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CiteSpace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248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CiteSpace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CiteSpace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CiteSpace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CiteSpace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21 卷70基于 CiteSpace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安雁妮,罗章松,苏雪芹(青海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摘要: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 CNKI 数据库中收录的 369 篇基层社会治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出学术界关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动态:该领域的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 2014 年后发文量大幅度提高;各研究作者与研究机构多进行独立研究,合作研究较少;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有治理主体与治理模式两个研究领域;“枫桥经验”与党建引领是该研究领域近些年的热点所在。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社会

2、治理;CiteSpace;枫桥经验中图分类号:G353.1;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38(2023)03-0070-07DOI:10.3969/j.issn.1672-6138.2023.03.012 收稿日期:2023-06-12 基金项目:201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7XSH016)。作者简介:安雁妮(1998),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 21 卷 第 3 期2023 年 7 月Vol.21 No.3July 2023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hunde Polytechni

3、c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是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千百年来,维护基层社会的秩序稳定一直都是国家稳定的根本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通过文献整理,发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主要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展开研究。从政治学角度看,基层社会治理根据其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过程、政治结构、政治功能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再组织化为目标的社会建设3,同时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搭建协同机制,整合各方力量4。从社会学角度看,新时期的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出多种主体“协同运作”的治理机制5,在此基础上,乡村空间结构重构后合村并村推动着农村社区化,基层社会治理将面临

4、新的挑战6。从管理学角度看,网格化管理对社会管理的科学划分,已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7,同时这种管理手段与传统管理方式结合,成为目前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8。我国在推进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日益凸显,有关基层社会治理的文献也越来越多。诸多学者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开展了多角度探讨,形成了百花争鸣的局面,但部分学者难以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动态。因此,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 CNKI 数据库中收录的 369 篇有关基层社会治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对后续研究者提供启发。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样本来源选择 CNKI 数据

5、库,使用高级检索功能,将检索篇名设置为“基层社会治理”,期刊来源选定为“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截止时间设定为 2022 年 10 月 6 日。共检索文献 381 篇,对检索出的文献做进一步筛选,最终获得 369 篇有效文献。CiteSpace 软件能够把期刊类型、关键词、作者等内容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某研究方向的整体情况。因此,运用 CiteSpace 软件,通过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来呈现学科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从而展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动向及发展历程。经济与管理第 3 期712 研究现状分析2.1 发文量分析年度发文量反映出某个

6、领域知识量的增长情况,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趋势9。从图 1 可以看出,20062022 年间,共计发文 369篇篇名包含“基层社会治理”的文献,20062013年,论文发表总数仅 12 篇,其中 2007 年与 2011 年发文数为 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10,自此学术界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持续升温,研究成果不断产出。2.2 发文作者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制作出作者及合作网络图谱,见图 2,其中节点与发文量成正比,节点越大,则代表该作者的发文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共有节点

7、 483 个节点,即有 483 位作者;图谱总体上是比较分散的,密度为 0.001 8,多数节点之间表现出离散状态,说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赖普斯定律可以得出,在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领域,论文发表量为 2 篇以上即为核心作者,经过统计共有 45 位核心作者,仅占作者总数的6%。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如张国磊、卢福营、陈成文。他们的文献不仅发文量高,下载量也非常高。可以看出,卢福营、张国磊、陈成文和田毅鹏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中流砥柱。其中,制度嵌入、精英下沉与基层社会治理基于桂南 Q 市“联镇包村”的个案考察一文下载达到 4 940 次,张国磊从制度嵌入、精英下沉等角度对联镇包村制度进

8、行了论述,为今后乡村治理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11;二元到三元: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变迁一文下载量高达 958 次,卢福营提出基层社会治理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的变迁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转变,对此应创新特殊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12;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文下载量高达 2 706 次中,陈成文通过自治、德治、法治与心治四个方面探讨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重要性13。这些文献都是基层社会治理风向标。2.3 发文机构分析发文机构同发文作者一样,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图 1 发文量统计图706050403020100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

