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困境与政策创新_宋常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813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困境与政策创新_宋常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困境与政策创新_宋常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困境与政策创新_宋常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困境与政策创新宋常迎郑少锋于重阳 摘要 适应“双碳”目标及农业低碳发展的现实要求,倾力推进农业领域碳排放调控成为抑制农业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的必由之路。但不可忽略的是,顶层设计亟待完善、市场力量参与不足、调控技术短板明显、供应链金融应用不够等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形成掣肘。鉴于此,应结合美国、巴西、新西兰的调控经验,着力健全农业碳排放调控法律体系,培养市场化调控组织力量,提升调控科技应用水平,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以政策创新破解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困境。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调控;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碳汇;碳交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06012X(2023)020095(08)作者 宋常迎,经济师,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郑少锋,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于重阳,博士研究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全球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表明,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气候治理,实现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低碳发展目标。然而,随着中国现代机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畜牧养殖规模持续增加,农业领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急剧增长。1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显示,2020 年中国农业领

3、域年净吸收温室气体约 5.9 亿吨,尚有 2.3 亿吨属于额外排放量。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可见,聚焦农业领域进行碳减排路径规划,既是推动“农业生产革命”向“绿色高质量”转型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路径。因此,本文拟对农业碳排放的缘起进行梳理,系统剖析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结合美国、巴西、新西兰在农业碳排放调控的经验,尝试提出中国调控农业碳排放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进行理论探索。一、农业碳排放调控缘起世界气象组织(WMO)温室气体公报调查数据显示

4、,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累计总量已达到 80 亿吨,而农业碳汇功能仅可兑消 70%的碳排放量。在这一背景下,众多国家发现,农业本身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已无法完全兑消农业种植、养殖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2 且农业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部分国家于是开始将农业碳减排提上调控议程。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率先通过修订 农地保护计划聚焦调控农业领域碳排放,宣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并规定部分高排放农业种植项目进入休耕。欧盟 1996 年 2 月对 共同农业政59碳汇(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

5、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农业有害气体排放包括 3 类,即资源(能源)排放主要包括农业化学制品生产使用及农业机械动力消耗能源带来的直接间接排放;自然源排放主要包括水稻种植、动物反刍排放及农业播耕直接释放有机碳等;废弃物处理排放主要包括秸秆焚烧及动物粪便处理等带来的排放。策进行修订,围绕农业环境保护、碳排放调控进行全面化和细致化的法律规范。这表明农业碳排放调控正上升到法律层次。自 1996 年后,农业碳排放调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且调控手段愈加规制化。事实上,国内农业领域碳排放调控的探索比国外更早,但一直是以农业环境保护的名义展开。以1971 年原卫生部水

6、区检验普查为开端,原国家计委、建委、卫生部规定我国不生产、不进口、不使用有机汞农药,并将农业环境保护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进行部署。1984 年,农业部门正式提出“农业碳排放调控”这一概念,并逐步将农业碳排放调控定为重点调控领域。二、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探索1 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现实需求(1)抑制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作为农业大国,中国近年畜禽规模养殖持续增加,加之农药、化肥在农业种植领域应用总量不断增加,导致农业领域成为重点碳生产源。3 截至2020 年末,全国农业碳排放总量达到 8.2 亿吨,比 2000 年增长 6 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 9.1%(如图 1 所示)。可以看出,中国

7、农业领域碳排放持续增加,已成为阻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的制约因素。在中国确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后,国家农业农村部等数个部门联合颁布系列政策,要求推动农业固碳增效。同时,陆续出台政策文件,要求提高耕地质量,推进落实土地保护项目,着力提高农业碳汇水平。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已经连续 20 余年处于增长态势,短期内难见调控实效。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碳排放调控政策、调控手段、调控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以赋能农业碳排放全面调控。图 1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其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金公司研究部公开数据计算所得。(2)加快市场参与碳排放调控进程。

