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560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7期(总第612期)区 域 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NO.7,2023General NO.6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互联网金融市场跨界风险的协同监管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21BJY022)。收稿日期:2023-05-06作者简介:陆岷峰,男,江苏金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经济学家,供职于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建设基地),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高攀,男,江苏宿迁人,供职于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商业银行。徐阳洋,男,江苏盐城人,供

2、职于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宏观经济。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陆岷峰1高攀2徐阳洋3(1.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816;2.江苏银行宿迁分行,江苏宿迁223800;3.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6)摘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的稳定关系着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事件逐渐增多,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提出挑战。目前,金融机构在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主动性管理不足、精细化管理不足、对恶意传播的媒体约束力不强、声誉风险管理的场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金融机

3、构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金融机构对声誉风险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区块链技术可追溯恶意传播的新闻媒体源头,人工智能有助于强化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预警监测体系,元宇宙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提供场景化管理。当前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声誉风险认识,提高对声誉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加强资源投入力度,确保声誉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快推进自身转型,做好体制机制的全流程改造;细化日常管理工作,推动声誉风险管理更加精细化。关键词: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技术中图分类号:F8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77(2023)07-0044-0

4、8一、引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一直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扩散性,单一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很可能传染至其他金融机构。2009年,巴塞尔委员会在 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框架修订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声誉风险纳入金融机构八大风险之一,同年,我国出台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并正式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纳入监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机构声誉风险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2021年2月18日,我国从监管层面出台 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在声誉风险管理上坚持“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条重要原则,银行保

5、险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建立与自身经营发展相匹配的主动防控机制,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作为最终目标,并及时修复声誉形象。但是,部分金融机构在实际的声誉风险管理中未满足“全覆盖、匹配性”原则要求,部分中小金融机构-44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理论甚至只能通过人工进行网络新闻搜索,一旦发生负面舆情,常常处置不及时、不到位,导致负面舆情被进一步放大。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金融行业数字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深入,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是指金融机

6、构在声誉风险管理中广泛采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工具,以提高对声誉风险管理的效率,优化声誉风险处理流程。在数字技术中,大数据技术能够适时收集金融机构的网络负面舆情信息,人工智能可以对声誉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元宇宙可以模拟特定的场景,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失真,数字技术的特点可以显著地提升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因此,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建立声誉风险管理防范体系,对于积极主动进行声誉风险防范至关重要。二、文献综述(一)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影响因素研究陆岷峰(2023)认为,随着声誉风险重要性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作为公众机构更需要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力度非常强

7、,舆情控制难度较大,一旦未能及时处理负面舆情,容易引起金融机构的挤兑或者集中退保。欧阳文杰和陆岷峰(2023)指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声誉风险作为金融机构的八大风险之一,监管层面已经将声誉风险上升至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同样重要的位置,金融机构应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陆岷峰(2023)认为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是金融机构稳定经营的关键,金融机构风险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扩散性,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的危害性较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负面舆情,容易衍生出流动性风险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破产倒闭等事件,因此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刻不容缓。在声誉风

8、险影响因素方面,陆岷峰和徐阳洋(2022)认为企业的任何风险都可能衍生声誉风险,既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即使一个很小的事件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声誉风险,而企业一旦发生声誉风险,运营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将会显著上升,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陆顺和陆岷峰(2022)认为金融机构的形象取决于公众心中的美誉度,企业的声誉就是重要的判断标准,良好的声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但是管理不到位、经营亏损、操作不当、违法违规等因素都会产生声誉风险,影响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裴璇等(2023)经过研究后指出金融机构员工学历构成、偿付能力、经营业绩、产品、净资产收益率、分支机构数量、老百姓心理预

9、期、监管环境等是可能影响企业声誉的因素。(二)声誉风险特征研究曹梦石等(2021)指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从金融机构内部角度,一方面,金融机构声誉风险是由于内部管理不当产生的,如业绩亏损、风险控制不扎实、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员工违法违规等;另一方面,声誉风险的发生是由于其他风险而衍生。陆岷峰(2023)认为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金融机构本身也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途径进行宣传,如果出现负面信息,可能会迅速在网络传播,导致负面舆情进一步扩大,尤其当前自媒体兴起,媒体本身也需要一些吸引人的新闻获取流量,针对这些负面新闻“添油加醋”,导致传播的内容偏离方向,甚至严

