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绘本《好饿的小蛇》系列游戏设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680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本《好饿的小蛇》系列游戏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绘本《好饿的小蛇》系列游戏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绘本《好饿的小蛇》系列游戏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作品分析】好饿的小蛇是日本图画书作家宫西达也的名作。作品主人公是一条贪吃的小蛇,它一路上见到什么吃什么,先后吃了苹果、香蕉、饭团、葡萄、菠萝和一棵苹果树!这下它惨了,不要说尾巴变成了苹果树的形状,连眼睛上都打了叉。很多幼儿看到这个结尾,都为小蛇惋惜,以为它要死了。可是,请你翻到这本书的前环衬,画面上的九棵大树中是不是只有一棵树长着红苹果?好,请你再翻到后环衬,看,那棵长着红苹果的树断了。对,小蛇没有死,过了一些日子,小蛇终于把这棵苹果树给消化掉了。你看,它还嬉皮笑脸地扭过头来,告诉我们:“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画风清新、可爱。小蛇萌萌的,顶着小皇冠,每天沿着同一方向散步、觅食。故事情节随着图

2、画以 2 拍子节奏,1、2,1、2展开,小蛇每吃下一样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这个东西的形状。【设计意图】好饿的小蛇情节简单易懂,充满童真稚趣,适合 26 岁幼儿阅读、讲述及进行手偶剧表演。同时,绘本内容呈现明快的拍子节奏及图中小蛇肚子的不同形状又极适合引发低龄幼儿对形状的认知及联想。在幼儿阅读并理解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后,教师可继续挖掘绘本价值,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水平、游戏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等,设计并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系列游戏,以实现多元阅读。游戏设计一:配对拼图【绘本对游戏的支撑点】情节图片:好饿的小蛇一路上见到什么吃什么,肚子的形状随着吃下的东西发生改变。【游戏目标】1.能根据小蛇肚子的形状

3、特点判断其吃下的相应实物,并进行连线配对。2.能对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展开联想,用常见图形拼搭出该造型。3.发现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游戏准备】1.材料准备:(1)实物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形状特征明显的实物图片若干,如,苹果、香蕉、菠萝、葡萄、三明治、饺子、包子、麻花、鱼、树、喇叭花等(玩法一、二使用)。(2)透明插卡袋、扭扭棒若干,配对答案图纸等(玩法一、二使用)。(3)小蛇图片:肚子形态不一的小蛇图片若干,其中,小蛇肚子的形状与上述实物的形状相似(玩法一、二使用);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若干,其中,小蛇肚子的轮廓与几何图形图片的形状相似(玩法三使用)。(4)几何图形图

4、片: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图片若干(玩法三使用)。2.经验准备:已阅读绘本好饿的小蛇。绘本好饿的小蛇系列游戏设计淮北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来艳【游戏玩法】1.玩法一:配对(适用小班)(1)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持小蛇图片和实物图片。(2)幼儿 1 随机取出一张小蛇图片,插入插卡袋的第一行第一格中,幼儿 2 取出与其肚子形状相似的实物图片插入插卡袋的第二行第一格中。(3)重复上述环节,直至图片插完。(4)也可由一方先出示实物图片,另一方取具有相应形状肚子的小蛇图片来配对。如图:2.玩法二:连线(适用小班)(1)幼儿两人一组,幼儿 1 持两个图片筐,幼儿 2持若干扭扭棒。(2)幼儿 1 将实物图片随机插入

5、插卡袋第一行的任意一格中,再将小蛇图片随机插入插卡袋第二行的任意一格中。(3)幼儿 2 用扭扭棒将实物图片和肚子形状与实物形状相似的小蛇图片连线,直至将所有图片连线完成。如图:2223安徽幼教专题论坛【作品分析】好饿的小蛇是日本图画书作家宫西达也的名作。作品主人公是一条贪吃的小蛇,它一路上见到什么吃什么,先后吃了苹果、香蕉、饭团、葡萄、菠萝和一棵苹果树!这下它惨了,不要说尾巴变成了苹果树的形状,连眼睛上都打了叉。很多幼儿看到这个结尾,都为小蛇惋惜,以为它要死了。可是,请你翻到这本书的前环衬,画面上的九棵大树中是不是只有一棵树长着红苹果?好,请你再翻到后环衬,看,那棵长着红苹果的树断了。对,小蛇

