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91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6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农经/?2023 年 15 期DOI:10.16675/14-1065/f.2023.15.013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杨彬1,高冰珂2摘要: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当前,我国乡村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传统乡村文化产生了冲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文章提出要加强乡村文化资源整合与保护,深挖乡村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文化

2、产业品牌,加大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文章编号:1004-7026(2023)15-0056-03?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D422.6?文献标志码:A(1.中共安阳市委党校,河南安阳455000;2.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河南郑州450000)文化是生活的样态,几千年来,农民在乡村生活、劳作,形成了守望相助、孝亲尊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不仅包含农业农村,也包含乡间音乐、乡土工艺、乡土风俗等,不同的乡村与种群构成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农民是这个过程不可或缺的主体,发挥了主观能动

3、性,形成了乡土、乡音、乡亲、乡味,构成了乡风民情。乡村文化包含着农民对乡土的乡思乡愁,有农民对乡土的眷恋和记忆。乡村最美的地方就是独具一格的乡村文化,没有文化的乡村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乡村独特的记忆。乡村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广袤的乡村是厚植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家园,无论是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执着坚定、上下求索等革故鼎新的民族精神,还是女娲补天的上古神话、大禹治水的农业实践,都充分展现了中华乡村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1?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1.1?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村文化产业是全面推进

4、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塑形和铸魂的作用。大力保护、发展乡村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不仅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度,也有利于消除城乡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城市资本流入乡村,在经济、科技、人才的推动下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村落、山水田园的保护意识,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使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生产生活之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可以让更多青年人回到乡村干事创业,向农民传播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乡村振兴是一个包含乡风文明、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以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1。1.2?有

5、利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发展动能,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乡村人才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具有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的推动,以便更好地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当地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生产技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2。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乡村文化产业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在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乡村文化产业渗透到文旅休闲、养老医疗、民间手艺等多样化的业态融合发展中,不仅能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6、和乡村经济发展,也可以降低第一、第二产业给乡村带来的高污染、高消耗。推动乡村文化发展能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对于乡村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其优势再造,打造具有独特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归根结底是经济属性,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最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3。1.3?有利于提振乡村文化自信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能够助推乡村振兴,也能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自信源于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和信仰,作者简介:杨彬(1987),女,汉族,河南

7、安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法学、人权、乡村振兴。56H MY K源于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赞美。农民通过理性分析和思考对乡村文化作出正确的定位和积极的判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感受乡风民俗和民间艺术,唤起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记忆,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化的振兴可以很好地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让背井离乡的年轻人找到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4。1.4?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发扬乡村优秀的传统美德,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强化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农民尊老爱幼、向上向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最终实现乡村社会安定有序、和

8、谐稳定。农民是乡村社会的主体,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乡村文化振兴的质量。乡村文化产业包括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农民具备良好的素质,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满足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求。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传播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风清气正的乡村风尚,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5。2.1?乡村基础产业薄弱一是乡村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乡村的发展和城镇有明显差距,我国乡村存在公共交通少、出行难、道路硬化覆盖率低、互联网基础设施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和质量。二是缺乏乡村文化振兴启动资金。乡村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

9、落后等问题,经济越薄弱,发展越落后,越难吸引资金,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和质量。三是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低。现阶段,一些乡村地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尚未有效衔接,不能有效发挥乡村文化产业的应有价值,难以形成乡村产业聚集效应6。2.2?乡村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缺乏创新一是乡村文化开发主体存在思维局限性。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思维存在局限性,有的开发者目光短浅,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没有宏观的视野和格局,忽视了乡村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解存在偏差。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撑,缺乏理论的实践可行性较低。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部分开发者简单地将乡村文化振兴理解为

10、乡村经济现代化,把乡村文化资源“一刀切”,有的甚至利用城市发展模板推动乡村振兴。三是乡村文化产品打造过程中复制痕迹严重。特色小镇概念提出之后,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争先打造特色小镇,抢时间、抢政绩,导致很多乡村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流于表面。2.3?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匮乏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推动。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乡村地区,乡村手艺人渴望把“指尖技艺”转化为经济效益,古老村落想通过保护开发乡村旅游产业,但由于缺乏了解市场、懂得经营的人才,导致很多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现实生活中,乡村文化振兴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人才外流

