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唐诗宋词的思维模式研究——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41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唐诗宋词的思维模式研究——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唐诗宋词的思维模式研究——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唐诗宋词的思维模式研究——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学探析一、研究的背景、现状与意义(一)研究的背景与现状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古老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不可超越的高峰,对唐诗宋词的传播正是发扬我国古老文化的最有效途径。对唐诗宋词演唱方式的现代诠释,不仅仅是对唐诗宋词的再传播,而且也是对唐诗宋词的再次欣赏与再创造,在经过时光的洗刷之后,将会使唐诗宋词以另一个方式流传下去,承担我国古老文化弘扬的历史使命,并将在岁月的长河里不断丰富和延续留下去,让唐风宋韵再次闪耀着岁月的光辉。对唐诗宋词歌唱与演绎的流变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歌谱改变,唱词不变,也就是对唐诗宋词的重新谱曲演绎;其二则是曲目不变,但填词方式改变,即以原唐诗宋词的原有旋律,重新进行

2、填词或加以重新演绎;三则虽然原唐诗宋词中的词曲情节都已经改变,但其主旨却没有偏离原唐诗宋词中的原有主旨。与此同时,唐诗宋词歌曲现代表达上也有许多缺陷。表现得最明显的原因是在传唱中对诗歌认识的深入程度不足,所以,未能表现出诗歌的真实内涵;其次,由于唐诗宋词对情感的表述多是含蓄委婉的,而不是露骨强烈的,所以,对唐诗宋词歌曲要想真正把握出情感就必须投入准确的情感,否则就不能真正表现出诗歌的情感内涵;再者,唐诗宋词歌曲的现代表达中面临的另一种困难就是旋律与诗歌融合度不高,诗歌的情感力量不能充分表现出来,所以,唐诗宋词自身的旋律和现代诗歌的旋律都是不同的,但只有在不同中努力求同,才可以达到情感融合;而更

3、重要的原因便是在传唱和传承过程中改变了诗歌的情感本质。(二)研究的意义唐诗与宋词是我国浩渺文化历史深海里熠熠生辉的明珠,无论是其内容、韵律,还是催化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都具有值得传承和发扬的价值。在唐诗宋词的内容方面,既有“曲径通幽”的哲理,也有“竹杖芒鞋”的人生感悟,其中意象大可到五岳群山,小可到庭前落花。诗词中描绘了千年前的世界,有四时代序,有情感扬抑,有当时人物千丝万缕的思绪发散,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在中国古代,诗词本身就有以歌曲来演绎的形式,从曲调已经失传的诗经,到乐府收纳的曲调和篇章,再到此后的戏曲的发展,都能佐证在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曲调和唱词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4、的重要性。鉴于对唐诗宋词的演绎从古至今都有迹可循,所以,对唐诗宋词进行演绎本身就是一种脱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唐诗宋词的途径之一。将唐诗宋词制对唐诗宋词的思维模式研究 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祝懿1付锦豪2刘星月31 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2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本文重点从思维模式的方面对中国唐诗宋词的现代演变过程加以了阐释,思维模式是指人类各种基本思维过程和思考结果的综合;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与实践后,被各种基本理论所规范与影响的、可以被模式化的思想定势;是人类对待事物的看法内在的一个过程,它对人类的思想行为(以及影响的社会

5、)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唐诗宋词对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对现代文艺作品演绎和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故研究小组将从中国的唐诗宋词出发,对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关键词:思维模式;唐诗宋词;现代文艺作品演绎作者简介:祝懿(1978),女,汉族,浙江海盐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付锦豪(2004),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研究方向:思维模式。刘星月(2002),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研究方向:唐诗宋词的现代演绎。32文学探析作成歌曲进行推广传唱,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是一种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的有效途径。而且在对唐诗宋词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让创作者将现代元素融

