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92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卫理念 前卫 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韦慧媛肖晓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摘要】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研究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对外服务水平,增强与政府、企业的互动合作,进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然后提出高职院校从实施校企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构建校企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共建政企校合作的实训基地等三个方面进行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创新的建议.【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实践路径近年来为了促

2、进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应将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也称“双高计划”)中指出,要将职业教育确定为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 要 方 式;职 业 教 育 提 质 培 优 行 动 计 划(年)指出要进一步提质培优,努力为职业教学发展增值赋能,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高职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文件的出台为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方向,要求高职院校与各类组织和企业紧密合作,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价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

3、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第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第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式,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使高职院校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及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规划。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符合当前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可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并为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利支撑。有利于培

4、养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更好地培养其专业素质,有助于从本质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进而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标准。从完善综合素养体系层面上看,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可以提高该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其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与此同时,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从而将自身专业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另外,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

5、。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重点,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教育形式中存在的弊端,改变“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的发展模式,提高讲授内容的多样化,改变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教学情况,使学生不会形成思维固化,帮助其更新创新创业理念。将社会服务能力融入到具体教学环节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服务技能,使其可以运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为社会进行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身心得以发展,进而提升其内在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实施校企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第一,管 理 一 体 化。在 此 环

6、 节 中,可 以 加 强 人 力 资源、培训、生产组织等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可以让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团队,提高教学管理的实际效率。在建立团队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高职院校教师要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对生产实践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企业技术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此外,在深入推进管理一体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共同制定前卫理念 前卫 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并编写适合高职院校的教材,使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依据。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化发展,使校企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撑的关系,开创校

7、企合作新局面。第二,育人一体化。在此环节中要进一步落实“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的思想,努力明确不同岗位的不同需要,并根据具体岗位需要来制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在将企业和教学相结合过程中,要深刻认识生产经营活动和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努力将新理念、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其中,增强其创新性能力。在推进育人一体化过程中,要积极引入企业评价模式,努力优化原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学习过程和职业技能等进行综合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来制定具体策略。第三,文化一体化。在实施校企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过程中,要努力将企业

8、愿景、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等内容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课程中,使其课程不止停留在表面,而是可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在此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品格,可以在每学期为学生开设相关方面的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可以开展企业人员进校园的活动,通过讲座或者会议等形式,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争取可以为学生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文化一体化过程中,可以落实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项目和搭平台相结合”的政策,使文化更有效的服务于文化制度建设,提高校企一体化运行机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促进运行机制发展更新。构建校企一体化

9、的科研平台第一,建立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在此环节中,要从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出发,在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关键技术的应用熟练度,努力培养能够掌握技术开发的全面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努力获得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校企一体化过程中,为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发挥作用,高职院校应从企业方面入手,努力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费、办公室实验场所、器材设备、充裕的时间,为科研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在此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激励机制,并利用导向性政策来对科技人员进行鼓励,激发其研究思路,努力创建良好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

10、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其以良好的态度投入到科研过程中来。第二,要提高校企之间人员的交流合作频率,使其可以对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积极寻找适宜的方式进行岗位互换;应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每周开展专业技术课程讲座,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委派高职院校的老师“下企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其“双师”素质;校企之间要建立具有深度融合特色的校外实习基地,并采用“合作共管、共同建设、强化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努力完善其内部运营机制,促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多功能开发。在多功能开发资源时,要从教学车间和教学工作室

11、入手,努力形成车间和课堂相结合、学生和员工相结合的模式。第三,在构建校企一体化的科研平台时,应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从校内引进和校外选择两种方式同时入手,努力使科研平台发挥好信息化和技术援助的功能,增强研发能力,提升科研平台的实用性。在优化科研平台过程中,可以从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设计、医疗养老等行业入手,努力建立联系,进一步优化创新的方面和创新团队,进而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为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可以对社区服务站点进行布局优化,并丰富其形式和内容,优化培训服务模式,达到“育训并举”的效果。在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

12、推广,努力实现校内校外相互融通,并促进核心技术成果和企业对接,从而为经济发展服务。科研平台建设要积极对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优化创新服务团队,提高科研平台多样化、精准化、特色化水平,必要时可以打造社会服务特色品牌,使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建设科研平台时,可以建立一支高水平化团队,加快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速度,并从个性化、终身化、多元化等方面提高校企一体化的科研平台的用途。共建政企校合作的实训基地第一,高职学校要秉承“开放办学,互利共赢”的理念,努力对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究,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拓展办学路径,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并高效利用行业资源,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合互

13、动。高职院校要从自身需要出发,并结合当地的办学特点,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校自身的职能,努力优化学校现有资源,使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内在价值。此外,还应从开发吸引力的角度入手,提升学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使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此来坚定“互利共赢”的决心。第二,各部分要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建立政、企、校多方合作的投入机制,提高实训基地的专业性。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要进行深入的融合,努力前卫理念 前卫 推进教学基地多功能建设,应从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展示推广五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完善。在完善教学功能过程中,要尽量创造真实的

14、职业环境,努力为多项技能实训创造适宜条件;在完善科研功能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开发平台,为实验奠定良好基础;在完善培训功能方面,要建立企校共同发展的办学共同体,努力优化合作管理机制,促进高质量培训基地的建设;在示范展示功能推广方面,要积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融入到基地建设过程中,提高其发展质量。第三,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企业,积极促进产学研中心的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并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方案调整,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设备、技术、材料,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可以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了解市场中人才的需求,并与相关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努力从顶岗实习

15、、就业、定向班建设、双向培训、产学研发等方面入手来共建政企校合作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还可以 实行 科 技创 新能 力提 升 计划,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要重视科研的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分配制度,提高实训基地的水平。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融合创新服务能力方面的提升将为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但创新社会服务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正确看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优化服务的内容

16、和形式,在与企业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素质的提升。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的研究,有利于建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为高职教育注入动力,有助于培养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参考文献:蒋冬琴江西省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李玮,张向辉,王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李兆亚,朱存各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培育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王珈,韩东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与创新J黑龙江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项目名称: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融合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的图谱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全省高水平职业院校申报数据,项目编号:J Y .作者简介:韦慧媛(),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肖晓斐(),女,回族,江西吉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