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专题要求
《一颗小桃树》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二)文本解读
《一颗小桃树》是贾平凹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他从小桃树身上找回昔日战胜困难的勇气,找回了原来的自我,得到了终身拼搏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短文两篇》的学习后,对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此外,经过《老王》和《紫藤萝瀑布》的学习,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也有了解。但是初一学生概括和赏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品析语句中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小桃树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二)方法与过程:勾画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法和学法
1、朗读法、讲授法与点拨法结合,带领学生鉴赏散文。
2、讨论法和提问法相结合
六、课时设计: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诗人笔下,春天的桃花往往是美丽娇艳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这是何等的灿烂!桃花、桃树、桃木就是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然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却一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一棵小桃树》。
(二)命途多舛添怜意
师:在作者眼中,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作者多次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可怜”
1、浏览课文,请在文中找出描写小桃树“可怜”的语句,并做简要批注。(提示:外形、生长环境、人们的态度和它的经历)
明确:(1)小桃树的外形: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弱小
A.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拟人)
B.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脆弱)。
C.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D.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单薄,病态)
(2)生长的环境:角落里,不被人重视
因为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
(3)态度和经历:人们对它的态度:被人鄙视、孤独寂寞,遭受风雨摧残
A.他们曾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被人嫌弃)
B.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C.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遭遇冷落,孤独寂寞)
D.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三)抗击风雨悟精神
师:在作者的笔下,小桃树面对风雨时一直都是这么“可怜”、这么弱小的吗?它有没有做出一些反抗呢?在哪一自然段?请自己先读一读,说说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品析13段: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顽强的精神,遭受摧残却不认输,“天鹅”隐含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指示灯”给予作者希望与信念。)
师:虽然小桃树不遭人待见,但是它在饱经磨难之后,依然要绽放花苞。从小桃树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精神?
明确: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
小结:单薄弱小却又顽强的小桃树,它不屈不挠的奋斗,最终战胜磨难!它是那样的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看着这朵欲绽的花苞,作者不禁想象到花开的情景:
“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对小桃树充满信心,相信它会耐得住风雨,经得住挫折,最终会成为大桃树,结出果实的。
(四)句句爱语寄真情
师: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它的精神令人动容。然而这似乎并不足以说明作者为何偏偏情系这一棵小桃树。那么,满篇深情缘何而来呢?小桃树对作者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
明确:小桃树是梦的化身、梦的精灵。小桃树就是“我”的化身。
所以说,作者表面上在写小桃树的“身世”,实则暗写“我”的人生遭遇。请同学们联系文本和作者生平,说一说我和小桃树的相似之处。
插入作者简介:
贾平凹家境贫寒,外表木讷,相貌平平,体质羸弱,性格自卑。他出生在一个22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欢喜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
“文革”期间,他的父亲被诬为“反革命”,贾平凹迫于无奈,中断学业回家务农,只有七十来斤的他被迫承担繁重的劳动。青年时代,被选入编辑部进城后,常被人嘲笑。1980年代末,文学造诣不断加深,却患上了肝炎,父亲去世、妹夫早逝、婚姻突变。
明确:
小桃树蓄着我的梦,说明孩童时代的我就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
小桃树长在院子角落里,就像“我”生长在偏僻的小山村。
小桃树的梦是绿色的,绿色象征希望和生机,说明作者想要“奋斗”,“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小桃树长得瘦小,不能健康茁壮成长,此时“我”也感到自己渺小,未能成为大材。
小桃树受风雨摧残。“我”在生活道路上经受风风雨雨,有过种种遭遇。
小桃树含苞待放,象征“我”的梦想终将实现。
穿插赏析句子:
1、“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都还读不懂呢。”
明确: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还十分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正因我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所以我遭遇了如此多的坎坷。而这种心情在看见小桃树时得到了安慰,让他重燃斗志。因此,当他看见那欲绽的花苞时,脑海里所想象的还仅仅是单纯的桃花开放的情景吗?
“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我”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身上也有着小桃树坚强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
他期盼着小桃树开花的样子,实际上也就是期盼着自己实现梦想的样子。他借小桃树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托物言志。
(五)小结
小桃树就是作者的一个梦,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梦。一个柔弱的生命,在经历生活坎坷的时候,在梦想濒临破灭的时候,是坚守还是放弃?学了这节课,你有答案了吗?请动笔写一写你的感悟。
看似单薄的,积蓄着梦想的小桃树,竟然可以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依然要开花、要结果,百折不挠地追求着成长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愿同学们都能以小桃树一样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创造美好未来!
(六)板书设计
弱小 角落 悲惨
瘦弱 山村 坎坷
托物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