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色文化与集体记忆建构——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91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文化与集体记忆建构——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红色文化与集体记忆建构——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7 月下14新闻前哨特别策划红色文化传播策略探析红色文化与集体记忆建构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杨静仪【摘要】红色文化是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它不仅仅是一种展示和传承的载体,更是激发全民共同追求的精神动力。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各种文化遗产的地方,更是一个将个人记忆与历史叙述紧密联系起来的场所。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探究博物馆如何从符号、仪式及空间等方面加深个人记忆,从而形成集体记忆。【关键词】红色文化集体记忆个体记忆符号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辽宁省锦州、沈阳等地,其认为要用好红色文化,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丰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马

2、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为基础,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 强调了一种共同的社会行为,即通过共享过去的经历和结果,来确保集体记忆的传承。博物馆使用“符号”“仪式”“象征”“事件”“建筑”等构成记忆,在特定的“空间”“时间内,通过各种组织建构讲述历史事件,建构“集体记忆”本文基于空间理论和集体记忆的视角,探究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如何通过建立记忆、强化情绪、加强身份认同等方式,将个人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以半结构的开放式深度访谈与1 5 名受访者访谈,考察博物馆关于红色文化的建构是否能够影响受众对于红色记忆的认知和认同。一、博物馆与集体记

3、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通过收集私人物品,展示了多元的个人记忆,这些记忆指向不同的情感和历史事件,促使不同个体的个人记忆相互映射,最终丰富了相关的集体记忆首先,私人物品将战争的苦难具体化,个人的情感鲜明地呈现于公众面前。受访者M05在访谈中表示:“在参观中,我看到一件敢死队队员的血衣,是黄祯祥的,因参加刘家庙战役受伤,战后保留血衣并绣字以作纪念,给予我很大的震撼。”这件衣服象征了战士保家卫国的抗争精神,博物馆通过历史人物的物品,再次重塑了残酷及暴力的战争场面,试图通过渺小的个人命运记忆,赞扬勇士不畏死亡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民族与国家的宏大叙事,构建起了多元的历史空间。受访者M12表示:“小时候爷爷就

4、会和我讲述曾祖父曾经是革命分子的历史,并且带我来博物馆参观,看到一些往事被印证,我更了解曾祖父,也能从另外一个视角看辛亥革命。”通过对私人记忆和经历的解读,试图实现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对话。个人记忆从更大的集体记忆中被重新定义,扩大了事件记忆的时间空间,而集体记忆亦会被重新审视甚至修正,让群众在这一公共空间中可以对照他人或官方的记忆及标准,来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官方记忆叙事的获取及传播得以扩大。二、符号与红色文化记忆(一)物质与红色文化记忆外在符号指的是在历史中存在的实体形式,包括一些历史文物、烈士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以及红色历史遗址等。大众通过接触这些外在符号来亲身体验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和体会革命英

5、雄的伟大。而文化记忆以外在符号作为主要表现载体,以与文化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及人物作为回忆对象,是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符号的发送者(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部门)依托红色文化信息,通过符号的编码机制(选择、解释和再现),向符号的接收者(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信息(红色文化的外在形态),引导其感悟信息所表征的指代对象(红色文化蕴含的崇高精神),实现红色文化的社会记忆建构。”通过图像符号的运用,“我在”和“我说”被置于一个更加完整的叙事体系中,“我在”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我说”则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我在”为“我说”提供了叙事的补充和拓展,“我在”则为“我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这样一来,图像

6、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审美呼应就丰富了展品的故事性特征和叙事色彩。通过“图说”的形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出展品的相关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从而更好地还原展品的历史背景。此外,“言说”的历史叙事也可以通过图像符号的形式得到更好的表达,从而拓宽了展品的内涵。M08受访者表示:“看到这些文物特别震惊,实在是太逼真了,里面主要是模拟的一些重要会议和起义的画面,感觉自己身临其境,画面感很强。”这也证实了外在符号能加深大众的集体记忆。许多模拟场景打造出旧的记忆场域,通过实物进行场景的搭建,令时空重置,群众可以“沉浸式”参观博物馆。新闻前哨2023年7 月下15责任编辑:肖国莲特别策划|

