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伯牙绝弦》有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6372374 上传时间:2024-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有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伯牙绝弦》有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伯牙绝弦》有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伯牙绝弦有感教学设计 、欣赏古筝,提醒课题。 、练读课题,“弦”字正音。 、自由读文,读准生字。 、再次课文,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指名读文,全班齐读。 、理解题意,寻找原因。 、补充生平,质疑“知音”。 、研读课文,感受知音: 抓住两“善”,感受志趣相投。 抓住两“志”,感受心灵相通。 拓展所“念”,感受人生知音。 、创设情境,积淀情感。 、想象写话,回环诵读。 、齐读全诗,推荐阅读。 虽然我的导读没有像钱老师演绎的那样惟妙惟肖,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没有听课那天的孩子那么精彩,但是,初尝文言文教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 教学伊始,我也像钱老师那样,安排了学生反复读文。不同的

2、是,我为学生提供了标有停顿提示的课文,让学生根据提示自由尝试,初步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节奏感。在当下对教师阅读技巧的传授讳莫如深的时候,我倒是觉得这样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初学文言文的阶段更是如此。只要学生能借助这样的技巧将文言文读得更好了,我们对于这样的传授又有什么可以讳言的呢? 一般的教师都会认为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必须有专门的理解指导环节,但我认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激发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采用这样方法必定会将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抹杀于萌芽状态。因此,教学中我将字词的理解融于课文内容的感悟过程中,以学生的质疑为导火索,层层推进:“誉为琴仙,为何断琴?”、“地位悬殊,

3、怎成知音?”、“所谓知音,何以表达?”等,其间相机穿插对字词的理解,这样的处理表达了关注词语“语境之意”的教学理念。 由于课文描述的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怎样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的人文内涵呢?教学中,我尝试通过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把了了几字的文本读长来、读深来。尤其是“念”字的步步拓展,自觉比拟成功。第一步课文内容,念“峨峨高山”,念“洋洋江河”;第二步想象,还会念哪些景物,先以的形式说一说,再用“善哉,兮假设。”的句式赞一赞。第三步文本深处,教师以“伯牙当时誉为琴弦,且身为外交官仅仅只念这些良辰美景吗?”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念亲人、念家事、念百姓、念国事真正感受到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深层含义。教师再追问“此时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学生立刻有所感悟:生活的知音、心灵的知音、精神的知音、人生的知音、生命的知音此时的学生完全进入了文本的核心,在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和伯牙、子期对话,建构着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对知音、友情的独特感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千古绝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学生“所念”,老师能“必得之”吗?我想,伯牙绝弦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道是无琴却有情”的感动,更是给我们教学所追求的境界以新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