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误区与优化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05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误区与优化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误区与优化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误区与优化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May,2023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Vol.37 No.3(Sum.No.149)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并试图破除“学科知识逐 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的现状”1 3,9,与余映潮老师提出的“主问题”教学观念不谋而合。“主问题”即“相对于阅读讲析过程中成串的 连问、简单应答的 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 追问 而言”的“能 牵一发而

2、动全身 的关键问题”2。“主问题”设计的突出特征在于“精、少、实、活”3,体现了简化教学、突出重点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课程改革价值。近年来,学界关于“主问题”设计的内涵、特征、原则、价值和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不断完善,但在解决“主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主问题”设计策略方面鲜有新的成果。笔者分析了相关文献,参考典型教学案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常见的误区(一)对“主问题”的内涵认识不清“主问题”设计因能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弊端,所以常被

3、认为具备整体性。有的教师过于强调“主问题”设计的整体性,出现了否定“主问题”设计中文本细读作用的情况。事实上,“主问题”的设计源于对课文的文本细读,并且其价收稿日期:2022-11-20作者简介:祝心仪(1996),女,湖南汉寿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误区与优化策略祝心仪(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要:“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以其高效简约的特质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当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存在着多种误区:“主问题”内涵的认知局限、

4、“主问题”设计过程中要素考虑不全、“主问题”设计脱离学情等。“主问题”设计误区的根源在于“主问题”理论体系不完善、学生参与解决“主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主问题”理念的贯彻执行力不强等。因此,“主问题”设计要将学生的学情与需要放在首位,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要重视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素养。关键词:“主问题”;阅读教学;教学设计;设计误区;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23)03-0092-05922023 年 5 月值在于“引领文本细读”4。比如在执教 项羽之死 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为什么乌江亭长愿意渡项羽过江时,项羽却选择了自刎”的

5、“主问题”,这便是从细节切入。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项羽之死的意义,具有探究性特点。所以从目标指向来看,“主问题”的整体性应该是高屋建瓴、纵观全局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从切入方式来看,它也不排斥从细节入手实施教学设计。(二)“主问题”设计要素考虑不全“主问题”设计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与兴趣需求有积极的反应。比如有的教师在执教 雨巷 一课时,欲以“丁香花蕴含的象征意义”作为“主问题”之一,并引导学生“描述现实中所见的丁香花的特点”,但有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未见过丁香花。再比如有的教师执教 祝福 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主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说不理解,教师也未能深入

6、课本对学生予以解答。虽然一堂课设计精妙,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学习,也很难称得上是成功的语文课。所以设计“主问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收获。“主问题”设计中也存在忽略单元要求与教材编辑意图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部分要求做到“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1 9。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强调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导语提示了这一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体现了不同作家的不同人生状态、人生境遇与审美追求,部分教师仍只是讲解单篇课文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编写意图与“主

7、问题”教学整体设计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主问题”时,教材编写的意图、单元的构成以及每篇课文在课程中的意义等内容也是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的。“主问题”设计缺乏文体特征意识。在“主问题”设计的研究上,“大多数论文主要强调的是提问的角度与艺术,即 怎么问。而关于问题的内容指向性,即提出怎样的问题才算是好的主问题,并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4。有的教师从单一角度切入,比如:“主问题”设计从标题切入、关键句切入;到后来有了关注文本、学生、教师三要素的设计切入角度;再之后出现了强调“主问题”设计的文体特征意识的概念。在一线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停留在单一的提问层面,还没能理解基于文体特征设计“主问题”的原理与

8、规范。比如,针对“主问题”设计,有人提出了从“关键词句”“文章结构”“课文的矛盾”处入手等策略,这些策略看似可以应用于所有文本,但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关键词句”常常更适合诗词文体,“文章结构”更适合散文体,“课文的矛盾”更适合小说、戏剧文体。不同的教学手段是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而设计和使用的,其中诗歌语言凝练简洁,因此诗词的“诗眼”、情感与意象是更恰当的“主问题”切入点。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单一化使课堂教学呈现技巧化的一面,实则是教师对不同的文体特征了解不够的体现。(三)“主问题”设计脱离学情“主问题”的设计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从“主问题”设计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水

