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世 界 地 震 工 程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作者简介:公茂盛()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地震工程研究:.通信作者:左占宣()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地震工程研究:.文章编号:():./.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公茂盛左占宣赵一男贾 佳(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摘 要:地震动工程特性由幅值、频谱与持时三大要素决定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破坏作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应全面考虑三个要素综合影
2、响 目前来看:关于幅值及频谱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抗震设计与评估但关于地震动持时这一要素国内外至今尚无明确的考虑方式和相应设计与评估技术或考虑相对笼统 部分规范仅在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面做出了简单规定尤其是用于确定地震荷载的抗震设计谱几乎没有反映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这远远不能满足性态及韧性等先进抗震方法对地震动作用的迫切需求 因此关于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近期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回顾和评述了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震动持时研究进行了展望可供分析地震动工程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参考关键词:地震动地震动特性地震动持时
3、结构地震反应地震反应分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第 期公茂盛等: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引言如何有效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地震工程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以期避免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 因为地震中工程结构的损伤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原因所以对工程结构进行科学抗震设防提高工程结构抗震能力被国际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防震减灾手段 但无论采取哪种技术方法提高工程结构抗震能力都必须首先弄清楚结构所遭受地震作用的破坏特性与规律 地震造成的强烈地面运动即地震动是工程结构直接遭受的地震作用也是导致工程结构地震破坏的最直接外部原因因此
4、探明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及其对结构地震反应与损伤的影响机理与规律并在抗震设计和结构分析中全面考虑是提高和改善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的最关键问题 地震动工程特性由三个要素衡量与决定即:幅值大小、频谱成分和持时长短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的破坏作用其中有关地震动频谱和幅值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工程领域热门研究课题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广泛研究相关成果也在各国抗震设计与评估中有明确体现和应用 实际上不同地震产生的地震动持时长短差异甚大短者仅仅数秒长者可达数百秒如 年我国汶川地震中地震动总持时长达 年东日本大地震中地震动总持时长达 这两次地震也是造成巨大地震灾害的典型震例其震害严重除
5、了与震级大、地震动幅值高有关外与地震中地面强震动持续时间长也有很大关系即较长持时的地震动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工程结构损伤破坏进而引起严重的地震灾害研究者和工程人员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针对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工程结构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关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目前不同研究者分析结果与结论不一致有些学者以加速度或位移变形为指标分析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发现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影响较小而有些学者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滞回耗能和累积损伤指数等参数影响却表明较长持时的地震动会明显加重结构损伤程度作者初步研究发现:即使地震动的幅值及频谱相差很小长持时地震动对结构造成的累积损伤更为严重对结构位移延性需
6、求是短持时地震动的.倍结构滞回耗能及损伤指数则会增加 以上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反应分析与安全性评估中不可忽略地震动持时的影响 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描述地震动特性三大要素之一的持时至今未被各国抗震设计规范和结构抗震设计明确考虑和应用或考虑相对简单与笼统仅在结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中做出了简单规定 特别是应用于截面强度设计和用以确定地震荷载的抗震设计谱无论是通过小震下弹性反应谱还是通过反应谱折减方式得到设计谱采用的参数均为无法反映累积效应的参数指标所以国内外通过设计谱的抗震设计方法无法反映地震动持时影响而只能采用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进行核验的方式进行弥补近些年随着性态与韧性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对决定
7、结构抗震能力的地震动作用提出了更高目标需求即结构设计中除了考虑地震动幅值与频谱外还应充分考虑持时的影响 因此如何充分考虑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与地震破坏的影响探明与揭示其影响机理与规律并纳入结构抗震设计与地震反应分析实现与现有基于强度设计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有机结合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回顾和评述了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结果与进展并对未来关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地震动持时定义与发展为了合理衡量和描述地震动的持续时间(简称“持时”)特性尤其是合理评判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自上世纪
