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以金介甫译本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84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以金介甫译本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以金介甫译本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以金介甫译本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60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翻译美学视角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以以金介甫译本为例金介甫译本为例苏雅佩(湖北商贸学院,武汉,430079)【摘要】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其突出了湘西世界的山水美、风情美、人性美。迄今为止,边城共有三个英文译本,分出自于金隄、戴乃迭和金介甫。边城作为一首美学价值极高的田园牧歌,具有很高的翻译美学研究价值。本文以金介甫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形式系统的美学再现角度入手,结合典型的例证分析边城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论证翻译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边城;翻译美学;美学再现;翻译

2、策略一、一、引言引言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迄今为止,其英译本已经有了三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出版于 1947 年,由金隄和白英(Robert Payne)共同完成;第二个版本出版于 1981 年,由戴乃迭(Gladys Yang)翻译;第三个版本出版于 2009 年,由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翻译。原文的美学价值是否在译作当中再现是评价译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如何再现边城中的美学风貌是译者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笔者通过结合沈从文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以金介甫英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从形式系统美学再现入手,结合典型例证

3、分析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并探讨了英译本是如何再现边城中的美学风貌的。二、作品边城及其译者二、作品边城及其译者(一一)边城简介边城简介边城出版于 1934 年,“边城不管从文风还是创作形式来讲都堪称经典,足以展现出沈从文是一位出色的作家”(Kinkley,2009:7)。沈从文成功地将湘西的自然美景、当地的风俗文化与不同人物的性格及命运融合在一起。边城讲述了翠翠和天保、傩送兄弟俩的爱情悲剧。这部作品贯穿着沈从文关于“美”和“爱”的美学理想。纵使文笔清新且动人,但这背后所蕴藏的悲情是我们不容忽略的。就像沈从文曾说过的,“你们能欣赏我的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

4、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2005:5)。(二(二)边城的译者边城的译者-金介甫金介甫金介甫(1948),美国汉学家,在沈从文作品的研究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自 1972 年便开始研读沈从文的作品,在 1977 年完成了其博士论文Shen Congwens Vision of Chinese Society andCulture(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并取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历史系教授,他也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作为沈从文的第一个传记作者,金介甫曾十次来到北京拜访沈从文。1980 年,他还专程到访了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就是这样

5、坚持不懈地追寻,金介甫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入大量一手资料,最终写成了沈从文传,并在 1987 年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甚至成为沈从文研究的必读教材。2009 年,他单独翻译的Border Town(边城)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发行。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61三、翻译美学与文学作品三、翻译美学与文学作品(一一)美学与文学翻译美学与文学翻译文学,作为一个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翻译的艺术所在就是在内容(深层含义)和形式(表层含义)上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目的语清晰地再现原文想要表达的含义。这个“再现”指的并不是逐字翻译,而是用目的语充分地展现出原文的美感,让目的语读者

6、与原语读者有相同的美学感受(丰华瞻,1987)。由此可见,文学翻译过程中存在的特有的美学本质决定了美学是实现文学翻译中艺术价值的关键。二者的结合便是“翻译美学”。翻译美学旨在运用美学、语言学、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对源语言文本、译本及其翻译过程进行分析、赏析和评估。它使文学翻译的研究又多了一个美学分支,这对翻译理论的建立和翻译实践的丰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二)翻译美学中的基本概念翻译美学中的基本概念刘宓庆曾说,翻译美学理论的任务,就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包括对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审美关系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再现手段及翻

7、译美的标准的探讨等等(刘宓庆,2005)。判断原文的审美价值的依据是原文的审美构成。所谓原文的审美构成,是指构成原文特色的美学要素。原文美学要素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和翻译审美客体。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分为两种,即形式美学系统和非形式美学系统。形式美学系统指的是翻译美学客体中的美,诸如音韵、词汇与句法等,具体来讲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层面中能够使读者产生美学共鸣的形式或是修辞方法,总结起来即为美学中的形式美。与形式美学系统相对应的是非形式美学系统,它们更为抽象、模糊和复杂。本文在后几章中将从形式系统美学再现中的音美、词美和句段美三个方面详细讨论边城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四、四、形

8、式系统美学再现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形式系统美学再现下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一)音美(一)音美沈从文的小说及散文诗都具有丰富的音韵美,尤其是边城这部优美的田园牧诗。作者通过精心甄选、布局字句的音韵,营造了文章如音乐般的音韵,而正是其独特的音韵美唤起了读者内心对小说美的感受。边城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押韵和拟声。1.押韵押韵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韵脚的使用不仅会增加文学作品中的乐感,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期待。在边城中,沈从文恰当地使用韵脚来描绘苗族特有的风俗,例如文中对于当地民谣和谚语的描写。能否从乐感和美感上再现出原文中对民谣的描写,这对译者来说并不是

9、件容易的事。“无人过渡时,等着祖父又不来,便尽只反复温习这些女孩子的神气。且轻轻的无所谓的唱着: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没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沈从文,2005:85)。“When the crowds stopped,while she waited for Grandpa and Grandpa did not come,she reviewedall of the girls in her mind and sang softly and distractedly:The tiger at White Rooste

10、r Pass feasts on peopleAnd hell get the militia captains daughter first.Sister No.1 wears a pair of gold hairpins,Sister No.2,a pair of silver bracelets,But sister No.3,little me,has no jewelry to be found;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62Just bean-sprout earrings,worn all year round”(Kinkley,2009:63).这首歌反映了翠翠当时的心情,尤其

