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69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07高校美术学学科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与美育实施的关键环节,不仅承担传授知识技能的重任,还能够滋养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气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随着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不断推进,高校美术学学科不仅要强调美育至关重要的地位,更要把高校美术学学科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紧密联系起来,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校美术学学科要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其高尚健康的品德,启迪其思想智慧,激发其创造活力,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益劳、以美健体的育人成果。基于此,本文对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下,高校美术学学科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

2、析,并就完善高校美术学学科育人机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美术学学科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人文素质的渗透目前,高校的美术学学科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人文素质渗透意识较弱,仍旧存在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绘画技巧、作品赏析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渗透,没有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想境界、品德情操、文化教养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对高校美术教育资源中的人文知识挖掘得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元素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知之甚少。部分高校美术学学科只是通过简单的、空洞的说教形式进行人文知识渗透,而很少利用媒介宣传、主题性艺术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3、的人文素质的渗透,导致学生没有参与社会大课堂,缺乏个人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也相对欠缺。(二)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美术学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课程的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其一,部分高校美术学学科在传授绘画技法时,通常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临摹,或是展示教学的示范作品,又或是根据课本内容机械地学习,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对课本和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性,绘画开始趋向于程式化。这样的情况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二,教学过程中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4、学观念,教学过程设计上依然按照旧观念、旧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主见,学习的创造性和情感体验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三,学校举行的创新实践活动较少,导致美术学科与其他多学科之间缺少联系,并且与现实生活脱节。创意实践的举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灵感,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艺术实践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三)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五育并举视域下,学生不仅要注重自己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还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才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现如今,人才竞争激烈,大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太弱,甚至从未有过实践经历,对进入社会感

5、到不适应,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部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陈雨晴宋丽荣摘要:高校美术学学科不仅是高校美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实施的重要环节。在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美术学学科要做到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会贯通,共同前进,使高校美术学学科取得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益劳、以美健体的育人成果,实现新时代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简要分析五育并举视域下,目前高校美术学学科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构建与人文素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及服务社会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三方面,阐述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旨在为高校美术学学科提供思路及方法。关键词:高校;美术学;五育并举

6、;育人体系;育人机制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研究”(2022JY2-25)研究成果。105【美术教育】分高校美术学学科开展的实践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实践太少,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和平台。当然,这其中也有学生的原因,一些学生对实践活动不在意,想方设法逃避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从而失去实践机会。因此,高校美术学学科需要对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二、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一)构建高校美术学

7、学科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培养人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构建高校美术学学科与人文素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出发,为高校美术学学科教育的开展明确规范和内容,以及确立正确的育人方向,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培养高尚的人格,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进而实现高校美术学学科的学习由“技”到“道”的提升。首先,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高校美术学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美术学学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策略、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

8、评价等方面,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美术学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其次,充分挖掘和整合美术教育资源中的人文教育元素。教师要对人文素养元素的渗透提高重视,树立起牢固的德育意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将人文素养元素渗透在课堂内容当中。对教材进行认真专研,挖掘其中具有的人文底蕴,可以传承我国美术文化传统,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例如,民族美术课程涉及我国诸多传统艺术,如剪纸、刺绣、民族服饰等,这些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写意中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梅、兰、竹、菊的内涵品格揭示一种人生态度,教育学生成为清

9、廉高雅之人。在赏析红色美术作品时,通过对美术作品中伟大事件、人物和描绘场景的讲解,传递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以革命先辈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来教育影响当代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其积极向上、砥砺前行的思想政治素养。最后,强化教师人文素质。实现高校美术学学科人文元素的渗透,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认识美术学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依据美术学学科特点,侧重突出美术学科专业的优势,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美术学科教材、创作素材等结合起来,用高尚的情操以及博学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

10、鸣。例如,在赏析近代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田横五百士时,通过描述田横与五百士诀别的场面,弘扬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人格力量和民族气节。以此,教师在教授赏析美术作品技法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另外,还可以讲述徐悲鸿抗战期间,在国外多次举办筹赈画展,为流离失所的难民筹款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杰出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二)构建高校美术学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创新性是高校美术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而智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

11、美术学学科需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只有用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构建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才能扭转高校美术学科目前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局面,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第一,加强对创新精神的理解,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高校美术学学科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从而改造常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育教学观以及评价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高校美术学学科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培养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促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另外,高校美

12、术学科教师是美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高校美术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加强高校美术教师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也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形式方面,高校美术教师应该转换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思维模式方面,高校美术教师应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追求异化思维;在培养目标上,高校美术1062023 07教师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开展差异性教学,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第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浸润、熏陶、感染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和个

13、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会推动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引导和及时启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高校美术教师可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例如,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不仅是一种造型艺术,更是视觉艺术,主要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来传递信息,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学学科这一优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为了更加直观且灵活,还可以多利用电教媒体器材进行辅助教学,使教学融光、声、色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体验和感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艺术课堂

14、的质量和效果。(三)构建高校美术学学科与服务社会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目前高校美术学学科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这有利于美术专业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美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步入新时代,美术学学科的宗旨不仅仅在于培养每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高校美术学学科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的美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使美术学学科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增强

15、大众的文化自信。例如,根据美术学学科的专业特殊性,举办“艺术改变乡村”的活动,用艺术和墙绘的方式重新激活和带动乡村的艺术氛围,将艺术引入大众的生活中去,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如引导美术学科学生参与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还可将高校美术学学科的美术展览馆向社会开放等等。采用多种方式,构建高校美术学学科与服务社会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三、结语五育并举视域下,部分高校美术学学科目前仍然存在人文素养的渗透缺乏、创新能力培养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践行五育并举的理念,高校美术学学科需要构建与人文素质协同育人机制,力

16、争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同时,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发展成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构建学生以及服务社会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这一方面对提高高校美术学科的教学与实践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美术学学科深化服务社会功能,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参考文献:1夏晶晶.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启迪与智慧(中),2021(8):71.2刘丽丽.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6):33-37.3安波,贾浩洋.试论新时代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必然逻辑及实现路径J.艺术教育,2018(24):

17、196-197.4钱峰.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必然性及实施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4):30-32.5唐文艳.构建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育人格局:内在逻辑、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J.广西教育,2022(36):37-42.6颜怡,冯益平.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82-84.7钱初熹.美育视域下学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J.美术研究,2020(3):11-14.8张永康.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教育科学,2022(5):91-96.作者简介:陈雨晴,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艺术研究)。宋丽荣(通讯作者),硕士,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