9、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通过合适的“主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阀门,继而形成对“主问题”的合理解答。比如执教苏轼的 赤壁赋 一课时,有的教师提出了“比较儒释道三者人生观的异同”的“主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太深奥,明显不符合学情,不如将“主问题”放在文本自身的观点论述或情感转变上更为合适。所以“主问题”的设计要得宜,不能脱离具体学情。“主问题”的设计应该符合它应有的顺序与梯度。“主问题”顺序与梯度设计不当,常常表现为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逻辑性。比如执教 说木叶 一课时,有的教师先探究了“本文研究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误区与优化策略祝心仪93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0、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哪种文学现象”,然后再探究“木 的艺术特征”。不妨把二者的顺序互换,从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其现象,提炼抽象的道理,这样做更符合学生思考的逻辑。除了“主问题”与“主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外,还应该注意“主问题”的引导性与层次性。比如执教 故都的秋 一课时,很多教师直接提出“主问题”“郁达夫写秋 的特别之处”,但有经验的教师会更巧妙地提出“主问题”“古往今来,诸多作家留下写秋名篇,你能列举一二吗?从你的阅读和思考来看,秋天在作家笔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回忆所学的内容,通过分析比较,获得更深刻的感悟,使“主问题”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

11、”设计误区的根源有研究者就“主问题”设计教学的实效展开调研分析,发现“主问题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明显”5。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问题”设计下的课堂看起来较传统课堂精彩,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误区,究其原因,大抵如下:(一)认知模糊:“主问题”理论体系不完善教师对“主问题”认识不清的原因之一在于“主问题”设计的理论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问题”的定义不清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关于“主问题”的定义有多种解读,特别是对“主问题”的特征和价值等方面的认识分歧较大。二是“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具体实践策略不完善。不少研究只关注“主问题”的设计

12、技巧,在解决“主问题”的思路上考虑不多,实际上后者更重要。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主问题”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把握,并以之为指导,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和妥善解决“主问题”。(二)课堂被动:学生参与解决“主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不仅是“主问题”的设计之源,更是解决“主问题”的关键。当前,不少学校依然存在着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沉闷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主问题”设计不科学。“主问题”具备简约概括的特点,是维护课堂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设计不当,比如教师“碎问”“浅问”多,学生不屑于回答这些“问题”,课堂就会“冷场”。二是未能合理关照学情,挫伤了学生的

13、积极性,学生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言堂”,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解决“主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执行低效:教师对“主问题”理念的贯彻执行力不强“主问题”的设计、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统筹布局,实践中,不少教师对“主问题”理念的贯彻执行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缺乏对学情的了解。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关注教学的重难点,对于学情往往不够重视。二是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设计的问题往往趋于简单化。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但对于“主问题”如何提出、各“子问题”如何串联起来等则离不开教师的系统考量。三是教师对于“

14、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思想和理念以及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思想和理念”考虑不周全。在教学中,教师对“主问题”的设计和理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对“主问题”理念的贯彻执行紧密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详细把握学情,从而提高“主问题”理念的贯彻执行力。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优化策略(一)完善“主问题”设计,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在“主问题”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内容,即文本的文体。现有的研究大多指向942023 年 5 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误区与优化策略祝心仪“主问题”设计的技巧上,即如何设计“主问题”。不少教师在设计“主问题

15、”时忽视了文本的文体。文体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文体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1 34。王荣生教授直接点明了教学中明析文本样式的重要性:“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6。因此,在设计“主问题”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文本文体的特征:诗歌“主问题”的设计要重点考虑“诗眼”、意象、诗情和韵律;散文的“主问题”设计则可以优先考虑文章的线索、结构和描绘的画面;小说的“主问题”设计则要重点考虑故事的人物、情节、环

