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力提升训练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0001”-214”作文即生活。投影到作文中来的,无非是生活的翻版或提升。提出观察生活的“六要素”:调动五官(眼、耳、口、鼻、手),加上要“走心”。二、观察力提升训练。215”-3433”1.指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注意动态图上的人事物。215”(1)指导观察并播放动态图。(2)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动态图上出现过的人事物,教师适当引导、点拨。2.画(写)出简图,还原位置,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空间顺序。715”(1)教师指导,学生画(写)图。(2)师生共同评点。3.深入引导,突出观察的时间顺序。1142”(1)教师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排序。(2)师生共同点评。(
2、3)慢镜头回放、比对。4.小结:观察时,要目光锐利,一眼看透人事物在空间、时间上的特定关系,加以利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写作效果。1532”5.研讨化静为动的高明观察法。1641”(1)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明确:静物也可以观察出其动态,而且,化静为动的作文历来都受人推崇。(2)举平时作文实例,说明以声写静手法在平时作文中并不鲜见。(3)举例证明:以声写静手法在古诗中的点睛式运用。6.当堂练习:把图景描写成动态的故事。2201”(1)教师提出要求,适当指导、点拨。(2)学生创作。(3)交流引导。7.画“人”点睛,让文章更有灵性。3009”(1)教师引导:人为万物之灵,景物中有人的活动,会让文章更有“人
3、气”。因此,要重点观察景物中的人物。(2)示例证明:朱自清的春,以写景为主,而末三段的写人,则让春天更有活力,也达到升华主题的重要作用。(3)点拨:可以让人物直接自然融入景物中,也可以进行凭空的“穿越“。(4)小结:生活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甚至于穿越,才能更好地投影到作文中去。8.总结。3355”为了作文的观察,需要:(1)“走心”地调动五官;(2)安排好观察顺序;(3)化宁静为灵动;(4)画“人“点睛。三、布置作业并当堂作简要构思,写出开头。3434”-4045”点拨:1.把故事融入画面,把画面写活。2.常规、非常规写法的选择。教学反思:1.教学,需要系统。首先,教师自己要掌握几套合用的、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对于每个知识点,教师要有系统的知识储备。第三,对于课堂上容易出现的矛盾冲突,教师要有系统的应对措施。2.教育,需要智慧。唯有智慧出众,方能在课堂上纵横捭阖,左右逢源,自如驾驭,以至于常能化险为“奇”,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