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9高考复习资料(必修三)第四单元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到来的必然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2)探讨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课时】1个
西班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葡萄牙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设置、启发讲授、师生对话与讨论,使老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与引导者。
2.学法:通过搜集资料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认识基本史实,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把物理学和生物学这两门科学的历史大概地掌握了一下,那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我们该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内容——人类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书本的目录也可得知,我们这节课不外乎就是讲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看大家能不能说出它们是哪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好的那我们先来看下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8C中)(板书)
提问:先回顾什么是工业革命?(机器代替手工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珍妮纺纱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什么时代?(蒸汽时代)
过渡:那大家看分组讨论一下问题:
探究(一):
1.瓦特蒸汽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问世的?
2.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为什么?瓦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如何?
3.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分组解决问题1.瓦特蒸汽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问世的?
1、背景(板书)
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经济: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技术: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问题2.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为什么?瓦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如何?(不是,他是改良者,原理书本有)
2、过程:(板书)
(1)18世纪60年代,改良蒸汽机。
(2)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
问题3.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师生交流,共同解决)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由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到蒸汽动力。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由近水建厂到选择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方。
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整体。
学练结合:根据材料以及结合书本,概括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蒸汽机的使用,英国到处建起大工厂. 1820年法国蒸汽机只有39台,1869年 猛增到 32000台.
材料三:p63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作用?
² 3、影响(板书)
①、从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②、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③、促进了欧美诸多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④、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总的来说,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巩固:(08山东)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过渡)蒸汽机的改进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对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19世纪工业上又引发了新的革命。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板书)
情境创设:“1898美国迈克先生的一个早晨”的材料,提问:皮特先生在享受哪些新产品?引起他生活变化的主要是哪一项发明?哪位科学家奠定的理论基础?简述其应用的过程?
1、“电气时代”到来的背景:(板书)
(1)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理论基础: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电气时代”到来的过程:(板书)
1)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a)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b)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c)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d) 爱迪生的众多发明
2)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提问:为什么电力能够取代蒸汽动力?(联系课本课学思之窗的观点)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讨论:电力的广泛应用又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呢?(师生交流,共同解决,突出重点)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联系“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运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影响(板书)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4)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距离进一步的缩小。
(过渡)当人类正在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优秀成果的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信息时代的到来
1、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①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奠定基础)
②1969年,互联网产生(原因:和苏联争霸的需要 )
③20世界90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大辩论:辩题:青少年上网的利弊谈(注意:因时间有限,此环节叫学生课前准备好)
正方:利大于弊。
反方:弊大于利。
活动规则:全班分两组,抽签决定代表方。双方代表每答出一个合理理由记10分。在规定的5分钟时间内得分高的一组胜出,课后领小奖品。
辩论过程中,教师予以引导,合理理由肯定,不合理的答案说明理由。辩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得分评出优胜方,肯定鼓励。
从学生们的辩论中进而引导学生总结信息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突破难点)
2、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板书)
积极影响:
(1)促进生产力飞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的全球化。
(2)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扩大市场,提高管理水平。
(3)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4)改变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消极影响:
(1)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2)网络犯罪
(3)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虚假信息、色情、游戏
(三、)小结:
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其中也伴随着不少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用好科技这一把双刃剑。
(五)作业布置:
关注时事,关注世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请围绕这一主题,思考下上海世博会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展示和探讨。
板书设计:
一. 蒸汽时代
1. 背景
2. 瓦特万能蒸汽机
二. 电气革命出现
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后记:三次科技革命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本课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掌握效果较好
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