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子柒”短视频美好生活内涵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30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子柒”短视频美好生活内涵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子柒”短视频美好生活内涵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子柒”短视频美好生活内涵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7DIGITAL VIDEO TIMES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人向往、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那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只有厘清概念的内涵才能促使概念落地,推进现实创新建设。近年来,学者们多从学理上对美好生活进行阐释,而美好生活是全民性、实践性的,从普通民众视角挖掘美好生活的内涵同样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对西瓜视频平台“李子柒”账号所发布的视频及网友评论进行分析,探知大众所理解与认知的美好生活。数据来源与分析近年来,短视频已经成为记录、呈现和讨论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有数据显示,在与美好生活相关的优质内容上,短视

2、频传播占据极大优势,其播放量是同类图文优质内容的 30 倍,分享量与点赞(收藏)量分别是同类图文优质内容的 4 倍和 5.8 倍,故从美好生活相关的短视频及其评论入手,可以更全面地探知大众对美好生活的看法。本文分析语料来自西瓜视频平台“李子柒”账号所发布的视频及网友对其视频所做的评论。李子柒是近年来在网络上拥有极大热度的美好生活类短视频创作者,其视频有较浓的生活气息,并能与山水田园美景、中国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合,由此吸引了大量粉丝以及大众和主流媒体的赞赏,如共青团中央评论说:“在李子柒的视频中,你能看到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李子柒在西瓜视频平台共发布了 117 个视频,每个视频下皆有数万评

3、论,本文主要利用 Python 语言编程对这些视频及全部一级评论进行爬虫抓取,再通过词频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视频内容分析等来探知其呈现出的美好生活基本内涵。评论文本的词频分析通过爬虫及数据清理操作,共得到 534081 条有明确表达意义的评论,对这些评论进行词频统计,可以发现“生活”是李子柒视频评论的第一主题,因此所选文本可以构成研究互联网上大众对美好生活看法的原始语料。本文着眼于生活,对所有评论进行筛选,仅保留包含词语“生活”的评论,共得筛选后的评论 36333 条。对筛选后的评论再次进行词频统计(排除已作为筛选关键词的“生活”一词),排序最前的 10 个词分别为向往、视频、农村、喜欢

4、、田园生活、羡慕、美好、过成、感觉。大致可以看出,视频观看者多在评论里表达对视频所表现的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的喜爱,以及对具有特定要素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子柒”短视频美好生活内涵探析文/杨昌军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短视频是记录、呈现和讨论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而从美好生活相关的短视频及网友对其进行的评论入手,可以更准确地探知大众对美好生活的看法。该文对西瓜视频平台“李子柒”账号下发布的视频及网友的评论进行了词频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视频内容分析等,以探知网友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认知,探析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大视野LARGE118 大视野LARGE评论关键词共现分析“向往”是李子柒视频下关于生活

5、的评论的第一主题,那评论者到底在向往什么?这就需要借助共词分析法和关键视频内容分析进行探究。本文利用 Python 语言编程构建高频词共现矩阵,再筛选出以关键词“向往”为中心的词语共现关系,探索向往的对象与内容。从结果可以看出,“生活”与“向往”一词共现次数最多,共出现了 7246 次,可见评论者普遍向往视频中所展示的生活。以“向往”为关键词,探索其他词与“向往”的共现关系,共现频次最高的前 10 个词如图 4 所示。通过对评论文本的详细阅读可知,“向往|视频”“向往|田园生活”“向往|农村”仍然表达了评论者对视频所展示的生活的向往。在他们看来,这种生活是一种农村式的田园生活。从“向往|美好”

6、“向往|喜欢”“向往|羡慕”可看出,评论者认为这种生活是较为美好的,令人喜欢和羡慕,因而向往自己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向往|城市”“向往|现在”则有对比意义,前者指出此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后者指出过去或小时候这种生活很平常,现在却很难得、让人羡慕,皆从侧面表达了评论者所向往的生活的特征。关键视频内容分析上文只对向往的对象与内容进行了整体描述,且评论文本较短,信息传达较零散,还需对产生评论文本的视频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对“向往”一词在单条视频的评论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再选取其中出现次数最高的五段视频,仔细分析其展示的内容,探知其为何令人向往,最终提炼出如下要素:1.劳动。在李子柒的所有视频中,

7、展示农村劳动的场景构成了视频的主要内容。如在评论中“向往”一词出现次数最多的题为一年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谷物满仓的踏实感(后简称为一年)的视频中,除少量空镜头、最后两分钟的进餐和游戏场景外,其余全是李子柒及家人劳动的场景,如播种、浇水、刨地、插秧、收割、酿酒等,且视频不只记录了劳动的过程,还展现了李子柒娴熟的劳作技巧、劳动带来的充实与满足感、收获的幸福与喜悦等。而在评论看来,劳动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代表评论如“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用劳动来体验生活的美好,这就是她教给我们的”“美好的生活、丰收的喜悦都来源于辛勤的劳动与汗水的滋养!”等。2.美景。李子柒视频中第二个重要元素就是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8、一年视频中,开篇即盛开的桃花和云雾缭绕的山,中间穿插远山、白云、鲜花、稻田、夕阳、星空、植物特写等。其他视频中也有大量类似镜头,将李子柒的劳动与居所环境表现得犹如仙境,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向往。经统计,爬取到的 一年 视频的全部评论中,包含“美”“诗”“仙”字的评论共 3871 条,约占总评论的 20%。较多评论者表达了对视频中所展示的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喜欢,代表评论如“自给自足,这生活真好,这环境真美”“像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与世无争的生活”“你生活的地方简直是人间仙境,物产丰富,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等。3.互动。人与人的互动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一年视频中,除劳动与美景外,展现最多的就是李子

