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324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1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 总第 期经 济 研 究 参 考 年 月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广西财政厅课题组摘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论述广西生态保护评价制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广西生态保护补偿存在的短板,并提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路径。关键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要素多元化补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生态保护补偿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是 年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世纪以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有关精神,积

2、极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试点,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纵向和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有序推进,补偿力度和补偿范围逐步扩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然而,与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补偿体系不够健全、补偿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生态保护奖惩力度较弱、补偿投入与保护成本不相匹配,以及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完善。为此,课题组就如何深化广西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实地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调研,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并结合广西生态保护补偿现状及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

3、符合广西实际,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并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若干措施,为深化广西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一、生态保护补偿的一般介绍(一)生态保护补偿的顶层设计 年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层面负责指导生态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年出台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保护补偿任务,课题组组长:黄

4、绪全;课题组成员:梁晓华、蒋官勇、谢贤贞、吴小剑、刘荣华;执笔人:谢贤贞。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并对完善重点区域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等作出部署。年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改革目标。这是国家层面对生态保护补偿作出的制度性规划及安排。(二)生态保护补偿的性质从法律层面对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的定义来看,当前生态保护补偿性质主要有两种:一是保护补偿。即国家、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生态受益者对环境保护者,或因实施生态保护行为使其生产经营活动受限者给予的补偿,从而激励生态

5、环境保护行为。二是利用补偿。即按照“谁利用、谁补偿”原则实施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通过对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者征收资源使用费,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三)生态保护补偿的主要方式当前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纵向补偿。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展的自上而下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范围涵盖水流、森林、湿地、耕地、海洋、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补偿资金主要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轮作休耕补助资金、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励资金、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二是横向补偿。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流域上游和下游地区

6、自主协商建立跨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权责对等原则,通过签订补偿协议的形式确定补偿目标、补偿期限、补偿基准、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三是付费补偿。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建立资源开发补偿制度,对环境利用和资源开发行为进行收费,鼓励社会各类生态受益者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进而实现对生态保护者的利益补偿,如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绿色产品认证、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等。(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区外实践 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 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资金支持与创新动力,各地区根据各自水流特点积极开展了跨区

7、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践探索。例如,年,湖南省与重庆市签订了 酉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年,湖南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出台的 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鼓励相关市(州)、县(市、区)建立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到 年底,湖南全省 个市(州)全部签订横向协议,个县(市、区)签订 个协议,覆盖率达 。年至今,广东省已在粤桂九洲江、粤赣东江及粤闽汀江韩江三条跨省流域实施了跨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年出台的 广东省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方案,推动省内东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目前,全国已有 个省(区、市)个流域(河段)开展了跨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从

8、实践角度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推动流域上下游合作不断深化,解决跨地区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成效显著。主要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央组织协调。中央组织协调跨省际流域协商谈判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各地参照中央做法,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建立省域内水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二是签订补偿协议。流域上下游双方或多方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年第 期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补偿标准以及方式等。三是设立补偿资金。协议的双方或多方共同设立补偿资金,根据考核结果支付到流域上下游地区用于流域生态保护。四是建立考核标准。主要以流域跨界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根据生态流量考核要求,将水量纳入考核范围,明确水质、水量监测指标

9、,确保流域跨界断面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二、广西生态保护补偿评价制度的实践 年出台的 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将生态补偿纳入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范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年基本建成符合广西区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年,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建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决策部署,自治区财政及有关部门结合广西生态环境特点,积极开展多领域多要素保护纵向、横向补偿,逐步建立完善广西生态保护补

10、偿制度,持续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一)多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建立 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广西森林植被类型占 ,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将广西纳入国家首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地区,揭开了广西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序幕。年,广西累计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亿元,将森林保护与林区群众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了森林保护行动自觉,加强了重点流域源头保护,提升了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缩短了江河、水库枯水期,保证了基本农田灌溉。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广西水资源总量丰富,居全国第五位。根据广西区域内水流特点,其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工作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一是以水土流失严重的桂西石

11、漠化片区、桂北江河源头区以及桂东南地区为重点,由自治区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安排水土保持项目补助资金,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水土保持工程、中央预算内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四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广西共筹措财政资金 亿元,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项,带动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投资 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增加 亿元,增长 。二是实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水源工程等水生态保护项目。年,中央财政设立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广西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以上的

