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管理评论学派与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742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评论学派与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管理评论学派与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吕力,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思想与商业伦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 人”论坛轮值主席()。文章编号:()管理评论学派与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吕力(扬州大学,扬州 )编者按:年月 日,在太仓顺利举行的“中国管理 人”年春季论坛上,扬州大学的吕力教授在闭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管理评论学派与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的演讲。吕教授通过管理学批评学派引入问题,阐述了管理学研究的“评论转向”,进而指明管理学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有删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管理研究的批评学派我认为,管理研究的批评学派是由明茨伯格的早期研究开启的。相比

2、于我们传统的管理学研究重视“提炼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律”,该学派的宗旨并不是要从大量的素材中提取一般性的管理规律(无论是局部性的规律还是全局性的规律),而只是通过对个别管理案例的评论,给管理实务工作者提供一个反思的机会。管理学研究的现实 年之后,管理学理论就基本没有提出超越实务界的理论,反而是实务界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管理手段,而理论界一直处于跟随与解释的状态。世界进入 世纪之后,管理学研究只能勉强跟上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井喷式的创新创业,完全谈不上引领。因而,将管理学定位于“评论”“批评”或“综合”是非常合适的。作为对比的其他人文学科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与人文学科中的另一种 文学学科来做

3、对比,相似的是文学学科也基本定位于“批评”或“评论”角色,文学院教授通常并不亲自从事文学创作,而是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以促进作者、社会以及文学理论本身的反思。文学研究的目标已转变为跟上文学创作的步伐,它已经很少能“指导”文学创作了。我们再来对比人文学科中的经济学学科,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经济学的作用是解释经济现象。他在 年就任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时的演讲中说到,在过去大多数经济学家往往根据应该是什么来分析,这是一种旨在提供政策建议的规范方法。但是,近年来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许多经济学家现在开始试图解释事情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这是一种立足于推导和检验假说的实证方法,潮流已转向经济解释

4、,我们应该做这一高涨潮流的弄潮儿。管理学研究需要调整的两个目标其实不难看出,人文学科的“评论”“批评”等特征是显著的,因而我认为管理学研究有以下两个需要调整的目标:()管理学研究应指导实践。事实证明自 世纪之后,管理的学术研究没有能够指导实践。反而是,管理实践不断指导管理学术研究。()管理学研究应该总结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律。目前我们的管理学术研究也没有能总结出所谓的一般规律,而管理学者不断用所谓“边界条件”为自己的结论不能推广为一般规律而辩护。总之,大学商学院的管理学研究将自己定位为普适管理规律的建构,我认为超过了绝大多数学者上海管理科学 第 卷第期 年月 的能力范围(个别天才除外)。管理学研究

5、的“评论转向”在我看来管理学研究应该向评论转向,要放弃发现管理一般规律的幻想,放弃管理学指导实践的幻想,而要通过管理学的评论转向,实现:给管理实践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指出管理实践者目前做法的一些问题;倡导管理学者多研究中国的管理问题,如果“特殊性”有用,就不要总追求“普适性”;如果仍有余力,可以在必要时形成管理学的一套站得住脚的体系,以免总是被其他学科攻击“管理学根本不是独立的学科”。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最后,“评论”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大量的评论提供了对管理实践的客观中立的观察、对各种管理思想(技巧)的综合,激励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就是“客观中立地评论”。(上接第页)学论文数量

6、,甚至不到美国一个商学院一年发 论文的数量。这证明中国国内顶级权威管理学期刊数量和发文总量偏少,不足以支撑中国高校管理学发展。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发表外文文章,那么在研究问题、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就会围绕它去设计,久而久之,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可能会再次回到“接着走”的老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也就没有特色可言了。因此,提高国内顶级权威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优化评审机制,更好支撑中国高校管理学原创理论和方法论发展势在必行。此外,如何构建更科学的中英文管理学论文评价体系,在借鉴国外 期刊以及欧洲一些优质期刊的最佳实践时,需要认识到这些期刊在原创知识和支撑本土实践上的不足,避免因唯 期刊作为发表目标,导致发表的

7、理论知识与国内读者脱节,更好服务国家需求以支撑原创管理学研究,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罗素有个观点:“如果给中国人自由,让他们从西方文明中吸收想要的东西,拒绝不好的东西,他们就有能力从自己的传统中获得有机生长,综合中西文明之功,取得辉煌成就。但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防止两种风险,一是中国可能完全西化,变得没有任何特点;二是心态保守,强烈排外。”最后,我们管理学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努力传播优秀文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普适性。正如前所述,随着“特色”价值观的扩散,其理论边界也在扩大,在当前科学范式转移背景下,东西方底层思维出现融合。因而未来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结合逻辑与实践,把握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分

8、别为:历史与时代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统一、上层知识与下层知识统一。结语讲了这么多,其实回归到底层逻辑,我想表达的是优秀的价值观限定着理论边界,基于价值观的理论的普适性随着价值观被接受的广度和深度而变化。文化价值观是社会现实的重要构成,也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构建的基础和来源之一,因此我们基于特色,可以形成尊重彼此特色和差异的更普适的管理理论。特色才是普遍的,而普遍是特殊的。承认特色普遍性存在,就是一种共同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构建尊重特色共存的价值观。未来需要我们管理学者更好地处理特色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解决特色与普遍性的共存问题,而非取代的关系。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谢谢大家!上海管理科学 第 卷第期 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