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49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教学研究8520234基于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研究李占武西吉县第六中学宁夏固原756299【摘要】纵观我国师范院校可以发现,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理想的情况,实践能力相对较低。这样的情况导致师范生未来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说应当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反思实践教学体系,让师范生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地融合,验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本文基于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来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行研究,以期能指导师范人才培养和教育。【关键词】反思性实践教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中图分类号】G65【文献

2、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96X(2023)04-0085-03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讲,教育教学实践能够很好地推动我国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师范生更好地成长为教育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师范生角度来讲是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一步。因此说师范院校需要从多种渠道开展实践活动,构建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让师范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实践机会,从教书“匠人”转变为教育“专家”,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教育人才。1反思性实践是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对于师范生来讲,要从事教育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具备教育实践能力,这也是师范生未来走向

3、职业岗位时候的重要基础,更是师范生素质的衡量标准。当下,高校在这方面表面上非常重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总结来讲主要是经验性实践指导观念之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导致实际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养的大前提下,要求未来教师具备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属性,师范类院校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1。反思性实践的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舍恩提出来的,他强调专业的实践模式应当从技术性的实践朝向反思性的实践进行转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更加侧重技术性实践,将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技术性的工作,教师需要的是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

4、更加重视对于理论知识、行为规范、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规范进行训练。这种知识和技能叠加的培养方式忽视了师范生的实践主体性和能动性,导致其专业成长与提升都受到阻碍。而反思性实践则是利用情境对话,融合已有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反复的建构与思考,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式。这种反思不单单是对于问题情境来进行反思,同时也是对于参与活动的实践者本身来进行反思。要知道教育实践问题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教育的对象也具备独特性和复杂性,教师不能依照提前制定的方案和程序来进行教学,而是要通过反思和依据问题的情境来进行决策调整和行动。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反思性实践教学是未来培养师范生的必然发展趋势,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并不是

5、在理论的学习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水平,而是要直接在问题的情境当中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反思和分析,然后创造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成为反思性实践家。2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但是高校师范生培养的体系却变化不大,导致很多师范生毕业之后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理论,但却不能进行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当中对于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强调其要集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于一身,成为反思型实践者。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基于现状进行调整,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状。具体分析而言,我国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

6、题:2.1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内容与模式没有更新从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来看,当下师范类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吸收相关学科最为前沿的知识,而且还要做好教学改革,融入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优秀的教学案例。更重要的是,对于院校而言,要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教学研究8620234能够精准地掌握师范生的学习状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好课程的完善。但实际上,我国师范类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对于基础教育需求的关注度不够,而且内容上也没有充分重视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基础教育教学当中翻转课堂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教师的教育课程当中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融入,

7、而且教育课程的前瞻性严重不足,“填鸭式”教学的落后方式依然普遍应用,而合作式与研究式的教学模式则比较少见。师范生的培养主要是被动的理论知识学习,但是没有有效的输出渠道,而且理论课程也非常陈旧,关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缺位,随机性很大,导致师范生专业水准不高2。2.2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较弱首先,实践类课程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实践类课程的培养目标的阐述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课程的阶段性分工很模糊,所以在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师范生对于课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也不够。而对于耗时比较长的实践课程,则缺乏阶段性的目标设置。比如说教育实习等,由于没有阶段性的目

8、标设计,最终这种实践课程变成了单一的模仿和重复,实际上师范生的能力和专业水准都没有得到提升和优化,更难以体现。其次,实践课程评价监管缺失。对于任何一项课程教学来讲,教学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师范生的实践类课程却不具备完整的实践能力训练、评价与跟踪的反馈系统。举例来讲,实践课程当中的教育实践开展过程中,一般的师范生进入到实习基地学校之后,对于未来将要做什么、怎么做、评价规则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导,而且教育的实习监管大多不健全,所以导致实习形式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师范生实践能力堪忧。最后,实践指导师资匮乏。实际上,我国高校给师范生安排的实践教师大多没有一线中小学的工作经验背书,所以说对于师

9、范生的指导和实际需求是脱钩的,容易出现表面化的情况。虽然说在见习或者是实习过程中,中小学也会指派教师来进行指导,但是由于高校和实习学校沟通不到位,所以一线教学的教师并不知道教育见习与实习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实习的师范生所能够接受的指导就仅仅是重复性的工作,而不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3。另外,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师范生的指导教师发生变化,但是变化过程中不同教师的思路不同,而且对于指导任务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师范生实践过程中会出现比较茫然,以经验模仿为主的情况,不能结合实际理论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也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来看,我国当下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完整