9、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112251721413033466166421年份发文量/篇图 2 作者及合作网络图谱安雁妮,等:基于 CiteSpace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21 卷72力,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机构及合作网络图谱,见图 3。不同的节点代表不同发文机构,节点的大小与发文量呈正相关,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大,节点越小说明发文量越小,各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各机构间的合作,连线越多说明机构间合作越密切

10、,反之亦然。从作者机构的统计结果来看,有 421 家发文机构,网络密度为0.002 3,整个图谱分布较为分散,可见机构间的合作程度较弱。其中已形成较为显著的机构合作网络,分别是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在图 3 的基础上整理出发文量前十机构表,见表 1。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和南京大学各发表文章7 篇,杭州师范大学 6 篇,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各发表 5 篇,华中师范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各发表 4篇,四川大学、安徽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各发表 3篇。目前国内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四所高校机构,而四所高校虽然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发文量最多,但是与其

11、他高校的合作关系还不够密切,多以自主研究为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前在该领域研究的合作度偏低。关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为主体的研究机构居多,而西部地区的研究机构较少。图 3 机构及合作网络图谱3 研究热点分析3.1 关键词共现分析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 369 篇基层社会治理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处理,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其中,不同节点代表不同的关键词,节点越大,代表这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反之则越少,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不同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由图 4 可以看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关键词总数 380 个,网络密度为 0.007,总体上看图谱整体分布比

12、较分散。机构发文量/篇连接数华东理工大学73南京大学70浙江大学52吉林大学54华中师范大学42江西财经大学42四川大学37安徽大学33华东师范大学32表 1 发文量前十机构统计表分布第 3 期73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中心性指数是一个领域的重要的衡量标准,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代表学者的关注度越强;中心性越大,代表其重要性越强。中心性大于 0.1 表明通过该关键词展开的研究较多,该节点的影响力较强,代表了该领域的热点。在对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后,选取了中心性排名前十的关键词。由表 2 可知,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心性最强,达到了 0.89;社会治理的中心性次之,达到了 0.78;其次是三社联动的中心性达到

13、了 0.49。按照中心性强度排序,剩余分别是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制度创新、党建引领、档案服务、共建共治共享。这些关键词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基本要素。3.2 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指对距离相近、主旨相近的关键词进行聚集归类,形成不同主题的聚类组,通过对聚类名称和该聚类内的主要关键词的分析,掌握最新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探析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热点分布以及关键词的相互关系,在图 4 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 5。关键词数量同类团规模成正比,关键词数量越大,类团规模越大,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的聚类领域。Q 值 0.794 2 0.3 说明聚类分析具有科学性

14、,S 值 0.881 6 0.5,说明具有较高可信度,Q值和 S 值综合说明网络聚类图谱具有合理性。如图5 所示,共有 379 个节点,504 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 0.007。图中共展示 10 个聚类,分别是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党建引领、技术治理、“枫桥经验”、乡村振兴、制度创新、共治、公众参与,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这十大聚类之中。其中最大的聚类是社会治理,共包含 112 个关键词,主要关键词有党的领导、乡村治理、社会等。第一个聚类中最活跃的是张伟坤的协同共生: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的传承逻辑与时代趋向,主张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倡导公众参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

15、创新 14;第二个聚类中最活跃的是韦广雄在村域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中,提出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促进村民自治 15;第三个聚类中最活跃的是赵宬斐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强化“在地政治”观,提出乡村工商实践有助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16。三篇文献都强调基层自治主体参与,使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以聚类名称、频次和包含的其他关键词为组成部分,制作了关键词聚类表,见表 3。CiteSpace 软件图 4 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基层社会治理2560.89社会治理700.78三社联动20.49社区30.42社会治理创新240.41社会组织60.37制度创新40.3