10、重失实,使得事件扩大化。陆岷峰和王婷婷(2021)认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声誉风险管理难度加大,以商业银行为例,分支机构主要以业务为导向,日常业务工作量较大,部分机构负责人对媒体的负面报道重视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容易产生“因小失大”的情况,风险外溢至全行,从而导致解决成本上升。葛和平和陆岷峰(2021)指出当前金融机构竞争十分激烈,不少金融机构在品牌打造、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文化塑造,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形成独特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对外宣传的口径把握不准确,进而可能造成负面舆情。同时,金融机构与外部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时,容易出现声誉风险,且规模越大的金融机构越容易受

11、到媒体的关注。(三)声誉风险防范措施与管理不足研究陈锋和公帅(2017)认为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处理负面舆情的成本较高,经营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声誉风险防范,并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在-45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理论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声誉风险,放任不管可能导致风险传播扩大。陈华和张艳(2010)研究认为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建立了声誉风险防范机制,但是部分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金融机构开展声誉风险防范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还要和专业的机构进行合作,同时与监管部门、网信办、主流媒体等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陆岷峰(2023)认为金融机构由于内部各部门以及下属分公司兼具不同的职责,工作

12、有不同的重点,比如分公司主要工作重心是完成总部规定的任务目标,总部各部门根据职责开展不同的工作,因此,不同的考核体系将导致金融机构员工对声誉风险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欧阳文杰和陆岷峰(2022)表示声誉风险管理不仅需要人员通过搜索引擎关注网络媒体,还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即时监控,但是一般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舆情管理设备,仅靠人工搜索容易遗漏信息。在资金投入上,金融机构一般将声誉风险防范资金纳入宣传类费用,而大部分银行宣传类费用相对比较紧张,投入声誉风险管理的资金较少,资源投入不足,导致声誉风险管理难度较大。上述学者主要基于传统的视角研究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而传统的声誉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人工,难以满足数

13、字化时代对金融机构的要求,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应用深入金融行业,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声誉风险管理的效率,避免依赖人工导致对声誉风险管理处置滞后的缺陷。文章的创新点在于:指出金融机构传统的声誉风险管理的不足,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的应用弥补传统声誉风险管理的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为金融机构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三、基于数字技术构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数字技术应用于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主要解决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这也是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新视角。目前,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以事后管理为主,即发生声誉风险才开

14、始处置,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到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不足,积极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带来新的解决方案。(一)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金融行业是受媒体关注的行业,目前金融机构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在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下,很容易发生声誉风险,虽然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制定了声誉风险管理办法,但是外部形势千变万化,新媒体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受限于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导致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声誉风险一般随着其他风险的产生而产生,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间接

15、性,并不会直接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难以直接被计量,由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会给金融机构造成直接损失,因此金融机构实际上对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全局性、总体性、长期性把握不够。部分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演练不足,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中,一般的声誉风险管理由行政综合部员工兼职管理,主要依赖人工网络搜索查询,缺少数字化防范工具,导致管理的主动性不足。对于一些成立时间较短的中小金融机构,其业务规模偏小,工作重心在于拓展业务以及业务的合规管理,可能会忽视声誉风险管理,在制度体系方面,声誉风险全覆盖管理无法落到实际工作中,制度遵循的有效性不足。2.声誉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不足。大部分金融机构

16、对声誉风险管理的模式是“发生应对总结”,部分小型金融机构甚至都没有“总结”这一环节,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当发生声誉风险时,只能临时组建应急管理团队,或者虽然有声誉风险应急管理团队,但是不发生风险时,日常很少进行演练或者专题交流,团队功能性不足,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精细化管理是衡量金融机构声誉风险水平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通常在起步阶段对不利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做好预案;当风险蔓延或全面爆发时,能够对声誉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精确画像等。但是大部分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地评估声誉风险,也无法针对声誉风险建立评估模型,难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全面评估与衡量、事后有效应对等

17、,仅能被动地接受声誉风险产生的影响,机-46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理论构品牌形象难以修复。此外,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上,大部分机构是按照 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导致各家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相差无几,针对本机构特点设置的管理办法较少。3.对恶意传播的媒体约束力不强。目前在网络发布信息的门槛较低,发布信息的渠道多样,无论是普通网民,还是新闻媒体机构,都可以在网络发布信息、制造舆论、传播信息,话语权的“去中心化”使信息发布主体的重要性减弱,导致信息传播途径难查询、范围难控制,信息传播过程内容的失真现象时常发生。不少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对金融机构的声誉事件断章

18、取义或者起一些吸引人的标题,追求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此外,部分媒体为了迎合消费者快速浏览新闻的习惯,加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时效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将金融机构推进舆论“漩涡”。金融机构某一孤立的事件或金融机构某些负责人的言论,只要激起网民的情绪,就可能迅速引发连锁反应,舆情走势转向更广、更深层面的社会矛盾,上升为社会舆论热点。但是部分金融机构对媒体传播的外部约束力不足,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收集媒体恶意传播声誉事件的证据。4.声誉风险管理的场景化程度较低。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以平面化管理为主,金融机构一旦被贴上负面标签,对自身经营将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并且我国金融监管部