6、入唐诗宋词中,赋予其内容新的含义,更能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体会,也有利于为唐诗宋词在现代社会的弘扬增添新的生机。唐诗宋词尤其是其中经典作品的创作,对于中华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其对当代主流文化的吸收和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将繁复的文化典籍浓缩成诗歌的形式,结合诗人个性化的表达,既映射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和背景,也起到对文化“扬弃”的作用。诗词经过历史的筛选,能够流传下来的篇目都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蕴含鲜明的民族性色彩。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世界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而独具中国特色的唐宋诗词则是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二、诗歌的三要素“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指意、象、

7、言。意是意识,指为创作主体的精神过程或心理过程;想象是自然现象,指为可以认识的天地万象或万事万物;言指构成诗体或诗歌形式的句、辞、段,韵律、声调、节。意。意可分为志、情、理、趣。一般认为,诗经时代、先秦,以志为重。魏晋南北朝以下,以情为重。宋代则引理入诗,两汉及清,重在字辞考据,宋代重在义理,义理必然反映于文学。诗中多理,易于板滞,但也产生过好的哲理诗。而趣味则多见于元曲。志与情,以及二者关系,是诗论中一个重要问题。依据哲学认识论的常识。认识论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依次推进的过程。知,即认知,通过感官和头脑,形成感性和理性认识。情,即情绪和情感。外界满足或背反人的某种需要,人便产生喜

8、怒哀乐爱恶敬畏等情,属于生理性需要的称作情绪,属于社会性需要的称作情感。情也可分为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爱国之情,等等。意即意志、欲望,包括美好的理想,宏大的胸襟抱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意与前面意象言的那个意相比,外延不同,这个意是特称概念,那个意是全称概念。知、情、意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讲是知产生情,情产生意,但也有反作用。比如,爱国是情,报国是志,如果立定报国之志,会反过来进一步巩固和激发爱国之情,因此,在诗文中豪情、壮志常常连用。关于象。象可以有多种分类,比如,天象、地象、世象;人象、事象、物象。根据诗词常见描写,我将其分为景、物、人、事。景与物联系较多,但不妨其分咏。诗人书柜中,写

9、景诗专集、咏物诗专集,通常会有的。人与事关系宻切,但在怀古咏史诗中,有的专对人,有的专对事。分析象,必然涉及意象与意境。普遍的看法是若干意象结合或相加为意境。诗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性灵、神韵、格调、肌理、境界等,都是难以讲清楚的。联想到古典哲学中的道、气、理、心等核心理念,注解者也是众说纷纭。系统论将因果关系分为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作诗方法与原则不是一个,诗词风格与效果也不是一个。如,袁行霈先生的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和李元洛先生的诗美学。前书将意象比喻为天空水珠,将意境比喻为云,云由水珠聚集而成。后书则将意象意境比喻为亭台楼阁花坞假山与整座公园的关系。所以,意象

10、的象不是单数,而是复数。即使一首很短的诗,也是几个象共同产生或者承载一个意。关于言。可分为音义、音韵、音调、音节。音义首先讲究准确,其次,诗乃精美文学,文学是对世界的形象性、夸张性、美感性描述,文学语言的共性,即精练、形象、生动、鲜活,也是诗词语言必须具备的。音韵指押韵,音调指平仄,音节指节奏。三、思维模式框架的构建对于思维模式基本框架的叙述如下:从古诗词入手,第一步进行信息提取的过程,其中所提取的信息包括意(意识,即创作主题的精神活动和心理过程)、象(现象,即可感知的宇宙万象或万事万物)、言(字、词、句、韵、调、节);接下来是信息筛选的过程,主要是先拆分的过程,其中运用了点、面、体思维、静态

11、、动态思维、分解思维;其后则是信息发散的过程,主要采用正向线性发散、逆向线性发散、正相非非线性发散、逆向非线性发散、逆向、侧向、横向发散;在总结部分,主要工作为聚合、汇聚、求同、辐集、集中;在创新板块,除去常用惯性思维(即知识、经验)外;创新思维起到关键性作用,即利用发散性思维获取创作灵感。四、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一)选诗原因首先,杜甫是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中的现实主义与诗歌体裁宏观大局的特点契合,且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主题为大众熟知,以此为样本更易懂。其次,咏史怀古诗中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既有时空的交叠,也有古今的遥相呼应,选取这种题材的33文学探析诗能够避免作品层次的单调。再者,