9、柒与家人的互动,如与奶奶一起剥花生、表姐表姐夫串门、家人聚餐、共玩投壶游戏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既能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也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如有评论指出:“一家人笑声欢语,人生的快乐就这么简单幸福。这样的生活真好”“一块地,两只狗,有亲人,生活有期待,是想要的生活”等。4.美食。美食是美好生活物质资料的代表。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美好生活不但要求吃得饱、穿得暖、居者有其屋,还对物质生活的品质有一定的要求。所分析的五段视频中,李子柒制作了紫米酒、干豇豆烧猪蹄、蛋黄小龙虾、苋菜鱼头汤等美食,并通过镜头完整展示了

10、从播种、生长到收获,从加工、烹饪到享用的全过程,且其食材丰富度、加工精细度等明显超过了家常食物,展现了一种高品质。“辛勤耕作,美食上桌,一大享受啊!向往的生活”“谷物满仓的踏实感,是一年来的辛苦收成啊,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好悠闲,每一道菜我都好想吃”等评论,皆表达了高品质物质生活的重要性。5.积极情绪。唯美的画面、动听的背景音乐,及视频中展示的美景、美食、亲情、充实感、成就感等传达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使人精神愉悦。人们在视频观看中获得情感共鸣后,通常会在对此视频的评论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故对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可获知视频本身所表达119DIGITAL VIDEO TIMES的情感倾向。利用

11、 Python 语言中的 SnowNLP 包对抓取到的全部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得到其平均情感值强度为0.938073,表现出极高的正面情绪。同时,在高频词中,“喜欢”“羡慕”“享受”“幸福”“惬意”等词皆排名靠前,同样说明视频的积极情感倾向。“这也是一种享受、美满、富足、幸福的生活”“看了李子柒视频生活充满了幸福感,人的一生就要这样活”等评论,皆表明了美好生活精神向度上的要求。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李子柒视频的主要内容,而评论者对视频中展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喜爱和向往,也主要基于这五个方面。某种程度上,它们能帮助阐释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好生

12、活有多个维度,而自由自觉的劳动、优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是其重要组成,它们共同满足人的多种需要,激发人的多重向往。自由自觉的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核心劳动是构成人类生活的基础,它既为人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也创造了人本身乃至整个人类世界。马克思说,“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是劳动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因而“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劳动创造

13、了人本身。当然,美好生活的劳动必须是自由自觉的,它体现了人的类特性。在李子柒展示劳动场景的视频下,虽也有评论者提出“辛苦”“累”,但如数据所示,绝大部分评论者仍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向往,这就在于其是一种自由自觉而非被迫的或过度的劳动。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劳动的绝对自由是劳动居民幸福的最好条件”,只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充分展现人的类本质,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也才能使人享有劳动的幸福。反观现实,最近几年,过度加班、“996”现象等在网络上被口诛笔伐,导致职场人士生活幸福感、职业获得感、健康安全感全面下降,引

14、发焦虑、烦躁等情绪,这就在于劳动已不再自由自觉,而是在物欲的支配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已有了被迫和过度的特征。良好、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支撑自然生态对人类生活起着关键支撑作用,其一方面通过生态循环和物质交换为人类提供各种物质生活资料,消化降解垃圾;另一方面也构成人直接在其中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指人在此范围内与自然、他人等打交道,获取生活所需。精神环境则指人将自身安放于此环境中,因长期在此环境中活动而形成一种熟悉感、安全感、家园感。现代人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之中,但其本质仍是自然生态,自然生态环境从物质、精神各方面影响着人的生活。美好生活需要良好、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和谐、共生的人与

15、自然关系。人与自然本能和谐地相处,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大自然成了人类的资源库和垃圾池,无尽的索取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李子柒视频背景为农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良好的展现,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人在自然中劳动,自然回馈给人以丰盛的生活资料,天蓝、地绿、水净,“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成为现实,由此也就吸引着人们,为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向往。劳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共同满足人的多种需要需要及对需

16、要的满足构成人一切活动的原初动机和社会关系生发的基础,只有满足了人的多重需要,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状态。首先是物质需要的满足。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发展、享受三个层次,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显然不只停留于“生存”层次,而要求吃、穿、住、行等都有质量、有档次、有品质。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物质资料短缺早已成为过去,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人民仍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都是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其次是精神需要的满足。自由自觉的劳动使人类自身的类本质得到展现,使人获得存在层面上的

17、“获得感”“存在感”“尊严感”,同时也为人民创造文化成果,人们通过享用艺术、科学等多种文化成果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释放情感、愉悦心情、丰富精神世界。如前所述,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的家园而存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不但提供给人安全感、家园感,也更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最后是社会需要的满足。王雅林认为,人与社会互动形成两种生活关系类型:一种是同个人生活发生直接互动的情境性关系;另一种是间接关系,即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环境等。这就需要在个人层面上,如李子柒视频中展示的那样,满足人与人之间对于交流的期望、理解的渴求、感情的依赖;也要在社会层面上实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等,为美好生活创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需要异化视角下新时代美好生活观念培育的内生驱力研究”(2019BS00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的理性基础研究”(19SKGH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