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观念摄影中的“编导式摆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374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念摄影中的“编导式摆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观念摄影中的“编导式摆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DIGITAL VIDEO TIMES影像技术IMAGING TECHNOLOGY关于观念摄影观念摄影观念摄影伴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在多种形态的艺术语境下油然而生,成为当代艺术中重要表达媒介之一,其思想上的高度集中性、精神上的高度概括性是观念摄影的坚实支柱。观念摄影的诞生使摄影艺术从传统意义上单一的纪实属性蜕变为具备表达主观世界的功能。20 世纪 20 年代,莫霍利纳吉(Moholy Nagy)提出观念影像(Conceptual Image)这一名词,他认为:“我们从照相机中看到最为可信的真实,这种真实是在我们达到一个主观位置时获得的,是客观性的。对于纳吉来说,照相机的新视觉是平凡人眼中的

2、观念影像(Conceptual Image),它给我们带来了震撼人心的创造力与理想主义,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最早对观念摄影的界定。在中国,朱其、林路、邱志杰、荣荣等人通过对观念摄影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结合自身实践阐述了观念摄影的内在含义。林路在当代摄影的多元突破一书中对当代观念摄影做出了解释:“当代观念摄影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呈现的一种摄影形态,它在现代摄影对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极端化探索的基础上,介入了对当代各种政治和社会议题的讨论,并且在表现手法上更多地从拍摄照片进入制造照片的层面,从而更好地将艺术家的观念通过和社会的对话进入当代生活。”从“拍摄照片”进入“制造照片”的层面,是摄影艺

3、术创作方式的突破,是客观记录转变为内在表达的理念转化。“制造”即指向“摆拍”,通过编导式的思维布置场景、对象、人造光源等。观念摄影打破了摄影特性记录性,成为研究“物”的本质、传达观念、探索世界的艺术形态。观念摄影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创作领域,把照相机朝向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关系的表达,对世界提出问题。“编导式”观念摄影的起源与特征 在达盖尔和塔尔博特相继公开“银版摄影法”和“卡罗式摄影法”后,摄影成为人们记录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摄影诞生之初,因技术上的局限,拍摄时曝光时间较长,大多数艺术家选择以风景或人造场景为拍摄题材,但一些艺术家并不满足于此,开始运用摄影拍摄人物肖像或

4、仿照画作。仅于摄影术发明的一年后,希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在 1840 年拍摄了溺水者自画像,巴耶尔以自拍的形式将自己扮演成溺水身亡者,借此来表达他对失去“摄影术发明者”这一头衔的不满,从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形式上,我们能够发觉“摆拍”这一形式的开端。艺术摄影之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的代表作品两种人生中,雷兰德邀请了十余位专业模特参与拍摄,通过摆拍的方式,安排模特扮演特定角色进而完成拍摄。这幅作品以道德寓意为题材,左边寓意勤勉,右边寓意娱乐,中间寓意悔恨,成为最早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照片。邱杰志在摄影之后的摄影中提到:“对于

5、创作摆拍型作品的照片拍摄者而言,他所要摄取的是尽可能地不自然。正因为被摄者处在不自然的姿势中,他们把一些理想,鲜明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的姿态里。”“编导”一词,顾名思义,指“编”和“导”,“编导式”摆拍更加注重作品的内容与叙事性。摄影师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扮演“导演”的角色,通过对拍摄场景的布置、光线的处理、色彩的运用、被摄者的调度,从而把自己的内心所思通过影像传达出来。运用“编导式摆拍”所创作的作品,规避了拍摄时突发的“偶然性”,所得即所思所想,这是“编导式摆拍”的创作方式为摄影艺术开辟的一条独具魅力的创作路径。“编导式摆拍”最直观的特征就是戏剧性,摄影师用摆拍来“再造世界”,通过摆拍人物、布

6、置环境将故事浓缩于一张静止的图像,将被摄对象“设置”在一张薄薄的相纸上,“导演”安排好故事线索、人物的命运,暗示故事最终的结局。同时,“编导式摆拍”具有典型化的特征,摄影师在“导演”一张照片时需要把握事物的关键之处,选取既能反映时代特色又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及拍摄环境,将个人对于社会问题的评判和精神世界的思考凝练于被摄对象之中。因此,以“编导式摆拍”的方式创作出的摄影作品在视觉上的可读性更加丰满,观者能通过图像直观自身、直面社会现实,实现移情和共鸣的审美体验,再结合个人经历,进一步与图像进行“交流”,从而获得理性上的升华。创造性叙事“编导式摆拍”环境构建环境可以分为生活、自然、心理环境。在“

7、编导式摆拍”的过程中,创作者为表达主观思想,往往要构建出一个类似现实世界却又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新世界”,通过主观再造的新环境来实现叙事,将故事情境中的主人公置于其中,人物之间的冷漠与沟通、矛盾与和谐、亲密与观念摄影中的“编导式摆拍”文/成琛云南艺术学院12 影像技术IMAGING TECHNOLOGY疏离在此发生。摄影师在环境构建时将各类元素重新组合,使环境符号化、异常化、典型化,既具备原本的现实意义,又赋予其新的内涵,使观者从现实生活中跳脱出来,进入摄影师创造的主观世界。美国当代摄影师、装置艺术家桑迪斯各格兰德(Sandy Skoglund)花费数月制作雕塑,运用特殊材料布置场景,并对其进

