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99167 上传时间:2024-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下如何把握情境创设的契机 在小学语文公开教学当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适的情景,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之中,深入的思考之中,合理的想象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了升华,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令人惊叹。这种教学无疑是高效的,省去了教师许多繁琐的语言,学生的收获也令人惊讶。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是支持学生的知识建构而不是灌输和训练知识的过程1。2011版语文课标也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创设适当的情境是培养小学

2、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的最佳时机呢?笔者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摸索,谈谈自己几点浅显的看法。一、情境创设在动情处。当小学生拿到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时,只要他们认真阅读,肯定对课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情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此时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的情境便是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的良好契机。2012年4月,我在含山东关中心学校上互惠交流课时有过切身的体会。我的授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这是一篇感受爱和亲情的文章,课堂上老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并不多,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活中,真爱无处不在,真爱无痕。上课伊始,我充分给予学生感受文本的时间,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之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

3、真爱的理解。由于学生在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之后,所以很多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契机,并没有立刻让学生交流,而是悄悄地播放优美的清晨曲,用PPT展示课文插图和文字,让学生和我一起用情朗读父亲伏在母亲床沿边一段感人的场面。由于在这首动情的音乐和这段感人的文字的渲染下,学生一下子被这种真爱所感染,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如清晨露珠般纯净的氛围。接下来我又出示一组图片:“爱是一种感恩”、“父爱如山”、“大手握小手”、“弯曲的脊背”、“地震中母亲的胸膛”、“游子身上衣”等并配上优美的钢琴曲。随后又出示一首小诗(配乐是感恩的心)老师深情诵读:爱是什么?也许是同学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也许

4、是清晨淡淡的阳光,也许是递来的一杯热茶;也许是一份思念和牵挂,也许是一个温馨的微笑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是爸爸弯曲的脊梁;爱是我们今天的相聚,是照亮彼此心中的阳光在这样的气氛渲染下,学生内心的情感如波涛汹涌,不吐不快,他们被这种情感感染到了极致。于是课堂上涌出这样一些令人激动又让人沉思的话语:爱是一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是大手牵小手;爱是一种感恩,它遍布在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爱是生命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度过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爱是春雨,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爱是妈妈递来的伞,为我遮风挡雨;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是生命之源,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生命;爱是甜

5、蜜的,也是苦涩的.这样的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是我们逼不出来的,也不是老师教他们这样说的,而是老师通过情景的渲染把他们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动情处能恰当地创设情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多元理解,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既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让学生得到心灵的陶冶,真正把文本中的文字变成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二、情境创设在疑难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让学生品悟一段文字时,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还比较少,他们对一些文字或语句理解有困难,体会不到位。此时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一些难理解的词语、道理、微妙的情感等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这样就降低

6、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学生感悟的深度。但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感悟。2013年1月,我在执教公开课水乡歌一课时,由于当时是二年级的城区小学生,对什么是“渠”、什么是“驳”不是很了解。我没有用语言去解释,而是出示了一段江南水乡风光的视频。学生一下子清楚地看到了江南水乡“千条河,万条渠”,“千只船,万只驳”的景象。学生对什么是“渠”、什么是“驳”不言而喻,也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的迷人风光。学生通过画面也一下子明白水乡的景色特点:水乡水多、船多。此情此景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难,也让学生对水乡流连忘返。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

7、,学生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一句中的“望而生畏”有疑惑,觉得这一词用得太夸张了,难以理解。此时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图、文、配乐朗读),创设这样一段情境: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用这样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这株柳在高原风雪中,在干旱季节里,在雷轰电击中顽强生存的的情景。在情境中学生真切感悟到这株柳生存的艰难,体会到它不向命运屈服:冻死了又复苏,复苏了又冻死,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此时学生不仅品

8、悟到“望而生畏”用词得贴切,体会到柳树顽强的精神,更让学生对柳树的顽强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所以在学生遇到疑难时,创设情境既解决了学生的困难,同时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三、情境创设在文章的留白处和略写处。留白,是中国画中所独有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留下视觉延伸的空间,丰富画面的意境,提升画面的美感。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发掘出那些留白之处,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在实际的阅读中,课文中有一些留白和略写的地

9、方经常容易被学生忽略和遗忘。其实,教师此时如果能创设一点情境,挖掘这些留白处和略写处,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效果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学嫦娥奔月时,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此处只有对嫦娥飞向月亮的简单描述,她此时什么心情,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课文中没有,学生也没有太多的感受。于是我及时创设鲜活的情境:嫦娥边飞边呼喊着牛郎的名字,嘱咐牛郎照料好孩子,诉说对孩子和牛郎的牵挂此时学生的脑海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嫦娥奔月的情景,而是她无奈地奔月带着无尽的牵挂和思念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嫦娥内心的痛苦

10、,也让学生留下了对她的善良和美丽的记忆。这里创设一个“奔月”的情境,“奔”出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伟大形象,“奔”出了学生对嫦娥的永恒记忆。我在教学掌声一课时,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文章中“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一句感触不深,无法理解英子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于是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春光烂漫,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夏日黄昏,同学们正在翩翩起舞迎接六一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雪花飘飘悠悠,同学们在堆雪人、打雪仗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感染下,对英子内心的痛苦体会更深,对英子的不幸更生同情和爱怜之心。总之,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创设情境的契机,哪些内容、哪个环节创设情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最有效,一定有科学的路径。以上看法是我们在实践中一点浅显的认识,也是我们不断摸索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将继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