12、河流 条,列入全国治理的中小河流 条,治理项目 个,规划治理河长 公里,规划投资 亿元,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制定广西重点中小河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分地区按比例保障地方配套资金。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设立“水生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其他水利工程”专项,自治区财政厅、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市县两级财力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实施主要支流治理(桂江、郁江、柳江、黔浔江、南流江、贺江、龙江、湘江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水源工程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等水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水生态保护工程不仅增加了林草植被面积,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减少了河道

13、、水库淤积,还进一步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开展重点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将广西广东九洲江流域列入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 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年),广东广西九洲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正式启动,到 年 月粤桂两省区人民政府共签署了 轮九洲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年,广西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推动建立了广西区域内右江、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机制,明确从 年起正式开展区内右江、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工作试点

14、。同年 月,南宁市、百色市签订了 右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年)。截至 年 月,九洲江、右江、漓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根据协议共完成补偿资金清算 亿元。年,九洲江山角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类水质标准,较 年提高 个类别;漓江流域各县区交界断面年均水质,以及右江百色、南宁交界考核断面雁江断面年均水质全部达到类,优于国家考核标准,桂林漓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名单,流域上下游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开始实施珠江禁渔期制度,年进一步扩大禁渔范围,广西区域水域主要江河干流、支流及独立入海河流全部纳入禁渔范围,涉及全区 个设区市。广西财政统筹安排渔业资源保护与渔民转产补

15、助资金,开展淡水水生物和海洋水生物增殖放流,加快渔业种群资源恢复。五是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年,广西共有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支持,支持“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 个,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个。项目投入总金额 亿元,其中,中央资金 亿元,地方资金 亿元,社会资金 亿元。一系列有效的生态修复项目在对岸线、海域、海岛、海岸带等进行立体综合系统整治与修复的同时,也带动了邻近沿海地区及部分内陆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拓展了沿海居民的亲海空间,遏制了沙滩和红树林群落的退化,提高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滨海生态服务功能,实现良好的生态成效和

16、经济社会成效。耕地保护补偿一是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年,广西落实中央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要求,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将原中央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并将补贴发放与耕地地力保护行为挂钩。年,广西进一步加强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细化补贴政策,加强补贴监管,提升补贴发放的规范性、精准性和时效性,促进农民主动提高保护耕地地力意识。二是逐步开展耕地保护补偿试点。年,广西在 个县实施耕地综合治理试点,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还田,实现循环发展。年,在 个县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示范面积 万亩。年,首次实施稻稻油、稻稻菜

17、、稻稻肥、稻稻薯等双季稻轮作试点任务,试点县任务面积按照每亩 元微调后确定项目金额。重要生态功能地区保护补偿一是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年第 期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年财政部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广西 个县纳入补助范围获得补助资金 亿元。经过不断向上争取,加大自治区本级投入,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市县逐步扩大,补偿资金不断增加,年补助范围扩大到 个市县,其中 个县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个县是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助资金增加到 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相对贫困地区已经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提升区域基本公

18、共服务保障能力,激励地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了 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年,针对桂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重、生态环保问题突出等特殊性,广西印发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确定在岩溶地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南宁、柳州、桂林、贵港、贺州、百色、河池、来宾、崇左 个设区市,项目总投资 亿元,自治区财政统筹中央补助和自治区本级财力安排治理资金 亿元。年继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实施国家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 亿元。年争取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 亿元在重要

19、生态功能地区实施北部湾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等。加强片区石漠化治理,实施“绿满八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片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种植的核桃、芒果、柑橘等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容,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二)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和标准逐步规范随着广西森林、水流、耕地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补偿资金中央管理办法,结合自治区补偿工作实际,围绕怎么补、补什么、补多少等问题,因类而异,逐步对相关生态保护补偿对象、范围、标准等进行了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

20、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建立,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实现“双增”,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基准明确,补偿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三)财政生态保护补偿支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施以来,自治区财政主动担当,全面落实生态保护补偿主体保障责任,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水利发展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水污染防治资金、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等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同时加大对自治区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水利发展专项资金、生态环保专项资金、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等自治区财政资金的统筹力度,以及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不断拓展生态保护补偿