12、诗中描写的是温婉美丽似有春风之面的女子,但是这位女子也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坚毅意志,能够包含柔肠婉转的细腻的方面的立意和古来迁客骚人报国之志的角度的立意的两种情况,所以,用这首诗为例做出的思维方式模板更具有普适性。最后,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是高中语文教材选中的诗歌,无论从这首诗本身的知名度还是大众对这首诗的熟悉程度来讲,用这首诗作为思维模式例子分析的样本更容易让人理解。(二)歌词创作中的思维模式要创作歌词,就要从杜甫的诗中梳理出情感线索。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站在一个观影者的视角里,王昭君是亲历者,杜甫是记录者,也是画面中能够和王昭君身世飘零之感能够共情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诗中蕴含的情感挖掘出来并进行

13、再创造。1.信息提取与筛选第一步是从诗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即意,象,言。诗歌入目那一刻,各种意象都浮现在眼前。粗略地将这些意象分为冷暖两种色调:暖色包括“群山万壑”“紫台”“春风面”;冷色则是“朔漠”“青冢”“黄昏”“夜月魂”。每一个词语都将作为一个支点,构成一幅画。在这样一幅冷暖色调交融的画中,暖色调延伸到炽热的报国情感;冷色调延伸到清冷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就很容易地进入了诗中的世界 这就是由点到面再到体的思维。静态动态思维则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动静态相结合,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描写手法上。如“画图工、笔墨浓、宫墙红”是静态,“愈向深渊愈从容”是动态,动静结合能够使画面更加完整。在构建出的整体

14、之中,运用分解思维,着重抓住那些被诗人用浓墨重彩勾勒的笔墨。如“紫台”指汉宫,昭君入宫应该是明丽的背景色,我们用“宫墙红”来突出这样的色彩。后来的色彩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变成了“朔漠”,甚至是“青冢”。身世浮沉,世事难料的感觉袭来。2.发散与总结 将“环佩空归夜月魂”的场景想象、细化,根据思维的惯性,描绘出孤寂的场景中,纤细的身影仿佛被急风吹去的景象。有了前面的急风吹衣,经过思维的线性发散,乱世人如草芥,最终收敛成为歌词里的“贱如芥草”,也就水到渠成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的动态过程经过发散思维的加工,我们能够想到女子无缘面圣、奸臣当道、统治者昏庸无能,从而将矛头直指高台之上本应担起国家大任的掌权

15、之人。诗中色彩发生转变的原因是“画图省识春风面”中,毛延寿的恶意丑化使昭君无缘圣面的典故。从这个典故出发,逆向发散,用曲笔,正话反说,将关乎昭君命运走向的事情写成“无足轻重”,就更能凸显出昭君个人为了家国大局做出的牺牲。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从诗歌第一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笔者提取到了“群山万壑”这个意象,中国自古就有“人杰地灵”的说法,所以,经过横向发散之后,我们可以猜想,杜甫眼中的王昭君有着如山一般高大巍峨的形象,所以,我们在创作中用了“愈向深渊愈从容”来形容王昭君和杜甫的心境。3.创新 扩散思维的过程更加零散,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够联想到很多东西。而从这首咏史怀古诗中的主旨(杜甫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情,对祖国未来的迷惘)还能够联系到杜甫的另一首诗歌(春望中所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从而连线结网成体,将诗歌的重心落在了杜甫徒有报国之志却又不能报国之路的无力上。从一首诗联想到另一首诗,就是惯性思维的运用;将两首诗的内容都用来写同一件事,就成为作品的创新之处,这种创新能够使我们窥见杜甫的多个侧面,而不仅仅是局限在选定的一首诗中。参考文献:1包霄林.思维模式与改革J.哲学动态,1989(02):48-49.2白婉华,杨继奎.论思维模式转换及其类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02):37-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