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10T1159-2024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2287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10T1159-2024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B3210T1159-2024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B3210T1159-2024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B3210T1159-2024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B3210T1159-2024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CCS B 30 3210 扬州市地方标准 DB 3210/T 11592024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ecological integrated production for rice and frog 2024-01-12 发布 2024-02-12 实施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210/T 1159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

2、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市畜牧兽医和水产技术指导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普兴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荣、吴雷明、韩光明、寇祥明、张家宏、韩珂珂、李冰、王守红、邵泽宇、杨军、覃宝利、杨婷、马林杰、张诚信、唐鹤军。DB 3210/T 11592024 1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蛙生态种养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与设施、水稻种植、蛙苗放养、种养管理及收获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市行政区域内稻田黑斑蛙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

3、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SC/T 1135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4、本文件。稻蛙生态种养 ecological breeding of rice frogs 利用稻田生态空间,通过共生方式将蛙类养殖于稻田浅水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水稻种植与蛙养殖互利共生的生产模式。4 环境条件 稻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择靠近水源、周边无污染源、进排水方便且灌排分开、保水能力强且远离居民区的田块。土壤 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和NY/T 391的规定。DB 3210/T 11592024 2 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GB 11607 和NY 5051的规定。5 田间工程与设施 养殖单元设计 稻田内因田制宜设立多个养殖单元,单元面积以1亩为

5、宜。田沟和食台区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田沟改造 在养殖单元正中间开挖宽150 cm200 cm,深50 cm60 cm的田沟。田埂加固 利用挖田沟的泥土加高、加固田埂,不渗水漏水。田埂高度高出田面30 cm40 cm,顶部宽30 cm40 cm。食台区 沿稻田田埂内侧设置食台区,食台区与田面落差不超过30 cm。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口按照“高进低出”的原则、对角设置。进排水设施采用PVC管,直径不小于20 cm为宜,排水管呈“L”型,一段埋于田沟底部,另一端在排水时可取下。进排水管口安装40目滤网。防逃设施 在稻田田埂四周设置尼龙防逃网,网片埋入土中10 cm15 cm,地面高120 cm

6、150 cm。每间隔100 cm150 cm用木桩固定,围网上端内缘设置10 cm折翼。防鸟设施 在养殖单元区域上方设置防鸟网,架网高180 cm200 cm。遮荫设施 在稻田养殖沟上方,平挂宽150 cm200 cm的遮阳网遮荫。6 水稻种植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扬州地区种植且抗病、抗倒、茎秆粗壮的优质水稻品种,如南粳9108、金香玉1号等。稻田施肥 稻田应一次性施足基肥,稻蛙共生阶段不施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病虫害防治 DB 3210/T 11592024 3 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加强田间培管,以增强植株抗病性,确需使用化学防治病虫害时,应选择低毒高

7、效低残留且对蛙安全的农药,施药符合NY/T 5117和SC/T 1135的要求。7 蛙苗放养 蛙苗来源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康、无病无伤、无畸形,且经检疫合格的蛙苗。蛙苗消毒 蛙苗放养前用1%3%食盐溶液浸浴3 min5 min,对蛙体表进行消毒。投放规格、密度、时间 蛙苗规格为(35)g/只,投放密度为(1015)只/m2,投放时间选择在插秧结束后10天15天,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8 种养管理 水位、水温、水质调控 田沟中水位需适宜,在水位明显下降时需要及时灌水,灌水的水温与蛙池水温差不超过3。养殖期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可根据水质情况适时使用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饲料投喂 投喂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早晚各1次,投饲率为蛙体重的2%5%。蛙病防治 蛙病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清除水体中杂物和消毒预防;高温季节,饲料中拌入大蒜素等免疫增强剂;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应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蛙池使用的工具需要浸洗消毒。蛙病防治所需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按照NY/T 755执行。9 收获 8月10月,蛙采用地笼诱捕法捕捞。可根据市场价格,适时捕捞上市。水稻成熟及时收割。10 生产档案管理 稻蛙生态种养应全程记录建档,档案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记录内容包括水稻种子来源、蛙种苗来源、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稻蛙生态种养过程、蛙和水稻销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