8、作为重要调控主体,市场力量正逐渐成为碳排放调控的必要手段。4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 粮农组织的战略工作:可持续粮食和农业报告中强调,推进农业积极参与碳减排、碳交易体系,是各国碳排放调控的必要手段。长期以来,中国碳排放是以由政府为主导进行调控,农业这一市场力量参与程度偏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 2017 年底方才筹备启动,且未将农业大规模纳入其中。与欧盟 2008 年就已基本完善的体系相比,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功能全面性及体系覆盖性不足。直至2020 年初,中国在生态环境部答复资源环境类 047 号提案时,方才表示“农业资源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规划已初步提上政策议程。将碳排放、碳中和市场交易纳

9、入农业领域,便于各主体利用市场机制开展碳排放调控。2 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实践(1)农业碳排放调控政策部署逐步完善。2016 年,中央政府意识到农业领域碳排放调控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决定全面强化调控力度。国家各部委共同印发系列文件,聚焦农业碳排放进行全面管控。自系列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效果显著,已由 2016 年的 8.85 亿吨降至 2020 年的 8.7 亿吨,年均降幅达到 1.69%。69EFOM OF ECONOMIC SYSTEMNO22023卫生部于 1971 年组织有关省市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水系和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水区的污染,以及城市大气的污染,展开一系列

10、调查研究。(2)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探索成效显著。打造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党中央在全球气候变暖、面向“双碳”目标的核心决策,也是借助市场机制调控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手段。5 需要注意,全国性的碳图 2农业碳排放市场交易试点成效数据来源:根据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部官网数据及 2022 2026 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整理而得。排放交易体系初步设立是以工业部门为核心,重点调控工业领域碳排放,并未纳入农业。这一背景下,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通过多次会议讨论与政策颁布,要求推动农业加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由此,各定点试运行省份的农业部门在 2020年着手推动农业加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仅一

11、年时间就取得显著成效(如图 2 所示)。以湖北省试点为例,截至 2020 年 12 月,湖北省共有 217 万吨碳减排量进入碳交易市场,有效赋能农业生态建设和碳排放调控。(3)农业碳排放调控模式创新应用。为全面促进农业低碳绿色发展,各地政府积极设计差异化的农业碳排放调控模式,促使农业碳排放调控模式愈加多元化。6 截至2021 年末,各地已初步形成五类新型农业碳排放调控模式(见表 1),基本形成农业低碳发展主流形态,有效赋能了农业碳排放调控。此外,部分地区也设计了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生态种植模式,并辅以配套技术进行农业碳排放调控,助力实现农业领域碳达峰。表 1农业碳排放调控模式模式名称主要部署地

12、区主要做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辽宁省、黑龙江省以沼渣、沼液作为肥料,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共同打造能流循环系统生态循环模式江西省赣南地区以沼气为中间点,联合林果业、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草地管理和保护,在牧区、农牧混合地区进行退耕还草、减牧还草生态畜牧复合生产模式青海省、贵州省基于两个以上产业进行互补生产生态渔业模式广州市南沙区、贵州省黔西南州、贵州务川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推进渔业养殖数据来源:根据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 2020及相关资料整理而得。三、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实践困境1 顶层设计亟待完善一方面,立法体系亟待完善

13、。目前,国内低碳农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条款主要见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直接性法律规定。且国内低碳农业法律中缺少合理有效的奖惩办法、生态补偿机制,存在刚性不足、约束力较弱的缺陷。这进一步加大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难度,不利于低碳农业发展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细则标准缺失。目前来看,中国尚未形成完整化、细致化的农业碳排放调控制度体系,无法有效解决低碳农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化肥、农业等超量使用问题。同时,在农业生产排放物标准、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标准等领域仍然薄弱。如,自 2013 年 1 月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国家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推动

14、农业技术普及和应用,但该法对低碳农业领域的具体排放标准并未进行明确界定。2 市场力量参与不足其一,交易市场尚不成熟。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于 2021 年 7 月方才开市,有关市场交易机制、定价方式并不成熟。并且梳理当前参与火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农业领域主体,主要集中于播种、收割、混合搅拌等电热设备制造企业,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企业及普通农户尚未进入交易市场。另外,由于国内并792023 年第 2 期经济体制改革未进行专项的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导致农业碳排放缺乏足够试点经验,直接进入市场可能存在适用性问题。其二,生态银行建设存在缺陷。一方面,生态银行建设水平滞后。2020 年 4 月,中国首家“森