8、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动的持时特性及其衡量指标做过大量研究迄今已发展了 余种地震动持时的定义这些持时定义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 类:)括号持时()一致持时()显著持时()有效持时()具体各类持时定义及计算方法如图 所示其中括号持时定义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幅值绝世 界 地 震 工 程第 卷对值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达到或超过事先设定阈值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方法如图()所示一致持时定义为:加速度记录幅值绝对值达到或超过事先设定阈值的所有时间间隔的总和计算方法如图()所示显著持时定义为:给定 强度()阈值(百分比)区间所对应的加速度记录时间间隔计算方法如图()和图()所示有效持时定义为给定 强度()阈值区
9、间所对应的加速度记录时间间隔如图()和图()所示图 地震动持时定义示意图.由图 可知:不同地震动持时定义采取的计算方法、参数及阈值不同各有针对性和优缺点哪一种定义更为合理或具有明显优势至今仍无定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时选取的持时指标应能够准确反映地震动的强震动阶段特性并且与结构地震反应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上述 种持时定义中:因为显著持时包含了整个地震动记录的幅值特性也能够反映地震动的强震动段特性并且由于采用了相对累积能量作为阈值持时长短不会随地震动调幅而发生变化也不会出现因地震动幅值过小持时为 或地震动幅值过大尚未进入持时段结构已经发生破坏的情况所以被绝大多数学者
10、作为地震动持时指标研究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早期的地震动持时定义一般直接采用地震动本身的参数如幅值定义随着研究人员认识到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在早期地震动持时指标定义基础上不少学者尝试提出新的持时定义如谢礼立等早在上世纪 年代就提出了工程持时的概念其定义与地震参数和结构参数均有关联既能描述地震动持时特征又可评价对结构的影响尹保江等在对比了地震动各类持时特点后建议采用能量参数表征地震动持时并建议了能量百分比取值阈值 等在对地震动参数分析后认为 强度是定义地震动持时的较好指标实际大部分学者也都是基于该指标定义持时 等提出了基于地震动绝对速度的持时定义并研究了其对中长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李新
11、乐等分析了近断层地震动持时特征及影响因素表明地震动持时受震级影响较大而刘毅分析了地震动持时与地震动强度参数相关性认为其相关性强弱取决于所选取的地震动强度参数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根据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参数定义地震动的持时刘哲锋等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讨论了地震动持时与结构退化损伤之间的关系指出输入能量是定义持时的较好指标 等将多个持时指标相结合综合提出了一个地震动持时定义并分析了所提持时对混凝土重力坝的影响表明长持时地震动激励下大坝的动力反应会显著增大 等采用结构发生非线性反应的总时间定义持时并对 种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所定义的持时指标与结构地震反应相关性比其它持时指标高 这些研究表明
12、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与不同的持时定义相关如第 期公茂盛等: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果评价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一般采用结构地震反应参数定义地震动持时较为合理 为了减少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时间 等和 等通过截断的方式对地震动进行截取处理给出了一个新的持时定义算例表明:以截取处理后地震动为输入可以大大减少结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计算时间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这对需要开展大量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来讲无疑具有较大意义除了研究地震动持时的定义与特性外有些研究者开始建立地震动持时的预测方程以期对地震动持时进行预测 如徐培彬等基于我国强震动数据采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建
13、立了中国大陆地震动显著持时预测方程孙晓丹等采用美国 强震动数据对地震动显著持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地震动显著持时预测公式 这些研究多是从地震动角度出发讨论地震动持时特性或影响因素从中无法得出哪一种持时定义或标定方法更为合理 由于本文主要讨论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进展关于地震动持时本身特性等内容不再展开详细讨论持时对工程结构及场地地震反应影响在开展文献调研中发现: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绝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分析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而关于地震动持时对大坝、桥梁和输电塔等构筑物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方面的研究更少 因此本文将建筑结构单独作为一类重点讨论地震动持时的影响
14、进展而将其他类型工程结构进行了合并讨论而关于持时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则进行了简单讨论与分析.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影响考虑到地震动持时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为了改善结构抗震设计及性态评估研究者针对不同类型房屋建筑结构开展了大量地震动持时效应及相关研究 早期徐植信等采用 条地震动对考虑刚度退化及 效应的 体系结构进行了抗倒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倒塌与地震动持时有较大关系但分析中没有考虑地震动频谱与持时的耦合影响宋雅桐等以人工合成地震动为输入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多层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弹性变形没有影响当结构发生高度非线性反应时持时对结构塑性变形有较大影响长持时地震动下结构变形会
15、增加 左右杜修力等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累积损伤的影响表明地震动的持时增大会明显加重结构破坏程度刘鸣等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也表明持时对结构非线性反应影响较大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薄弱层累积损伤更为明显 等研究了持时对存在退化效应的砌体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发现持时对结构最大位移有较大影响但同期 等分析了持时对双线性 体系结构的影响结果却显示地震动持时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相关性很小 由此可见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与选取的结构类型及本构关系模型有很大关系这也是研究人员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等以结构极限强度为指标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表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可靠度影响
