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教”课堂,岂能无“诗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30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教”课堂,岂能无“诗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教”课堂,岂能无“诗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教”课堂,岂能无“诗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歌教学应着眼于“诗教”,而非简单地教诗。文章立足核心素养,结合“诗教”课堂案例,论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诗歌的语言,多角度解读诗人的真实情感与价值取向,并提出“诗教”课堂中应有三种“诗心”,即教师的“诗心”、诗人的“诗心”、学生的“诗心”。关键词“诗教”课堂;诗心;探析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3)18-0007-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 课标”)针对79年级学段的诗歌阅读所提要求如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

2、“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欣赏品味语言、形象”“体会作品情感与思想内涵”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人通过怎样的写作思维,借助怎样的写作语言,来表明“诗心”,抒情达意,而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想象诗人的情感与价值观等。个人会因某种环境或心境的触动,瞬间喷涌出真实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这些情感与价值取向被诗人极其自然地诉诸笔端,便成了诗歌。英国著名诗人休姆曾说:“散文是理性的传达工具,诗歌则是本能的传达工具。”在笔者看来,瞬间喷涌而出的真实情感与价值取向就是“诗心”,即诗人之心、诗歌之魂。它是诗人审美与心性的体现,也是诗歌

3、经久不衰的根本。无“诗心”,则无好诗;不解“诗心”,则不懂诗。当代学者朱东润先生认为:“能知古人之诗心,斯可以知后人之诗心,而后于吾民族之心理及文学,得其大概矣。”诗歌,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呈现。读诗,只有真正懂得诗人的心理,进入诗境,才能培养“诗心”,才能深刻领悟诗文化的精髓。因此,“诗教”课堂,岂能无“诗心”?“诗教”课堂中必须关注三种“诗心”:教师的“诗心”、诗人的“诗心”、学生的“诗心”。一、教师要拥有“诗心”诗歌教学应着眼于“诗教”,即用“诗”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思辨品质、深度思维与想象和创造相结合的能力,将学生逐步引向诗意、诗境与诗情,而非简单教诗、说诗。如何落实“诗教”?关键

4、在于教师。教师既要进行专业化阅读,发现诗歌内隐藏的信息,诗歌与诗歌之间的关联点、融合点,从而进行深入分析或融合教育,又要立足学情,删繁就简,另辟蹊径,使“诗教”课堂焕发新活力。教师要理解“诗教”,学会“诗教”,从而以诗教诗、以境入境、以情传情、以心悟心。一个没有“诗心”的教师,只能“教诗”,而不能做到“诗教”。(一一)研究诗人与诗歌研究诗人与诗歌,全方位理解诗情全方位理解诗情、诗意诗意作为“诗教”的实践者,对诗人及其诗歌,教师都需要深入研究,直到了然于胸,形成独特的视角、深度的思维,以全方位理解诗情、诗意,进而建构自己的“诗教”模式,引领学生一起走进那个时代,读懂诗歌、读懂诗人。以 石壕吏 为

5、例,诗人重点写老妪,那为何不以 石壕妪 为题?诗人能体察百姓艰辛,那面对嚣张的小吏,他为何不制止?唐朝的兵役制度是什么?教师要读懂那个朝代、那场战争、那些官吏、那群百姓、那位诗人,才能以诗教诗。再如“月是故乡明”,教师在解读诗人使用倒装使诗句更奇崛有力之余,也应考虑到为何强调月的“明”。在诗歌中,“月”大多寄寓了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月明”,月亮太过于澄澈透明,反而易让人倍感凄清。教师通过研究诗歌中的“月”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知与审美能力,再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结合所学诗(词)句“举头望明月”“明月几时有”“明月何时照我还”进行探究,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解诗情、悟诗意。(二二)研究课堂与

6、学生研究课堂与学生,多角度创设诗境多角度创设诗境于漪老师认为,人的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应用教学的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历其境之感,耳濡目染,从而受到熏陶。“诗教”课堂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创设诗境。语文语文 教学经纬7中学教学参考20232023 6 6如在 月夜忆舍弟 的“诗教”课堂中,教师打破常规,创设了“微探乱世中杜甫的心灵世界”的情境,以以下三个活动为载体。1.挑选朗读者。通过朗读 月夜忆舍弟,让学生提升自我朗读水平,初步感受杜甫在这个清冷月夜中的忧思。2.整合资料。让学生首先将杜甫在“安史之乱”背景下创作的诗歌分成两类:自我生活类、百姓生活

7、类。然后整合资料,探究杜甫博大的胸襟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3.选景别拍摄。让学生基于 月夜忆舍弟 的内容和整合的资料选景别拍摄“荒凉的边塞,月光清冷,白露盈盈,路无行人,云层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而诗人夜深久立,抬头望月,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寒风之中”的画面,以更好地感悟杜甫的内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多角度设计活动,使学生思维起伏,深入诗境。教师要用心研究课堂与学生,用心创设课堂情境,建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使课堂变得灵动,真正践行“诗教”。(三三)研究教法与学法研究教法与学法,提倡体验式感悟诗提倡体验式感悟诗情情、诗韵诗韵诗歌是在一定情境下创作的,抒发的自然是

8、诗人独特的主观情感。教师需要研究教法与学法,以调动学生的知识文化积累、生活经验积累等,让学生通过比较、探究等方式,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引导学生探究:“边秋一雁声”中的“一雁”即为“孤雁”那孤雁为何易触发诗人的忧思呢?1.以“杜诗”教“杜诗”,杜甫曾在 孤雁 中写道“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不吃不喝的孤雁,声声鸣叫念同伴。可基于这同一诗人、同一意象的重合,引领学生以诗人的眼光和心境,体悟、省察诗情、诗韵。2.联动其他课文,课文 大雁归来 中写道:“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让学生结合此内容进行探究。3.让学生静听