15、林生态银行”方才成立。截至2021 年12 月,全国生态银行仅有 4 家,均属于市级银行。且生态银行处于初步建立时期,在交易机制、资源整合方面仍有诸多缺陷。另一方面,生态银行建设类型单一。就目前已有生态银行类型来看,全国 4 家生态银行均为森林生态银行。相较于德国、美国所有的湿地缓解银行、森林银行、土壤银行以及水银行等多种生态类型看,中国生态银行种类单一,难以发挥生态银行这一市场力量的积极作用。3 调控技术短板明显第一,生态农业技术滞后。当前,中国在生态功能多元化开发、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农林生态系统保育等领域仍存在诸多技术短板,相关科技创新支撑相对不足,且多数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并未完全熟化落地。

16、7,8 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第五次国家技术预测”显示,与美、日、德等生态农业技术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生态技术规模化应用、技术产品以及理论体系构建等方面至少存在 5 10 年的技术差距。此外,中国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领域,仍然处于并排共跑阶段,并不具有领先优势。而在典型农林生态系统营建、退化农林系统生态恢复以及气候变化与大型工程等技术方面,中国相关技术水平甚至处于滞后阶段,不利于农业碳排放调控。第二,交易算法技术滞后。中国农业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时间短,暂无法为交易提供充足算法技术保障。9 一方面,农业碳排放行业配额算法技术不足。

17、当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对农业领域碳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包括历史算法、基准算法和拍卖算法,但中国农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使用普通历史算法测算配额数量,其他算法技术研发、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单独应用历史算法致使农业碳排放配额无法精准发放,引致交易市场失效。另一方面,数据核查算法技术不足。农业碳排放进行交易时不仅需要核查购买一方的排放量或超额量,也需精准测定农业可兑额度。然而,中国尚未开发有关农业碳排放的数据核查算法,导致农业碳排放只能以现货交易为主,无法实现预留配额交易。在交易算法技术滞后的态势下,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难以高效运转,对农业碳排放调控造成阻碍。4 供应链金融应用不够其一,供应链金融融资贷款服务

18、不足。一方面,信息鸿沟造成农业碳排放调控主体难获供应链金融贷款服务。对金融机构而言,衡量贷款发放利润回报是提供贷款服务业务的关键。然而,囿于农业碳排放调控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难以获取相关利润回报信息,造成农业碳排放调控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户发展规模限制难获融资贷款服务。一直以来,中国农业均是以小农户发展模式为主。此种情况下,受自身规模限制、信用状况难确认等影响,金融机构较难通过传统信贷方式为小农户提供资金贷款。央行公开数据显示,2021 年全年中国贷款余额 193 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 43.21万亿元,占比仅为 22%。其二,供应链金融链接广度不足。当前,农业供应链

19、金融普遍链接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并未接入绿色保险机构、绿色基金组织、绿色债券发行机构,使供应链金融难为农业碳排放调控提供周全化金融服务。如,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新希望慧农(天津)科技等先导企业均是如此,导致农业碳排放调控的金融服务功能不足。2020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表的公开信息也表明,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尚未接入保险、基金、债券等组织机构,难为农业碳排放调控提供全面性的金融服务,亟待进行补足。89EFOM OF ECONOMIC SYSTEMNO22023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 2021 年全国经营耕地面积 3.33hm2以下的小农户数量约有 2.2 亿户,大约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

20、量的 95%。四、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国际经验长期以来,美国、巴西、新西兰等积极响应联合国农业低碳发展要求,探索应用各类手段推进农业碳减排工作,并于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公开的 2020 粮食和农业状况报告显示,美国、巴西、新西兰均位列全球农业强国榜单前十,在全球农业领域发展起到“领头羊”作用。对美国、巴西、新西兰在农业碳排放调控领域的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可为中国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借鉴与启示。1 美国长期以来,美国农业以其高度机械应用、28 亿亩耕种面积占据全球第一农业大国位置,累计粮食产量达到世界总量的 1/5。然而,高度机械化以及大面积耕种引致美国农业碳排放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农业碳排

