实践围绕着人的身体本体性展开。他们通过服装与身体之间结构的构建,讨论身体对空间的体验;通过服装材料与身体触觉的碰撞,讨论身体与材料的认知关系;通过讨论身体运动与服装之间的互动性影响,讨论身体与

16、行为的联动关系。在此观念下设计的服装,不再只是视觉语言、社会权利、消费文化的载体,而是通过身体感知联动意识心智的造物。当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可穿戴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在互联网时代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了“去身化”情况。在此时代背景下,围绕“身体”展开的跨学科设计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创新的重要依托,更是跨学科设计打通串联的促发点。“人”及其存在方式本就是设计的核心,而具身认知背景下的设计更强调身体与具体环境的交互,即“以身体知”或“体之于身”。因此,在此认知背景下的服装具身设计将更关注“身体”概念,更关注身体意识与身体感知力的促发,也更注重研究服装与

17、动态身体的融合性,以及服装作为身体与环境的媒介如何更好地促发二者产生交互作用。在知觉现象学视域下,服装的具身设计研究以身体为研究基点,从体验、体认、体味、体察等角度出发,探寻自知觉、适配性、动态性、可塑性等。以身体为需求研究服装,以具身化为灵感拓展设计融合,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课题。服装的跨学科思考也可从面向未来的服装具身设计出发,在实践与拓展中有效结合多学科,引发可穿戴技术、智能交互、健康医疗等设计领域的多维度联动。结语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开始了对传统思维定式的反思,尤其是现象学哲学的出现使“具身化

18、”思想逐渐成为各学科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不少学者走出传统哲学思维困境的重要路径。对具身认知中“具身化”问题的思考既是认知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又是当代哲学研究范式转向的内在需要。具身认知的问题探讨涉及领域较广,包括哲学、认知科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各学科,对该问题的探讨也是人类社会历久弥新的问题。具身认知的视角,对面向未来的生命、身体、健康等设计问题作出了有益的回应,在相关生物科技、智能交互、可穿戴技术等领域的设计策略研究上也颇有价值。从知觉现象学的视角引入具身认知,重新审视服装设计中的当代核心问题一一身体问题,更是利用跨学科视角对传统服装设计问题展开讨论与探索。在具身认知视角下,重新探讨服装和身体

19、的关系,探索身体与服装设计的未来,并从服装的具身设计角度表达与阐释新时代下的身体观念与意识,将有效回应跨学科视角下的“大设计”趋势。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服装设计将联动柔性感知材料与身体、生命相关设计的多领域创新,为传统材料与设计注入新的元素,有效激发出服装设计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并为服装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联动探索提供理论依据。服装的具身设计研究,将在未来立足全球化语境,在探索东西方美学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具身观”资源,同时可有效联动社会文化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服装的理解与再创新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强调身体的本体性与核心性,强调人的存在,才能更好地用服装关联人在世

20、界生活中的存在方式。设计师可以“身体本体”为原点,构建服装具身设计新方法,增强服装设计路径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以服装的具身设计为基点,尝试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认知,将为服装设计的跨学科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也将更好地为服装设计学科的交叉延伸提供新的可能性。参考文献:1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705-710.2陈醒,王国光.国际具身学习的研究历程、理论发展与技术转向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 0 1 9,3 1(6):7 8-8 8.3谭亮.具身交互语境下的环境媒体设计:理论框架与研究进路J.美术学报,2 0 1 9(2):1 1 6-1 2 2.4黄子云.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 0 2 1(3 6):1 4 7-1 4 8.5刘宏宇,巩淼森,梁峭.具身认知视角下的人一一智能体交互的意向立场 J.包装工程,2 0 2 2,4 3(2):1 4 5-1 5 1.6唐林涛.设计中的“身体一意识 J.包装工程,2 0 1 9,4 0(2 0):1-8.(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编辑缪健12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