16、显著 等在研究考虑持时效应的非弹性反应谱时指出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所经历的非线性循环次数增多导致结构累积损伤增大盛明强等研究了持时对 体系滞回耗能的影响表明结构滞回耗能随持时增加而增大 等分析了持时对某 层 框剪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表明持时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峰值反应没有影响但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滞回耗能与疲劳损伤程度会显著增大周靖等利用位移反应谱研究了地震动持时对阻尼折减系数的影响表明随着地震动持时增大结构阻尼折减系数会减小 等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持时对 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指出结构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倒塌风险显著高于短持时地震动并建议在结构抗震设计及地震风险评估中除了考
17、虑地震动强度和频谱特性外持时也要有所考虑和体现 等针对 层钢框架结构评估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指出持时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而对残余变形、滞回耗能及非线性循环次数具有显著影响后来 等分别对、和 层钢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及损伤评估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因为目前结构评估方法没有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无论是基于性态的还是基于传统规范的结构评估方法均应该修订和改善 等对理想弹塑性 结构的延性需求和滞回耗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滞回耗能显著增大位移延性需求则没有明显变化后一结论与有些研究者的结果不一致世 界 地 震 工 程第 卷近几年随着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韧性抗震设
18、计理论的提出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地震动持时效应开始重点考虑和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又成为一个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韩建平等以规范谱为目标谱合成了 条持时不等的地震动分析了持时对 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倒塌概率明显升高 等采用长短持时地震动匹配方法研究持时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对 层钢框架结构和混凝土桥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钢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会降低 而对桥墩而言则会降低 等采用相同方法对 层 框架结构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结论孙小云研究了持时对 框架结构的影响表明长持时的地震动会明显增加结构的易损性、可修复状态超越概率及倒塌概率 等通过与规范谱
19、匹配得到了 条长持时和 条短持时地震动以此为输入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及退化捏缩效应对 结构滞回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屈服强度较大、退化效应较低时较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滞回耗能显著增大 等以 对长和短持时地震动为输入对 个钢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钢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最大会降低近来 等分析了持时对具有 效应的 结构抗倒塌能力影响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可能会被高估 等针对 层 框架结构以长和短持时地震动为输入分析了持时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震作用水平较低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会随持时增长而增大当地震作用水平较高和结构发生损伤时持时对最大
20、层间位移角不会产生影响但会使结构加速度反应峰值降低 等以我国汶川地震中 条长持时地震动和芦山地震中 条短持时地震动为输入对 栋低层木结构房屋进行了抗倒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下木结构房屋抗倒塌能力会降低 后来 等又针对 层木结构分析了结构地震易损性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下结构抗倒塌能力下降了 而损伤指数则提高了 但 等后续对 栋低层木结构分析发现结构损伤指数与地震动持时的相关性依赖于地震动强弱及结构本身抗震能力 等以结构滞回耗能和非线性循环次数为指标评估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在对 个 框架结构分析后指出: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对持时极不敏感但累积损伤及滞回耗能受持时影响很大同时 等针对 个
21、 结构分析了持时对结构位移需求及抗倒塌能力的影响发现结构位移需求和持时相关性较小但相关性会随着地震动水平增加而提高长持时地震动下结构抗倒塌能力会降低 等采用 方法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 剪力墙结构的影响也表明持时对结构的影响与地震动作用水平相关当地震动作用水平提高时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增大 等在分析地震动持时对 结构延性需求时发现: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很难量化亦无规律主要依赖于结构动力特性、强度和刚度退化特性长持时地震动对较刚的结构影响更大同时指出:结构建模方法及本构模型的选取起到关键性作用不同建模方法及不同材料本构模型带来的差别可达 倍以上徐熙等分析了地震持时对非结构构件加速度响应及结构楼
22、层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持时对长周期结构的楼层反应谱影响较大崔玥等采用 易损性分析方法评估 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当地震动幅值和频谱接近时采用短持时地震动会明显高估结构抗倒塌能力与他人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其得到的结论是持时不仅对结构累积损伤有影响而且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峰值变形也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韩建平等以长和短持时两组地震动为输入分析了 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表明:持时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地震动持时越长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影响越明显长持时地震动会使结构失效概率增加 以上 等以 对长和短持时地震动为输入对 体系抗倒塌能力进行分析得出长持时地震动下结构抗倒塌能力会下降 持时对结构