21、放的主要国家。10 为有效控制农业碳排放,美国通过出台多部法律规定、建设农业生态银行双举措进行调控,取得显著效果。其一,出台政策规范引导。美国国会分别于 2007 年和2009 年颁布 低碳经济法案和 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针对农业碳排放进行法律管控。相关法案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总量进行标准性规定,从法律角度对农业碳排放进行规范引导,助力美国农业碳减排目标顺利推进。其二,建设农业生态银行。生态银行是指在政府审核、监管基础上由银行主导进行交易,将农业生态信用出售至气体排放超标主体、资源开发企业。截至 2021 年末,美国已经成立湿地缓解银行、森林银行、土壤银行以及水银行四种类型在内的

22、生态银行,通过银行运行机制为农业碳排放调控项目成立、资金提供进行赋能。通过实施系列农业碳排放调控手段,美国农业碳排放持续下降。2 巴西巴西农业部公开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巴西拥有种植土地田 3.88 亿公顷、牧场 2.2 亿公顷,每年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为全面推动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巴西政府通过设立政府资金扶持、开创免耕直播模式,为农业碳排放调控有效赋能。11,12 第一,设立政府信贷扶持机制。2010 年,巴西政府颁布低碳排放农业计划,宣布将以政府资金注入方式为农业碳减排提供长期低息信贷。具体而言,巴西对于规模以上农场农业碳排放调控相关设施购置、技术引进提供融资借贷的年利率为

23、5.5%,享受 3 年还贷宽限期;对于家庭农场农业碳排放调控相关设施购置、技术引进提供信贷借款的年利率低至 2%甚至为零,享受 5 年还贷宽限期。巴西 经济价值报公开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农业碳排放领域释放贷款524 亿雷亚尔,其中政府公共银行释放 412 亿雷亚尔,为农业碳排放调控提供充足资金。第二,全面推广免耕直播模式。巴西政府鼓励实施免耕直播模式,避免使用农业机械耕作、播肥造成农业碳排放。该模式主要采用农作物轮作或套种技术,在一季农作物收获后并不直接进行耕耘,而是立刻播种另一季,利用上茬作物残留秸秆进行转化供肥,降低农业机械耕作、化肥农药施放所带来的碳排放。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署联合

24、发布 全球土壤污染评估报告显示,巴西土地实施免耕直播后,其碳排放总量持续下降。3 新西兰自 1992 年参加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新西兰政府鼓励市场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碳排放调控,打造新西兰农业生态发展模式。13 由新西兰农业行业协会牵头,联合金融银行机构、技术研发机构、生产农户共同成立农业生态合作经济组织,由市场自我进行农业碳排放调控。一方面,以新西兰政府为核心进行宏观统筹。1992 年,新西兰政府组织成立农业临时气候变化委员会,并制定 2025 年农业碳排放为零的发展目标。同时,由农业临时气候变化委员会为主导,统筹管理农业碳排放交易机制设立、农业碳排放配额发放。2021 年上半年,新西兰农业碳排

25、放降至 3 万吨,同比降低 21%,调控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以市992023 年第 2 期经济体制改革参见:巴西 经济价值报,https:/ et reunions/la convention/lexique des changements climatiques acronymes et termes#。场力量为配合共同调控。ICAP 全球碳市场进展 2021 年度报告显示,新西兰农业碳排放调控市场参与度达到 80%,位于全球第二。截至 2022 年 1 月,新西兰全国农业领域的注册企业均已加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利用市场力量有效赋能农业碳排放调控。依据新西兰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心预测,在市场力

26、量参与下,新西兰农业领域碳排放总量将以平均每年至少 1.5%的速度下降,可在 2025 年实现农业碳排放归零目标。五、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政策创新面对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紧迫目标,着力推进农业领域的碳排放调控已然迫在眉睫。由此,聚焦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现实难题,借鉴美国、巴西、新西兰的成功经验,中国需进行农业碳排放调控政策创新。1 健全农业碳排放调控法律体系中国在农业碳排放领域仍面临立法体系不健全、实施细则缺失等诸多问题,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带来较大阻碍。为此,可借鉴美国在农业碳排放管控方面的经验做法,并立足基本国情和农业碳减排现实情况,从立法层面着力完善

