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汉初的“赐带剑”与“履上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574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汉初的“赐带剑”与“履上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汉初的“赐带剑”与“履上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汉初的“赐带剑”与“履上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22No.4July 2023第22卷第4期2023 年7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论汉初的“赐带剑”与“履上殿”高明凯(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5)摘要:西汉初年,刘邦为表彰萧何功绩,“令萧何为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传统标点受“剑履上殿”一词影响,将“赐带剑”与“履上殿”合而为一。事实上,这忽略了两种殊礼的具体场景。该句应当作“赐带剑,履上殿”,“赐带剑”是进入禁中得以带剑,这是对臣子充分信任的表现;“履上殿”则是在朝会之后举行燕饮活动中,萧何解履于殿上,二者应

2、是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赐带剑”“履上殿”与“朝位第一”“入朝不趋”构成了汉初封赏萧何的四项殊礼,目的是为了抬高萧何的地位,使其位列群臣之首,来稳定西汉王朝初期的政局。关键词:汉代;带剑制度;朝会礼仪中图分类号:K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864(2023)04-0079-04“赐带剑”与“履上殿”是刘邦赏赐萧何的两项殊礼1 201,一般认为是萧何“穿鞋上朝”2 23。史记 萧相国世家:“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3 2449汉书 称“赐带剑履上殿”4 2009。据 史记汉书 所载,西汉时期仅萧何享受这个待遇。东汉末年,“赐带剑,履上殿”演变为“剑履上殿”,成为权臣

3、的身份特征。汉桓帝元嘉元年,梁冀享受这种待遇:“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5 1182董卓也受此封赏:“寻进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5 2325建安十七年还赏赐曹操:“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6 36梁冀等受此优待,反映了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剑履上殿”成为权臣擅权的表现之一。史记 汉书 均作“赐带剑履上殿”,后汉书省称为“剑履上殿”5 1182。“剑履上殿”模糊了“赐带剑”和“履上殿”的具体场景,“赐带剑”与“履上殿”应是两个方面的赏赐,“剑履上

4、殿”简化了具体的内涵。一、带剑遗风与汉代的宫廷宿卫“带剑”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贵族的日常行为。左传:“武叔既定,使郈马正侯犯杀公若,不能。其圉人曰: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7 1762侯犯就是趁着朝会之际带剑过朝,待公若询问宝剑时,相机将其杀死。由此可知,春秋之际鲁国的朝会并不禁止带剑。张守节的 史记正义 曰:“春秋官吏各得带剑。”3 253所言有据。战国时期,秦简公将带剑的习俗引入秦国。史记 秦本纪:“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3 253这是秦国允许官吏带剑的例证。次年又令“百姓初带剑”3 361。对于“百姓”一词,有学者认为应是指代官吏

5、。杨宽认为:“百姓二字,此用古义,即谓 百官,与 吏 同义。”8 177孙兆华亦主张“百姓”与“吏”应是同一类人群9 62。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带剑是当时官吏的日常行为。秦始皇登基后,出于强化君主专制及维护自身安全的考量,禁止官员在朝会时携带兵器。史记 刺客列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3 3075荆轲刺杀秦王时,因禁止朝堂带剑,群臣没有抵御的兵器。秦统一后,民间的带剑之风也受到一定的控制。史记 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3 307即秦始皇为安定国内统治秩序,下令销毁民间武器。西汉初年,刘邦革秦之弊,废除复杂的朝仪,朝堂禁止带剑的规

6、定也一并废止。然而,汉初功臣多是布衣,常收稿日期:2023-05-11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激励计划特别资助项目(2022115)作者简介:高明凯(1996),男,河南漯河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秦汉史。doi:10.3969/j.issn.1671-7864.2023.04.016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3 3075刘邦对此大为不满,令叔孙通重新制定朝仪。叔孙通制定朝仪的原则是“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3 2126。叔孙通重新制定的朝仪已不可考,但根据秦朝禁剑的规定,结合刘邦特别赐萧何“带剑”来看,叔孙通制定的朝仪中应包括