21、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财政补偿支付能力。年,广西财政安排森林、水流、耕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超 亿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长效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四)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管理逐步规范 年以来,广西先后制定出台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方案 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年)等制度,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五)生态保护补偿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自 年以来,广西积极推动完善生态保护

22、补偿法规制度,逐步将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建立湿地保护补偿制度、缴纳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安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偿资金、建立红树林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落实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建生活垃圾跨区域处理补偿机制等生态保护补偿相关内容纳入了森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海域使用、海岛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红树林保护以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领域自治区法规条例中,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六)探索开展多元化补偿方式 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 年,广西水利厅制定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办法,探索在乐业县等地区开展以奖代补试点工作。通过优化奖补流程,简化

23、工作程序,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以及项目区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年,广西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平方公里。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前期工作 年,广西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广西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前期工作方案,部署做好广西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按国家要求对广西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重点排放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合作交流,培育建立省、市、县三级监管和专业执法力量管理。(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经过多年深化改革,广西生态保护补偿实践与探索

24、取得丰硕成果,到 年实现对水流、森林、湿地、耕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基本覆盖,广西境内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建成,已有 万亩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在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覆盖广西 个县(市、区)。在各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有力推动下,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年,广西完成植树造林 万亩,同比增长 ,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达 ,居全国第 位。广西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 万亩,居全国首位;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 以上,位居全国第 名,广西五市跻身全国前 名,柳州市连续 年蝉联全国第名。近岸海域优良水

25、质面积比例 ,位居全国第 名。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居全国第 位。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 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 名,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持续巩固提升。三、广西生态保护补偿存在的短板(一)新时期生态保护压力叠加一是广西年木材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第 位,同时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面临较大的工业减排压力,“十四五”期间广西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任务艰巨。二是当前广西仍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 年第 期依然艰巨。三是南流江合水河、九洲江圭地河等支流水质仍为劣类,流域养殖粪污存量多、污染治理设施配套不

26、足、资源化利用途径有限等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是作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等生”,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间有限,要坚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二)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当前各类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且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典型代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为突出,人均财力和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长期偏低,财政“紧平衡”特征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统筹保障基层“三保”等刚性资金需求时面临较大压力,各类生态保护补偿支出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补偿资金中中央

27、财政资金占比为 ,其他途径来源资金占比不高,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来源有待多元化。(三)补偿投入与保护成本不相匹配一是九洲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固化。广东广西签订的第三轮九洲江生态补偿协议中,将一条跨界支流白马岭河(沙陂河)纳入考核范围,将粤桂交界断面生态流量纳入考核内容,但广东对广西的补偿标准仍维持在每年 亿元,新增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未能纳入补偿,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二是西江、长江等重点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例如,西江的源头虽然在云南,但在广西境内的集水面积最大,占整个西江流域集水面积的 ,流经广西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和崇左 市,流域常住人口为 万人,

28、财政薄弱,流域生态重要区、生态脆弱区、民族地区重叠交织,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为保障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年,西江流域广西段依法关停“十小”企业、分类清理处置“散乱污”企业 家,流域内 个工业集聚区有 个实现污水集中治理,流域内城镇污水治理率达 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 ,南宁、柳州等内河设区市建成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推进流域内现有内河 总吨以下船舶实施水污染防治改造。年,广西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率为 ,粤桂两省区交界的西江封开城上断面和贺江白沙街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质,为粤港澳输送优质水质,压咸补淡,为确保粤港澳饮水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由于广西的生态保护使

29、生产生活不同程度受限,生态保护投入与生态补偿的失配使流域民众对生态补偿的要求日益迫切。年出台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西江流域开展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截至目前广西广东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仍未建立。(四)生态保护利益缺乏公平分配机制从九洲江跨省区生态补偿实践看,补偿标准未能根据上游地区发展机会成本、保护治理成本以及下游地区水质改善收益、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导致上游生态保护地区(广西方)与下游生态受益地区(广东方)利益缺乏公平分配机制,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明显。九洲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