6、没有死,过了一些日子,小蛇终于把这棵苹果树给消化掉了。你看,它还嬉皮笑脸地扭过头来,告诉我们:“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画风清新、可爱。小蛇萌萌的,顶着小皇冠,每天沿着同一方向散步、觅食。故事情节随着图画以 2 拍子节奏,1、2,1、2展开,小蛇每吃下一样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这个东西的形状。【设计意图】好饿的小蛇情节简单易懂,充满童真稚趣,适合 26 岁幼儿阅读、讲述及进行手偶剧表演。同时,绘本内容呈现明快的拍子节奏及图中小蛇肚子的不同形状又极适合引发低龄幼儿对形状的认知及联想。在幼儿阅读并理解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后,教师可继续挖掘绘本价值,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水平、游戏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等,设

7、计并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系列游戏,以实现多元阅读。游戏设计一:配对拼图【绘本对游戏的支撑点】情节图片:好饿的小蛇一路上见到什么吃什么,肚子的形状随着吃下的东西发生改变。【游戏目标】1.能根据小蛇肚子的形状特点判断其吃下的相应实物,并进行连线配对。2.能对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展开联想,用常见图形拼搭出该造型。3.发现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游戏准备】1.材料准备:(1)实物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形状特征明显的实物图片若干,如,苹果、香蕉、菠萝、葡萄、三明治、饺子、包子、麻花、鱼、树、喇叭花等(玩法一、二使用)。(2)透明插卡袋、扭扭棒若干,配对答案图纸等(玩法一、二使用)。(3)小

8、蛇图片:肚子形态不一的小蛇图片若干,其中,小蛇肚子的形状与上述实物的形状相似(玩法一、二使用);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若干,其中,小蛇肚子的轮廓与几何图形图片的形状相似(玩法三使用)。(4)几何图形图片: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图片若干(玩法三使用)。2.经验准备:已阅读绘本好饿的小蛇。绘本好饿的小蛇系列游戏设计淮北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来艳【游戏玩法】1.玩法一:配对(适用小班)(1)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持小蛇图片和实物图片。(2)幼儿 1 随机取出一张小蛇图片,插入插卡袋的第一行第一格中,幼儿 2 取出与其肚子形状相似的实物图片插入插卡袋的第二行第一格中。(3)重复上述环节,直至图片插完。(4)也

9、可由一方先出示实物图片,另一方取具有相应形状肚子的小蛇图片来配对。如图:2.玩法二:连线(适用小班)(1)幼儿两人一组,幼儿 1 持两个图片筐,幼儿 2持若干扭扭棒。(2)幼儿 1 将实物图片随机插入插卡袋第一行的任意一格中,再将小蛇图片随机插入插卡袋第二行的任意一格中。(3)幼儿 2 用扭扭棒将实物图片和肚子形状与实物形状相似的小蛇图片连线,直至将所有图片连线完成。如图:2223安徽幼教专题论坛 建议(1)配对、连线完成后,幼儿 1 取出答案图纸对照检查,若是作答全部正确,可与幼儿 2 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若是发现作答有错误,可进行修改后再与幼儿 2 交换角色,进行游戏。(2)完成以上游戏后

10、,幼儿可根据配对或连线的图片顺序来讲述故事,也可一边操作一边讲述,以重温绘本故事。3.玩法三:拼图(适用中、大班)(1)幼儿两人一组,幼儿 1 持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幼儿 2 持几何图形图片。(2)幼儿 1 随机取出一张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放在桌子上,幼儿 2 根据小蛇肚子的轮廓形状选取几何图形图片进行组合,完成后,幼儿 1 将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放在组合好的几何图形上进行重叠比对。(3)若是小蛇的肚子轮廓形状与所组合的图形形状相符,则幼儿 2 获胜,两人交换角色,重复上述环节继续游戏;若是两者形状不相符,则幼儿2 失败,幼儿 2 重新组合出与小蛇肚子形状相符的图形后,两人再交换角色重

11、复上述环节,继续游戏。如图:拓展玩法一方先用几何图形组合任意造型,另一方将小蛇的肚子画成相应造型的外轮廓,形态基本相符即可。游戏设计二:接龙讲述(中班)【绘本故事给予游戏的支撑点】情节图片:好饿的小蛇故事情节随着图画以拍子节奏 1、2,1、2展开,小蛇每吃下一样东西,都会说“啊呜,真好吃!”,同时它的肚子也会随之呈现出吃下东西的形状。【游戏目标】1.能准确表述常见的实物名称,感知有些事物的形状可以用形容词等来描述。2.根据随机出示的实物模型展开联想,用完整的语言接龙并讲述故事。3.喜欢两人合作游戏,体验创编故事的快乐与满足。【游戏准备】1.材料准备:实物模型若干(生活中常见的、形状特征明显的,