11、是末尾的押韵,更是突出了这一点。由于出身贫寒,对于团总女儿的穿戴,翠翠除了羡慕别无他法。“i”和“ai”在文中不同的位置重复了五遍。在汉语里,“i”生动的表现出一种哭腔,“ai”则与叹气声非常相似。这两种音韵的转换凸显了翠翠当时一种自嘲的心境。在金介甫的译本中,第一行与第二行押/s/韵,第三行与第四行押/aund/韵。/s/音传神地表现了翠翠对团总女儿的妒羡之情。/aund/音则表现了翠翠自嘲的心理,引起了读者内心对于这位少女的同情。译者很好地还原了原文中对读者的审美体验。2.拟声拟声在许多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是可以互译的,然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此,对译者来说,就要恰当且

12、精确地翻译出原文中拟声词以达到与源语言中同样的乐感和美感效果。边城中也使用了不少拟声词。“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哗的泄着黄泥水”(沈从文,2005:197)。“The path down to the dock was like a little river,splashing yellow mud”(Kinkley,2009:150).“哗哗”一词修饰动词“泄”,生动传神地描绘了黄泥水流动的声音。读者在读的时候便可感受到其音韵的美感。在译文中,译者也巧妙的运用了拟声法,“splashing”一词让读者联想到泥泞的地面,对读者的眼睛与耳朵都具有一种艺术吸引力,从音韵美上实现美

13、学再现的目的。(二)词美(二)词美边城中用如民谣和抒情诗般的语言描绘了他对于故土的热爱。在词汇层面的美学再现上,译者金介甫进行了较好的还原。“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沈从文,2005:15)。“Land was scarce,so most peoples houses weredangling-foot houses,half on land,half on stiltsbuilt over the water”(Kinkley,2009:9).“吊脚楼”是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建筑。为了适应山区湿热的气候,当地的人民想出了建

14、造一半在陆地上、一半在水中的“吊脚楼”。这种结构的建筑非常有助于防潮和通风。在原文中,“吊脚楼”一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金介甫的译文中,他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翻译成“dangling-foothouses,half on land,half on stilts built over the water”。他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的名字告诉了英语读者,又采用了注释性的词语描绘阐释,保留了“吊脚楼”的建筑形象,使目的语读者能够与源语言读者有相同的美学体验。(三)句段美(三)句段美词汇和短语以何种方式组合成段落是文学作品中是否存在美感的关键。在翻译美学中,一个最基础的审美原则是看其结构是否具有

15、“平衡、和谐”的特征,为了符合这个特征,译者也会采用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下文将从对偶和排比两种修辞分析边城译本中的句段美。1.对偶对偶由于对偶的修辞方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中文诗歌与抒情散文中被广泛运用。边城作为一首田园牧诗,承载着沈从文的美学理想,对偶的运用自然不在少数。“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只雀儿得有个巢”(沈从文,2005:121)。“He said,under his breath,Every boat needs a berth,and every sparrow needs a nest”(Kinkley,2009:90-91).原文中,“每只船”和“每只

16、鸟儿”“码头”和“巢”相互对照。上下两句都采用了“每,有个”的结构极具平衡感,凸显了平行结构美。这些词句都反应了爷爷对于归宿感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翠翠的关心和爱。金介甫译本平衡感较好,凸显了文字对照与音韵的和谐美,也较好地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63做到了还原原文的形式美。2.排比排比排比在结构上的平衡一致与韵律上的和谐融洽使它成为了一种能够满足语言审美需求的修辞方法。在边城中也不例外。“边地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沈从文,2005:127)。“Acommon saying in the borderlands was:Fire can b

17、um and water can flow anywhere;sunshineand moonshine also reach everywhere;and so,too,does love”(Kinkley,2009:97).在这个例子中,简洁且对称的相同句式重复了四次。这种反复使句子具有歌曲般的音韵和节奏感。通过把爱情比作火、水、太阳和月亮,这句俗语生动的表现出了当地朴实、率真的民风。金介甫在译文中也同样使用了排比的结构表现当地的风俗特色,成功地还原了原文中的审美特点。五、五、结语结语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承载着其美学理想,具有丰富的美学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金介甫的译本在形式

18、美学系统再现上,都做到了很好地还原音美、词美和句段美。但是,在翻译一些文化负载词上仍有提升的空间。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拓宽视野,丰富审美体验,笔者认为保留源语言中文化负载词的传统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最后,通过例证分析表明,把翻译美学理论引入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是具有建设意义的。它可以作为导向和美学标准来评估一个译本是否符合作者的审美理想。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Kinkley,C.Border Town 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9.2丰华瞻.中西诗歌比较M.北京:三联书店,1987.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

19、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4沈从文.边城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苏雅佩(1992),女,硕士,湖北商贸学院外语外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E-mail:。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Border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AestheticsACase Studyof Jin Jiefus TranslationSu Yapei(Hubei Business College,Wuhan,430079)Abstrac

20、t Border Town,the masterpiece written by Shen Congwen,is not only a splendid novellabut also a comely,elegant and woeful Pastoral.This novel highlights the beauty of landscape,folk-customand human nature in Xiangxi.Until now,there have been thre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work,respectivelytranslated by

21、 Ching Ti,Gladys and Kinkley.As a pastoral with superb aesthetic value,the study of BorderTown in terms of it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Focusing on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byJeffrey C.Kinkley,this thesis illustr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al system,analyzes the translationstrategies in Border Town and the importance rol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in literature translation.Key words Border Town;Translation aesthetics;Aesthetic representation;Translation strateg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