16、境和主旨;戏剧的“主问题”设计要把握剧情的矛盾、情节和人物。以诗歌的“诗眼”为例,“诗眼”常常以标题、关键字词句形式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是“作为课程知识(教什么)的要点”7。鉴别“诗眼”的途径大致有三个:一是把诗题作为“诗眼”,比如有教师在执教闻一多先生的红烛 时,以题目“红烛”切入,探讨红烛的“色”与“光”这一“主问题”;二是从词性的角度切入,比如对曹操的 短歌行 一文,有教师从“忧”字入手,探讨“忧什么、怎么忧、为什么忧”三个“主问题”;三是从传情达意的字词句中找寻,比如可以从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直抒胸臆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中寻找“主问题”,也可以从 虞美人 中内敛含

17、蓄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中寻找“主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重视文体,在形式上也应该选择符合文体特征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要把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和对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融合”8。以诗歌这一体裁为例,诗歌是重韵律的文体,以朗诵作为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比较恰当。比如有教师在执教 沁园春长沙 一课时,就尝试以“美读”展开,课堂主线以学生感受朗读、探讨词句如何读(读出什么样的画面、以什么语调来读、用什么情感来读)以及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为主,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而获得审美感受。因此,设计恰当的“主问题”语言表达形式,更利于学生获得独特的言语体验。(二)正视

18、“主问题”设计源头,尊重学生需求教师要考虑学生不同学龄与学段的认知特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与评价建议”提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1 4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较强,要考虑让“学生多积累事实,并且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中去提取抽象的道理”,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则应在积累事实和概括抽象道理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引导学生综合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水平”9。比如同样是鲁迅的文章,通过对比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拿来主义 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 就会发现,拿来主义 更具隐晦与抽象的特质,所以

19、在设计“主问题”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类似“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和姨太太”等具体事物所蕴含的抽象内涵。要把握不同学段的要求,比如“发展逻辑思维”是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教材就应该落实“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1 6等相应的分目标。“主问题”的教学设计根本上要落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上,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学段课程目标要求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设计“主问题”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素材也是不容忽视的,“语文学习过程95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

20、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随时生成的各种话题、问题、拓展材料以及学生成果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资源”1 51。比如有教师在执教 声声慢 一课时,提出了“诗人怎么表现其愁情”的“主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回答,还设置了“寻觅 与 寻寻觅觅 的区别是什么”“这七组叠字在声音上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点拨学生了解叠字在声韵方面传达的愁意,从而帮助学生对“主问题”的理解。(三)确立“主问题”教学主线,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素养“主问题”的设计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素养息息相关,时代的进步及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样呼唤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

21、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强调了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10;新课程标准同样提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等要求。在“主问题”设计过程中,把握学情固然重要,但无论是从理念的落实、问题的把握与设计,乃至最后课堂的评价反思等方面都离不开教师对“主问题”的整体把握,同样要凸显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素养。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其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眼界的限度。比如在执教 故都的秋 一课时,教师引入 济南的冬天 想北平 等相关课文的知识设计“主问题”,其教学效果比仅仅局限于 故都的秋 课文内容要好得多。教师的教学还应该有深度,教学

22、的深度可通过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表现出来,比如执教荷塘月色 一课时,教师如果把“主问题”的主旨定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宁静”之感,则远未达到作者通过文章所传达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对国家、家庭与个人的复杂情思。教师的教学还要有温度,教学的温度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关切,比如有教师在执教 登高 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热爱新鲜事物的特点,秉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设置了“为下一届学生学习该文提供一份注释、一份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料”这样的“主问题”,从而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总之,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善于吸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积极反省教学中的得失,不

23、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素养,积极探索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优化的策略。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 J.中学语文教学,2004(7):11-12.3 余映潮.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07(9):46+48.4 曾金莲.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5刘园.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优化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6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2.7王漫.致广大而尽精微“诗眼”教学法的妙用J.中学语文教学,2017(4):26-32.8 拾景玉.小学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研究 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S4):65-68.9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01.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 建 设 改 革 的 意 见EB/OL.(2018-01-31)2022-10-07.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