19、门出台的监管文件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严格做好声誉风险日常管理,但声誉风险管理相对复杂,且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因此,金融机构对声誉风险管理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声誉风险管理的维度单一、目标单一、目的性明确,声誉风险实际负责人员难以预设声誉风险发生的情景,这导致声誉风险管理的场景化程度较低,相关人员对声誉风险管理的实操经验不足。(二)数字技术在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数字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数字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大部分金融机构开始数字化转型。由于金融机构一般具有较多的分支机构,可以通过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声誉风险管理。1.大数据技术提高金融机构对声誉风险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

20、。大数据技术对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更高效、快速地抓取网络信息,确保金融机构在“7*24”小时内知悉自身的声誉情况,从而做到在第一时间对声誉风险进行处理。传统的数据分析主要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数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大数据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计算的能力,金融机构各类声誉信息都能够被准确地获取,避免信息在获取过程中出现片面化与主观性的情况,让金融机构能够全系统地了解自身在网络的声誉情况。通过建立自动检索关键词的大数据模型,将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转化成数据,并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重新构建,可以很快地检索出对金融机构不利的新闻,将金融机构对

21、自身的声誉风险管理从静态转为动态、从片面转为立体,从而有效解决声誉风险管理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进行更加精准的判断。使用传统声誉风险管理方式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响应突发风险,对于互联网隐藏的不利信息无法准确地识别和预警,一旦突然发生声誉风险,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可能会措手不及,难以有效应对。即使金融机构已开展预测工作,其预测一般是基于以前的经验和教训,缺乏数据的支撑,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足。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地挖掘出不同信息之间的隐含关系,可以对声誉信息背后如报道媒体、观点评价等参与者之间的逻辑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比如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置一定指标,从新闻网

22、站、论坛、公众号、抖音、微博等不同的渠道进行数据收集、对比、串连,挖掘出舆情传播的群体、渠道、频率等,提前分析出可能存在声誉风险的“苗头”,并通过可视化的工具对外直接展示,分析的结果以数据为支撑,更客观、更科学,做到对声誉风险的事前、事中管理,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声誉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水平。2.区块链技术可追溯出恶意传播的新闻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迭代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不同用户之间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网络留下的痕迹也更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网络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并且网络不实信息越多,秩序越混乱,网络信息的信任度越低,整合网络信息价值也就越困难。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信息传播的失

23、真问-47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理论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自治性以及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特点,只要发生交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重要的资产,也是验证交易真实性的重要证明,这些数据被广泛地存储在所有的区块链节点上(也可以称为“区块”),没有任何机构能够控制或者篡改其他节点的数据,这些节点相互串联,以往一个信息由一个节点记录,现在由所有节点进行记录,也就相当于信息只有被所有的节点审核通过才能传播,新闻造假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这种特点可以从新闻传播的源头打击网络媒体的虚假新闻,确保金融机构的信息传播无误或者传

24、播有误时能够快速找到传播主体。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金融机构的信息在网络上处于实时监控并无法被篡改。区块链中的时间戳技术能够保证网络新闻传播全过程有据可查。当产生虚假负面舆情并造成重大影响时,金融机构可以从虚假源头进行追责,对新闻传播者产生一定的威慑力,有助于公众在网络理性发布信息。区块链技术具有自治性的特点,共同遵循认可的规范与协议,区块链系统中任何节点都可以自由、安全地进行数据交换。区块链技术特点能够改善社会媒体的公众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3.人工智能强化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预警监测体系。人工智能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前对声誉风

25、险进行预警。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机构的行为数据、交易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挖掘,同时还能结合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走势等进行深度分析,构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预警模型,对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进行摸排与监测。二是改善声誉风险管理方式。声誉风险预警主要是对外部信息的提前反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主动地干预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降低声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由于网络信息较多,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客户数据、交易数据等,需要处理的数据也比较多,传统的处理方法费时、费力,而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技术只要人为设定一定的参数,可以不断地收集网络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规律性分类,建立实时的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改善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与时效性