30、施前,广西陆川县、博白县养殖业年产值超过 亿元,仅陆川县就有 万农村劳动力从事生猪养殖业,占总人口的 ,生猪养殖业在地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占据主要地位。补偿制度建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立后流域内禁养区全部清拆,确保为下游地区广东省鹤地水库输送清洁干净安全的生产生活用水。由于禁养和迁拆,陆川县、博白县的畜禽养殖经济发展严重受限。年广西与广东 产值差距为 万亿元,年扩大到 万亿元;年玉林市与湛江市 产值差距为 亿元,年扩大到 亿元。(五)中央奖励资金退出加剧补偿压力当前中央关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奖励政策,原则上只对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第一轮和第二轮实施期给予财

31、政资金奖励,但广西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中央补偿奖励资金依赖程度高,中央奖补资金的过早退出,使得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剧。在第一、第二轮广东广西九洲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期间,生态补偿投入以中央、广东和广西三方政府共同分担为主,其中,年试点期间,中央、广东、广西分担比例为 、;年试点期间,中央、广东、广西分担比例为 、。进入 年第三轮补偿期,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原则上退出,由于广西玉林市人口多、底子薄、财力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健全、生态环境领域短板多,中央财政资金完全退出后,地方自有收入无法满足流域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支出需求。(六)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能力不足广西属于国家

32、“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南方丘陵山地带,是西南华南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广西大范围分布,虽然区域自然资源资产总量及存量等在全国处于前列,生态环境禀赋优势明显,但同时存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低,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突出等困难,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四、广西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一)健全重点生态环境要素保护补偿制度健全优化森林、水流、耕地、海洋等重点生态环境要素保护补偿机制,促进补偿范围、补偿力度“双增”。强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效能建立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安排林业生态效益补偿

33、资金,对广西约 多万公顷天然商品林实施管护补助,对约 万公顷国有天然商品林实施停伐补助,支持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多措并举开展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在西江、漓江等流域的重点水域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猫儿山、大瑶山等江河源头重点区域开展水流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建立受损河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实施广西耕地保护激励奖励,根据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和田长制考核结果等工作情况,每年对耕地保护及田长制推进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给予激励奖励,由广西财政对 个受激励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 万 万元标准实施资金奖励。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和农

34、 年第 期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性、主动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统筹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资金支持耕地轮作休耕,深入开展耕地综合治理,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先行先试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重要海湾和主要河口先行先试。促进海洋渔业绿色健康养殖,高质量发展,发挥海洋渔业在生态系统治理中的特有功能,挖掘海洋渔业减排增汇能力,“十四五”期间,每年投入资金总量不低于 亿元,重点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多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加大水土保持资金筹集力度,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等。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在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

35、、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开展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推动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增效结合林草、水流、湿地、耕地和海洋等生态要素保护补偿,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二)优化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机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通过优化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机制,引导有关县(市、区)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精准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确保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着力保障重点生态功能区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大纵向补偿力度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结合自

36、治区本级财力状况,逐步增加生态保护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预算内投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予以倾斜。继续对生态脆弱脱贫地区给予生态保护补偿,落实对原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不减。贯彻生态环境领域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适当加强自治区在重点区域方面的事权,统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加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财力下沉,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兜牢“三保”底线。突出纵向补偿重点对生态功能重要性突出地区,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测算中通过加计生态环保支出、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护成效等逐步加大保护补偿力度。加大对生态保护红

37、线覆盖和自然保护地比例较高、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评级较高地区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地区精准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实际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激励力度,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中,对生态环保等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先进地区和进步地区分别给予自治区财政资金和新增用地指标奖励。对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不力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结合实际情况对转移支付资金予以扣减。(三)深化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建设按照“权、责、利相一致”原则,深化跨地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根据中央关于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

38、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广西实际,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保护等,进一步加大广西跨省区、跨市县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建设。完善广西广东九洲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一是制定 年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将水量补偿首次纳入九洲江横向生态补偿范围,年补偿期间九洲江补偿资金分配,按照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进行补偿,其中水质补偿资金占比 ,水量补偿资金占比 。二是探索建立广西广东其他多元化合作补偿方式。鼓励九洲江上下游地区加强产业融合对接,围绕铜基新材料、不锈钢、新能源材料等重点产业,强化上下游地区产业链深度对接和协作,推动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

39、园等重点园区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承接转移。加强环保技术、环境项目等领域交流合作,合作建设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广西)。加强粤桂金融合作,支持广东金融机构在广西设立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租赁等分支机构,培训新型金融服务业态。加强上下游金融资本市场的对接,为广西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推动玉林市供粤、供深、供港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广西湖南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一是在 年与湖南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达成建立广西湖南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识的基础上,根据流域保护治理成本、生态环境状况、地区经济发展、补偿支付能力等因素,加快完善湘桂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

