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共体”催动体育课堂学习真发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119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共体”催动体育课堂学习真发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微共体”催动体育课堂学习真发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微共体”催动体育课堂学习真发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95教学/TEACHING在平常上课中,教师通过传统的组织方式,面向全班四十个学生进行集中讲解、示范时,很难关注每个学生听讲时的表情,更难把握学生上课时的状态。特别是教师在示范时,临近教师的学生能够看得清楚、听得认真,而站在后排的和远端的学生,往往认为教师没有注意到他,就会出现分神、纪律差等现象,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影响学习效果,课堂学习难以“真发生”。基于此,开展“微共体”教学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微共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如何做”为出发点,围绕单元、课时教学的关键问题,设置“小组学习单”,创设与之关联技术动作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合

2、作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下文以“简单的助跑跳跃练习方法1”一课为例作具体说明。一、核心素养下“微共体”教学概念释义“微共体”教学是指聚焦单元核心问题,以单元为单位,将一个班的学生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阶段性分组,形成单元教学的固定学习小组,保证组内成员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公平性,实现小组间“实力相当”,在一个单元周期后进行人员轮换,保证班内学生的整体流动性。“微共体”小组设立组长1人,负责活动组织与分工;设立副组长1名,进行组员发言及活动实践的分配,形成组间具有交流、探讨、反馈及帮教于一体的学习共同体。课时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学习清单”的形式

3、展现,以情境导学,将教学目标问题化,以一系列的问题及小组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以“问题链条”为导向,小组任务为线索,开展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体、育智、育心”功能。二、“微共体”教学实施的要素与策略在“微共体”教学模式研究中,根据“微共体”小组的构建与实施的过程,总结了五个关键要素,即学习清单、教学情境、问题链条、组间比赛和多元评价。(一)学习清单,明确合作任务“学习清单”是指教师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及关键问题,结合学生的“学情”与“经验变化”,将本节课的全过程进行预设,把主要学习内容及练习要求以“学习清单”的形式发到每一个小组手中。“微共体”

4、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教学,大大减少教师集中面授讲解次数,学生通过“学习清单”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关联已学知识”,将自动生成“课堂导学地图”,更好地了解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例如,在本课中,依据此要求设计了小组“学习清单”(见二维码),学习清单由任务名称、任务内容、任务要求、评价与反馈、思考五部分组成。本次课共设置了四个任务,学生根据清单中的任务内容及要求,在小组长的带文/赵占云“微共体”催动体育课堂学习真发生实践/PRACTICE096领下进行学练,教师则巡回指导。本次课是在学习了“上步单跳双落”一课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经验”通过学习清单完成相应的任务。“微共体”以

5、“组内异质”进行分组,小组内的学习能力基础不同,因此,在任务要求中,除了设置技术动作的要求,增加了小组内的合作要求,只有达成合作要求,学练任务才算完成。(二)情境导学,设定合作目标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加深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育活动方式。例如,在本课例中,笔者根据水平二、三年级的学情特点,在课中设置了“参加诸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选拔”的情境,并在相应的活动环节穿插跳远比赛的规则,采取大组集体练习,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以此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6、。(三)问题链条,激发合作探究“问题链条”是指从动作技术的结构和原理出发,围绕课堂教学“关键问题”,将“个人技能掌握程度”和“核心素养具体落实点”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问题难度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帮助学生嘉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理解,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时问题设计中,聚焦核心问题,依据循序渐进、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原则,根据体育运动结构与原理,分别设计若干个子问题,以子问题为引领,设计相应的练习环节,指向并服务于解决课时核心问题。例如,在本课例中,教师构建问题链(见图1)。课程开始,以“思考1:如何做到动作连贯,踏跳有力,跳出一定高度、远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课