23、影响程度依赖于结构周期、反应水平及结构滞回特性 等提出了一种在 方法中考虑地震动持时的方法主要针对地震动不同强度通过谱匹配产生持时不同的地震动作为输入替代传统 只调整峰值加速度做法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考虑结构退化效应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都不可忽略 等采用刚度和强度退化模型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相邻钢结构碰撞的影响指出在相邻钢结构设计中应采用时程反应分析确定两个结构之间安全距离而且必须要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刘洋针对不同层数的 框架结构以人工合成的频谱相同而持时不同的地震动为输入对结构开展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地震动持时与结构不同地震反应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地震动持时与结构最大反应加速度、最
24、大层间位移角等参数相第 期公茂盛等: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关性较小相关系数在.以下而与结构 损伤指数中等相关相关系数在.之间但与结构滞回耗能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在.之间上述研究表明:地震动持时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结构类型、本构关系以及选取的结构地震反应参数对与时间累积无关的地震反应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和最大位移等影响较小而对与时间累积相关的结构地震反应参数如滞回耗能和累积损伤指数等影响较大因此在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时必须考虑和选择可以表征结构地震性态且与时间累积相关的地震反应参数(如结构滞回耗能和考虑累积效应的损伤指数等)进行分析否则可能得不到
25、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损伤破坏的定量影响.对其他类型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除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建筑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外也有一些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结构展开讨论地震动持时对不同类型结构的影响 张社荣等对水库大坝地震损伤进行了评估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会使大坝产生较大的累积损伤破坏而 等也发现较长持时地震动激励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反应会显著增大王星亮研究了地震动持时对大坝地震变形的影响表明随着持时的增加坝体变形逐渐增大并使大坝受损加剧特别指出:地震动强度越大持时对大坝动力响应的影响越不可忽略郎需军等和盖霞等分别研究了地震动持时对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均表明在塔线体系动力响应分析中地震动的持时效应
26、不容忽视田兴业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持时增加会明显降低结构的失效荷载降低幅度可达 并建议在结构极限状态分析及失效荷载评估中应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花逸扬研究了地震动持时对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指出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应充分考虑疲劳效应造成的损伤才能保证抗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等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桥板加速度、桥墩基底剪力和支座残余变形等参数来看:长持时地震动会对桥梁会造成更大破坏特别是对桥梁支座影响更为显著 由此可见在大坝、桥梁和输电塔等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以保证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安全.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除
27、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外有少数研究围绕工程场地及岩土构筑物等方面展开黄雨等采用持时不同的地震动对河流堤防的液化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持时较长的地震动会使堤防产生更大的液化变形侯春林等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核岛结构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影响指出在非基岩核电厂抗震设防中十分有必要考虑地震动持时对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影响 等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滑坡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边坡失效概率会提高 边坡稳定性评估中必须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 这些是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工程场地等影响的典型代表表明持时对工程结构所在场地有不同程度影响且会影响到上部工程结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地震动持时对工程场地及
28、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及损伤状态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无论哪类工程结构都应考虑地震动的持时效应 特别是具有刚度、强度退化特性的 框架、框剪等结构以及具有捏缩效应本构关系的砌体、砖混等结构其地震反应对地震动持时更为敏感累积损伤与地震动持时相关性超过 日本学者 等也曾明确指出: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与幅值、频谱对结构的影响具有同等重要性不可以忽略地震工程工作者应给予地震动持时充分重视结构抗震设计也应充分考虑与体现地震动持时效应规范对地震动持时考虑正如上述分析地震动持时对各类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都有重要影响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应予以考虑但目前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无论是直接通过小震下弹性反应谱还
29、是通过反应谱折减方式得到设计谱采用参数均为无法反映持时累积效应的加速度和位移等指标所以国内外通过设计谱方法进行抗震设计无法反映地震动持时影响只能通过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验算进行弥补为此不同设计规范除了对结构时程反应分析输入地震动数量要求之外对输入地震动持时也给出了不同要求 如欧洲抗震设计规范()对地震反应分析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等规定较为详细但在持时方面只规定当无法获取符合工程场地特征的实际输入地震动记录时需采用人工合成地震动人工地震动反应谱除了要与 世 界 地 震 工 程第 卷阻尼比的弹性设计谱匹配外其稳定震动段的时间长度应不小于 美国系列抗震设计标准及规范对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输入地震动类型、峰
