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际中文教育声母教学方法与技巧释例——以舌面音j、q、x与舌尖后音zh、ch、sh、r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62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中文教育声母教学方法与技巧释例——以舌面音j、q、x与舌尖后音zh、ch、sh、r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中文教育声母教学方法与技巧释例——以舌面音j、q、x与舌尖后音zh、ch、sh、r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中文教育声母教学方法与技巧释例——以舌面音j、q、x与舌尖后音zh、ch、sh、r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际中文教育声母教学方法与技巧释例摘要: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内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尤其以声母系统最为规则、严整。对外汉语声母教学应尽可能利用和把握好声母系统的内部规律性,遵循先易后难、系统对应的基本原则。同时,在顺应语言教学和声母系统的认知规律基础上,灵活运用特殊符号标记法、手势模拟发音器官法、基底语迁移法以及带音诱导和咬指体验法等行之有效的声母教学方法,更将使语音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声母;语音系统;舌面音;舌尖后音;方法与技巧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3-0093-02(1.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2.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多来尼加圣多明各)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内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尤其以声母系统最为规则、严整。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1。从发音部位来看,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与舌根音七类;从发音方法上看,则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根据成阻和除阻方式的不同而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之分。第二,根据声带颤动与否而有清音和浊音之分。第三,根据发音时口腔呼出气流的强弱而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之分。一、对外汉语声母教学总原则:把握语音系统的内部规律性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划分声母的类别众多,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和把握好

3、声母系统内部的规律性来指导语音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尽量控制语音学术语及概念的使用频率。在声母教学中,我们通常把普通话中21个声母分为以下6个组别,按照下述教学顺序进行:第一组,bb、pb、mm、ff;第二组,dt、tt、nn、ll;第三组,gk、kk、hx;第四组,jt、qt、x;第五组,zts、cts、ss;第六组,zht、cht、sh、r。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完全是基于按照声母系统内部的规律对声母进行循序渐进式分类教学的充分考虑,因而更利于使学习者在语音习得过程中形成规则、严整、配对的汉语声母认知。举例来说,在讲授不送气声母b、d、g、j、zh、z与送气声母p、t、k、q、ch、c时,如

4、果能在两组声母的对比中遵循并强化学习者对于汉语声母系统的认知规律,使其得以清晰地获得以下认识以上两组声母之间的本质差异仅仅在于发音时口腔呼出气流的强弱,即送气与否。那么,毫无疑问,势必将比逐一、零散、无序甚至随机地讲授各声母的发音要领更符合教育心理学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从而更易于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尽量兼顾到教学对象的母语(即“基底语”)的语音特点,从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科学验证:在第二语言教学初始阶段,善加使用学习者的基底语作为目的语学习的辅助手段,是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者认知心理的。2这一结论颇具启发性:对于汉、外语音系统中出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教师们并不

5、需要“均衡用力”,因为王佳琳1,2收稿日期:2022-11-18作者简介:王佳琳(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基金项目: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项目(21YHGB1091、21YGHGB2021);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项目(22YH27C);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C19);黑龙江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KYYWF-0940、2021-KYYWF-0137)。以舌面音j、q、x与舌尖后音zh、ch、sh、r为例 第43卷第3期绥 化 学 院 学 报2023年3月Vol.43N

6、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202393强化语言系统间的差异性成分往往会使语音教学效果更佳。二、特殊符号标记法区分声母中的送气和不送气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中有6对送气和不送气音,依照 汉语拼音方案,分别标记为b/p、d/t、g/k、j/q、zh/ch和z/c。这六对声母之中,每对声母的发音部位均相同。如果教师未能对其发音要领以及彼此之间的区别性特征进行有效讲解,加之受到学生母语负迁移的不利影响,自然会令很多学生开始产生诸如“汉语各声母间发音含混、难以区分彼此差异、难以掌握”等错误认识。课堂教学实践中,区分这六对声母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特殊符号标记法

7、。具体的讲授步骤如下:第一,设计板书时把每组中的送气音用专门的符号“”进行标记,正式讲解以前,务必使学习者理解符号与发音方法之间的关联和对应性。此后,板书写作以下六组:b/p、d/t、g/k、j/q、zh/ch、z/c,分组教学的目的在于凸显每对声母在发音方法上的本质区别。第二,在指导学习者发送气音以前,教师先演示如何发音,学生模仿。教师先令学生伸出手掌,并把手掌尽量靠近嘴唇以感受发音时是否有强烈的气流从口腔冲出;更直观的做法还可以是教师事先准备好一张细长的薄纸条,将其置于嘴唇正前端1厘米处,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发音瞬间的气流变化,即观察纸条是否被吹动。教师可以略带夸张的口型突出发音方法,

