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5065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创新创业124就业与保障2023.7基于 TRIZ 理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郑金伟 李瑞星摘要: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在 TRIZ 理论基础上构建适合高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TRIZ 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方法的重要手段。TRIZ 理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是与教育改革、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等相融合的多元化、多维度的教育改革,有助于创新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系统地运用 TRIZ 理论,能够帮助大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创新创业。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2、;TRIZ 理论;人才培养;创新思维高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实施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聚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逐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建设创新型区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调研现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知,目前部分高校将创新教育与TRIZ 理论进行了多元化、多维度的跨专业、跨领域深层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创新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创新思维与 TRIZ 创新方法”课程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良好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法,又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

3、、动手、就业、择业及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为广大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在探究TRIZ 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需求,构建适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主要由“物”“人”及“包括政策、理念在内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相关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一、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并调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校校、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联合各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许多

4、高校通过整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就业创业等资源,推进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构建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然而,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未形成较为科学、成熟的教育体系。在创新教育理念上,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企业管理速成教育”或“精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创业的功利主义看待和对创新的肤浅理解。在教育模式及内容上,传统教学中缺乏创新与专业融合的课程,在创新教育的学习阶段和课程内容上未形成统一科学的体系。学生只依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各种理论知识,缺乏实战经验,在创新创业实战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2,具体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创新教

5、育与专业教育及市场需求脱节。加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部分高校局限于实践基地的搭建,校企之间缺乏以个人职业发展为目的的深度合作3,以及高校将侧重点放在创新或创业的成果,而忽略了教育过程。此外,还存在师资队伍不足、课程体系不健全、实践场所不足等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如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培养短板,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TRIZ 理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将更有助于高校构建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应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教

6、育改革的相关政策精神,不基金项目:2021 年度 2022 年度新疆自治区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涉农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XJJG201705)。125就业与保障 2023.7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协同创新、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创新结合,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二、TRIZ理论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应用价值TRIZ 理论由前苏联发明家、科幻小说家阿奇舒勒于1956 年创立,至今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阿奇舒勒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来对上百万的发明专利的查找、收集、对比、整理,通过分析大量专利总结、推理和提炼,建立健全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解决发明问题的创新方

7、法体系。TRIZ 理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 TRIZ 理论为基础,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以专业为基础,以基地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竞争为手段,以系统化、一体化建设、全能化教育、规模化培养为思路,以政策为导向,开展创新型创业人才教育。重点关注课程、教材、师资开发,通过实践,全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素质、能力等,形成创新转化为专业、创新创业并重,特别是产业包容性创业、创业促进就业的格局。笔者所在院校前期致力于探究 TRIZ 理论与创新创业教学的结合,并成功建设推广了“创新思维与 TRIZ 创新方法”课程。基于此,该院校将进一步探索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

8、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的课程研究。“创新思维与 TRIZ 创新方法”课程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 TRIZ 创新方法,从而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该课程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矛盾,并确定解决方案。此外,还可以根据技术演变的规律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彻底解决创新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为大学生解决工作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高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9、方针政策,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基本任务;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条件和政策保障,坚持创新引领创业,为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由于涉及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范式与方法、管理体制与机制、实验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与产教融合等诸多方面,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重点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深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实现“创新创业”与“教育改革”相结合坚持创新教育

10、改革和学院综合改革同步发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训练、师资培养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建立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构建支撑创新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将创新方法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贯穿始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合相关专业建设实际,以创新需求为导向,立足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布局和方向,完善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实现专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为此,应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按照专业群建设公共基础类课程,允许跨专业、跨分院交叉选修课程,推动创新实践活动和成果的学分置换,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二)实现“创

11、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增加对 TRIZ 理论与管理、农业、工程、园林等专业学科课程的研究,开发出与专业相关度更高的专业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讲授专业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发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确定创新研究内容和创业项目。为了巩固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TRIZ 理论应纳入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对具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学生,应引导他们积极掌握更多创新创业方法,将创新思想、专业知识与TRIZ理论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各课程的创

12、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素质教育落实到每门课程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强化专业课程技术前沿创新,新产品、工艺和流程的创新创业教学,做实专业项目实践、创新创业项目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第二课堂”等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将高校的创新实践活动和 TRIZ 理论相结合,建立校企联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及创业能力,并帮助学生运用创新方法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先进科学的行业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实践环境中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结合,创造人才培养的新

13、模式。通过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用创新方法参与新产品开发并与知名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对接,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深度创新方法开发,为企业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开辟新的创新发展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企业合作搭建创新方法实践平台,打造一支稳定的专家培训团队,并逐步培养区域创新方法培训师,开展人才培养、应用咨询和评估、标准制订等工创新创业126就业与保障2023.7作,为区域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提供人才支撑。大学生学会应用 TRIZ 理论,为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掌握了解决创新问题的方法,增强了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意识。此外,将创新教育实践与提升服务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支撑能力

14、相结合,并与科研、技术推广服务相结合。(四)实现“创新创业”与“大赛训练”相结合高校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国家省(自治区)学院”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机制,形成“激发创造力实践创新孵化创业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孵化体系,不仅要为全体学生提供“普惠式”教育,而且要选拔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原则,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懂创新、会创新、敢担当、有作为的创新创业人才搭建舞台。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践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

15、术,并鼓励大学生运用 TRIZ 理论开发新产品,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了解有关项目商业化的路径,并将创新创业作品转化为产品。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支持学生的创新产品和创业项目,如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基金等方式,为创新创业大赛提供有力的保障。创新创业大赛是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提升参赛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各高职院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园、科技园、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专用场地,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4。另外,高校应联合社会力量,建设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主的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园及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此促成学生项目孵化和项目

16、成果的转化。(五)实现“创新创业”与“开放协同”相结合以全局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教育改革,实现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服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优势,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并整合创新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区域性“双创”生态,从而实现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与示范服务。从人才培养计划入手,通过师资培训、学生创新性“第二课堂”、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开发等方式,促进创新方法的推广,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5。四、结语做好 TRIZ 理论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应坚定落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加

17、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坚持人才导向、协同导向和专业导向,以专业融合为道路,增加学科理论及科研成果与创新创业理论相关性探索研究,建设学科交叉性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在创新创业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应从能力训练的复合型需求出发,建设具有创新方法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通过搭建市场“订单式”“专创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多出口”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拓展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此外,应整合学院、政府和社会创新资源,搭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与交易平台,积极调动和吸引各方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信息咨询和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市场交易等活动,多方位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

18、机结合,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考文献刘中亮,周统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构建探析 J.江苏高教,2022(10):80-84.杨婷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型生态体系的构建研究 J.中国高等教育,2021(21):42-44.汤钰文,张亮.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0):79-80+84.戴莉,杨岩,孙育麟.高职院校“实创一体”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6):109-111.张淑华,王霞,王泽鹏,等.基于 TRIZ 理论的高校创新教育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J.山东教育(高教),2019(Z1):109-112.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