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6 月第 23 卷 第 2 期(综合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Comprehensive Edition)Jun.2023Vol.23 No.2古典教化与课程思政贯通对大学生精英意识的多维建构廉水杰,李剑欣(河北经贸大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 要:当下高等教育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建构大学生群体“情系天下”“独善其身”具有古典“君子品格”的“精英意识”。课程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本土化教育理念的反映,结合我们的古典教化传统,更容易唤起主体的雅正观念、文化使命乃至家国情
2、怀。在古典教化与课程思政贯通对大学生精英意识的多维建构中,经典教化是“精英意识”建构的基础;才性教化是“精英意识”建构的内在诉求;雅言教化是“精英意识”建构的外在呈现。对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建构,能促使其形成高阶思维与雅正价值观,真正成为新国民精神的表率。关键词:古典教化;课程思政;精英意识;才性;雅言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3)02-0066-06收稿日期:2023-01-07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经典教化与课程思政贯通的多维育人模式教学创新研究”(2021GJJG165)作者简介:廉水杰(1980-),女,河南漯河人
3、,河北经贸大学讲师;李剑欣(1972-),女,河北行唐人,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在当下创新人才培养场域中,让大学生拥有充盈的精神世界,成为时代文明体系建构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教化的责任。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飞速发展,既“没有经历欧美、日本那样精英人文教育的成熟阶段”1,又远离了中华文化培育“君子品格”的经典教化传统,使得大学生普遍缺乏作为现代文明主体的认知,不易建构主体的家国情怀与博雅才性。“大学应该具有精英气质,具有精英意识的教育代表了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2培养大学生群体有家国情怀并有立身之才的“精英意识”应是高等教育文明形态的呈现。本文的“精英意识”主要指大学生群体在当
4、代社会主流观念及古典教化思想的熏陶下,建构出的家国情怀与个体才性,有着“情系天下”担当和“自我完善”的理想追求,这种品格与情操既是时代的产物,也与古代的“圣贤人格”“君子品性”一脉相承。在古典教化传统中,教化的主体是被称为“英才”的读书人,如孟子尽心上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3;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辞义言“非英才不能收膏腴”4。可以说,中华古典文化的“英才”就相当于当下富有“精英意识”的大学生。古典教化是古典文化的文教传统,能唤起心性主体的雅正观念、文化使命乃至家国之感;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当下高等教育的一种本土化教育理念的反映,结合我们的古典教化传统,更容易塑造出大学生群体的“精英意识”。本文从三个
5、层面论及古典教化与课程思政贯通对当下大学生群体“精英意识”的多维建构,以期在高等教育形态多元化的场域中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所反思。一、“经典”教化是大学生“精英意识”建构的基础 受信息技术冲击的全球教育形态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面对西方文教意识的冲击,继承并更新中华经典教化传统意义深远。李景林在教化 儒学的精神特质一文中指出,以“教化”观念为透视点,在道德、66人性、心物等观念上,“教化儒学”将呈现出独特的精神特质,具有辐射源的作用。5自孔子始,儒家精神代代相传,得益于历代儒者对儒家经典的不断阐发弘扬。以儒家经典为大学生“精英意识”建构的基石,提升其生命本体意识,通过经典学习身体力行地去实现
6、人生价值,从而知行合一。古典文教旨在挖掘出诗文作品传承的经典性,从而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六朝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621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是经典教化的典范文本,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建构离不开经典作品的熏陶。在创新人才培养场域中,可以把大学生的精神人格、人文素养建构与课程思政贯通融合。(一)发掘经典教化传统的文人精神,熏染大学生的精神人格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本体意识,引导其进行人格修养,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势在必行。新儒家代表徐复观先生言“人格修养是有意识地通过思想转化提升主体的精神人格”7,课程思政教学实
7、践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塑造灵魂活动,投射到经典学习中,就是让大学生通过经典学习建构出主体的精神人格。在古典文化中,践行经典教化精神的文化名人如屈原、陈子昂、杜甫、颜真卿、王安石、苏轼等,特别是北宋大文豪苏轼,从政 40 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贬谪流放中,却能一贯保持磊落豁达的精神气韵,这与古典文化积极向上、关注世情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心性书写密切相关。正如其在给柳宗元的诗歌题跋中主张的“有为而作”8一样,诗文创作要反映世情世风,能彰显心性主体的人格意识,具感发教化功能。在教育实践中,可以以古代深受儒家经典教化影响的文士为例证,让这些文士的心性品格、诗文风貌潜移默化地熏陶学子们的精神人格,发扬