7、中,共设计了9个子问题及1个拓展问题,设置课上的练习内容,通过学练,进一步提问,形成问题链条,激发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难题;课后,以“思考2:我在 微共体 学习中获得了什么?”让学生回顾及所学内容并反思,巩固课程内容。图1思考1:如何做到动作连贯,踏跳有力,跳出一定高度、远度?思考2:我在“微共体”学习中获得了什么?问题1:如何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屈膝缓冲?问题3:你认为助跑踏跳的重点在哪里?问题8: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问题9:怎样才能同起同落?问题6:你认为助跑跳跃障碍的关键是什么?问题2:如何助跑迅速,起跳有力?问题4:如何做到有腾空高度?问题5:如何做到动作连贯,有一定远度?问题7:如何

8、在规则下快速完成跳远的完整动作?拓展问题:有哪些练习可以提高跳远成绩?练习1:复习上步单跳双落练习3:助跑跳跃高度+往返跑练习2:助跑踏跳练习4:助跑跳跃远度+往返跑练习5:小组比赛练习6:体能练习097教学/TEACHING(四)组间竞赛,强化合作共学“赛”是课中学练的有效检验手段,是学生巩固和展示技能,体现小组合作成果的重要平台。跳远项目不同于球类等开放性动作技能,是属于闭合性动作技能,以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为主,而小组展示更能体现团队的合作能力。在“微共体”教学小组的竞赛中,所评价的“度”并非为完成的“速度”,而是以小组“完成度”及“效度”为衡量标准。例如,在课例小组比赛“翻山越岭”中,教

9、师根据练习4“助跑跳跃远度+往返跑”动作要求设计竞赛积分表,小组比赛裁判由相邻组“微共体”组长担任,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学生要做到助跑与跳跃动作连贯,踏跳有力,屈腿腾空,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等技术动作要求,同时,设置了两个跳跃远度标准。除此之外,“小组内帮扶”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小组成员提醒组员动作改进或为组员加油即可获得双倍分值,体现团队的重要性,强化小组内的合作共学。(五)评价多元,激励合作实效在教学过程中,配套设置契合学练任务的评价,能够对学生在“学、练、赛”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诊断,研判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及时反馈于教学,继而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延续。“微共体”学习小组的评价注

10、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及知识能力的全方位评价,评价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小组和教师。例如,学生在助跑踏跳练习中,需要助跑迅速、起跳有力、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教师在小组“学习清单”中设置了“评价与反馈(口述)”环节,小组成员在每一个成员练习后即时的口头评价及反馈,帮助组内成员快速纠正错误动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对小组进行点评,若是集体性需要纠正的动作,教师利用优秀学生进行示范,在点评中切中要点进行讲解。再如,学生在完成助跑跳跃远度+往返跑练习中,学生A在练习中跳跃远度达不到“远度1”,此时,组员需要及时观察A起跳时“是否准确踏跳”“是否有腾空高度”等,发现

11、问题后进行小组讨论,及时反馈到学生A,实现目标达成。三、“微共体”教学实施的建议(一)落实课堂固定小组 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余立峰提出:“日常所带班级就应该有固定的学习小组”。“微共体”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成立固定的小组至关重要。小组学习成为自觉以后,教师就会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学生,便于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这样同一个学练内容在不同小组讲解指导时,讲的程度、角度、方向都可以有变化,真正保证指导的精准性、有效性。(二)保持固定轮换机制课堂中“微共体”小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交替性轮换。“微共体”小组组长,负责活动组织与分工;副组长负责小组内问题的观察及综述,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组员

12、出现的问题,更关注小组各成员间的发言次数,杜绝“一言堂”“无声学”等现象;其余成员服从组长的组织与安排,并对组长与副组长具有监督权。每一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轮换,组长与副组长由全体组员自荐或他荐产生,相邻单元间组长与副组长不可重叠。(三)创设小组合作氛围“微共体”学习小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在“微共体”小组中,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说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重要的一员,自己的努力与小组的成绩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提升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暨南街道暨南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