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解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99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科研究58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 提纲)中第一次提出“实践观”,其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是中国为之奋斗的行动指南。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的写作背景马克思于1845完成 提纲 的写作。深入探究和挖掘马克思在 提纲 中的实践观点,需要联结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存环境。而 提纲 写作的完成有着现实的工人阶级参与革命斗争的外因,又有着马克思本人现实生活环境的内因。(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的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部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工业

2、革命的陆续完成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部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和工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随后爆发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日趋壮大,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革命斗争的指导方法,提纲 是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所需要的时代产物。(二)马克思参与工人运动的实践产物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弊端显现,爆发了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为获得自身解放而不断地涌入革命斗争中,马克思参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革命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在参与工人运动过程中意

3、识到了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性,站到了无产阶级的一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是马克思主动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的产物。(三)马克思哲学理论的研究结晶马克思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步入大学之前,他是一名坚定的有神论者,就读大学后的马克思曾深受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成为一名无神论者。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完成 提纲 的写作,主要通过批判继承包含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和黑格尔在内的唯心主义实践观,进而以新颖的思维方式阐述新唯物主义,提纲 写作的完成也正是马克思创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进程中的重要理论成果。二、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通过

4、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体性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人的主体性作用,通过批判黑格尔过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现实世界的人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对世界进行改造。(一)马克思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在 提纲 中提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通过马克思的阐释可知,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把实践活动主体的人视为“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的实践主体,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也没有从感性世界

5、去理解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实践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依旧停留在抽象的“人”的世界。马克思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解读林丹(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为了探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文章在探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的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批判,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内容为切入角度,分析了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的实践思想,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的现实启发,即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发挥思想政

6、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关键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观作者简介:林丹(1995),女,黎族,海南乐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科研究59认为,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弊端是脱离现实的社会实践泛论主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旧唯物主义实践观认为,主体只是被迫反映和接受客体,然而并没有从实践的思维来阐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不利于发挥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根本性作用。马克思强调,实践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主体性活动,主体和客体都是依附于现实社会而生存,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认识

7、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性作用。(二)马克思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批判黑格尔在对康德实践观进行批判与继承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对实践观的见解,他认为,实践具有目的性、直接现实性和真理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方法,这划分了与康德以往实践观的界限。但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实践观夸大了主体的能动性作用,认为人的精神决定一切,客观世界只是人思维存在的产物。“青年黑格尔派同意老年黑格尔派的这样一个信念,即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了人的精神活动,没有从实践的层面去思考人是现实世界的主体,未充分认识到人能够在实践的现实世界中去认识世

8、界和改造世界。黑格尔从实践层面阐述人的主体性作用依旧是唯心主义,看不到在实践的现实世界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作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的实践思想 提纲 中的实践观点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深入挖掘 提纲 中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必须回归文本的解读。本文将马克思在 提纲 中的实践思想总体归纳为三种,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在 提纲 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

9、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从马克思的阐述中可知,身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现实社会实践活动去证明自身的思维所应该具有的真理性,即人通过实践证实自身思维的真理性后,要不断地批判继承达到彼岸的真理。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是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的,现实世界的人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检验事物是真理还是谬误,从而实现彼岸的真理。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纯粹的表面,所以现实世界的人应该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思

10、维的真理性,脱离实践来探讨真理性问题则容易犯唯心主义的谬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 提纲 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纳为人的本质,马克思则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人为了谋得生存,需要满足社会的生存条件。马克思从“现实的人”来分析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认为实践主体的人是在现实社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而要深入探究客观世界的人的本质,就必须要求我们要从现实社会的实践出发,正是因为人通过不断参与各式各样的社

11、会实践活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更加紧密。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加深,社会上的人不再是独立的个体,通过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使得他们逐渐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人类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促使自身获得发展和解放,人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得自身获得整体性的发展,进而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人类通过从事社会实践性活动,加强自我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得实践也具有了社会性。(三)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在 提纲 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明了神秘东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会被揭开。实践既是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存活和发展的前

12、提,也是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主体的人深入认识世界的基础。首先,实践是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为了更好地创造和改变世界,就必然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产资料以确保自身获得生存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获取物质生产资料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联结成社科研究60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不同社会关系的实践主体的社会协作和实践活动会不断推进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其次,实践是客观世界的实践主体深入认识现实社会的基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开展

13、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改造现实的自然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主体的人能够更好地去阐释有关社会现象的发生,并学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的现实启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启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运用和学习,中国能够在实践中对真理性的事物加以学习,对谬误性的错误加以批判与改造。中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借鉴和运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引起我国在现代化国家建设征程中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4、此外,我国持续关注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整体性发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一)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党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始终重视和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表 实践论 和 矛盾论 两篇文章,中国在反革命斗争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使得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邓小平同志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为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时代产物,促进我国持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在党和国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中国才能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二)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马克思在 提纲 中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者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创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经济、社会、效益三

16、者的关系,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坚持“取之有度,消费有节”来更好地解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人类从自然界汲取物质生产资料,存活于自然之中。人作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的主体,实践在塑造环境的同时也在塑造人,对人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合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改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思想,把生态环境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自觉遵循

17、自然发展规律,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法则,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体系。(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同环境和教育发生联系的同时,会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教育者所获得的知识并非先天所得,而是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所获得,教育本身也是社会实践,依旧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环境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社会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不同的价值维度来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总而言之,人、环境和教育是统一的整体,要统筹兼顾三者的发展。五、结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实践思想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因此,中国在历史发展历程中,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本任务出发,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