40、补偿协议,推动 年底前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争取中央财政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励补助。根据广西湖南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协议签订的补偿资金,争取中央财政通过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给广西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引导与奖励资金,支持桂林市全州、兴安、灌阳、资源等长江流域地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建立广西广东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高位推动广西广东就加快建立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达成共识,参照粤桂九洲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模式,推动建立广西广东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设立广西广东省级财政补偿资金,进一步加强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沿江城镇农村污

41、水收集率,推广实行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工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一级支流汇入口上游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完善跨界断面监测网络。积极争取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对建立广西广东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持续丰富和完善广西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建设一是由广西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部门,推动南宁市、百色市、桂林市签订实施第二轮南宁百色右江流域、桂林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督促相关市县加快清算 年补偿资金,确保右江、漓江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鼓励左江、柳江、西江等其他重点流域相关市县,参照右江、漓江模式自主协商建立跨市县横向生态补偿试

42、点,有效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流域水资源,提高流域地区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二是安排广西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奖励资金,引导支持区内跨市县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按照“先建先补”的原则,结合协议签订的地方补偿资金规模等情况予以奖励补助。对于协议补偿金额规模过小,以及清算不到位、不及时的,适当减少或不予安排奖励资金。年第 期(四)争取中央政策、项目、资金更大支持加强对森林、水流、耕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重点来源中央转移支付政策分析,深入研究广西优势、劣势,挖掘有利于广西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的因素和项目。争取创建广西国家公园争取国家林草局将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纳入国

43、家公园布局方案,落实广西政府批示精神,将广西国家公园设立前期工作经费纳入广西林业局年度部门预算予以保障,编制创建方案,启动综合科学考察,开展自然环境地理、自然生态系统、植物植被、野生动物、岩溶洞穴生物、地质地貌和自然遗迹等专题调查,编制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积极争取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和修复资金支持。争取财政部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资金全面实施油茶“双千”计划,着力扩大种植规模,加快低产林改造,按照“先建后补、应补尽补”的原则,根据油茶新造林面积、低产林改造面积等分标准给予补助。把握中央财政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广西作为油茶种植传统产业、全国重点产区的优势,积极争取中央奖补资金,支持集中连

44、片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争取中央对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围绕到 年广西天然林面积稳定在 万公顷左右的目标任务,争取中央对广西分布在江河源头、重点流域沿岸、大型水库周围,岩溶地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区域的国家公益林实施差异化补偿,进一步提高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强广西生态公益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石漠化治理、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土保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取中央扩大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范围通过建立广西部分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定位动态调整机制,将部分石漠化程度较高、环境治理任务紧迫、生态保护和防治任务较重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较好、国家级

45、保护区较集中、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纳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尽可能多地争取把广西主体功能区纳入国家层面区域发展规划或重点支持区域划定范围。争取国家更多关注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加大对广西西江、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桂林漓江流域、广西北部湾海域、桂西南石漠化等区域保护补偿力度。加大生态保护补偿项目储备力度做好生态保护补偿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精准申报,多方式、多途径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的沟通汇报,争取中央在生态环保领域转移支付分配,以及竞争性评审项目中获得中央倾斜支持,争取国家支持将广西纳入生态综合补偿试点。(五)推进生态环境要素市场交易制度建设开展广

46、西林业碳汇资源本底调查,推进广西林业碳汇开发试点,探索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模式,推动广西纳入国家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地区。推动广西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碳排放交易服务。在造纸、水泥等行业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六)加大生态保护绿色财税金融支持推进水资源税改革相关工作,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税收正向激励作用。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发展,鼓励建设超低能广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短板及优化路径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广生态产业链金融

47、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符合绿色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机构推进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项目主体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开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七)加快跨地区重点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淡水资源和供水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契机,加快建立跨地区重点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探索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开展流域森林、湿地、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跨行政区域单元或重要生态功能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在建立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的应用通过确认流域生态产品价值,科学评估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成效,进一步提高跨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利益在上下游地区之间的公平分配,进一步调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责任编辑:江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