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 州 市 升 平 镇 博 爱 小 学 教 学 设 计备注(教学反思、辅导等)快乐的午餐教学目标: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 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2、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将一个故事吗?二、 互动新授1、 教学“同样多”师:图上有几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用几只盘子?生: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用1个盘子。教师出示小松鼠和盘子一一对应图。师:小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小松鼠和盘子个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师:你们记住了吗
2、?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同样多?(1) 同桌两人交流。(2) 指名回答。2、 教学“多”“少”。师: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1只松鼠用 一把勺子的话,勺子不够。数一数,摆一摆。师:用学具代替他们来摆一摆,该怎样摆?指导学生操作。生:我发现1只松鼠用一只杯子,还剩一个。同样用学具实际的操作,老师做指导。师:小松鼠和勺子谁多谁少?小松鼠和杯子谁多谁少?生回答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说一说那个最多?那个最少?(随机板书:比多少)3、 动手操作。同桌两人合作练习要求:一人先摆学具,同桌与他摆得同样多。一人先摆学具,同桌摆的比他多或少。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
3、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三、 巩固拓展1、 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一题。引导学生先读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2、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快乐的午餐比多少同样多 最多 最少动物乐园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认识“=”“”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1、认识符号“=”“”,会用“=”
4、“”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用抽象的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说图意,找数学信息。二、 互动新授师:你想哪两种动物比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教学。1、 教学“=”师:刚才有同学说小兔和篮子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小兔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子。篮子有几个?(4个)教师贴出相应的篮子。一个对一个的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篮子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的中间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
5、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像等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在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说一说,写一写几等于几。2、 教学“”现在让我们看看小猴和秋千的状况。指名贴出小猴的只数,在一一对应贴出秋千的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从图中看出了什么呢?学生汇报:小猴比秋千多,秋千比小猴少。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那么3比2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在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32读作:3
6、大于2.让我们瞧瞧“”长什么样子?学生汇报。“”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看。指名板演,其余学生书空,教师讲评书写,学生描红。你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学生做手势。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大数,哪一边对着小数呢?学生讨论交流。3、 引导学生比较小兔的只数和萝卜的个数。同样的方法教学“”(板书4” 和“”。三、 巩固拓展1、 完成教材“说一的、填一填”。2、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题。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联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3、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4、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指导学生读清题目要求,先圈一圈,再写下来。四、
7、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呢?你会用这些朋友来比较数的大小吗?板书设计动物乐园=、 4=4 32 45二、比较过生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教学重、难点:1、会比较大小、多少,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2、理解体会大小、多少是相对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教材“过生日”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讲解图意,板书课题)二、 比一比1、 比大小。(出示蛋糕图和西瓜图)(1) 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观察,按序号说一说几号最大,几号最小?几号比几号大,几号比几号
8、小?(2) 找一找、说一说。你还能比较哪些物体的大小?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3) 小结。指导学生体会大小是相对的。(板书:比大小)2、 比多少。(课件出示杯子图)(1) 思考:哪杯装的最多?哪杯装的最少?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 交流探究。学生发表意见,说想法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杯装的最多,第三杯装的最少。因为他们装的一样高,第二个杯子最粗,所以装的最多,第三个杯子最细,装的最少。(3) 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瓶子谁装的多? 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动手操作验证。(4) 你还发现那些物体能比较多少?学生自由发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5) 小
9、结:总结比较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多少是相对的。(板书:比多少)三、 巩固拓展1、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题。(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交流。)2、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题。学生完成后交流比较的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倒出的多少来判断两个瓶子谁装的多?3、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4、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5题.(1) 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 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 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
10、比较了蛋糕、西瓜、杯子、瓶子等物体来感知大小与多少。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比多少下课啦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比较物体,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 高矮(长短)的关系。 2、理解物体的高矮(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重、难点:1、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2、掌握借助其他参照物来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下课时,同学们都进行哪些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出示主题图 师:看看图中的同学们课后都在干什么? 生:比身高、跳绳 师:咱们班的同学谁最高?(学生发言) 师:这两个同学谁高谁矮?(随意指名两人)怎么就能比出来他们的高
11、矮? 生交流:立正站直、背靠背、看头顶 师:你们也想和同学比高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高矮。(板书 课题:比高矮) 二、互动新授 (一)比较高矮 1、小组内活动;比高矮。 师;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学生自由发言。 师:想跟他怎么比?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 进行比较活动。 2、汇报小组比高矮的情况:请小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出高矮的。 3、比较:站在同一高度的两个同学 问:看看这两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什么想法吗?(交流比较方法) 4、比较:站得不一样高的同学 问:你能比出什么?(让学生体会比较要在同一起
12、点下进行)板书:同一起点 (二)比较长短 拿出桌子上的两根跳绳比一比,哪根长些?哪根短些?是怎么比出来的?(板书:比长短) 1、小组内活动:2人一组,比绳子的长短。 2、汇报小组比绳子的情况。 3、引导学生领悟出比较长短的方法:2根绳子一头对齐,绳子要拉直。 (三)选一选哪根钉子合适? 1、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2、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选哪根更合适?为什么?(全班交流,评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题(1) 问: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
13、察判断,找出根据,说出合理的想象。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题(2)。出示情境图 问:3只兔子都站在讲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的矮呢? 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的格子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小题,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排立? 学生先观察第2小题图,教师提问:3只蚂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跑起来一样快,沿着红色的路线跑,谁会最先跑到终点呢?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看出这只蚂蚁的路线最短? 引导学生发现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高矮 比长短 同一个起点 跷跷板教学目标
14、: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你玩跷跷板时怎样才能让自己跷起来呢? 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发表自己的意见,明白轻的一端向上,重的一端向下。 师:怎么才能知道物体的轻重呢? 二、比较物体的轻重 (一)说一说出示教材情境图的课件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师:谁比较轻?
15、谁比谁重?谁最轻?谁最重?师生交流。 指导学生凭借自己生活经验判断轻重。 (二)掂一掂 1、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本字典和一本数学书,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两个谁轻谁重?学生掂一掂 2、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两个差不多重的苹果和梨,先猜一猜哪个比较重?老师想请同学们掂一掂。看看它们谁轻谁重? (板书:掂一掂) 看来同学们有不同意见,现在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观察以后难以判断哪个轻,哪个重。 师:直接说苹果和梨哪个重,太难了,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办法,用称来称一下) (三)称一称,说一说。 1、师:对于两个差不多重的物体,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介绍天平的构成和原理。 2、出示天平,左边放书,右边放铅笔,让学生判断哪边重哪边轻,指针指向哪个方向? 交流判断方法。 现在同学们能判断出谁轻谁重了吗?(板书:称一称) 3、圈一圈 完成教材圈一圈,指导学生说一说,怎样根据天平的变化情况判断物体的轻重。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直观的比较以及借助测量工具来比较这两种方式,熟练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板书设计: 跷跷板 比轻重 掂一掂 称一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