30、值、频谱特性及地震动数量等给出了详细规定但对于输入地震动持时则无特别明确的规定我国规范也规定了类似的输入地震动持时要求如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除了正确选择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外还要求地震动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均要符合规定对于持时则采用括号持时从首次达到输入地震动最大峰值 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 为止且有效持续时间一般为结构基本周期的 倍即结构顶点的位移可按基本周期往复 次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也规定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考虑地震动强度、地震动谱特征和地震动持续时间等地震动三要素合理选择与调整地震动特别提到所取地震动持续时间不同计算出的地震响应亦不同尤其当结构进入非线性阶段
31、后由于持续时间的差异使得能量损耗积累不同从而影响了地震响应的计算结果对于持时则指出可以采用绝对持时(括号持时)、相对持时和等效持时等使用最方便的是绝对持时按绝对持时计算时输入的地震动持续时间内应包含地震动最强部分并要求选择足够长的持续时间一般建议取不少于结构基本周期的 倍且不小于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也均给出了类似要求但规定地震动的持续时间为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 倍和 从这些规范中对于输入地震动持时的规定说明:无论是结构弹性反应时程分析还是弹塑性反应时程分析除了关注幅值与频谱特性外还要重点关注地震动的持时影响 但从这些规定又不难看出:不同规范
32、针对输入地震动持时的规定有较大差别究其原因除了考虑地震动随机性较大外人们对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机理及定量影响程度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是太明确存在主要问题综合分析国内外已经开展的大量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普遍认为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及地震性态具有重要影响在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中必须考虑地震动的持时效应这在地震工程领域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从研究结果与结论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忽略得到这类结论的研究一般采用结构加速度或位移变形作为评价指标二是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较大得到这类结论的研究普遍采用滞回耗能、损伤指数等与时间累积相关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两
33、类看似相反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实际并不矛盾只是与研究者选取的结构地震反应参数与评价指标有重要关系实际这也是地震动持时难以应用于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工作的主要原因目前结构抗震设计与结构地震性态评估一般基于加速度和位移等参数而这类参数往往受持时影响较小 特别是由不同周期 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得到的加速度反应谱不能反映持时的影响使得基于加速度谱统计得到的抗震设计谱无法包含和反映地震动的持时效应 在评估结构地震性态时一般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等参数为评价指标也很难反映持时的影响而结构损伤水平与滞回耗能等累积参数相关性更大 因此目前关于地震动持时的研究成果要么无法全面考虑和反映地震动持时的影响(以加速度和位移等参
34、数为代表)要么很难与现行基于强度、以设计谱为代表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相兼容(以滞回耗能和累积损伤指标为代表)为此某些抗震设计规范通过弹性或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对结构进行验算并对输入地震动的持时给出要求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如果采用加速度和位移等峰值参数可能仍不能完全反映输入地震动持时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采用结构滞回耗能和损伤指数等考虑累积效应的反应指标评价持时的影响尤其是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定量影响不同研究者结论也不统一这也反映了目前人们对于地震动持时效应及破坏机理的认识仍不明确 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类型、材料本构、建模方法以及结构发生非线性反应的强烈程度特别是当选取不同的结构
35、恢复力模型时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分析结果 可见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与破坏的影响机理必须要考虑不同类型结构及其本构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本构关系及滞回模型特别要考虑材料强度及刚度退化效应这也是地震动持时效应不能应用于目前主流基于强度的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也就导致多数研究未能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设计参数的影响定量化除了通过地震第 期公茂盛等: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反应时程分析时对输入地震动的持时给出要求外其他未能给出具有可操作性考虑持时影响的抗震设计及分析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因为很难确定地震动持时对加速度谱的定量影响所以很少有研究能够给出考虑持时效应
36、、较为实用的抗震设计谱 尽管有学者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尝试建立考虑持时效应的抗震设计谱但由于统计结果的离散性及可靠性问题或给出的是考虑累积效应的非弹性反应谱甚至提出的仅仅是一些抗震设计概念导致研究结果在目前基于强度以设计谱为代表的抗震设计方法中很难得以应用仅在结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中可以考虑 因此在目前对地震动幅值与频谱研究与应用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充分探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与损伤影响机理和规律提出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的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方法是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地震反应分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结论与展望本文针对有关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得到主要
37、结论如下:)国内外关于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综合这些研究不难得出:目前关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机理与规律仍不十分明确研究者关于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认识尚未一致除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或通过时程反应分析进行其他分析外缺少合理的方法以恰当地反映与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 这些问题直接限制和阻碍了地震动持时效应在以加速度参数为代表的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中的应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基于性态和韧性等先进抗震设计方法以及结构韧性评估等对地震作用的迫切需求成为地震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使得地震动持时效应在结构抗震设计、分析及评估等工作中得以应用需重点考虑和解决
