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 2 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eb.2023 第 24 卷 (Social Sciences)Vol.24 增刊第 2 期 课程思政 基于党建引领的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陈 翔,吴礼珍,赵 洋,马 莹,邓聪颖,禄 盛(重庆邮电大学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重庆,400065)摘 要:如何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思政教育是当前课程教学研究的难点问题。此外,当前高校绝大多数课程思政由任课教师离散建设,思政主体与党的建设脱离,没有发挥
2、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大任务下的坚固堡垒作用,这势必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基于“材料力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党建引领+思政教师+专业内容+思政元素+学生”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突出四大着力点,从工作模式上保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统一领导,从课程思政源头上保证思政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从教师队伍上锻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执行者,从课堂教学上保证思政效果落地生根。教学模式具备可推广、可复制性,为各类工科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关键词:课程思政;力学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22-2024 年度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SZJP2204)作者简介
3、:陈 翔(1987-),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机械专业力学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通讯作者:吴礼珍(1962-),女,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理论研究。E-mail:。一、引言(一)开展课程思政是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2019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4、),标志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开启2。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年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而课程思政正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268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4 卷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
5、和社会定位。因此,努力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大格局,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必然选择3。(二)强化党建引领是完成课程思政育人使命的核心保障 加强党建引领,有利于确保课程思政工作“思政有思”。“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课程思政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4。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关键在教师。课程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考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传识方式等。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5。
6、加强党的领导,有助于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化思想认识,加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使得课程思政有思考,有思想,有深度。加强党建引领,有利于确保课程思政工作“思政得正”。建设好课程思政,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关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建设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充分展现党支部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团结凝聚广大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教育教学,有助于严把思政课的建设方向,明确正确的政治站位,确保思政课履行好培养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6。(三)课程
7、思政育人提质增效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工科课程的思政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尚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课程思政效果也有待进一步考证。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分学时的压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思政教育是指的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长期以来的影响和惯性思维,课程在教学实施中也面临着“孤岛”困境,专业课教学与思想理论课之间长期存在“两张皮”的情况。除此之外,不同专业和方向对课程所要求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这对课程思政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绝大多数课程思政由任课教师离散建设,思政主体与党的建设脱离,与党组织的领导脱离,没有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大任务下的坚固堡垒
8、作用,这势必导致课程思政的思想理论不深刻,内涵提炼不充分,思政质量不达标。由于缺乏党组织严把质量关,部份教师由于本身自己缺乏思政意识,或缺乏生活阅历、社会实践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课程思政教学时不能准确把握思政元素的显性植入和隐性渗透,导致课程思政牵强附会或生搬硬套之感。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举措 从工作模式上保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统一领导,必须正本清源,从课程思政源头上保证思政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从教师队伍上锻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执行者,从课堂教学上保证思政效果落地生根,综合成一个公式表达:课程思政=党建引领+思政教师+专业内容+思政元素+学生。着力点一:强化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
9、战斗堡垒作用。课程思政团队采用“党建+课程思政”组织模式,全面统筹推进,以党员教师为先锋,改革冲锋在前,课程团队全体教师齐心协力的课程思政组织模式。通过加强党支部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纲要思政要求,践行“以生为本”理念,不忘“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发挥好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党组织在推增刊第 2 期 269 陈 翔 基于党建引领的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动专业课思政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功效。基层党支部定期举办“专业课+思政教育”论坛,借助党支部主题党日,党组织教学研讨等活动经常性研讨专业课思政建设
10、的内涵,把控课程思政思想广度与深度,起到瞄准“主战场”,强化“主力军”,打通“主渠道”的关键作用,配合学校推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将专业课思政教育落到实处。着力点二:强调内涵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五大核心要求为框架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结合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充分讨论、改进
11、思政内涵的表达形式及其与课程知识点的融入过程,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着力点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办好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程思政是建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有效手段,是实
12、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具有极强的课程思政意思,具备课程思政教学所匹配的思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要满足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要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实现育人责任意识的有效传递,必须打造一支能够崇德力行,身正示范,情怀感染,志向传递的教学主力军。着力点四:创新教学模式,提升高质量课程思政育才效果。德是做人的根本,志是成才的动力,课程思政应将德和志置于课程的重要位置,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化传识渠道,方法上刚柔并济,做到踏石有痕与润物无声相结合,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
13、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厚植报国情怀。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注重因地制宜,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科自身特点,通过创新训练大赛,科研训练计划,课赛结合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德志识体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思政工作模式影响深远。以“党建+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统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纲要五要求和习总书记“八统一”为课程思政建设框架,结合专业和课程自身特色,在保证课程思政政治立场正确坚定的同时,把脉学生需求,
14、细化思政元素,重点明确,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解决了工科课程知识和课程思政两张皮的问题,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基于党建引领建设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师队伍,通过强化基层党建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通过党的领导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支持搭建并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知识体系与思政体系共生共荣。深入挖掘课程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27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4 卷 基于党建统筹安排,梳
15、理 50 条以上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思政元素,编制专门的课程思政知识点分类表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工程行业匠人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在实践授课的过程中,使得课程教师更容易要找到专业知识体系和思政知识体系的“触点”,有的放矢,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教改创新与资源建设辐射推广。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倒逼教研团队不断改进学习途径,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时空,设计贴近企业实际的教学项目和科研训练课题,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后续的岗位“迁移”能力,引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团队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通过实
16、践提升教学效果,将专业和思政元素的结合点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所思、所想、所做中真正内化于心、内化于行。不断更新完善网上案例库,完善课程中心资源建设,建设三大线上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平台和资源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建设并进行课程和资源的辐射推广,在各区域、层次、类型的高校间共享共用。四、结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开展课程思政是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对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强化党建引领是完成课程思政育人使命的核心保障,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生命力和育才成效。因此,
17、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党组织的强力领导,发扬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在纲要框架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内涵,打造具有鲜明工科课程思政特色,健全融合多元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可推广可复制的工科课程思政体系,是摆在我国工科课程思政改革路上的首要难题,也是需要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长远课题。参考文献: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国理论研讨会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2+115 2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新教育,2020(19):32.3 荀振芳,房方.新时代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评论,2021,9(02):76-86.4 张悦,欧阳瑜,杨放琼.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2(06):95-98.5 杨金铎.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21 6 梁冬,罗俊卓.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0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