8、经典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化功用,从而助于他们的德性养成。(二)发掘经典教化传统的文教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经典教化传统中,儒家一直有“游于艺”的人文情怀,注重对门人弟子的人文素养建构。六朝的风雅大家颜延之在赭白马赋(并序)中明确提到“文教”9概念,他强调经典教化的文教传统对个体素养培育的重要。这种文教观建立在以儒家经典为宗的基础上,能极大地促成个体人文风采的形成。当下文化名人张宏杰,因良好的儒家经典文化素养,相继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教化色彩的图书,如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从而得到了青年学子追捧。可以说,培养个体的人文素养具有潜在的社会价值。在新冠病毒感染
9、疫情时期,“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所医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疫情地区,表现出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社会担当并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试想,这些顶级医学院的大学生若能把在疫情前线的个体与家国之思以非虚构作品的形式撰写出来,那他们对年轻人的人格感召将会更加持久,更有助于被时代与历史铭记。值得深思的是,在媒体信息迅捷的当下,直至今日我们也很少看到这些顶级医学院的大学生书写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作品问世。因此,可以让大学生群体通过阅读具有吸引力并富有经典教化理念的图书,循序渐进地培养与主体写作能力相关的人文素养(三)开设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场域中,经典教化与课
10、程思政贯通的理念亦是通识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呈现,有助于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场域中塑造大学生群体的“精英意识”。有西方教育家认为:“通识教育可能无助于谋生,但有助于创造生命;有助于成为优秀的工作者;有助于成为好的伙伴、朋友、父母和公民。”10融合课程思政的通识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特征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文教手段,也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他者共情的高贵品格。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共情”理念。礼记礼运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1,倡导天下休戚与共的共情观。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开设经典教化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由共情观升华出的公益精神,促使其人生价值观能够建构出惠及他者的“
11、情系天下”的“精英意识”。当下,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只是根据本校的主要专业设置通识课,涉及到课程思政与经典教化贯通的相关课程不够多样化甚至没有设置。经典教化传统是我国高等教育有别于国外的特色,其精髓主要凝聚在经史子集经典中,坚持中国特色就要把经典教化传统纳入通识教育中,并设置相应的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贯通的通识课程,如开设“儒家经典的现代阐释”“古代文士精神的当下启示”等课程来发掘经典教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经典素养,推动其形成“精英意识”。可以说,经典教化是大学生群体76“精英意识”建构的基础,是高等教育文明形态的体现,受经典教化熏陶的大学生是文明意识的践行者。二、“才性”教化
12、是大学生“精英意识”建构的内在诉求 古典教化传统一向重视培养主体下学而上达、由技而道的心性修养,对当下主体文明意识建构所需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共参与精神有明确导向。在创新人才培养场域中,培养大学生的“才性”同时兼顾心性修养与社会价值观养成,对“精英意识”建构至关重要。中华古典文化从汉末三国时期刘劭人物志开始形成了系统的“才性”品鉴传统。在古典教化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才能,要根据不同主体的性情才华进行“才性”分类。魏晋以后受儒家经典教化熏陶影响的文人,一般都注重后天的社会实践和艺术素养对于“才性”形成的作用。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言:“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
13、。”6506大学课堂作为人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场域,必须秉承一以贯之的严谨性,因为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如刘勰所说的“难可翻移”。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经济产业调整和国际格局变化的背景下由市场、自由转向公共与责任”12。在课程思政培养场域中,可以把课程设置与培养大学生“才性”、生命价值观及公共价值观相融合,构建其“精英意识”,这也是高等教育文明形态的教化职能。(一)古典文化的“才性”教化传统有助于大学生才华性情养成 大学生才华性情养成是创新人才培养场域下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古典教化传统中,儒家传统把具有完美人格的读书人称之为“君子”,论语正是
14、体现了孔子依据“君子”标准对人文理想的构建。顾随先生说:“君子不仅是向内的,同时要有向外的事业之发展。”13此解深得儒家的“君子”观本意,后来隋唐之际的大儒王通正是运用并发展了儒家的这种培养君子品格的传统,直接促进了初唐的文化繁盛。旧唐书载:“唐德勃兴,英儒间出,佐命协力,实有其人。”14王通的弟子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杜淹、温大雅、和凝等,都是初唐有“君子品格”的“英才”,直接推动了大唐走向繁盛。在经典教化中,“君子品格”不仅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形而上的“才性”标准,还指形而下能够安身立命、彰显个体社会价值的才华。古典“才性”教化传统注重对主体才华性情的彰显及生命本体价值