7、红色文化传播策略探析(二)听觉符号与红色文化记忆相比于视觉层面的图像符号,听觉符号更能从博物馆叙事中介人情绪层面。红色文化的认同源于情感动机。情感是推进个体留下记忆最深刻最强烈的要素之一,群众与外在符号互动,符号的力量可以深深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引发出强烈的反应,如愤怒、赞许、恐惧等。MO2受访者表示:“展馆里面有模拟出的一场战役,途中会有阵阵爆炸声,仿佛自己就在当年的现场一样,很害怕想要去找地方避难。”M11受访者表示:“在进人第三展厅后,听见耳边传来狗吠声,好像回到当年的城内小巷,好像某个角落里会突然冒出敌人。”他们都共同表示了博物馆中的声音配乐会使他们更沉浸进在场景中,并且留下更深刻印象。

8、这些符号试图唤起群众内心的情感,从而加强认同,让其对红色文化的价值产生共鸣。由于声音表现形式有着多元化的特征,其所产生的话语大多不同,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建立起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与语音解说不同,音乐的叙述方式更加关注听众的情绪。(三)时间符号与仪式提及“1 0 月1 0 日”,就能联系起辛亥革命纪念日。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因为与特定的历史事件互相联系,抽象的时间日期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从而成为了时间符号通过在特定的时期举办仪式,博物馆可以将过去的经典和故事重新展示出来,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历史,并且通过这些仪式来加深集

9、体记忆。M09受访者也证实了每年的仪式能加深记忆:“每年博物馆都会在1 0 月1 0 日前后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周年的特展,因为我是武汉人,所以每年都会去看展,看看有什么东西,前几年都是一些收藏家捐赠的一些当年的文物,感觉更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而且每年的特展,也让我对这天有着很深的印象。哈布瓦赫曾指出,要想深入了解过去,就必须借助象征性符号、仪式研究、史料和传记等多种方式。因此仪式也是传承记忆的重要载体。权力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方式来体现,而仪式则是传播这些政治神话的最重要的手段。国家政权倾注力量,将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日期充分利用,将之建构成为时间符号,并且在这样的时间举行仪式。而仪式不只“从认知上影

10、响人们对政治现实的定义”,还有“具有重大的情感影响力”。三、空间与红色文化记忆关于场域与红色文化记忆,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是一种独特的、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模型,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并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正在朝着更加空间化的方向发展。扬阿斯曼强调,集体回忆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时空关联性,这是因为空间在回忆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而推动了记忆之场的概念的出现。“建筑是由该事件背后的人或组织修建的,因而体现了那些人的价值和行为。”辛亥革命博物馆向公众传输相关记忆,成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受访者M14表示:“展览当中有模拟了同盟会的会址,那里抬头就能望见一片以世界地图作为底的星空

11、,各个同盟会分部分布在不同地方,就好像星星一样布满星空,很漂亮,过了好几天我还记得那个场景。”受访者MO7表示:“一进去博物馆中,就看见很多顶天立地的石碑,上面写着晚清以来的各种不公平条约,看得我很生气,同时也提醒我勿忘国耻。人们在参观历史场景及仪式时,亲身感受到历史事实,从而唤起情感上的触动。那些讲述过往历史的老物件,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符号,而是被赋予了更大的价值。不同个体的记忆对话令集体记忆互相映射,红色文化的场景空间形式多样,亲身去参观历史遗址,或者听亲身经历者讲述过往历史等,这些都是红色文化与集体记忆形成的加速器,能以最直接的方法使人们接触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世界参考文献:1文丰安:新

12、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学习与探索2 0 2 0 年第1 1 期2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等译: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3胡继冬:论红色文化的社会记忆建构基于符号学的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 0 1 8 年第2 期4张伟:空间修辞与文化记忆的视觉生成一基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修辞考察,文艺理论研究2 0 2 1 年第5 期5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等译: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6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一陕北骥村的仪式与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0 年版7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等译: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8扬阿斯曼著,金寿福、黄晓晨译: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5年版9布莱恩劳森著,杨青娟等译: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3年版(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