38、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消除地震动幅值及频谱与持时耦合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结构选取恰当结构本构模型与可以表征结构地震性态且可表征持时影响的地震反应指标明确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与损伤影响机理与特征 定量化地震动持时对不同类型结构及不同累积损伤参数的影响将其映射与迁移到对加速度或位移反应影响发展地震动持时在基于强度的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中实用方法 针对目前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对持时的需求进一步明确结构反应分析及评估对输入地震动的持时要求总之通过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不同反应参数影响机理与规律建立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反应定量影响模型得到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反应的定量影响才可以建立考虑持时影响的结构抗震设计及分析方法
39、满足当前基于性态和韧性等先进抗震设计方法对地震输入迫切需求 这对于促进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发展减轻工程结构地震破坏与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与工程实用价值参考文献:王艳茹 王宝光 戴君武 等.“”汶川大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点.自然灾害学报 ():.“”.():.().:.():.肖明葵 刘纲 白绍良.基于能量反应的地震动输入选择方法讨论.世界地震工程 ():.():.()张锐 李宏男 王东升 等.结构时程分析中强震记录选取研究综述.工程力学 ():.:.():.().:.:.():.世 界 地 震 工 程第 卷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0、.():.:.:./.:./.:.:.():.孔令峰.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张美玲 唐丽华 卢建旗.地震动持时的研究进展.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杨铭.地震动持时指标与结构响应相关性分析.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 张晓志.地震动记录持时与工程持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尹保江 黄宗明 白绍良.对地震地面运动持续时间定义的对比分析及改进建议.工程抗震 ():.():.().():.李新乐 窦慧娟 朱晞 等.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幅值与持时特性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41、()刘毅.近断层地震动的需求谱和持时效应分析.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刘哲锋 晏梁 陈逵.地震波持时效应能量评价指标研究.振动与冲击 ():.():.().:.():.():.:.徐培彬 温瑞智.基于我国强震动数据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程.地震学报 ():.第 期公茂盛等: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 ():.()孙晓丹 李宇盎.基于 强震数据的地震动显著持时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徐植信 翁大根.强烈地面运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物倒塌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 ():.():.()宋雅桐 朱继澄.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42、)杜修力 刘勇生.强震持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累积破坏的影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刘鸣 刘伯权 赖明.考虑结构低周疲劳特性后强震持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世界地震工程 ():.():.().():.():.():.盛明强 刘建成 刘颖.考虑场地类别与强震持时的滞回耗能谱的特征分析.地震研究 ():.():.().():.周靖 周飞.地震动持时效应对阻尼折减系数的影响.工程力学 ():.():.().:.:.():.:.韩建平 孙小云 周颖.基于规范谱拟合的人工地震动持时对 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影响.建筑结构学报 ():.():.().():.孙小云.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 框架结构
43、非线性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兰州:兰州理工大学.:.().:.:.世 界 地 震 工 程第 卷.():.:.():.:.:.():.():.():.徐熙 蒲武川.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的非结构构件加速度响应预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崔玥 车伟 罗垟 等.长持时地震作用下多层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性能评估.世界地震工程 ():.():.()韩建平 程诗焱 于晓辉 等.地震动持时对 框架结构易损性与抗震性能影响.建筑结构学报 ():.():.().():.:.刘洋.地震动持时对 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张社荣 王高辉 庞博慧 等.强震持时对混凝土
44、重力坝损伤累积破坏的影响.水力发电学报 ():.():.()王星亮.强震持时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变形影响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郎需军 王文明 马瑞升 等.强震持时效应对输电塔线体系倒塌影响分析.世界地震工程 ():.():.()盖霞 田利 马瑞升 等.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响应研究.世界地震工程 ():.():.()田兴业.适用于单层球面网壳的地震动参数分析.天津:天津大学.:.()花逸扬.长持时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南京:东南大学.:.().:.黄雨 八嶋厚 杉真太.强震持时对河流堤防液化特性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期公茂盛等: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 侯春林 李小军 潘蓉 等.地震动持时对核岛结构设计地基场地非线性地震响应影响分析.工业建筑 ():.():.().:.():.():./.:.:.:.:.:.陶能付 章在墉.地震动持续时间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