15、的体认,如南朝著名评论家刘勰从礼记尚书中得到启示,在文心雕龙原道篇言:“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61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发掘古典教化对人作为主体的“才性”识见与“君子”认知,对大学生进行“才性”教化,能启示学子们更为准确地发现自己的先天优势,更加明确自我定位,更好地充实其精神人格,从而形成主体的才华性情。(二)古典文化的“才性”教化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建构主体价值观与知识体系大学生主体价值观与知识体系的建构,是高等教育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才性”品鉴教育,能使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发现自我的优势特点,为将来专业发展与职业方向定位做更充分的准备。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篇言:“然才有庸俊,气
16、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6505认为不同才性有不同的文学表现。盛唐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评李白时认为,正是其先天的自由才性成就了诗文的“纵逸”风格。不同人有不同的“才性”,如在网络上火爆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她的成功固然是在社会中重新定位了主体的才性价值,最终依靠非凡的实力赢得了大家认可。然而,从主体“才性”养成的教化而论,李雪琴的成功仍然离不开她本科阶段在北京大学所受的博雅才性训练。在北京大学的本科教学方案中,课程设置包括“30%的全校公共必修课,20%的核心课程,30%的限选课程,20%的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15。北京大学的课
17、程设置无疑契合了古典培养“君子品格”的“才性”教化传统,在已经开设校级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学生相对自由的选课比重还占据了一半,这是培育学子博雅“才性”的必要路径。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博而专的人才。博雅才性教育是大学的灵魂,对大学生进行“才性”训练,适性练才,遵循古典文化的“才性”教化传统建构主体价值观与知识体系。(三)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才性品鉴”的相关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多样化“才性”来建构“精英意识”进入 21 世纪以来,部分优秀学子会在大学择校时会把欧美名校作为优先选择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面86对教育全球化的潮流,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应该考虑学子不同的“才性”以满足其多
18、样化的专业需求。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才性”教化是高等教育文明逻辑的重要呈现,也是塑造其“精英意识”的关键所在。让大学生汲取古典教化的才性品鉴知识,意识到自身不同的“才性”,在增强主体公共性价值体认的同时,可使他们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着更为客观全面的认知。把儒家“君子”观与当下“人才”观结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才性品鉴”知识,开设“才性品鉴与现代人才观”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意识到主体“才性”与未来职业相契的重要性,在建构职业发展观的同时增强其富有责任担当、生命体认的“精英意识”,从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说,“才性”教化是“精英意识”建构的内在诉求。三、“雅言”教化是
19、大学生“精英意识”建构的外在呈现 语言是文化的表征,“雅言”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外延显现,“雅言”教化负载着传承古典文化的责任。在全球化教育变革的场域中,语言作为文明的载体,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必须是文明用语的现代化,继承传统文化的“雅言”是大势所趋。在古典教化中,“雅言”主要指主体雅正的审美趣味建构的语言。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雅言”,比如孔门四科之一就有“言语”的要求;六朝著名的反映当时名士风采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专门列有“言语”篇。“雅”在经典教化中一般指雅正之言。论语骈枝注解论语述而篇“雅言”时云:“雅言,正言也。郑谓正言其音,得之。”16随着文学的发展,“雅言”逐渐形成一种与“俗语”相
20、对的雅正审美趣味。如 2020 年上映的关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受到了全球华人的赞誉,不仅在于叶先生的传奇经历,更在于她在中华古典诗词中对当下“雅言”传承的贡献。叶先生是古典雅言与当下语言沟通的“信使”。优质语言的发展需要如叶嘉莹先生这样的杰出教育者推动,在课程思政的培养场域中对大学生进行“雅言”教化是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文明实践。(一)古典文化的“雅言”教化传统有助于大学生思维雅化,提升主体的精神风貌 习得“雅言”是大学生思维雅化的关键,能够对抗互联网低俗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是高等教育文明逻辑的外在投射。在古典文化史上,经典作为诗文创作的源泉乃是文人士大夫的共识,凡重“雅言”
21、的文人,其文学观念中几乎都有对“俗”学的抨击。如宋代文人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其著名的诗歌主张“点铁成金”就是这种经典教化思想的写照。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17只有本于经典教化,才能笔下无“俗”气,强调个体的思维雅化与经典修养。古典教化中的“雅言”传承,不仅能应对“俗”化倾向的大众文化狂欢,更能提升主体的语言艺术修养。扬之水先生在风雅寝声,奇文郁起一文中,谈到楚辞“繁丽”的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时说:“何况文学的语言原赖铺张繁丽的一派而得以空前丰富,文学创造的天地也由此一番