9、孤雁鸣叫的录音,感受其声之悲、其情之哀。教师要想有“诗心”,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及开阔的视野,要有敏感细腻的心与敢于创新的勇气,还要能够站在诗人的角度,体会诗人的激情与气质,拥有从“小我”到“大我”,从“我”到“我们”的大眼界、大格局。教师要以“诗”的方式去读诗、品诗、教诗,大力培养具有“诗心”的时代新人。二、要读懂诗人的“诗心”诗歌的节奏、韵律等,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有深刻意义的。诗歌中的各点、线、色、形、音、味都表现着诗的意义、情感与价值,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诗人的情感、哲思或意趣。“诗教”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读懂诗人的“诗心”?(一一)诗必读诗必读朗读与对话,可以提升学生的品评鉴

10、赏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感悟“诗心”。诗句离不开语言环境。朗读是形成语感最简省、快捷的方式。余映潮老师说:“朗读是一种富有情韵的课堂活动,也是一种活泼的、形式优美的教学方法。”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朗读可以是文本朗读、情境朗读或想象朗读,可以是听读、对读或品读,也可以是原文反复读、换词比较读或音视频欣赏读等。朗读水平越高的学生,就越能深入感受诗歌,进而感悟诗人的“诗心”。比如,在教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补全并朗读抱茅群童与杜甫的对话,探究群童抱茅的原因和杜甫的无奈;可以让学生补全并朗读杜甫的心理独

11、白,感悟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胸襟;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读、跟读,感受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凄楚与心系天下寒士的舍己情怀。诗是美的化身。诗的美,不只是视觉上的诗行节奏美及听说上的语音韵味美,更是心灵上的人性光辉美。教师以游动的视角,在诗中穿梭,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反复比较、品味,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以诗人的心性去洞察时代、体验民情,感悟诗人的眼界与胸襟,把握“诗心”,进而熏染自身的大情怀。(二二)诗必品诗必品诗歌需慢品细酌。品字、品词、品句、品人生、品意象、品意境、品胸怀、品精神、品格局。1.借助一字品如在教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可以借助“破”字品,品屋破

12、、品家破、品国破。然而,有“破”就有“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为国家立命。可以借助“叹”字品,叹天气、叹自己、叹家人、叹寒士。在声声叹息中,仿佛能够看到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看到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看到心忧苍生的博大语文语文 教学经纬8中学教学参考20232023 6 6情怀。除此之外,借助“叹”字品,还可以链接相关诗句。联系生平,年轻的杜甫怀有凌云之志,在鲁地仰望泰山,他神思飞扬,渴望凌人生之绝顶,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慨叹;之后,杜甫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便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51岁的杜甫,忽闻胜利消息,忍不住发出“却看妻

13、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叹。杜甫通过以上诗句所展现的心境各异,但是那种“忧以国家,乐以国家”的家国情怀一以贯之。以一字为源点,步步积累,步步引领,引导学生在杜甫的叹息声中体悟杜甫的胸襟和精神特质。2.借助音画品诗歌具有“歌”的特征。可以借助歌曲 但愿人长久 以情带声、以情悟情,引导学生感受 水调歌头 中苏轼的豁达情怀、美好祝愿。可以让学生结合 经典咏流传 品悟诗情、诗韵,触摸“诗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品 饮酒 时,让学生绘一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画,进而品味自然的美好、感悟诗人的恬淡闲适。3.借助想象品以李白诗为例,如“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除了李白

14、,还有谁有这样的诗胆与霸气?“欲上青天揽明月”,除了李白,还有谁有这样宏观的境界?“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想象诗仙李白在云上睡大觉,喝着仙人美酒的快活自在。诗不只是知识与画面的再现,还是经验的积淀,品诗亦如品经验。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很少有人用“直”来形容“烟”,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烟上升是弯弯曲曲、轻盈飘浮的,这是他们缺乏相关经验的表现。在大漠这样空旷的空间里,因距离之远,有时是会产生这样的视觉效果的。(三三)诗必探诗必探引导学生探诗人所处环境、人生经历,探诗人创作缘由与创作目的,探诗人心理活动,探诗人的命运,探诗人不同时代的心境,把握人生况味等。正如孟子所说:“颂其诗,读其书

15、,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例如,杜甫是个奇怪的综合体,他少年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中年时却穷困至小儿子被饿死;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只做到工部、拾遗这样的小官。这是为什么呢?给学生适当点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搜集杜甫的诗作,探究杜甫的人生经历,打通学生与杜甫之间的时代隔阂,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杜甫的情感,理解杜甫的心境。这样教学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觉感悟,是“诗教”的一种可行方式。“诗教”课堂不拘一格,着重诗情、诗意、诗境、诗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模式。它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创新。三、要培养学生的“诗心”新 课标 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

16、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诗心”,就必须引导学生站在审美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去欣赏诗歌;站在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情怀去审视诗歌;站在思辨的角度,以敏锐的眼力去探讨诗歌。如教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让学生思考:在朋友的资助下好不容易才建成的虽简陋但足以安身的茅屋,被一场秋风、一群孩子毁了,而杜甫自己只能“倚杖自叹息”,此时杜甫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不是想办法修补茅屋以防“连夜雨”,而是站在个人苦难的低谷,为这天下苍生谋福?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押回长安受禁,写下了“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思家之作 月夜。在好不容易逃出来之后,你觉得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那杜甫的选择呢?这能让学生在思辨中树立大爱情怀。“诗教”课堂,岂能无“诗心”?相信在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优化诗歌教学,提升学生能力素养。参 考 文 献 1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 许书明.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陈望衡.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责任编辑农越华)语文语文 教学经纬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