27、农业碳排放调控领域的法律框架。第一,完善法律体系架构。中央政府应加快研究制定农业碳排放调控领域的基本法,全面考量民众低碳消费意识、农业生产各环节间的利益比例,确定农业碳排放调控的核心法律要素和基本原则,为农业碳排放调控提供法律指引。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牵头制定农业碳排放领域的专门性法规,对基本法的相关法律要素与法律原则进行细化。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以及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出台部门规章,为深入推进农业碳排放调控提供必要保障。第二,明确法律实施细则。就法律客体而言,农业碳排放调控法律所涉及的客体较多。14 立法机关应制定有助于减少农业碳排放的法律实施细则。就主管部门而言,需转变多头

28、管理的行政体制,将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和法律执行部门,定期向民众公布农业碳排放法律的执行信息。此外,相关立法工作要针对农药化肥使用、土壤改良等进行规定。其一,设立专门条款来规范农药使用行为。全力抓好农药注册登记管理工作,起草有关农药方面的法律、标准,倡导广大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和科学耕作。其二,制定专门条款来规范化肥使用行为。在完善农业碳排放调控法律体系时,应设立化肥市场管理、化肥使用方面的相关条款,引导农户施用生态肥料和有机肥料。2 培养市场化农业碳排放调控组织力量第一,推进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国际合作。新西兰政府通过 NZ ETS(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农业节能减排、发展有机农业,为中国农业碳排

29、放调控提供有益示范。并且,2020 年 2 月中国与新西兰召开“林业碳排放权交易技术研讨会”,双方林业企业已初步在碳排放方面达成合作。鉴于此,中国政府方面当全面推广与新西兰的合作经验,结合小农户特点推进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国际合作。如,新西兰农业碳排放选择固定碳价模式,考虑到中国 95%以上属于小农户经营,当制定可浮动的碳价模式,实际碳价格通过 ETS 市场形成。如此,即可利于农业 ETS 稳定,又可发挥市场灵活度,通过市场力量赋能农业碳排放调控。第二,加速推进农业生态银行建设。首先,生态银行引资融资。中央政府应积极促成国内生态银行建设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推动国家金融资本和社会自然资本进

30、行“联姻”,通过市场资本对接撬动更多资金投入农业碳排放调控。其次,探索生态银行运营模式。由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农业生态银行的专职运营,打造产业化、规模化运营机制,并接入生态资源保护类型公司促进农业生态银行运营机制。001EFOM OF ECONOMIC SYSTEMNO22023参见:ICAP 全球碳市场进展 2021 年度报告,https:/ nd 4793.html。参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新西兰碳排放交易数据库,https:/unfccc.int/fr/processus et reunions/la convention/lexique des changements climatiq

31、ues acronymes et termes#。最后,打造全覆盖农业生态银行系统。结合美国生态银行建设经验,中国可以结合当前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建设土地生态银行、森林银行以及水银行,使生态银行覆盖全面化。进一步推动市场力量入驻生态银行,赋能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3 提升农业碳排放调控科技应用水平第一,推进生态技术研发。首先,持续开发节肥节药技术。农业农村部应当加快水肥一体技术攻关,鼓励广大农户使用有机肥、绿肥,推进保护性耕作。同时,各地政府应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全面推进先进施药机械应用,提高水肥利用率。配合开发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避免农业种植过程过多用药。其次,创新研发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农业

32、农村部及地方农业农村局应开发集约、高效、生态的畜禽养殖技术,鼓励区域农民应用农牧结合及生态养殖模式,降低畜牧碳排放总量。再则,畜牧养殖龙头企业需要充分应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以及设施处理技术,降减氮磷气体排放。最后,开发水产健康养殖创新技术。水产养殖企业应当持续研发节水、减排、节能技术,大力推进循环水养殖技术研发,以此降低养殖污染排放。另外,养殖农户及企业应不断改进排水系统,配备水质净化设备,提升水产场(区)标准水平。第二,推进交易市场算法技术研发。应着力完善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准算法和拍卖算法技术研发。就排放配额算法而言,科技部、信息部应牵头进行数据核查算法技术研究,建设配额算法技术研发中心