8、教学顺序为先发不送气音,后发送气音,提示学习者分别观察纸条在运动剧烈程度方面的变化。第三,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操练,直至其发音时能够有意识地用力送气为止,同时辅以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大量听辨练习。实践证明,通过对多组声母反复进行发音上的演示、对比和操练,学习者完全能够领会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发音要领。此法既形象生动,又省时高效,屡屡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三、手势模拟法区分舌面前音与舌尖后音声母中的舌面前音j、q、x与舌尖后音zh、ch、sh、r的发音及彼此间的差异是声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其中,舌尖后音zh、ch、sh、r的习得尤其困难。由于一些语言缺少zh、ch、sh、r一类的翘舌音,于是受学习者

9、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会选择用舌面前塞音和塞擦音(即j、q、x)予以替代。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既需要借助发音示意图,又需要结合手势教学法,从而对上述两类声母发音时的唇形圆展与舌位高低进行反复比对,并通过大量的操练进行认知巩固。杨寄洲、崔永华先生合著的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一书详细介绍了利用双手模拟发音器官讲授声母的教学方法3,这套教学方法简便易行,生动有效。手势模拟法仅需左、右两手相互配合,便可以展示几乎全部舌面音和舌尖音的发音部位和舌齿活动,具有形象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此法屡经教学实践的检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教舌尖后音时,教师左手心向下,四指并拢

10、且稍屈;此时须配合右手心向上,手指并拢且弯屈的动作,同时做好发音准备。发塞擦音zh、ch时,教师右手指弯屈,先抵住左手第二关节,然后在右手分开的瞬间发音,实际上模拟先阻塞后摩擦的发音过程;用夸张的动作表现zh、ch二音的差别仅在于送气与否。第二,发擦音时sh时,右手指并拢弯屈,十分靠近但并不接触左手第二关节。实际模拟出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时,经摩擦而成声的过程。第三,教舌面前音时,教师左手心向下,四指并拢且稍屈;同时配合右手心向上,手指自然伸直的动作。发塞擦音j、q时,右手指的指肚先抵住左手第二关节处,同样在右手分开的瞬间发音。第四,发擦音x时,可以通过用右手指第一关节的指肚接近但不接触左手第二关

11、节的动作进行演示,对发该音时舌部的动程以及舌齿之间的配合进行模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试图建立这一手势语信号系统时,务必应预先组织学生观看和理解发音部位图、确切了解不同手势和动作所象征的发音部位和所指示含义方面的差异,以便于在运用手势模拟法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有效的信息接收与反馈。四、声母教学中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举隅(一)基底语迁移法。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寻找汉语与学习者基底语间的“契合点”从而降低语音教学的习得难度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对以英语为基底语的学习者而言,利用其熟知的英语语音系统中的发音作为实例,正向迁移出汉语语音系统的发音特点和习得规律的方法便捷而实用。具体

12、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自发、主动地深入学习和了解学习者的基底语(即学生的母语)来实现对外汉语语音声母教学的简化。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在营造出寓教于乐的良好学习氛围的条件下,利用学生熟悉和已知的语音特点及规律推导出新的未知的教学内容。比如,发普通话声母zh音时,可举常见的英语词汇“knowledge/orange/rage”等为例,其中与zh发音近似的字母组合在板书时,须用下划线加以着重强调。同样,发ch音,可举“cheers/true/train”等为例;发sh音,则可举“share/shy/shoe”等为例。不过务必应对学习者强调一点:汉、英(外)两种语音系统中一部分音感上近似的语音,其发音部位

13、或多或少仍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基底语迁移法仅适用于汉语学习的入门阶段,毕竟过分依赖此法进行语音教学是有悖于语言规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二)带音诱导法。学习者学会发zh、ch、sh音以后,r音的发音困难可以顺带得到解决。由于sh和r都是舌尖后擦音,二者的显著差别在于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即清音与浊音之分。因此只要准确掌握sh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r音存在的障碍就会迎刃而解。具体方法为:首先做好发sh音的准备,同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有意识地将发sh音时的整个音(下转100页)94度。艺术指导里克 海因里希斯制作的场景微观模型,为选定起重机放置的位置和打光方案提供了便利。最终,在 断头谷外景的灯光现

