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必修四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181484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四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必修四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 哲学生活 原理和方法论归纳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实践观) 一、唯物论(6个)——第四课、第五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结合党的思想路线、理论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精神、政策、观念、理念)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普遍的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普遍的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②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实践观(4个)——第六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辩证法)、社会历史性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运用、指导、应用) 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知道作用),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起推动(阻碍)作用 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①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树立正确认识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深化、发展、推进)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观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①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对同一个对象只能由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真理和谬论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追求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一、 联系观(5个)——第七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影响、造成、引起)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注意分析和把握十五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直接、间接)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中央、国家与民族、地区)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发展观(5个)——第八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道路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②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状态观)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①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十五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三、矛盾观(8个)——第九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②要求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①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主次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要既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其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看问题要既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支流 四、辩证否定观(3个)——第十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性。即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①树立创新意识,不为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注重书本和权威,立足于实践 ③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破旧立新 3、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一、历史观(4个)——第十一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分配制度、社会型态)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政府机构改革、政策)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结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向前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发挥大家力量、民生问题) ①坚持立党为民,执政为民。 ②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二、人生价值观(5个)——第十二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原理(人生价值的构成)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人即使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 ③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 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树立正确价值观(生态价值观、诚信观、就业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特征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5、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原理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要有顽强的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