12、如:苹果、香蕉、菠萝、葡萄、三明治、饺子、包子、麻花、鱼、树、喇叭花等),百宝囊布袋一个。2.经验准备:已阅读绘本好饿的小蛇。【游戏基本玩法与规则】1.幼儿两人一组,幼儿 2 持百宝囊布袋。2.幼儿 1 讲述故事背景:“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3.幼儿 2 从百宝囊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仿真实物(苹果)放在桌子上,说:“它发现一个苹果。”4.幼儿 1 一边说“啊呜,真好吃!肚子撑得圆圆的”,一边做出模仿动作。5.多次重复、4 环节:幼儿取出不同实物模型,同时说出名称;幼儿假装吃下,说出其形状的特点。例:“它发现一个香蕉。”“啊呜,真好吃!肚子撑得长长的、两头尖尖的。”“它发现一个三明治。”“啊

13、呜,真好吃!肚子撑得像个三角形。”【游戏拓展玩法】1.多人参与 2 拍子接龙讲述。例:幼儿 1 出示实物说名称 幼儿 2 描述其形状特点 幼儿 3 出示实物说名称 幼儿 4 描述其形状特点2.多人参与对物体形状特点的接龙讲述。例:幼儿 1 取实物说名称 幼儿 2、幼儿 3 用不同语言描述其形状特点游戏设计三:灯影戏表演(中、大班)【绘本故事给予游戏的支撑点】情节图片:好饿的小蛇一路上见到什么吃什么,小蛇肚子的形状亦随之发生了变化。【游戏目标】1.自编好饿的小蛇2 拍子节奏的部分故事情节,创作表演的剧本。2.能根据自编的故事,制作表演用的简易剪影道具。3.操作剪影道具进行灯影戏表演,体验表演灯影

14、戏的成就感。【游戏准备】1.材料准备:卡纸、记号笔、炫彩棒、小剪刀、吸管、胶带、投影布、射灯等。2.经验准备:自编好饿的小蛇2 拍子节奏的故事情节。【游戏玩法与规则】1.幼儿两人一组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制作剪影道具。例:2.打开射灯投向投影布,表演的幼儿在投影布后。幼儿 1 手持道具 1 贴着投影布一边操作一边讲述:“好饿的小蛇开演!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幼儿 2 手持道具 3 贴着投影布说:“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枣子,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幼儿 1 说:“啊呜咕嘟!”同时立即换持道具 2 说,“啊真好吃。”幼儿 2、幼儿 1 继续更换剪影道具,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故事3.幼儿 1

15、 操作最后一个道具与幼儿 2 同时说:“好饿的小蛇终于吃饱了,它呼呼地睡着了。好饿的小蛇演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观看!”【游戏拓展玩法】可为剧本制作纸偶、棒偶等,进行偶剧表演。游戏设计四:贪食蛇(小班)【绘本故事给予游戏的支撑点】角色特点:好饿的小蛇是贪吃的小蛇,喜欢出门找东西吃。【游戏目标】1.练习手膝着地爬、绕障碍行走、走平衡木、纵跳、滚接球等运动技能。道具 1道具 2道具 32425安徽幼教专题论坛 建议(1)配对、连线完成后,幼儿 1 取出答案图纸对照检查,若是作答全部正确,可与幼儿 2 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若是发现作答有错误,可进行修改后再与幼儿 2 交换角色,进行游戏。(2)完成以上

16、游戏后,幼儿可根据配对或连线的图片顺序来讲述故事,也可一边操作一边讲述,以重温绘本故事。3.玩法三:拼图(适用中、大班)(1)幼儿两人一组,幼儿 1 持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幼儿 2 持几何图形图片。(2)幼儿 1 随机取出一张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放在桌子上,幼儿 2 根据小蛇肚子的轮廓形状选取几何图形图片进行组合,完成后,幼儿 1 将肚子形态镂空的小蛇图片放在组合好的几何图形上进行重叠比对。(3)若是小蛇的肚子轮廓形状与所组合的图形形状相符,则幼儿 2 获胜,两人交换角色,重复上述环节继续游戏;若是两者形状不相符,则幼儿2 失败,幼儿 2 重新组合出与小蛇肚子形状相符的图形后,两人再交换

