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减”背景下师范生“诗教”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模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12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师范生“诗教”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模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减”背景下师范生“诗教”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模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减”背景下师范生“诗教”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模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6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文明基因直接打造了中华民族的傲骨和完美人格。与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相比,诗教以其所独有的广泛性、普及性与丰富性,占据着对中华民族人格影响的制高点。不仅如此,历经时代的变迁,诗教逐步演化,最终以诗意的教育呈现在世人眼前,并成为涵养人格,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方式,其独特的现代价值逐步被当下教育所重新审视。诗教给人以丰富、厚重、多样的生命陶冶,对于师范生健全人格、诗性空间的延伸与拓展,意义深远。因此教师采取“诗教”方式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为师范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二、

2、“诗教”让教育更诗意(一)陶冶情操苏轼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聂耳说“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由此看来,“诗教”之所以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这是因为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和文学题材,更是一幅画、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体现。因此,“诗教”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美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诗教”中的美包括了多个方面,既有语言美和结构美,更有形象美和意境美。在“诗教”过程中,学生欣赏诗、感悟诗,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受到诗中蕴涵的思想品格的陶冶。(二)丰富情感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是诗人内心的外化表现。在“诗教”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借助适当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深入领悟诗中的情

3、感。诗的主题有很多,主题不同表现的情感“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诗教”历史悠久,渊源深远。诗教给人以丰富、厚重、多样的生命陶冶,对于师范生健全人格、诗性空间的延伸与拓展,意义深远。因此教师采取“诗教”方式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为师范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何为“诗教”素养“诗教”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温柔敦厚者,诗教也。”针对“诗教”素养这一概念,从对诗教词义的考证,到诗教的历史形成,以及对诗教观、诗教功能与诗教性质的讨论,都有不

4、少的成果,它们都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出传统诗教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教育形式、政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的存在,这对于系统地研究诗教的当代价值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诗教”素养形成以诗来育人和教化人的能力,对于未来的教师师范学生来说,就是用诗来进行教育和美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情感、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使所受教育的人能够成长为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植根于经典诗歌中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与深厚的文明基因,通过“以诗为教”的“诗教”得以绵延、传承与发展,创立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式诗性生活,使中国人拥有了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天然的诗意情趣和风骨气节。毫不夸张地说,“诗教”在涵养民族性格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诗教所

5、蕴含的中华“双减”背景下师范生“诗教”素养提升的策略与模式林娥彭海燕(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文学院,广东茂名525000)【摘要】“诗教”历史悠久,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温柔敦厚者,诗教也。”“诗教”给人以丰富、厚重、多样的生命陶冶,对于师范生健全人格、诗性空间的延伸与拓展,意义深远。“诗教”符合当今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教师采取“诗教”方式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既培养师生的“诗心”,又提升师生“诗教”素养。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诗教”为师范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加强指导、立足教材、师生共读,“诗教”让教育更诗意。【关键词】“诗教”

6、;“双减”;素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23603Chinese national Expo 237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文化提升表达能力;三是诗教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四是诗教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诗歌中蕴含的“美”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志趣;五是诗教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劳动教育,许多诗词中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的场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劳动的价值意义,从而指导学生去劳动,去更好地生活。三

7、、提升师范生“诗教”素养的对策(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进行诗教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优秀作品体现的思想人文情怀,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诗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且结合新时代教育背景,对“诗教”进行传承与创新。因此在诗教中要传承的是诗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创新是要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二)呼唤语文课的“诗教”回归“诗教”是语文课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诗教”的地位。呼唤语文课的“诗教”回归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要注重在诵读中体会感悟。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一个“读”字。在诗教中首先要展开科学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

8、解。读出课文的内涵,读出课文的韵味。其二是要培养学生诗歌仿写、改写、创作的能力。学生在对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会产生情感,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内心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从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三)整合圆融,开展“诗教”1拉近师生与诗文之间的距离在“诗教”过程中立足于教材拉近师生与诗文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在诗教过程中增强诗文的形象感受,使师生形成立体性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通过诵读、赏读、展演等多种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为学生创设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听到古诗文的声音,看到古诗文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文当中去。通过立体化的