26、,还能及时识别对金融机构具有不利影响的信息,实时监控金融机构声誉情况。三是智能客服。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是运用较为成熟的科技,很多金融机构都建立自身的智能客服,智能客服主要是依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对客户提出的语义进行分析,从而给出解答,有效地帮助金融机构节省成本,智能客服还能帮助金融机构分析客户的需求点,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客户画像。4.元宇宙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提供场景化管理。元宇宙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热点技术,元宇宙技术在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提供了场景化管理方式,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创造声誉风险发生的虚拟场景。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声誉风险发生后的处置以及声誉风险的预防

27、,现实中多数金融机构通常更重视事后的处置,忽视事前的防范,元宇宙技术基于现实世界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将现实世界的影像映射到虚拟世界,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行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金融机构设置一定的规则、程序、目标以及投入资源,从而在虚拟世界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景化管理,其管理的经验、逻辑等可以应用到现实场景中。第二,降低声誉风险管理的成本。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一般会有不同场景的压力测试,如声誉风险在正常情况下、不利情况下、极端情况下等不同场景产生的后果以及管理措施,但是现实世界是平面化的,验证某种信息的后果,无论有多少种假设最终只有一种真实情景发生,若再次验证几乎不可能,成本也将非常高,这就导致声誉

28、风险管理的压力测试停留在模型或理论层面。元宇宙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虚拟世界,压缩初始与迭代成本,测试的场景能够无限复制,金融机构可能产生声誉风险的各种事件都可以被无限地测试,即使极端场景也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任何损失,金融机构可以在虚拟世界进行压力测试,并对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总结,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声誉风险管理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第三,促进声誉风险走向主动化管理。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通常是被动的。元宇宙技术主要根据区块链、孪生数字和人机协调等技术,将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在虚拟世界进行直观展示,尤其是对各类可能产生声誉风险的事件以及造成的后果全景化提前展示,金融机构能够提前掌握事件带来的不同后果,

29、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主动管理措施。-48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理论四、构建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举措目前,数字技术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营销和风险管理,较少应用于声誉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等特点,而传统的声誉风险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声誉风险的新情况、新特点,金融机构只有积极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声誉风险管理,才能够及时、准确地管理好声誉风险。(一)加强声誉风险认识,提高对声誉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声誉风险事件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推动因素,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任何声誉风险事件均可能会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商业银行可能

30、发生挤兑现象,保险公司可能发生集中退保现象。在加强声誉风险认识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传统的声誉风险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声誉风险的新形势、新特点,只有合理运用数字技术才能防范声誉风险,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机构各个部门必须落实声誉风险管理的责任,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专设战略规划部或者办公室,另外,引起声誉风险事件的部门必须是声誉风险化解的牵头部门或责任部门。金融机构应该定期邀请专业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全体人员进行声誉风险数字化培训,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声誉风险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和主动防范意识。通过技术手段做到对网络负面新闻“7*24”小时管理,金融机构除自身加强声誉风险管理以外,还应与专业机

31、构进行合作,由专业机构配合处理,同时与主流新闻媒体、网信办、监管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汇报。培养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习惯,每年定期认真开展声誉风险演练,演练应具有真实性,嵌于真实的场景,努力形成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要将这一项工作列入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细化为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构建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体制与机制。(二)加强资源投入力度,为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声誉是金融机构重要的资产之一,良好的声誉形象是金融机构在市场安身立命之本,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持续增多,新的传播手段

32、和方式不断涌现,社会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且金融机构和资产储备密切相关,更易引起社会关注。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声誉风险管理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性,要将声誉风险管理作为金融机构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自觉将声誉风险管理统筹到公司治理、日常经营、发展规划中。开展声誉风险管理的公司要有充分的预算保障,因此,金融机构首先要加强资源投入力度,尤其是提高声誉风险的数字化投入力度,采购专业的声誉风险数字化处理工具。其次,做好牵头岗位管理。声誉风险的牵头部门要有专人专岗负责公司的声誉风险,其他部门和各分支机构要有负责本单位的声誉风险管理人员,并将相关情况纳入年底考核。最后,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舆情监测机构以及声誉

33、风险处理机构,能够在网络针对关键词不间断地进行自动搜索,金融机构可以采购专业设备,并与专业的声誉风险管理公司合作,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能够快速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三)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从出现、转化再到成为声誉危机需要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也是声誉事件最佳的处理时间,但是光靠人工处理很容易产生滞后问题,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建立起完善的声誉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理。一是优化声誉风险监测方式。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监测仍然以人工搜索、人工填写为主,这种监测方法难以及时监测出声誉风险,也给声誉风险管理造成阻碍,金融机构应该利