17、角色重复上述环节,继续游戏。如图:拓展玩法一方先用几何图形组合任意造型,另一方将小蛇的肚子画成相应造型的外轮廓,形态基本相符即可。游戏设计二:接龙讲述(中班)【绘本故事给予游戏的支撑点】情节图片:好饿的小蛇故事情节随着图画以拍子节奏 1、2,1、2展开,小蛇每吃下一样东西,都会说“啊呜,真好吃!”,同时它的肚子也会随之呈现出吃下东西的形状。【游戏目标】1.能准确表述常见的实物名称,感知有些事物的形状可以用形容词等来描述。2.根据随机出示的实物模型展开联想,用完整的语言接龙并讲述故事。3.喜欢两人合作游戏,体验创编故事的快乐与满足。【游戏准备】1.材料准备:实物模型若干(生活中常见的、形状特征明

18、显的,如:苹果、香蕉、菠萝、葡萄、三明治、饺子、包子、麻花、鱼、树、喇叭花等),百宝囊布袋一个。2.经验准备:已阅读绘本好饿的小蛇。【游戏基本玩法与规则】1.幼儿两人一组,幼儿 2 持百宝囊布袋。2.幼儿 1 讲述故事背景:“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3.幼儿 2 从百宝囊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仿真实物(苹果)放在桌子上,说:“它发现一个苹果。”4.幼儿 1 一边说“啊呜,真好吃!肚子撑得圆圆的”,一边做出模仿动作。5.多次重复、4 环节:幼儿取出不同实物模型,同时说出名称;幼儿假装吃下,说出其形状的特点。例:“它发现一个香蕉。”“啊呜,真好吃!肚子撑得长长的、两头尖尖的。”“它发现一个三明治。

19、”“啊呜,真好吃!肚子撑得像个三角形。”【游戏拓展玩法】1.多人参与 2 拍子接龙讲述。例:幼儿 1 出示实物说名称 幼儿 2 描述其形状特点 幼儿 3 出示实物说名称 幼儿 4 描述其形状特点2.多人参与对物体形状特点的接龙讲述。例:幼儿 1 取实物说名称 幼儿 2、幼儿 3 用不同语言描述其形状特点游戏设计三:灯影戏表演(中、大班)【绘本故事给予游戏的支撑点】情节图片:好饿的小蛇一路上见到什么吃什么,小蛇肚子的形状亦随之发生了变化。【游戏目标】1.自编好饿的小蛇2 拍子节奏的部分故事情节,创作表演的剧本。2.能根据自编的故事,制作表演用的简易剪影道具。3.操作剪影道具进行灯影戏表演,体验表

20、演灯影戏的成就感。【游戏准备】1.材料准备:卡纸、记号笔、炫彩棒、小剪刀、吸管、胶带、投影布、射灯等。2.经验准备:自编好饿的小蛇2 拍子节奏的故事情节。【游戏玩法与规则】1.幼儿两人一组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制作剪影道具。例:2.打开射灯投向投影布,表演的幼儿在投影布后。幼儿 1 手持道具 1 贴着投影布一边操作一边讲述:“好饿的小蛇开演!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幼儿 2 手持道具 3 贴着投影布说:“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枣子,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幼儿 1 说:“啊呜咕嘟!”同时立即换持道具 2 说,“啊真好吃。”幼儿 2、幼儿 1 继续更换剪影道具,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故事3.幼

21、儿 1 操作最后一个道具与幼儿 2 同时说:“好饿的小蛇终于吃饱了,它呼呼地睡着了。好饿的小蛇演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观看!”【游戏拓展玩法】可为剧本制作纸偶、棒偶等,进行偶剧表演。游戏设计四:贪食蛇(小班)【绘本故事给予游戏的支撑点】角色特点:好饿的小蛇是贪吃的小蛇,喜欢出门找东西吃。【游戏目标】1.练习手膝着地爬、绕障碍行走、走平衡木、纵跳、滚接球等运动技能。道具 1道具 2道具 32425安徽幼教专题论坛 场地及路线示意图2.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及平衡能力。3.体验模仿小蛇进行体育游戏的快乐。【游戏准备】1.材料准备:地垫(长 3 米)、单元筒 6 个、平衡木(宽 25 厘米、高 20 厘米、