22、腾挪而拓宽得更宽。”18重视文采“繁丽”的艺术书写,不仅符合文学形式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对个体“才性”的外在彰显,是大学生思维雅化与“雅言”养成的一个重要实践过程。若能在大学教育中融入这种文学思维与语言雅化的课程,将有助于大学生风貌的整体提升。比如成立于 2005 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其设有国学基础教研室、经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所,以课程教学为实践方向,把文史哲精粹文化相融合,贯通性地对学子进行思维雅化训练,系统性地培育学子们的“雅言”,从而提升了学子们的精神风采,其历届毕业生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二)古典文化的“雅言”教化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应对当下语言“俗”化的问题,推动社会精
23、粹文化氛围的构建美国文化学者乔治斯坦纳在语言与沉默一书中认为:“人文素养的根本仍然在古典价值之中,在话语、修辞和诗学之中。”19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文化中,古典文化传统对本国语言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可回避的议题。当下汉语语境下,受互联网即时交流的影响,我们的语言呈多样化发展,大有俗化倾向,诸如“泪牛满面”“神马”“YYDS”“躺平”等流行语的出现。不可否认,这些具有潮流性语词的出现契合了当下的社会生活,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部分语言却远离了古典“雅言”传统,缺少文化韵味并有泛娱乐化倾向。若大学生长久地被这些低质化语言浸染,语言将会失去高质发展的生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华传96统语言文字的雅言
24、之美能够呈现中华文明的“神韵”,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密码。在古典文学史上,汉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所以各呈异彩,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根本原因就在于经典的诗骚传统积淀。对盛唐诗歌繁荣的原因,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言:“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20。盛唐诗呈现了典型的“雅言”风采,不仅有着诗意玲珑之美,更能够让接受主体涤荡精神、激发妙思。例如,展现古典诗词之美的央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很多选手因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在节目中能出口成诵“雅言”从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
25、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应该着力培养学子们“雅言”的经典素养,继承并发展古典的“雅言”传统,构建优质语言的教育场域。(三)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融入“古典诗词”相关知识,对大学生进行“雅言”教化来建构“精英意识”只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形成博雅的学识、雅正的语言能力。从孔夫子开始,历经屈原、扬雄、颜延之、杜甫、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直到现代的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无不受到古典礼乐文明的影响,才能建构主体的雅言知识体系。在课程思政教化场域中,对大学生进行“雅言”教化,主要目标有二:其一,养成高阶思维,有一定的古今文艺作品鉴赏、批评能力。我们处于空前的时代,信息爆炸
26、,影视作品良莠不齐,若没有高超的鉴别、鉴赏能力,学子们不仅会淹没在各种文化泡沫中,久而久之也会审美庸常化,失去与优秀作品的共情对话能力。养成高阶思维,培养审美力,能让学子们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灵性之美、智性之光。其二,建构博雅知识,有一定地使用雅言的研究、写作能力。学子们只有勤学磨砺,慎思博学,方能成就“雅言”才性。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雅言”熏染教化,可以把“古典诗词在当下的传播”“中华经典韵文知识”等融入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让学子真切领略古典诗文的“雅言”之美,美化其精神气质,传播优质的经典语言文字。语言运用是高阶思维养成的桥梁,只有让大学生养成运用“雅言”的能力,形成雅正的思维方式,才有助于
27、形成“精英意识”以及精粹文化氛围。可以说,“雅言”教化是大学生“精英意识”建构的外在呈现。四、结语:大学生应成为新国民精神的表率 对大学生“精英意识”的建构,能促使其形成高阶思维与雅正价值观,真正成为新国民精神的表率。在具体的教育创新变革上,主要思考有三:其一,“精英意识”建构的教育改革应该以大学生为本位,把古典教化理念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实训中,全面培育大学生的博雅素养,这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实效性的实践路径。其二,在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上,可以把经典思想、才性知识及雅言教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才华素养。其三,用课堂内外融合、视野古今融通的多维育人模式,把专业知识与才性训
28、练动态融合,在培养学子家国情怀的同时,注重其公共参与意识及公益精神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统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科研创新的发展,都离不开大学生“精英意识”的主体性建构。许倬云先生在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一文中说:“在宇宙不断趋于平衡的大格局中,人本身有理性、有良知,可以以自己的心映照,呈现宇宙本身的正气,这也是其存在的禀赋。”21把握古典教化的动态性,对大学生进行“精英意识”的主体建构,才能呈现出心性主体的浩然之气和高尚品格,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文明形态的发展。因而,在全球教育形态的大变局中,立足于古典教化传统,对当下大学生进行“精英意识”建构,既能承继中华优秀文
