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0 2 3.9学术基于大概念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重庆市408200)教学探索张绍舟摘要: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概念引领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明确大概念的真实内涵和落实要点,并将其与教材中的单元体制融为一体,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大单元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和精准化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从整体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推动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关键词:高中语文大概念大单元统编教材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23)09-0008-03DOI:10.13525/
2、ki.bclt.202309002作者简介:张绍舟(1973),重庆丰都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2023 年 9 月 语文教学通讯 Sep.,2023第 1270 卷第 9 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270 No.9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一般以单篇阅读为主。教师习惯于对单篇课文的内容、结构、写法等进行细致解析,这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但很难呈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也难以体现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所储备的
3、知识与技能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针对这一情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 2 0 2 0 年修订)(下文简称 课标)将“大概念”作为建构语文课程的依据,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切实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 课标 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围绕大概念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行为,着力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碎片化、浅层化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不同知识的关联,以此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精准性、拓展性和有效性。一、聚焦课程标准,提炼大概念基于大概念展开大单元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大概念,以及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然后再整合知识体系,构建教
4、学框架。所谓大概念,指的是一种关键概念、原则或理论,以其为中心,可构成学科知识体系或跨学科知识体系,其侧重于组织知识的形式和载体,能够凸显出学科的本质属性。在大概念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将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集合为一个整体,并在不同的真实情境中,灵活地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1为了打好大单元教学的根基,教师要以 课标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教学建议等为依据,积极做好提炼大概念的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应从“对标学习任务群”和“关联教材大单元”两个环节入手。(一)对标学习任务群课标 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编排了包含“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等
5、在内的 18 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意在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阅读积累不同类型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感知文学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提升审美鉴赏和文化感知能力,并在任务群的驱动下,主动创作文学作品。92 0 2 3.9学术对照 课标 要求,不难发现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一个以散文为主要体裁的单元。该单元选了以写景抒情为主要特征的五篇散文,是学生开展文学研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借助这一过程,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系统即可与 课标 中的学习任务群对接,同时也能帮助师生解决“什么是大概念”的问题。(二)关联教材大单元在对标学习
6、任务群的基础上,学生明确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文体特征,了解了第七单元以散文为主。教师可以这一单元的文体为起点,以挖掘散文的审美、文学价值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让学生全面感受和体会散文的特征。从这一目的出发,教师要立足教材,关联教材中的大单元教学内容。2具体而言,可将单元导语作为切入点,从“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等语句中,提炼出关键词“人与自然”。在找准关键词后,可进一步聚焦单元的选文内容。第七单元选编了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 和 登泰山记
7、五篇散文,这些散文中,作者都以景物为载体,通过描绘景物来表现自身的思想情感,将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慨叹等融入文章之中。当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关注教材中的助学系统,即“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等要素。学生可以发现“情景交融”“体会景与情的关系”等词汇出现频率极高,它们共同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关联。这也说明,第七单元中所强调的“自然”,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客体,而是映射了主观情感、带有审美特征的载体。由以上分析可见,结合 课标 和教材大单元教学内容,师生经过商议和讨论,应将第七单元的大概念确定为“有生命的主体对无生命的客体的情感映射”。