7、朝会时禁剑。汉代宫廷有禁止携带兵器入宫的规定。太平御览 引 汉名臣奏:“汉兴以来,深考古义,推万变之备,于是制宣室出入之义,正轻重之罚。故司马殿省阙自至五六里,周卫刀斗禁门,自近臣侍侧,尚不得着剑入,防未然也。”10 290还有带剑入宫被施以刑法的案例。汉书 五行志:“成帝绥和二年八月庚申,郑通里男子王褒衣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上前殿,入非常室中,解帷组结佩之,招前殿署长业等曰:天帝令我居此。业等收缚考问,褒故公车大谁卒,病狂易,不自知入宫状,下狱死。”4 1475王褒因病发狂,带剑闯入皇宫,被擒获,下狱而死。后汉书 张陵传:“元嘉中,岁首朝贺,大将军梁冀带剑入省,陵呵叱令出,敕羽林

8、、虎贲夺冀剑。冀跪谢,陵不应,即劾奏冀,请廷尉论罪,有诏以一岁俸赎,而百僚肃然。”5 1243梁冀虽受到带剑的封赏,但带剑入省仍被呵叱、弹劾和处罚,梁冀并无异议。二、上殿解履与汉代的朝会仪程汉代的朝会是在宫殿廷内举行的礼仪活动,廷内即大殿之下的庭院。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 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3 3278“殿门”是宫殿的外院的门11 174。“侠陛

9、”即“夹陛”,指郎中位列台阶两边站立。叔孙通制定的朝仪,包括百官站立廷中,文东武西,丞相也在殿下站立。人人皆站立行礼,故没有解履的必要。朝会之礼在庭院内举行也有出土简帛的证明。张家山336号汉墓出土的简文中有关于朝会仪节的记载。曹旅宁隶定其中几条简文中,有“王使者进至来宾,来宾出”“趋下就位,少府郎中进”“并走跪大行左大行进走跪曰”“后五步、北上、谒者一人立东陛者南面、立定、典客言具谒者以闻,皇帝出房、宾九宾、及朝者”12 14等简文。曹旅宁引用程浩的观点,认为这是 朝律 的律文。新近公布的“胡家草场西汉简牍”(以下简称“胡家草场简”)亦有关于朝仪和宫廷宿卫的材料,提供了更细致的观察角度。“胡

10、家草场简”亦有记载:“再拜,返位。郎中举璧。典客胪传:中二千石进。大行拜如将军。典客胪传曰:诸侯王使者进,至末末宾。末宾出,引使者,使者趋、随入,并跪末宾左。典客复胪传如初。”13 194张家山336号汉墓的简文残缺不全,“胡家草场简”相对完整,基本可以判定朝会时群臣的大致空间位置。首先,“趋”是小步快走,礼记 曲礼 载:“堂上不趋。”14 32堂上没有“趋”的动作,故而此简所记之事应在庭院之内。其次,两批简文均提到了“位”的概念。“位”即朝位,是行朝觐礼时臣子站立的空间位置,前文引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 所载朝仪,官吏依次站立于宫殿台阶的两侧。“胡家草场简”中又有被命名为“卫官令”的令文,张朝

11、阳释为“卫宫令”15。经整理者隶定,该简文为:“出入殿门、司马门、卫门,毋得白冠、素履、竹簪、不袴。入殿门,门者止。犯令及门者弗得,罚金四。”13出入殿门时不得穿素履,白冠是凭吊时所佩戴之冠,素履与之连用,或亦为丧服的一种。竹簪、不袴则指衣冠不整。由此可知,汉代官员进入殿门应是穿着鞋的,但要求不能穿居丧期间的“素履”。综上,将“履上殿”释为上朝穿鞋是不准确的。“履上殿”所指应是朝会之后行饮酒礼时的行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 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3 3298颜师古释:“法酒者,犹言礼酌

12、,谓不饮之至醉。”4 2128朝会之后,皇帝在殿上设酒招待群臣。臣子因为不敢与君主抗礼,故而跪坐身体匍匐,低下头颅,这种礼节与 仪礼 中的“饮酒礼”相似。按照 仪礼 记载,在进行乡射礼、大射礼、士相见礼等礼仪活动之后,有主、宾、介等人解履登堂饮酒的行为。如 大射礼:“司正升宾。宾、诸公卿大夫皆说屦,升,就席。公以宾及卿大夫皆坐,乃安。”16 226“说屦”即解履,“升”即登堂。在汉代宫殿之中,就是置法酒于殿上,群臣解履登殿行饮酒之礼。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反映了汉代的臣子在朝会结束之后,亦行类似的饮酒礼的情况。在秦汉的饮酒礼中,臣子登堂之前先解履于殿下,以便跪坐饮酒时不会弄脏衣服。新序:“秦二