29、化传统中“雅正”的人文精神,又能回应国家对课程思政及高质量“双创”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而建构出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具有博雅才性、责任担当及文明理念的新国民精神。参考文献:1陆一,杨曈.高教大众化视野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理论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4):36-46+67.2张叶鸿.创造性思维教育与洪堡大学理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5):65-71.3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7:749.4葛洪著,金毅校注.抱朴子内外篇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614.075李景林.教化儒学续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45.6刘勰著
30、,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5.8苏轼.东坡题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63.9李佳.颜延之诗文选注M.合肥:黄山书社,2012:7.10FAREED ZAKARIA.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M.New York:W.W.Norton&Company Ltd,2015:145-146.11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582.12李立国.大学治理变迁的理论框架:从学术-政府-市场到大学-国家-社会J.清华大学教育
31、研究,2020(4):1-9.13顾随.中国古典文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8.14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604.15陈平原.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30.16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4:613.17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16.18扬之水.先秦诗文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228.19乔治斯坦纳.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M.李小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4.20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688.21许倬云.中
32、国文化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7.责任编辑:彭 青Th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Elite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ian Shuijie,Li Jianxin(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Hebei Universi
33、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China)Abstract:At present,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needs to construct elite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world and keep independent,with classical gentleman character.Curriculum
34、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s a localized educational concepts reflection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combined with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can better arouse the subjects orthodox ideas,cultural mission and even the concern for the family and the coun-try.In the mul
35、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elite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lass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ite conscious-ness,talent education is the internal d
36、ema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ite consciousness,elegant words education is the external pres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ite consciousness.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lite consciousness can promote them to form high-order thinking and elegant values,and make them truly become the model of the new national spirit.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lite consciousness;talent edu-cation;elegant word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