14、场,每个巨型柔光箱均由20 x20的底座组成,每个柔光箱可以提供250K的光,底部和侧面都贴满了格子布,而且在巨型柔光箱的边角处都系有可以调整角度的绳索,以方便地面人员的控制。在影棚内模拟外景的拍摄阶段,由于摄影棚内的高度限制一般是6米左右,再使用起动机打光方案拍摄丛林、墓地等场景就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蒂姆 伯顿的灯光团队决定在天花板上安装500多个空间照明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顶灯,最后加入烟雾效果营造出光线从天空照射下来的天空效果。蒂姆 伯顿在光线的运用技巧中,对人物光线处理主要是侧顺光和侧光完成的。这样的光线形态有利于通过明暗的影调变化表达物体的体积、硬朗和神秘的感觉。蒂姆 伯顿营造了一

15、种明暗反差的画面效果,使得三维空间中暗处的深度被延伸,意在营造黑暗和隐喻的效果。同时也可以看出,画面中的光线是按照光源的性质处理的,总是在营造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以明暗分布来暗示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空间感,使画面平衡在虚构与真实之间。4结语导演蒂姆伯顿不仅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黑暗气质、奇异布景、人物造型、哥特式元素等特点,并根据自身转化成具有怪诞、忧郁、惊悚、浪漫与温情的“伯顿式”的表现主义美学,成为好莱坞导演中既大众又小众、技术与艺术糅合得相得益彰的典型代表。并且,蒂姆 伯顿还在影片视觉氛围营造上加入风格化的影像造型、有所保留的数字化技术、成熟的好莱坞制作模式和哥特元素的融入,为众多

16、类型电影发展和电影美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任何一位导演的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复杂且多变的,笔者对影片呈现的视觉氛围营造分析,欠缺现场的设备型号、镜头型号、灯光显色性等资料,以及导演和团队在处理现场各种突变情况下的方案,在技术数据上存在局限。参考文献1张坚.沃林格与哥特式艺术的形式问题J.新美术,2002(2):33.2美艾莉森麦克马汉.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M.姜静楠,白娟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39.3张会军.影像造型的视觉构成电影摄影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5.4周锦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哥特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35.责任编辑王占峰

17、(上接94页)程尽量拖长并缓缓呼气,在延长sh的音程且声带振动使清音变得略显浊音色彩时,r音借以自然生成。最后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使学习者对声母r的音质得到记忆和巩固。(三)咬指体验法。很多对外汉语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在教授舌尖后音zh、ch、sh、r的过程中,即便经过反复示范和模仿,学习者仍然难以掌握上述四音的发音要领。我们认为,原因即在于初学者发舌尖音时,对于舌头的卷翘程度究竟如何,实际上是难于把握的。此时,运用“咬指体验法”可有效帮助其矫正和调整自身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干净的食指的一小部分伸进口中,使之抵住舌尖背面,然后用门齿轻咬住食指不超第一关节处(需要向学生示意咬住

18、的具体位置,因为咬住的部位如果过长,会使舌位过于卷翘,所发的音同样有失准确)。此时的口型和舌位大致接近于自然发音时的状态。经过不断的模仿与体验,上述声母的发音方法是可以被学习者领会及掌握的。五、对外汉语的声母教学预期应讲求适度原则以舌尖后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将四指并拢并微微上翘的手势来提醒学生发音时注意舌头应保持适度的卷翘,然后从单音的反复操练与辨析过渡到成组地连读,最后置于语流中进行集中式听辨与纠音练习。正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式的强化训练教学模式,学习者得以基本掌握发音要领。但如果教师在声母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寄望于学习者能够在一、两个月甚或两、三周内便把各类声母的发音要领掌握得标准无误

19、,那么困难一定不小。试想,生活在各方言区、以汉语为母语的国人之中能够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于zh、ch、sh、r等舌尖音的发音标准者尚且有限,何况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而言呢?不言而喻,在汉语声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恒心和信心;应该做到不断鼓励学生并坚持在日后的词汇、语法、文化教学等环节中始终保持对语音所给予的高度重视;应该随时随地帮助学生纠正偏误、进而不断帮助其改善语音面貌。总而言之,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唯有坚持不懈地做到重视语音教学、强化语音训练,同时在评价标准和心理预期上遵循“适度原则”,方能培养学习者达成日趋接近“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普通话”之理想语音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2刘振平.基于对比分析假说的汉语声母习得难易度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6):43-51.3杨寄洲,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1-13.责任编辑王占峰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