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熏洗法操作流程
转抄医嘱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干净毛巾,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物品准备
遵医嘱配制药液
配制药液
温度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
测药液温度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药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关闭门窗,脱去外衣,保暖
患者准备
遵医嘱确定熏洗部位
定位
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每次20—30min)
熏洗
熏洗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观察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
熏毕
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
整理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熏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换药法操作流程
转抄医嘱
治疗盘、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油纱布、干棉球、油纱条、胶布;遵医嘱配制的中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胶单、治疗巾、屏风等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换药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根据换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换药部位,垫橡胶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保暖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纱布,用镊子取下内层敷布及引流条,观察疮面,并消毒疮口及周围皮肤,更换镊子,夹取生理盐水棉球清洗伤口,如有分泌物、干结粘着敷布,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然后擦净脓液
清洗伤口
遵医嘱在疮口上上药或放置药捻,覆盖油纱布
上药
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包扎
协助患者衣着,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整理
污染敷料均应焚毁,污染器械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灭菌后备用,洗手
清理用物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换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涂药法操作流程
转抄医嘱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
护士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必要时备屏风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患处酌情铺垫橡胶单、中单,必要时屏风遮盖
患者准备
清洁皮肤,将配置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薄厚均匀
涂药
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
包扎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整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涂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坐药法的操作流程
转抄医嘱
物品准备
护士准备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带线棉球或纱布块(要求线头长约15cm)、冲洗液和容器、窥阴器、镊子、盐水棉球、橡胶单,治疗巾、卫生纸、屏风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坐药部位的情况、女性患者的月经、带下、孕产情况、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取膀胱截石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盖
患者准备
置药
清洁
臀下垫橡胶单、治疗巾,冲洗、消毒外阴,戴手套,上窥阴器,擦洗阴道和宫颈
遵医嘱检查带线棉球或纱布块符合要求后,将带线棉球或纱布块蘸上药粉,用镊子轻轻纳入阴道深部或子宫颈处,留线头于阴道外,退出窥阴器
检查药物棉球有无脱出,线头是否留在阴道外,了解患者有无不适
检查
整理
观察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坐药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坐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观察患者坐药后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致谢
记录
耳豆(针)法操作流程
遵照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
选针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刺入软骨而又不穿透为度,留针。或用菜籽等小方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埋豆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消毒皮肤
治疗盘、针盒、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皮肤消毒液、棉签、棉
球、镊子、胶布、探棒、弯盘等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耳豆(针)部位的皮肤情况;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必要时予以干预;3、取合理体位
定穴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转抄医嘱
进针行针、埋豆
患者有否晕针、疼痛等不适情况
观察
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取豆后消毒皮肤
起针(取豆)
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整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中医足疗法操作流程
转抄医嘱
护士准备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治疗盘、中药药包或药液、开水、凉水、水温计、干净毛巾、塑料袋,叩击用具,另备足浴盆,必要时备换药用品、屏风
物品准备
遵医嘱配制中药泡足液
配制药液
温度一般为38—43℃,以防烫伤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足部的皮肤情况、对热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关闭门窗,注意保暖
测泡足液温度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舒适体位,暴露足部,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打开按摩开关,一般泡足时间为20—40分钟
患者准备
泡足
泡足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酌情加开水),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观察
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足部穴位进行选择性按摩,一般时间为20分钟
泡足完毕
泡足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
按摩
按摩结束后选择特殊的工具对患者足部穴位进行一定时间的叩击,一般为10分钟
叩击
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
整理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频谱光疗法操作流程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照射完毕
观察
光疗
选择强弱光
定位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转抄医嘱
频谱仪、纱布块、棉签、弯盘、大浴巾、凡士林、屏风、遵医嘱备药、检查频谱仪性能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光疗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热、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关闭门窗,注意保暖,必要时备屏风
遵医嘱确定光疗部位,安置舒适体位
酌情给患者安排舒适体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暴露光疗部位,遵医嘱在照射部位涂药,对非照射部位注意保暖;如照射涉及眼部时应嘱患者闭眼并用弱光,小孩、老人和感知觉不好的患者在照射过程中必须有人在旁守护,且应选弱光照射;一般照射距离约10—20cm,时间为20—30min(打开电源, 5分钟后开始计时),温度以皮肤感觉温热且能耐受为宜,约38—46℃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年龄、对热的耐受程度等)、照射部位或医嘱选择强弱光(强弱开关)
照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疼痛感,如有不适,立即停止
关闭频谱仪开关,清洁照射部位(指涂过药的),必要是给照射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刮痧法操作流程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整理
刮毕
观察
刮治
检查刮具
定位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转抄医嘱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无菌纱布、无菌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刮痧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关闭门窗,注意保暖,必要时备屏风;4、严格掌握禁忌症(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刮擦禁用暴力。如皮肤干涩,随时蘸湿再刮,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在刮治过程中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停刮,取平卧位。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刮痧完毕,用无菌纱布清洁局部皮肤
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刮具消毒备用),洗手
交待注意事项(出现红紫色瘀点、瘀斑,数日方可消失;且皮肤有灼热、疼痛感;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湿敷法操作流程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录
整理
湿敷完毕
观察
湿敷
物品准备
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转抄医嘱
治疗盘、、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2把、或敷钳2把、盛敷液容器、遵医准备药物、水温计、热水、冷水、冰水混合物、塑料纸、棉垫、橡胶单、中单、纱布、毛巾等,必要时备屏风、大浴巾
必要时遵医嘱在盛药容器内配制敷液
配制敷液
1、核对姓名、诊断,解释;2、评估患者药物过敏史、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热、冷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必要时予以干预;3、根据湿敷的部位依次铺好橡胶单、中单,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湿热敷时给受敷部位涂凡士林,上盖单层纱布,以保护皮肤,关闭门窗,注意保暖,必要时备屏风
测敷液温度
热湿敷一般温度为50—60℃,
冷湿敷一般为冰水混合物或冷水
患者准备
把敷布全部浸没在敷液内,再用敷钳或镊子拧干敷布(以不滴水为度)。抖开敷布以手腕部掌侧试温,如不烫手,将敷布折叠敷于局部,上置塑料纸,盖上棉垫,以维持温度,一般3—5min更换一次,湿敷时间共为15—20min
观察全身情况、局部皮肤情况及敷布的温湿度,及时更换敷布,保持其温湿度
操作完毕,揭开纱布,擦掉凡士林,擦干局部药液,撤掉中单、橡胶单
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合作表达谢意
致谢
备注:冷湿敷法流程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