16、3党建引领140.31档案服务60.19共建共治共享30.18表 2 关键词中心性列表图 5 关键词聚类图安雁妮,等:基于 CiteSpace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21 卷74可以客观地分析研究主题,但容易忽视一些细节内容,因此把表 3 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与现实情况,总结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1)治理主体研究领域。从关键词聚类来看,“社会治理”出现了 112次,“基层社会治理”出现了 89 次,“党建引领”出现了 24 次,“公众参与”出现了 7 次。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等关键词都是

17、这一范畴。三社联动是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17。社会组织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其参与和提供社区服务,是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18。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围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19。2)治理模式研究领域。从关键词聚类来看,“社会治理创新”聚类出现了 34 次,“技术处理”出现了 22 次,“枫桥经验”出现了 12 次,“制度创新”聚类出现了 11 次,“共治”出现了 7 次。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创

18、新”“共建共治共享”等关键词都是这一范畴。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完善与探索20,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以“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1。“枫桥经验”的管理模式突出了农村居民在村规民约中的民主权利,使之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22,要借鉴和学习“枫桥经验”的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锋的治理模式23。同时,构建政府与乡村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的重要途径24。构建“多元协同”的档案服务系统,不仅是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也

19、是一种更加适合于人们多元化需求的新技术。无论是以党建为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以“枫桥经验”为代表的治理模式,还是以政府与农村社会为主体的“协商共治”模式、“多元协同”的“档案治理模式”,都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种创新发展。3)关键词突现分析。通过对关键字的突现分析,可以揭示特定时段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动向,有利于深入剖析某一时期的热点问题。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见图 6。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不同时期,研究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从持续时间来看,最早是针对社区建设、制度创新的研究;从持续强度来看,制度创

20、新与“枫桥经验”持续时间最长;从突现强度来看,“枫桥经验”、制度创新与党建引领的强度最强,而“枫桥经验”与党建引领不仅强度高,且出现的年份距今最近,可以将其理解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近些年热点所在。CiteSpace 软件可以客观地分析研究主题方向,但是却容易忽视某些细节内容,不能完全作为主题方向的依据,因此,通过人工整理,以关键词出现时间为依据,同时结合关键词中心性及频次,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聚类名称频次包含的其他关键词社会治理112党的领导、乡村治理、社会等基层社会治理89基层党组织、社区、资源整合等社会治理创新34协商民主、社会组织、体制创新等党建引领24网格化治理

21、、互联网+、双联户制度等技术处理22共建共治共享、数字档案馆、共享服务等“枫桥经验”12扎根理论、党政统合、公众参与等乡村振兴12县级融媒体、媒体融合、实践路径等制度创新11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农村、权力调控等共治7政社互动、共享、共建等公众参与7人民、乡村自治、国家治理等表 3 关键词聚类表图 6 关键词突现图关键词社区建设制度创新社区多元参与政府创新国家治理三社联动互联网+枫桥经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领导开始200620092013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7 2020 2020 2020结束200920142016 2016 2015 2017

22、2017 2019 2022 2022 2022 2022强度1.363.93 1.35 0.94 1.12 1.38 1.24 1.22 4.37 3.77 1.65 2.162006 2022第 3 期75第一个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20062016 年)。这一时期有“社区建设”“制度创新”“社区”三个突现词。2006 年,我国首次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学术界开始关注基层社会治理,为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能建言献策。在此阶段,学者们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第二个阶段是深入探索阶段(20172018 年)。这一时期的突

23、现词有“多元参与”“政府创新”“国家治理”“三社联动”。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以来,学术界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政府创新治理模式、三社联动等角度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研究。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研究视角涵盖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机制和转型机制。第三个阶段是进一步探索阶段(2019 年至今)。这一时期的突现词有“互联网”“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领导”。这段时期主要从“枫桥经验”的治理实践中寻找新的化解矛盾的途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4 结语利用 Ci