13、世胡亥之为公子也,昆弟数十人,诏置酒飨群臣。召诸子,诸子赐食先罢,胡亥下阶,视群臣陈履状,善者,因行践败而去。诸子闻见之者,莫不太息。即二世即位,皆知天80第4期高明凯:论汉初的“赐带剑”与“履上殿”下必弃之也。”17惠士奇说:“燕飨在堂,履杖不上堂,陈于陛下僻隐之处,故胡亥下陛得坏之。”18秦汉行饮酒礼时,官员将鞋子脱于殿下,方可登殿宴饮,“置法酒”的仪式中,臣子解履登殿,以示对皇帝的尊敬。萧何受到的“履上殿”的殊礼,应是解履于殿上安坐燕饮。在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中,主人的鞋子可以脱在户内、堂上,而客人的鞋子只能脱在户外、堂下。礼记:“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孙希旦曰:“凡席于堂

14、者,宾主体敌,则屦皆解于堂下;有尊者,则尊者之屦在堂上。”14 32如果是比主人地位低的人,则应解履于堂下才能登堂;如果是地位较为尊贵的人,则可以解履于堂上。萧何受到“履上殿”的封赏,反映了刘邦对其功绩的认可。三、“赐带剑”与“履上殿”的特殊意义汉代“解剑”和“解履”都是基本礼仪规范,刘邦封赏萧何“赐带剑”和“履上殿”均有具体意义。秦汉时期面见尊长时应解剑,这是保护尊长。汉书 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合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4 3035隽不疑拜会暴

15、胜之时,带剑而往,至门下时应解剑再入,但隽不疑坚持不解剑,暴胜之以其言语不凡,对他特别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剑是害物之器,不得近至尊”7。汉代宫廷禁剑也是出于警卫的目的,薛宣曰:“自近臣侍侧,尚不得着剑入,防未然也。”10 290萧何受到“赐带剑”的赏赐则体现了刘邦的特殊信任,萧何是刘邦丰沛集团的核心成员,在刘邦为亭长时,萧何即“常左右之”。在刘邦起事初,萧何更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刘邦夺得沛县的控制权后,萧何推举刘邦主持大局。攻陷咸阳之后,萧何又保护了秦府库图书档案,为汉统治天下做了充分准备。刘邦直言道:“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16、。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3 2448此外,萧何年长,即使带剑也不会构成威胁或也是受赐带剑的一个原因。解履跣足在秦汉时有表达敬意的含义。除饮酒礼外,秦汉时祭祀活动登堂也有解履的行为。曹操的春祠令曰:“议者以为祠庙上殿当解履。吾受锡命,带剑不解履上殿。今有事于庙而解履,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故吾不敢解履上殿也。”6 47司礼的官吏主张入殿解履,反映了当时的祭祀活动中,有解履入殿的规范。曹操因受到了“剑履上殿”的封赏,故而选择不解履上殿。王子今指出:“秦汉礼制 祠庙上殿当解履。”19 124郭善兵也说:“据曹操 祠庙上殿当解履 之语推测,其时或许与礼书记载的先秦不同,实行

17、的是即便举行祭礼,亦须脱履才能上殿、入室的礼制。”20 172到南朝梁时,这种习俗仍然保存。陈祥道曰:“梁天监间,尚书参议,案礼跣袜事由燕坐。今极恭之所,莫不皆跣。清庙崇严,以绝常礼,凡有礼,行者应皆跣袜。盖方是时,有不跣袜者,故议者及之。”21 96汉代祭祀时解履的行为,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着履不正或解履拜访通常也包含着尊敬主人的意义。汉书 隽不疑传:“胜之躧履起迎。”4 3035颜师古注曰:“躧谓纳履未正,曳之而行,言其遽也。”4 3036尚秉和按曰:“暴胜之时为直指使,居传舍中,而不疑有盛名,故见不疑来,曳履而出,惶不及着跟也。是虽居传舍室中,仍脱履也。”22 80“曳履而出”即是表现暴

18、胜之见隽不疑心切的状态。后汉书 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注曰:“屣谓纳履未正,曳之而行,言趋贤急也。”5 1207可见,解履跣足在汉代有尊敬的含义。解履登堂,是因为主人和宾客地位不对等,宾客为彰显主人的尊贵,故而解履于堂下,如果主人和宾客地位相当,则共同解履于堂上。刘邦给予萧何“履上殿”的待遇,为授予萧何丞相之权做了铺垫。综上,萧何受“赐带剑”的殊礼,是为了彰显刘邦的绝对信任,“履上殿”则体现了对萧何的特别对待,解履于殿上参加燕饮活动,用以表彰萧何的功绩。前者的重要意义在于朝会时,除了皇帝外,仅有萧何一人得以带剑;朝会后饮酒时,只有萧何一人得以解履于殿上。二者一方面起到了旌扬萧

