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理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702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理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理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理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第 期(总第 期)()【理论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作者简介:方正(),女,福建泉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理路方正(黎明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摘要:推动“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能更好地打破“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困惑,提升“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信仰力量,从而引导“后”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动力。厘清“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关系,要做好“思想 制度 实施”的优化;坚持在理论基础上实现实践性养成的原

2、则、在继承基础上实现创新性转化的原则;回归生活,形成认同,落细落小落实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全过程、多主体、动态化长效机制,从而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关键词:“后”;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新时代探索“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理路,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活力和人才资源保障。一、推动“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价值意蕴(一)打破“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困惑在现实中“后”大学生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纯粹的知识结构,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将马克思

3、主义理论呈现成一种单纯的知识形态。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可能脱离了所在时代背景下“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有利于“后”大学生打破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之间的疑惑、主观认识和自觉担当之间的疑惑、主流文化与灰色地带之间的疑惑以及坚守理想与适应现实之间的疑惑。(二)提升“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信仰力量一方面,当今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后”大学生呈现价值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大学生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直接影响了“后”大学生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仰程

4、度。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发展,促进“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避免使学生们陷入“世俗化”和“终极化”的矛盾之中,从而培养“后”大学生增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仰力。(三)引导“后”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就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内心需求,分析当下的现实情况,然后把二者跟理想信念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内心困惑一一击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使他们成长成才,更好地激发他们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动力,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二、厘清“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在

5、逻辑(一)“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后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到生活化,理想信念教育要贯穿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身体上力行,心理上认同。只有成为了“日用而不觉”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习惯中,才能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效果。另一方面,在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制定既具系统性又有科学性的制度规范,从而充分提高“后”大学生的积极性。(二)结合“后”大学生特点,处理好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关系绝大多数“后”学生能够主动追求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但是也有部

6、分学生存在着政治认同和行为偏差的倾向,这些“后”大学生表现出了对时事热点的高度关注,但政治参与感低。结合“后”大学生新特点,回应对其时事热点的关注和疑惑,才能得到“后”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常态化注重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的日常性与连续性,追求对量的积累。制度化注重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追求对质的提升,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三、推进“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在理论基础上实现实践性养成的原则要持续丰富“后”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研读原著,学习经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更好地把握基本国情,更好地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认知。一是理论的

7、灌输要注重结合实际。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化,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要时刻关注“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着重解决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实际需求,在实践中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联结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教育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以学生生活为中心,让学生在社会事件中了解社会,真实地、切身地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对党、国家的认同,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砥砺前行。(二)坚持在继承基础上实现创新性转化的原则当下,理想信念教育有新的时代特征、面临新的环境、面向新的群体。创新性必须立足新时代,把握“后”大学生特点,做好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性转化。其一是内容的创新性

8、转化。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讲究修身养性,所以“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展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的营养中挖掘适合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其二是形式的创新性转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始终与“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新时代要更加注重结合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调研,譬如可以让大学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通过参观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等形式,从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人民的深厚情感和亲切关怀,自觉做新时代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其三是手段的创新型转化。可以利用网络新技术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载体,譬如使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拍摄微课,

9、从而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四、“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现途径“后”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既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上贯彻落实,又需要各个主体的参与,形成作用于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股强大力量。(一)回归生活,形成认同,落细落小落实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要促使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这种社会生活中去感知和领悟。具体从以下这三个方面下功夫。从细节入手,推动“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落细评判“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否落到细处,就看是否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感认同。只有当学生能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才有可能做到内化于心

10、,在心里认同,外化于行,在行动上有所表现,付诸实践。因此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时,要注意关键细节,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情分析,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共鸣环境,推动“后”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情感共鸣。从小事做起,推动“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落小如何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是推进“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落小的关键点。其一,从教育形式来说,在教育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展研学旅行、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把对理想信念的现实体验转化为价值认同与实际行动。其二,从教育内容来说,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小事”,譬如

11、可以利用家风、家训的现代意义与价值,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收获到的家庭归属感、认同感转化为对社会、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实际出发,推动“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回归生活,从实际出发,是推进“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的着力点。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密切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跟“后”学生个体差异,对标国家发展目标与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准确分析国家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及时调整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的状态。(二)全过程、多主体、动态化长效机制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推动“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发展要立足于学生整个人生阶段。一方面,要

12、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过程协同。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在成长各个阶段的认知结构、知识基础、思想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性目标。另一方面,要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协同,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主体。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和长期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对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方法、内容、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又要对不同主体和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完善实施评价激励机制,既有利于动态调整和创新发展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与实践,又能够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力。除此之外,要动态调整评价方式,随着时代变化,对于不适应“后”大学生的评价方式要守正创新。“后”大学生理

13、想信念教育质量与效果最终还是要看“后”大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之后是否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并知行合一,因此还要对他们的具体表现进行长期性、持续性的跟踪。根据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前后的差别来判定实际效果,并动态调整制度安排,从而推动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参考文献:习近平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北京:人民出版社,项久雨,范海群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推进理路 思想理论教育,():孔祥慧,李新仓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吕小亮“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质及其培养对策 当代青年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