22、长 3 米)、钻圈3个(高65厘米)、红色皮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铃铛(挂高 1.2 米)、筐 2 个。2.经验准备:已阅读绘本好饿的小蛇。【游戏步骤与玩法】1.热身:活动腹背、手腕、脚腕等部位。2.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根据幼儿实际人数合理分组),在各自“家”里排成纵队扮贪食蛇,准备游戏。3.各队的 1 号小蛇听信号同时出发:手膝着地爬过“草地”绕“小树”快步走 走过“小桥”从“桥”上双脚跳下 钻过“隧道”从筐中取出一个“苹果”沿外侧跑道返回跑至挂铃铛处 跳起触响铃铛 将“苹果”放在地上滚向本队 2 号小蛇 (1 号小蛇完成任务后快速跑回“家”中排在队尾)2 号小蛇接住“苹果”放进“家

23、”里的筐中 出发。4.各队小蛇依次按步骤 3 进行游戏。5.各队的最后一名幼儿返回触响铃铛后将“苹以爱之名直面生命宿松县新城实验幼儿园徐玲妹幼儿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幼儿园的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特点,开展的生命教育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自然地感知生命、尊重生命。难过的六六周一早晨,幼儿陆续入园,我热情地迎接幼儿的到来。六六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教室门口,六六一个人闷闷不乐。见她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主动抱着她说:“六六,早上好!”六六也小声地说:“徐老师,早上好。”见她情绪依旧低落,我摸摸她的头,说:“你上周去干吗了呀?老师可想你啦!”六六犹豫了一下,挠挠脑袋说:“徐老师,你知道吗

24、?我爷爷死了。”六六的话让我始料未及,我稍微愣了一下。六六眼眶泛红:“我妈妈说,爷爷去了很远很远的山上,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我紧紧抱住六六,轻声安慰她:“六六很想念爷爷,就将爷爷放在心里吧。”一旁的贺贺小朋友听后却哈哈大笑起来,边用手比画边说:“我们的爷爷那么大,我们的心里放不下!”我知道贺贺并没什么恶意,他只是对“死亡”没有概念,不能以同理心对六六的经历产生共情。看着伤心的六六,我很心疼。我意识到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正确地理解和看待“死亡”很有必要。教师反思:“死亡”一直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大部分人觉得它是神秘、可怕和悲伤的,因此,成人一般选择避而不谈,对幼儿的提问也是搪塞几句:“你一个

25、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吗?”“他去天上了。”“他变成星星啦。”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才是适宜的呢?怎样向幼儿恰当地解释死亡呢?这值得我们教师深思。1.查找资料,不断学习关于“死亡”的生命教育,我也没有相关的教育经验,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时,江苏常州市五星幼儿园开设的皮球虫的葬礼课程吸引了我的眼球。皮球虫的葬礼缘起于某天,幼儿观察的一条皮球虫突然“不动了”,教师观察发现幼儿不明白“死”是什么意思,于是抓住教育契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皮球虫为什么会一动不动”“皮球虫死了吗”“什么是死亡”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的发现与探索,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26、感受,懂得了生命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断延续和循环的,我们要珍爱生命。该园的“死亡课程”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生命教育可以通过游戏化、活动化的形式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我带着六六一起阅读了皮球虫的葬礼课程的相关内容,舒缓六六的情绪,并思考着如何通过幼儿熟悉的身边事物进行生命教育。2.积极沟通,家园一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共同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离园时,我主动找六六妈妈沟通,告诉她六六对爷爷感情很深,现在六六可能难以和我们成人一样通过各种方果”滚向本队 1 号小蛇,1 号小蛇接住“苹果”放进“家”里的筐中,本组游戏结束。6.最先运完“苹果”的一组获胜,颁发自制的奖牌。7

27、.放松:随舒缓音乐,幼儿在垫上自由活动。【游戏难度控制及安全】1.此游戏是适合 34 岁幼儿身体机能发展的运动项目,其动作难度由投放的器械规格参数控制,符合此年龄段幼儿的动作达标要求。2.对游戏玩法熟练后,排在后面的幼儿可以在前一名幼儿爬过“草地”后陆续出发,以减少等待时间。3.中、大班幼儿可根据其实际运动水平,并结合年龄阶段发展目标,适当增加运动难度。(1)器械控制:可延长手膝着地爬的距离,缩短绕行障碍物距离,减少平衡木宽度并增加其高度及长度,降低钻圈的高度,增加铃铛的悬挂高度等。(2)运动项目控制:可调换或增加运动项目,如匍匐,膝盖悬空钻爬,助跑跨跳,踩小高跷,在斜坡、荡桥上行走,双手抓杠悬空吊起,投掷,蒙眼走等。4.若进行踩小高跷、在斜坡和荡桥上行走、双手抓杠悬空吊起、蒙眼走等项目,需有相应的保护设施和教师的跟进保护。2627安徽幼教共育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