19、何功绩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刘邦稳定汉初政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蒋非非指出,萧何所代表的是没有战功的文吏,受到“赐带剑”“履上殿”等赏赐,刘邦此举不仅妥当地缓和了功臣群体与吕后的紧张关系,而且将行政人员的位次安排在功臣之上,承认了文吏之“劳”亦是“功”23。这一举措,确定了萧何在群臣中的首功地位,为其出任丞相、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汉书 沿用了 史记 中的“赐带剑履上殿”,后汉书 则省称为“剑履上殿”。“赐带剑”是从进入皇宫庭院的外门“殿门”开始的,“履上殿”则是在朝会后,参加皇帝主持的饮酒礼时登堂解履,二者针对的是不同场合。整个西汉,仅萧何一人受到这种封赏,东汉桓帝元嘉元年梁冀时,距离萧何之时

20、已过去了三百五十余年,其间具体礼仪细节或已失真,故而演变81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为带剑、着履上殿。礼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14 6史记 载刘邦给予萧何的殊礼共有四项:“令萧何第一”是指廷中百官朝位排在第一位,“赐带剑”则是萧何进入宫中府中可以佩剑,“履上殿”是指在朝会后皇帝举办燕饮时萧何得以着履登殿,“入朝不趋”则是进入殿门之后在廷中行走,不必用趋的方式。王子今指出:“秦汉国家政治管理的正常运行,以礼制为轨道,而刑法也为欲天下之治安 的理想,确定了相应的保障。”24萧何获得这种殊礼,正是刘邦协调各方利益的妥善安排。参考文献:1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

21、研究 M .北京:中华书局,2014.2 代明先.汉代佩剑制度研究 D.郑州:郑州大学,2013.3 司马迁.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2014.4 班固.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4.5 范晔.后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5.6 陈寿.三国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59.7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16.8 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9 孙兆华.从岳麓简“秦更名令”看秦统一对人名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60-63.10李昉.太平御览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11陈苏镇.未央宫

22、四殿考 J.历史研究,2016(5):165-175.12曹旅宁.张家山336号汉墓 朝律 的几个问题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18.13荆州博物馆,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荆州胡家草场西汉简牍选粹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14孙希旦.礼记集解 M.北京:中华书局,1989.15张朝阳.胡家草场西汉墓M12出土简牍之“卫官令”当为 卫宫令 EB/OL.(2020-05-30)2021-11-24.http:/ M.上海:上海古籍出社,2008.17刘向.新序校释 M.北京:中华书局,2017.18惠士奇.礼说 M/文渊阁四库全书(101).台北:台湾商务

23、印书馆,1986.19 王子今.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 J.人文杂志,2010(4):122-129.20郭善兵.魏晋南北朝皇家宗庙礼制若干问题考辩:兼与梁满仓先生商榷 J.中国史研究,2015(2):169-190.21陈祥道.礼书 M/文渊阁四库全书(130).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2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 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23蒋非非.汉初萧曹相位之争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3(5):92-99.24王子今.足与秦汉礼、法规范的基点 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1(6):34-42.Discussion On the

24、Privileges of“Cidaijian”and“Lshangdian”in the Early Han DynastyGao Mingkai(Institute of Ancient Document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5,China)Abstract: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in recognition of Xiao He s achievements,Liu Bang gave himprivileges of“making Xiao He the first”,“Cidaiji

25、an”,“Lshangdian”and“Ruchaobuqu”.Because of theinfluence of the term“Jianl shangdian”,the two terms of“Cidaijian”and“Lshangdian”are combined into one,which,in fact,ignores the specific scenes of the two privileges.This should be“Cidaijian,Lshangdian”.“Cidaijian”is to be granted to enter the forbidden

26、 zone carrying the sword,which means trusting the minister.“Lshangdian”refers to Xiao He s taking off boots and putting them on the court during the wining and diningheld after the court meeting.The two should be behaviors in different scenes.“Cidaijian”,“Lshangdian”,“Making Xiao He the first”,and“Ruchaobuqu”constitute the four privileges for Xiao He in the early HanDynasty to elevate Xiao He s status,make him the first among the minister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oliticalstability 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Key words:Han dynasty;system of carrying the sword;court etiquette责任编辑张明辉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