8、行重构,来讲述梦中的故事,呈现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在金鱼的复仇中,斯各格兰德以摆拍的方式拍摄了一个男孩梦中的场景,蓝色的房间里漂浮着许多金鱼雕塑,有些落在地上、床上、桌台上。摄影师将日常的生活场景加入本不可能存在的元素,并运用蓝色和橙色两种对比色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斯各格兰德通过环境构建将现实场景与非常态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运用色彩和雕塑把日常的环境“异常化”,从而将梦境与现实书写在她的叙事之中。专注黑白摄影,被誉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之一的罗杰拜伦(Roger Ballen),他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标志性的符号语言:涂鸦、电线、动物、玩偶等。这些符号在他的黑白摄影作品中十分引人注目。在系列作品

9、木板房中,拜伦以墙上的涂鸦为中心,运用具有隐喻意味的涂鸦和电线、单独出现的手或脚组成一个画面。拜伦通过摆拍重新构建出一个“虚拟空间”,带来错杂的视觉感受,引导观者探寻人类内心深处的谜团。桑迪斯各格兰德与罗杰拜伦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独树一帜,但相似之处在于他们对环境的创新性构建。斯各格兰德运用色彩和雕塑增强了画面的情感张力,让人游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拜伦则是注重运用黑白元素描绘心理空间,同时又保留了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带领观者探索未知领域。人物设定人物设定是指在观念摄影中,摄影师可以从性别、容貌、着装等方面为人物设定一种“身份”、另一种“人生”,从而揭示社会问题,引发人们的反思。编导式

10、摆拍中,创作者在作品中所设定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符号意义,既是现实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人物,又是创作者实现叙事所需要的个性人物。画面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承载着创作者对于社会问题的个人解读,具有寄托情思、开展叙事、构成画面的功能性。美国著名摄影师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从好莱坞电影中汲取灵感,创作了无题电影剧照。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舍曼一直致力于探索“身份”问题,她扮演了图书管理员、家庭妇女等各种身份的女性,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剧照,舍曼利用她所扮演的人物颠覆了人们对身份的刻板认知。此后,舍曼一直沿用这一手法,创作了粉色浴袍历史的肖像等系列作品,揭示了男性视角对于女

11、性形象的塑造,同时也是对大众传媒视觉信息的反讽。韩国摄影师妮基李(Nikki S.Lee)同样是人物设定手法的实践者,李在拍摄系列作品计划时,在各种社会群体中扮演同类成员,根据不同社会文化而改变外貌特征,例如老年人、白人、西班牙裔等群体。妮基李改变肤色、穿着、表情来扮演黑人,做出与旁边的女子相似的动作,自然地靠在身后同伴的身上,似乎妮基李原本就是一位黑人。在计划系列中,每一张照片似乎都证明了个体身份渗透的可能性,但李并未与社群成员深入互动,也揭示了她对这些群体疏远的态度。这两位摄影师的“自导自演”,留给观者无尽的想象,或从中直观自身。因此,人物设定在编导式摄影中,能够以人物为载体凸显出身份的复

12、杂,深入揭示出社会对女性的“物化”问题,以及在社会经济文化相互渗透下,身份的流动性和不可渗透性。事件呈现事件呈现是“编导式摆拍”作品实现创造性叙事最为关键的一步。通过对过往或当下某个事件创造性的再现,表现创作者的思想理念,用真实发生的事件,建构时代背景下全新的价值观。观者可通过创作者对事件隐喻或直观的呈现对作品进行解读,所体会到的内涵更为多样化。加拿大摄影艺术家杰夫沃尔(Jeff Wall)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遭洗劫的房间,引用了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欧仁德拉克洛瓦的油画作品萨丹纳帕勒斯之死,从色彩、构图元素的布局体现出这件油画作品对其的影响。沃尔搭建了一个被洗劫的场景,绿色的床垫被划破,地上凌乱地散落

13、着衣服和首饰,我们无法得知在这个房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一场有预谋的盗窃?或是一场突发事件?实则是“假相”。这件作品被公认在世界摄影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沃尔利用摆拍呈现出房间被洗劫的“假相”引发了有关摄影“真实性”与“虚构性”、摄影与绘画界限的问题。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王庆松挪用了南唐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创作了老粟夜宴图。在这件作品中,王庆松将古代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衔接,以吉他代替琵琶,按照现代生活场景安排人物着装、酒水器皿等,并借古讽今,运用摆拍创造出奢靡颓废的社会氛围,寓意知识分子难以施展的社会现状。王庆松借“编导式”的叙事方式对社会作出了敏感的反映,提示观者反思当下萎靡的生活状况。杰夫沃尔与王庆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含蓄或直白的方式对艺术现象和现实生活做出了反映,呈现出具有启发意义的画面。在编导式摄影中,创作者重构事件片段,更能引发读者联想,使解读更为多元化。结语观念摄影是摄影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类型,它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诸多可能性,为创作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创作手法,而“编导式摆拍”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创作方法。在数字影像时代,“编导式摆拍”将持续焕发出新的光彩,丰富摄影的内涵,拓展摄影的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