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19期总第595期No.19,2023Sum No.595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但是,高职思政课的建设现状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新期待、新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还不强烈。鉴于此,本文在阐释“大思政课”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意蕴基础上,对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善用“大思政课”提升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有效路径进行探讨。1“大思政课”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202
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时首次提出“大思政课”这一概念,强调说“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的通知,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做出明确要求。“大思政课”不是另开一门新的思政课,而是在既有思政课建设基础上,通过对思政课教学主渠道进行改革创新,打通传统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物理壁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搭建教学资源平台,聘请名师大家、技术能手、红色场馆讲解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等组成思政课师资体系,将宏大的时
3、代、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现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名副其实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和“人生大课”。2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与生成逻辑2.1 获得感的内涵“获得感”这一组合词由“获得”和“感”相结合而产生,“获得”是一个动词,带有得到、取得的意思,获得的对象既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表示主体对事物的一种占有状态和结“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探析严 涛 朱 红(四川铁道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2)摘要: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包括“知情信能行”五个维度,它是检验高职思政课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有其生成逻辑。由于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积极性,高职思政课教师
4、与学生关系淡漠化、单向化等原因,导致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高。可以从提升学生“期望获得”、提高学生“实际获得”和“成长获得”等方面进行提升改进。关键词:大思政课;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2023.19.008基金项目:四川铁道职业学院202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活 起来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严涛主持);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内江思想政治建设研究中心2022年度课题“大思政课 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NJSZ-B2225)(朱红主持)
5、;凉山青少年思想政治与法治教育研究中心2023年度课题“凉山脱贫攻坚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LSZYJ23-01)(严涛主持)。作者简介:严涛(1987)男,硕士,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文化;朱红(1968)女,本科,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29教改教法果,是主体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得到满足。“感”则是一种主观体验,代表的是主观意志和情感意愿,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之后产生的主观感受即为“获得感”。由此可见,“获得感”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进行追求而得到后
6、精神上产生的满足,常常被理解为一种正面的积极能量。2.2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主要内容及生成逻辑2019年9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 的通知,将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上升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获得感包括“知情信能行”五个维度。其中,“知”指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在知识上得到满足,“情”指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产生情感共鸣、精神升华等,“信”指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对于个人理想信念等的提升,“能”指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在道德判断、政治鉴别、社会思辨等能力上有收获,“行”指学生在知识理解、情感
7、共鸣后将所学思政课理论运用到行动中产生好的转变后发出的成就感。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逻辑可分为构建心理预期、主动参与、产生收获和形成认同四个步骤。其中,构建预期是前提,如果没有形成预期,获得感就无从谈起;产生实际获得是关键,如果没有实际获得,就不会有获得感;形成主体认同是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标志,只有在主体认同、认知认同和心理认同实现后,才表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正式生成。3 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3.1 高职学生思政课“期望获得”值不高,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判断有偏离首先,学生“重技能轻文化、重专业轻公共”的学习定向思维导致对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心理“期望获得”愿望不高。相较于高
8、中阶段家长和教师监督下的应试教育模式,高职阶段更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行为较自由,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一技之长更重视,对于相对枯燥的思政课提不起兴趣,更愿意将时间花在实习实训上。其次,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简单论”“无用论”“价值定型论”等主观错误认知和偏见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将思政课简单理解为思想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说教和理论灌输;有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没有价值,对个人成长发展和求职就业没有用;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早就定型了,思政课不学也罢,种种错误认知部分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缺乏主动性。最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精致利己主义等不良社会
9、思潮的负面影响,让部分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有不同看法,认为人生就是应该享乐,金钱就是万能,事不关己就要高高挂起,造成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有所偏离,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3.2 高职思政课教学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够,学生学习的“实际获得”有欠缺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既需要其主动参与教学,产生“期望获得”,还要求思政课教学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形成“实际获得”。但是,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照本宣科、应付差事,导致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大打折扣。有的思政课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学情分析不精准,没有和学生的专业结合,不能同
10、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对接,缺乏针对性,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强行灌输,师生没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信息化时代,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天下事,无论是交友、购物、玩游戏还是查阅资料,手机的作用已经超出了其原有的功能,今天的大学生比任何时代的学生都更加依赖手机。但有的思政课教学手段、方法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环节,缺少信息技术,教师不善于运用新媒体,没有打通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同时,有些思政课堂教材语言没有转化为教学语言,教师对抽象的理论消化不够,教学中存在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现象,导致内容枯燥空洞,降低了教学的说服力,使学生难以进入教学
11、情境、难以真心接受教学知识,不能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加之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语言理论化和政治化,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导致教学内容空洞说教,让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产生情感认同。3.3 高职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关系淡漠化、单向化,思政课缺乏亲近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职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关系淡漠化、单向化问题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影响着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30教改教法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获得感。首先,课堂规模降低了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依赖度。由于思政课往往采取合班授课形式,与专业课教学行政班相比,呈现出学生人数和上课班级双多的特点,使得部分教师即使注意了学生的“期望获得”,关照
