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教材分析
《桃花 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桃花 心木》所在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一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依据六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练习概括,品析关 键 词 句,体会文章表达的主题,研读作者如何将 “树”和“人”联系起来,达到借事喻理的表达效果。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表达方法,试着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段。
2.学会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并得到个人的启迪。
3.体会“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三、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导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些什么。
3.学生交流阅读收获,引导概括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抓要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相机切入,弄清种树人“不确定”的做法。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画出“我”对种树人的行为感到奇怪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所画的语句,教师相机出示: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再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明白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4.老师引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通过浏览的方式,训练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引导概括,让学生真切感受种树人奇怪的做法。】
(三)对比研读,探究其“不确定”做法的原因。
1.播放种树人说的两段话,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2.全班交流,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确定”的意思。
3.引导研读:桃花心木在“不确定”和“确定”的环境中分别会怎样生长。
4.体会种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达的作用。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探究种树人奇特做法的原因,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感悟种树人回答的真正含义,体会种树人表达的妙处。】
(四)品味“感动”,领悟人在“不确定”中的成长。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的感受。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表达“我”的感受的句子。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人与树在成长过程中的相同之处。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也生活在不确定中,必须要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5.结合板书小结,体会文章借事喻理的表达方法。
6.让学生也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听了种树人的话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触动心灵。利用课堂练习,进一步领悟文中的道理,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五)再现形象,延伸“不确定”中成长的情感。
出示画面,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意境,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感受画面,让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简案)
(一)感情朗读,学生再次感受文章的情理。
1.学生展示朗读。
2.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二)学会表达,学生体会语文运用的乐趣。
1.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妙处。
2.试着在习作中运用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激励学生运用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写一写从自己从生活的小事中得出的感悟。
(三)交流评议,学生分享成功运用的愉悦。
1.展示交流部分学生习作,组织评议。
2.相机向学生推荐林清玄的作品。
课 本:
3 桃花心木
林清玄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
来补种。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
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
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