11、。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本地农民虽然对当地的乡土风情和人文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去大城市谋求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乡村生活不便利,难以吸引熟悉乡村文化的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人员不仅要精通当地的乡土风情和人文历史,而且要掌握经营管理知识,但乡村地区普遍经济发展落后,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加大了吸引乡村文化人才的难度。2.4?乡村文化产业缺乏内生动力一是农民的品牌意识淡薄。品牌是区分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特征,一些乡村文化开发者被传统固有思维束缚,导致乡村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不高。二是乡村文化管理体制落后。与城市相比,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乡

12、村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层面,缺少对于乡村文化产业的重视,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制订完备的乡村文化产业准入规则;企业层面,乡村文化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经验,对于当地优秀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的挖掘度低,开发仅流于表面。同时,一些乡村文化企业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的保护不够重视。三是农民对乡村文化不够自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一些传统村落受到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商业化气息严重,丢失了当地乡村文化的本真和味道。3?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3.1?扶持乡村文化企业,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政府要根据当地乡村文化特色,制订适应本地区发展的乡村文化发展

13、规划,按照“一个文化产业、一套招引方案、一组骨干力量”的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保障乡村文化企业利益。二是运用新技术发展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在原有的乡村文化产业基础上,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跨界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使乡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新技术挖掘优势文化产业,以新模式激活文化产业,催生乡村文化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打造/?理论探索/2?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挑战57H MY K山西农经/?2023 年 15 期新优势,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三是推广乡村文化产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新媒体、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推广乡村文化

14、产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把丰厚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四是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文化产业。乡愁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乡村的“魂”。在繁荣乡村文化的过程中,要记得住乡愁,将其打造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乡村文化形式,通过深挖乡村文化特色实现创造性转化,既要保护好民间文化、小桥古树,也要留得住风俗民情、传统节日,更好地厚植乡土情结,提升乡村文化自信。3.2?深挖乡村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品牌塑造乡村文化产品品牌对于繁荣乡村文化至关重要,要深挖当地乡村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相关人员应将当地风土民情、传统文化同小桥流水、古树老屋等充分

15、融合,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天然耦合性,定期举行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新活动。挖掘优秀传统民俗资源,培育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要讲好乡村故事,打响乡村文旅品牌,实现乡村文旅融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不论是红色旅游还是绿水青山,都要充分结合乡愁,发挥文化的铸魂作用,将当地乡村中的人文历史、民族特色、自然资源与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在保护当地乡村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乡土文化旅游品牌,并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传播和推广出去。3.3?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乡村

16、文化振兴的基础是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资源,发掘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和效益,根据乡村文化资源的不同特点,加强红色遗址、自然遗产地、历史名村、名人故里等抢救性保护,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力度,确保文化资源的历史原真性和风貌完整性。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构,提升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水平。开展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乡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倡导全社会共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守

17、正创新。以守正为主线,以创新为纽带,重点做好乡村技艺、民间习俗、家风家训等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工作。3.4?补齐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短板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在此背景下,补齐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短板的任务十分艰巨。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做到引育并重,坚持将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相结合,营造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育力度。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着眼未来,多措并举,引才、育才、留才,通过开办学习培训班、外地参观考察、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使其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让各类文化人才大展才能,培育出一批懂经营、爱农村的乡土文

18、化能人和一批热爱乡村刺绣、民间乐器的民间技艺传承人。另一方面,出台引人和留人的政策,充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招引举措,多方保障留住人才,提高乡村文化人才工作福利待遇,建立乡村文创人才基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中。4?结束语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建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激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朝着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迈进。参考文献:1朱京凤.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盐城师范学

19、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45-55.2黎长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探究J.三农论坛,2022(9):4-6.3孙溪晨,杨支才,周杰林,等.文化自信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J.农村 农业 农民(B 版),2022(9):48-50.4谭明.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振兴耦合协调发展路径分析J.农业经济,2022(22):80-82.5万利平,杨正文.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源路径探讨基于川南乡村地区的文化消费调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39-46.6曹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9):29-31.(编辑:王雨荷)58H MY K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