9、教学,展现活灵活现的场景,教师和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就有效缩短了。2提高教师的“诗教”能力从教师这一角度来说,要贯彻“终身学习”这一职业发展理念,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扎实自身的学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诗教”能力;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就有所不同。优秀诗歌作品,创立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式诗性生活,使中国人拥有了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天然的诗意情趣和风骨气节。因此,在“诗教”过程中,不同主题的诗,能够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师生通过“以诗为教”得以绵延、传承与发展。(三)促进写作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诗也是一样的道理。诗歌内容能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促进学生的写作。“诗教”促

10、进写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荟萃所在,这些内容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广泛引用,能够给学生的作文增加颜色;二是诗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立意”。在“诗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展开分析和思考,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发散思维,提升理解能力。学生用心品读诗词,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层意义,领悟其意境和情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主旨;三是诗教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诗歌中沉淀了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传承了诗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学到了写作的技巧,例如诗歌创作中的“起、承、转、合”,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有层次性。(四)传承文化

11、“文化要传承,诗教应先行。”诗教还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也就代表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诗的创作离不开时代背景,因此诗就是历史的缩影,是文化的象征。“诗教”的过程也就是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诗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反映的文化也是不同的,“诗教”以传承文化、守正创新、赋能发展为目标,“诗教”过程举办各种各样的诗词类活动,以诗词为主线,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民风民俗,这些内容的结合,能够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从而达到传承文化的作用。(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诗教”符合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主

12、题和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需求,是促进师范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一是“诗教”能够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广阔的胸怀、崇高的理想、优秀的思想品质;二是“诗教”不仅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增强语言概括能力,238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师范院校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在学院开展诗词相关的活动,带动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全民诗教”。另外,也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举办的其他各级各类诗歌类比赛,让学生“走出去”,从而达到传承经典,笃行致远的效果。总而言之,“诗教”顺应了

13、双减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时代的今天应该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师范院校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示范生的“诗教”素养,能够为师范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作用,能够让师范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 孔子.礼记经解 M.北京:中华书局,1979.2 左丘明.春秋左传集解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 林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乡国情怀研究 J.青年文学家,2021(23).4 管婷婷.诗教图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 刘洁.古典诗词诵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J.社科纵横,2020(7).6 吴河江.诗

14、教与儿童精神成长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通讯作者:彭海燕基金项目:本文系茂名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课题诗教视域下师范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编号:mjy2021129);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2 年度课题(高等教育专项)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2GXJK647);茂名市茂南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022 年度项目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以茂南区为例(项目编号:2022MN01)。作者简介:林娥(1974),女,广东高州人,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彭海燕(1975),女,广东

15、信宜人,硕士,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学校可以开展关于“诗教”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活动,带动教师参与其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教师的“诗教”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诗教”为主题的相关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诗教”能力。3灵活安排教学灵活安排古诗词教学可以采用“五段教学法”。在第一阶段预备环节,要做好备课工作,备课工作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备教材、备学情、备目标、备过程等环节缺一不可。第二阶段是提示,这里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初步了解。第三阶段是联想,这一阶段要促进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第四阶段

16、是总结,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小结。最后一阶段是应用,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在诗教中,除了这一教学法,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式,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智慧。4师生共读,加强指导师生共读古诗词,不仅能够提升诗教的效果,还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师生共读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共读古诗词的氛围,要强调共读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加强沟通。在师生共读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在师生共读中,教师的指导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其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古诗词的习惯。从这两个环节入手,教师及时给予学

17、生指导,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也能促进诗教的实效性提升。5培养师范生的“诗心”以“诗”的方式来教诗,在诗教中去体会作者关于爱国、关于理想、关于节操的追求;在感受诗歌意象、体味诗人情感、咀嚼诗歌语言中享受审美的愉悦,丰富情感,涵养心灵,完善人格,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培养师范生的“诗心”,要让学生对古诗文学习产生兴趣,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喜爱古诗文。另外,还要培养师范生坚持阅读诗词,坚持创作诗词的兴趣和习惯,持续学习,不断积累,让示范学生成为内外兼修、学识丰富的人。6传承经典,笃行致远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教”素养。开展“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红色诵读,传承经典”等系列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以“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为契机,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