34、用数字技术,结合本机构的财务情况、差错率分析、情景分析以及压力测试等提前评估可能发生的声誉事件,同时制定好应对举措,争取将声誉风险在萌芽状态消除。二是完善声誉风险应急方案。良好的声誉风险应急处理方案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地应对各类声誉风险突发事件,由于金融机构声誉风险来自金融机构内部各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制定覆盖产品、业务、信息系统安全、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对外合作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损失细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可以将典型声誉事件案例印刷成册并发给-49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金融理论全体工作人员,强化全员的声誉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声誉风险的应对性和有效性。三

35、是强化监测方式的数字化。在数字化时代,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建立声誉风险的预警监测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抽取、挖掘、判断,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声誉风险事件,提前找出薄弱环节,然后建立自动识别潜在声誉风险点的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探索系统化、平台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客观、科学、系统的声誉风险管理模式和指标体系。(四)加快推进自身转型,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做好体制机制的全流程改造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应用于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需要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对自身的体制机制进行全流程改造,建立起全流程、常态化、便

36、捷性、高效化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包括舆情识别的预警机制、风险因素的防控机制、快速处置的风险化解机制以及事后评价机制等,实现排查、监测、预警、处理、反馈等闭环管理,确保声誉风险点全面覆盖和流程上“环环相扣”。在组织制度上,金融机构应该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加快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建立起开放、包容、创新的组织模式,同时不断完善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管理体制的变革,以适应全新的声誉风险管理模式。在技术创新上,要不断地激活已有的“沉淀数据”价值,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进一步改善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契合市场的声誉风险数据分析系统。在人才培养上,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对于金融机构紧

37、缺的人才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选聘,通过外部输入带动内部员工成长,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同时也要重视数字技术与声誉风险方面的培训。在生态建设方面,金融机构要秉持“开放”的经营理念,与媒体、专业化的声誉风险处理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构建起全方位的声誉风险管理技术生态系统(曾之明等,2022)。(五)细化日常管理工作,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声誉风险管理更加精细化金融机构一般拥有较多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地域跨度明显,员工人数较多,这使得分支机构的声誉风险容易传染至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因此必须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建立起覆盖全系统的实时舆情监控体系。目前很多数字技术企业已经有相关技术成果,金

38、融机构应该和这些数字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引入数字技术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流程监测,提高监测的效率。在具体的监测模型建立方面,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路,针对各个部门甚至是每个岗位的风险点进行梳理,然后划分风险的类别,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监测模型,通过系统机制的设立从源头上减少员工的出错率。第一,建立声誉风险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对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对数据进行存储与处理。第二,建立声誉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根据采集、处理的数据信息对声誉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第三,建立声誉风险应对与控制系统,制定相应的声誉风险应急处理措施,

39、并在过程中不断优化,达到改善声誉风险管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善声誉风险的评估与处理建议,避免人为干预产生的误差。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整个处理过程信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泄露与篡改的可能性,同时还可通过大数据技术不断地分析市场与客户,达到优化决策的效果。参考文献1陆岷峰.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兼论数字产业金融发展模式 J.广西社会科学,2023,331(1):145-153.2欧阳文杰,陆岷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现实状况与路径选择 J.西南金融,2023,498(1):56-70.3陆岷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使命与对策

40、研究 J.黑龙江金融,2023,530(3):14-19.4陆岷峰,徐阳洋.“双碳”目标背景下供应链经济的新特点、新挑战与新对策 J.新疆社会科学,2022,236(1):38-46+146.5陆顺,陆岷峰.数字金融与低碳金融:互融燃点、共促体制与共生机制研究以商业银行为例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42(1):24-30.6裴璇,陆岷峰,王稳华.共同富裕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J.现代财经,2023,43(4):3-22.7曹梦石,徐阳洋,陆岷峰“双碳”目标与绿色资本:构建资本有序流动体制与机制研究 J.南方金融,2021,538(6):-50区域金融研究 2023

41、年第7期金融理论59-68.8陆岷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普惠金融生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23,243(2):24-31.9陆岷峰,王婷婷.数字技术与小微金融:担保与风险转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数字技术在商业银行小微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3):72-82.10葛和平,陆岷峰.高等院校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503(6):46-54.11陈锋,公帅.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国际借鉴 J.中国金融,2017,870(24):88-90.12陈华,张艳.金融危机视角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研究 J.南方金融,2010,402(2):24-28.13陆岷峰.新发展格局下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社会科学辑刊,2023,265(2):143-151.14欧阳文杰,陆岷峰.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传统模式比较与数字化转型研究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519(10):45-56.15曾之明,陈姣瑛,伍剑超.金融开放条件下银行财富管理风险防范研究 J.区域金融研究,2022(4):20-27.(责任编辑:肖丹然)(校对:韦斌杰黄颖)-5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