8、当大概念确定后,大单元教学便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后续的教学活动也会更加科学有序。二、创建问题模型,解构大概念大概念属于高度概括类的知识,学生无法直接理解并内化,若不经加工地将其作为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或内容,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为此,在提炼出单元大概念后,教师一定要以单元内的课文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和解构大概念,将其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创建问题模型,搭设层层递进、具有明确切入点的知识网格,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学习的抓手,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大概念,并能在大概念的引领下,整合大单元的学习内容。(一)精研文本特点为观照整个单元,教师在创设问题模型时要围绕大概念这一中心,精研单元内的文本特点,明确不同文本
9、之间的差异,据此获取创建问题模型的灵感和素材,保证问题模型内容呈现出层层递进、逻辑相通的态势。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以“有生命的主体对无生命的客体的情感映射”为大概念,由此入手统摄整个单元,不难发现各篇课文在客观物象、主观情感、创作风格以及生命感悟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点便可以作为问题模型的主要素材,以此丰富问题模式中的内容,给予学生多元思考和感悟的机会。(二)提出基本问题通过精研教材文本的特点,教师进一步发现了大概念后隐藏的下属概念,如“无生命客体的主要内容”“有生命主体的真实经历”“情感映射的主要方式”“表达情感的语言风格”等,由此可提出如下图 1所示的问题,构成完善的问题模型
10、:图 1 “有生命的主体对无生命的客体的情感映射”大概念下的问题模型示意图有生命的主体对无生命的客体的情感映射无生命客体的主要内容有生命主体的真实经历情感映射的主要方式表达情感的语言风格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整体意境如何;具有怎样的意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作者有哪些独特的人生经历;不同作者想要寄托的情思有哪些异同点?作者如何写景;文章描绘意境的方式有何不同;作者如何通过景物寄寓自身的主观情感?文章的关键词是什么?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有哪些差异?102 0 2 3.9学术在此模型的辅助下,大单元教学便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后续的教学活动便能真正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三、巧设学习任务,践行
11、大概念在解构大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了问题模型。为了让大概念真正融入单元教学活动,教师还应结合问题模型中的具体问题,巧妙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对比解析、文本赏读等过程中,深入理解大概念的核心内涵和本质。4以问题模型为设计学习任务的素材来源,为增强课堂的多元性,教师可根据问题模型中的不同分项,创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即 A、B、C、D,其对应的任务主题分别为“无生命客体的主要内容”“有生命主体的真实经历”“情感映射的主要方式”和“表达情感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加入到不同的学习小组,由此展开项目化学习和深度探究活动,将大概念体现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之中。
12、以“有生命主体的真实经历”这一组为例,教师提前为他们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单:“有生命主体的真实经历”小组学习任务单小组名称:组长:组员:学习时长:【学习要求】了解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 登泰山记五篇课文的创作时代背景,梳理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苏轼和姚鼐的人生经历,明确他们的个人经历对其文学创作风格的影响,进而确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映射和寄寓的主观情感。【学习任务】1.绘制以作者为中心的人生思维导图,将作者的主要人生轨迹体现在思维导图上。2.结合具体的语句,找出文章中体现作者真实情感的语言形式。3.从对比的角度,比较五位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文学创作风格,并结合课文中描绘景物
13、、表达情感的具体方法展开阐释和说明。教师将学习任务单发放给小组成员,要求他们在小组长带领下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负责搜集人物传记、纪录片等资源,另一部分学生负责整合学习研究文献等素材,而后,小组成员进行全面整合和汇总,以线上文档和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为载体,记录和储备整合后的资源和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任务单上的内容,逐条完成任务。当每个小组都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开启学习汇报活动,让学生将本组取得的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汇报书、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出来,最终在大概念的引领下整合为一个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5。综上,通过聚焦课程标准、创建问题模型、巧设学习任务等方式,教师将大概念与大单元教学融为一
14、体,让学生在基本问题、探究化任务的引领和驱动下展开逆向思考、深度思考,在迁移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不断增加语言、文化素材的积累,提升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将核心素养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样便能体现出大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也能凸显出大概念对建构课程体系、推动素质教育进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张志强.大概念统摄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J.江苏教育,2 0 2 1(Z 3).2 魏来,徐鹏.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路径 J.语文教学通讯,2 0 2 1(1 0).3 童志国,刘志胜.“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J.中小学教师培训,2 0 2 1(1 1).4 朱雪雪.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建构与设计 以高中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J.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1(1 7).5 李兴和.学科大概念视角下高中语文“走近作者”设计理念探析 J.中小学教师培训,2 0 2 0(1 2).(编辑: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