10、的框架和体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的获得并不是系统的,而是经验性和碎片化的,更有可能是不科学的。所以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而言,形成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工作。3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策略3.1构建实践情境,丰富实践体验要进行反思性实践,那么前提要素就是情景和经验。实际上,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具备个人化与情景化的特质,主要是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来形成和发展的。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否有效,取决于和教育实践情境的关联。通过分析传统的技术型实践可以发现,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对于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无明显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就很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钩的问题发生,进

11、而就会出现在实际教学当中经验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构建实践情境这个层面出发,让师范生在更加丰富的情境当中,完成从技术操作者到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化。首先,可以鼓励师范生通过书面的方式梳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尤其是在实践当中遇到的教学能力突出、魅力突出、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更应当结合理论着重进行分析与反思;其次,理论知识的教学应当和具体的情境做好连接,根据具体的情境融入相应的教学理论;再次,要实现专业见习、主题研究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系,让师范生的实践体验得到有效强化;最后,要做好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合作让师范生的实践体验更加

12、丰富和多样化4。3.2革新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智慧正如上述所言,反思性实践教学并不是技术与手段的传授,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实践智慧。这种智慧的来源不仅仅是对于实践经验的反思和总结,而且还要有扎实的实践知识,因此说需要改变以理论知识传授为重心的教学模式。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教学研究8720234首先,要能客观看待理论知识价值。要知道对于师范生来讲,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是必需的能力,两者是相互补充不能拆分的,应当注意避免在实践课程当中出现矫枉过正,轻视理论知识的情况。也就是说,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然后还要兼顾理论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在实践当中检验理论,而且

13、在实践当中做好充分的反思和总结,将实践的经验进行升华,成为理论的创新。其次,要对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让师范生能够更好地形成实践性的知识。以传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作为基础,然后增加实践的课程数量与课时,让师范生的整体学习生涯当中都有实践体系贯穿其中,结合全程全景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合理地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更可以融入翻转课堂和多媒体等模式,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创新的能力。最后,强化院校和中小学的合作,让师范生拥有双导师的培养体系,这样能兼顾理论和实践,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师范生的能力。3.3拓展反思渠道,培养反思能力师范生需要通过反思来形

14、成自己对于教育问题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形成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即便师范生的想法可能是非常初级和浅显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和想法,那么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就毫无意义,沦落为单纯的模仿,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所以说在实际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师范生的反思能力。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引导师范生了解其在教育实践当中的角色,让其具备反思意识,同时明确内涵、意义和具体方式;其次,还要做好渠道的拓展,让师范生有机会进行反思,在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都进行反思实践;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的方式,让师范生观看课堂模拟教学、实习公开课和微课教学等方式,让其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和更高

15、效地进行反思,在反复的锻炼当中让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不断得到有效的提升5。3.4强化教育信念,激发主体意识实际上,师范生应当是反思性实践教学当中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才是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要素。从这方面来讲,师范生是否能够积极地进行实践,主动地进行反思,而且还要结合自己的反思结果来调整教育经验,提升教育实践能力,这些都和自我认知有莫大的关系,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师范生必须要具备强大的教育信念。所谓的教育信念是教师的内在精神状态,是关于教学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引导。教育信念具备强大的理性力量,能够支撑教师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而不懈努力。但是实际上,我

16、国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对于教育信念培养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导致其教育意愿不明确,教师成为职业选择的一种,不具备教育信仰。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没有自主研究和反思的能力,最终导致结果不理想。所以说要改变传统的孤立能力培养模式,从树立师范生教育理想和信念开始,在实际教学中将其知识、能力、情感和思想态度做好融合,强化教育理想,同时让有意愿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生更加坚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4结语综上所述,对于师范生的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意识到实践并不仅仅是理论的简单运用和验证途径,而应当是坚定教育信念、提升教育道德、锻炼教育智慧和革新教育理论的有效途径。所以对

17、于高校而言,要更加关注教育的实际需求,转变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反思能力和研究学习能力的平衡。高校要针对师范相关岗位的需求来进行课程调整,做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转化,还要做好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合作,让教师能够享有教育共同体。同时,学校通过各种平台平台,制定教师培训和考核的办法,使师范生整体更加专业与稳定,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参考文献1 任亚男,马云阔.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提升策略探讨 J.黑龙江科学,2022,13(19):42-45.2 张松祥.基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经验: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弊端与匡正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71-76.3 邹 佳 锜,戴 维.高 师 院 校 师 范 生 教 育 实 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4):65-68.4 周琴,周敏.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师范生“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实践模式的探讨 J.教育现代化,2018,5(45):260-262,265.5 崔波.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94-9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