24、teSpace 软件,对 20062022 年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研究知识图谱进行绘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呈现出治理理念创新化。我国社会治理模式逐渐向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在这种转型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善治,力求实现社会公益的最大化。2)呈现出治理平台智能化。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不断增多,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智能化、现代化的特征。3)该领域在中国知网于 2006 年开始展开研究,2017 年之前相关研究比较少,自 2014 年以来,有关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数量急剧增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学者们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整体

25、呈现出研究热度不断增高的趋势。4)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三社联动、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制度创新、党建引领、档案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热点。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主要有治理主体研究与治理模式研究两个领域。“枫桥经验”与党建引领是该领域近些年热点所在。学者们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不同角度地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不同研究机构、不同研究作者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研究机构、作者之间缺乏合作,这就要求后续相关研究人员加深研究力度,扎实理论基础,注重机构、作者间合作,也要通过顶尖人文社科机构带动普通机构,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形成一定数量的核心研究群体,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研

26、究,让理论引领实践的发展。参考文献:1 李庆瑞,曹现强.党政统合与自主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 2020 年至 2021 年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 J.公共管理学报,2022(3):110-122,173.2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9-11-06(1).3 郝宇青.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 J.社会科学,2020(6):15-31.4 周斌.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可持续共享的本质内涵与现实图景:基于成都市 W 区基层治理创新的个案考察J.党政研究,2021(6):43-51.5 陈成

27、文.“农村综合体”: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新路径:基于“湘东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21(1):111-118.6郭占锋,李琳,吴丽娟.村落空间重构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对村庄合并的成效、问题和原因的社会学阐释J.学习与实践,2017(1):85-95.7 秦上人,郁建兴.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走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态 J.南京社会科学,2017(1):87-93.8 吴青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构建与演化逻辑: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服务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2018(6):117-125.9 苏雪芹,罗章松.中国数字经济的研究进展:基于CiteS

28、pace 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1,49.10 青连斌.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3(12):11-19.11 张国磊,张新文.制度嵌入、精英下沉与基层社会治理:基于桂南 Q 市“联镇包村”的个案考察J.公共管理学报,2017(4):44-53,155.安雁妮,等:基于 CiteSpace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21 卷76 12 卢福营.二元到三元: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变迁J.社会科学,2020(5):72-81.13 陈成文,陈静.论基层社会治理

29、创新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9(7):73-80.14 张伟坤.协同共生: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的传承逻辑与时代趋向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23-134,207.15 韦广雄.村域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J.求实,2015(2):91-96.16 赵宬斐.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强化“在地政治”观J.浙江社会科学,2014(12):11-13.17 徐选国,徐永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三社联动”:内涵、机制及其实践逻辑:基于深圳市 H 社区的探索J.社会科学,2016(7):87-96.18 何欣峰.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分析

30、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68-70.19 文宏,林仁镇.多元如何共治: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图景:基于东莞市横沥镇的考察J.理论探讨,2022(1):62-69.20 朱丽红.坚持人民至上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J.社会科学家,2022(7):59-64.21 布成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与路径J.社会科学,2020(6):71-82.22 汪世荣.“枫桥经验”视野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供给研究 J.中国法学,2018(6):5-22.23 褚宸舸.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化研究:以“枫桥经验”为例 J.法学杂志,2019(1):17-27.24 拜茹,尤光付.自主性与

31、行政吸纳合作: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机制分析 J.青海社会科学,2019(1):72-80.责任编辑:余华明Visual Analysis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AN Yanni,LUO Zhangsong,SU Xueqin(School of Marxism,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 810007,China)Abstract: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to visuali

32、ze and analyze 369 papers o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cluded in the CNKI database,which comprehensively shows the research dynamic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o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this field is generally on the ris

33、e,especially the number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2014;The research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mostly conduct independent research,and there are fewer collaborative studies;There are two main research areas of governance subjects and governance models i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Fengqiao Experience and leading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base are the hot spots in this field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social governance;CiteSpace;Fengqiao Experi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