12、了学生的“实际获得”,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之授课时间有限,课前课后交流不多,对每个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需求不能兼顾,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同步获得。其次,以腾讯会议、钉钉、超星学习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化教学平台虽然能拓展教学时空,为师生课前课后交流提供便利,但部分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呈现“浅交往”,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教学任务是否通知到每个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对于“学生对教学任务是不是感兴趣、完成的质量好不好、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和感受”则关注较少,难以达到心灵相通,弱化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连接。最后,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单向化导致亲密度较低。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上课观察、辅导员以及专业课教师交流等方式,思政课教师能够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但是由于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理性大于感性,缺少与学生的同频共振。4 善用“大思政课”提升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可行路径职业院校善用“大思政课”提升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要注重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结合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既要提升学生思政课的“期望获得”,还要满足学生的“实际获得”,形成“成长获得”。4.1 善用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提升学生“期望获得”首先,职业院校思政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
14、,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将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专业、将来从事的职业、社会中的热点现象、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讲清楚思政课中蕴含的专业知识,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愿意学习思政课。其次,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产一线和各类产教融合基地,在实践中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通过集中组织和学生节假日自主参观研修等方式,让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烈士陵园等地,开展专业实践、志愿
15、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最后,要做好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协调融通。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涵盖科学精神、工业文化、美丽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史新中国史教育等多个专题,职业院校思政课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相关基地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在开发职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教学注入生机,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由“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提升学生的学习预期。4.2 善用大师资和大资源,提高学生“实际获得”要增强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16、,就要有一支坚强可靠的师资队伍,融合各方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获得”。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坚持因材施教中夯实传道授业解惑的看家本领。一方面,要学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好“学习强国”“周末理论大讲堂”等平台,强化理论武装。另一方面,还要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做到集中研讨提问题,把教学难题找准,增强教学针对性,对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学生思想中的普遍问题予以专题研究。其次,要邀请名师大家、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红色场馆讲解员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思政课堂,将富有专业特色,职业特点、时政热点、纪念意义的故事通过思政课
17、讲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邀请参会代表与学生“面对面”,谈现场感受、讲精神体会、话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家国情怀,打造具有针对性、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最后,教学中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将有趣味31教改教法性、针对性的课堂互动软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融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打造思政课精品在线课程和线上线下两个课堂,实现混合式教学和翻转教学,要利用“智慧教室”和新媒体网络技术,营造具有教育意义的虚拟情境,促进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获得”。4.3 善建“大先生”和“大学生
18、”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成长获得”善用“大思政课”提升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师不能只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要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同时,学生也要有“匠心筑梦,不负韶华”的成人成才意识,牢记工匠精神内涵,用努力拼搏、砥砺奋斗绘就青春年华的灿烂底色,成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教师和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形成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的和谐师生关系,避免单向化导致的思政课距离感。首先,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教学中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研究学生的学情特点、学习习惯,采取任务驱动和混合式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参与者转换为
19、教学主体,成为课堂主角,通过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对教师的依赖度。其次,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学,学生通过向教师反映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所思、所感、所悟,得到教师的释疑和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帮助指导,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并在今后的教书育人中加以运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信任。最后,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在平等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更加主动地接受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活动,实现自我成长。参考文献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20、课程J.求是,2020(17):1.2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的通知EB/OL.(2022-08-10)2023-05-10.http:/ 周丽君.内涵、价值、路径:刍议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28-32.4 覃丽燕.增强新时代思政课获得感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3):71-73.Analysis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Sense of Acqui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21、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YAN Tao,ZHU HongAbstract:The sense of acqui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cludes five dimensions of“knowing,feeling,believing,being able,doing”.It is the touchstone to test the eff
22、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has its generation logic.Due to the lack of enthusiasm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
23、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indifferent and one-way,which leads to the low sense of acquisi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It can be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students “expected gain”,“actual gain”,and“growth gain”.Key words: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sense of acquisition;ways of improvement编辑:李金枝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