33、,开发精准无误、高质有效的农业配额算法技术。这一过程中,农业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应当做好配合,明确研发部门农业产业链整体碳排放的覆盖范围,使算法覆盖全面化。就数据核查算法而言,仍由科技部作为主导,但需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及其技术部门进行数据核查算法开发,高效、精准核查相关算法。4 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第一,加大链条式供应链金融资源供给。金融机构可构建“一次授信带动一片”供应链金融供给模式,并创新推出“绿色碳链通”融资业务,为农业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信贷资金。“绿色碳链通”融资助力农业企业实现“链式脱碳、链式融资与链式支持”,并开创性地将供应链金融嵌入上下游农业企业管理与评价体系当中,以此为农业碳排放

34、调控构建一套系统激励约束机制。针对生态农业项目、绿色农业项目及组合型农业产业项目,可立足商业汇票开立、委托贷款授信、商票保贴业务等传统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积极开发涉及农业碳排放的供应链金融信贷产品,提高融资规模。第二,持续深化供应链金融链接广度。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主导,人民银行需牵头持续深化供应链金融链接广度,为农业碳排放调控提供全面化金融服务。一方面,接入绿色保险机构。供应链金融组织可接入农业绿色保险机构,推进农业绿色保险在小农户中的普及,为农业碳排放调控提供保险服务。另一方面,接入农业绿色债券发行机构。供应链金融组织方可积极寻求国内、国际农业

35、绿色债券发行机构,发行农业绿色债券,助力农户在调控农业碳排放时实现额外增收,增强农业碳排放调控的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可积极借鉴北京绿色交易所的实施办法,积极在供应链金融中探索建设绿色债券中心,促使供应链金融高质量服务碳排放调控。参考文献:1 李雪林,唐青生 绿色经济视阈下农村金融发展对碳排放有何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 农村金融研究,2020,(01):44 51 2 王能军,田永,许鲜 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的碳交易机制与路径 J 学术交流,2021,(01):109 119,112 3 田云,吴海涛 产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 J 农业技术经济,2020,(01):4

36、5 55 4 姜涛,刘瑞,边卫军“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碳排放调控的运作困境与战略突围 J 宁夏社1012023 年第 2 期经济体制改革会科学,2021,(05):66 73 5 全面整理!10 大农业生态模式探讨 EB/OL https:/ 6 张宏伟,仝红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J 西南金融,2021,(06):61 72 7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的战略工作:可持续粮食和农业 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 8 田云,张银岭 中国农业碳排放减排成效评估、目标重构与路径优化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12):1 7 9 王农,刘宝存,孙约兵

37、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与未来科技创新的思考 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01):1 5 10 李治国,朱永梅,高新伟 系统耦合下制造业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数据 J 华东经济管理,2019,(09):22 31 11 张李浩,董款,张荣基于碳配额交易和减排技术的供应链策略选择 J 中国管理科学,2019,(01):63 72 12 黄颖,温铁军,范水生,等 规模经济、多重激励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经验总结 J 林业经济问题,2020,(05):499 509 13 鲁钊阳 省域视角下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13

38、,(05):674683 14 杨长进碳交易市场助推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的实践与路径探索 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2):18 24Practical Dilemma and Policy Innovation on the Chinas AgriculturalCarbon Emission egulation and ControlSONG Chang-ying1ZHENG Shao-feng1YU Chong-yang2(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Shanxi712100,China;2

39、.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Shanxi710127,China)Abstract:Facing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goals of“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carbonneutrality”and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carbon emissions

40、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to curb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otal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hat cannot be ignored is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such as defects in the top-level design framework,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market forces,obvious shortcomings in regulatio

41、ntechnology,and insufficient applica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which hinder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Chinas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tory exper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Brazil,and New Zealand,we should focus on sounding the legal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carbon em

42、ission regulation andcontrol,cultivating organizations of market-oriented regulatory,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gulatorytechnology,optimizing the service mechanism of supply chain financial,so as to take policy innovationmechanisms to break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Key Words: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carbon neutrality;ecological carbon sink;carbon trading market责任编辑:陈红霞201EFOM OF ECONOMIC SYSTEMNO2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