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36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法学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的重任。近些年法学本科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甚至垫底,这说明目前的法学教育未能对接人才市场需求,巫函需改革。从法律职业的特性和法学本科教育的大众化分析,地方高校法学本科生的法学教育应定位为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法学职业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应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重构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法学职业教育,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关键词:法学职业教育;培养方案;职业规划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21世纪初,教育部推出“扩招 政策后,中国所有大学都追求规模与门类,法学院校也急剧膨胀,数量激增。然而受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

2、影响,高校法学院校的法学教育未能及时回应法律职业多样化的需求,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就业率年年出现红牌警告。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2 0 1 9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 0 1 8 年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8 5.1%,而之前麦可思所发布的2 0 1 6 年、2017年法学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 7.9%、8 5.3%,多年蝉联就业率老末专座。即使入职,用人单位对法科生也不满意,认为刚人职的法科生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技能差、实践动手能力差。“五院四系”出来的法科生就业情形尚可,但更多的地方高校培养的法科生在就业市场上频频遇冷。这些情况表明目前的地方高

3、校法学教育未能对接人才市场需求,对法科生职业能力培育不足,这需要对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学本科教育进行反思。一、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应为职业教育(一)法律职业的特性要求法学本科教育为职业教育法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产物,是以高度抽象的一般规则来解决各种社会争议和矛盾。从事法律职业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规则,还要运用法律逻辑思维、法律价值判断、日常积累的法律经验去解决各种纷繁的社会争议。鉴于此,各国对从事法律职业都设有较高的准人门槛,即要通过专门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方能执业。可见法律职业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职业,它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就像医生职业有高度专业性要求一样。作为培养法律职业人

4、才的法学教育,就不能将法律职业与一般性的社会职业混为一谈,沿用社会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普通的教育制度去培养法律人才。法学教育不能仅仅是培养通用人才的通识教育,而应是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法学首先是一种职业知识所构成的体系,其收稿日期 2 0 2 3-0 4-0 7【作者简介】段春霞(1 9 7 8-),女,江西永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项波(1 9 7 6-),男,安徽桐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50波法学经济段春霞,项地方高校法字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次才是一种社会科学的一分子法学教育是职业型的教育,而不是通识型的教育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是一种法科职业能力的教育,而不是

5、把法学当作通识来教育。它是一种注重职业方法与能力的教育,而不是注重法律知识的教育。”1 总之,职业化的法学教育是中国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方向。(二)法学本科教育的大众化使其应为职业教育一方面,自党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方略以来,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日渐扩大,高校法学教育亦借此机会快速发展。截止2 0 1 8 年3月,全国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有6 2 7 所,在校法学本科生31 万余人 2 ,如此庞大的在校法科生人数,说明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对象已从少数精英向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发展,再延续传统的法学“精英教育”理念,对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来说已很难实现。作为回应,教育部2 0 1 8 年制定的法学本科

6、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明确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并将“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作为法学本科人才的能力目标之一,这为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向职业型变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社会必然需要精英型法律人才在各领域担当重任。然而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人才需求的不平衡,许多普通岗位需要大众化的法律人才解决日常法律事务,潜移默化提升周围民众法律意识。社会的转型,既需要精英法律人才领头,亦需要大量普通法律人才在各领域各行业推进进程。地方高校在培养精英法律人才方面,与“五院四系”相距较远,但在普通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法

7、学本科教育应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良好衔接,实现法学职业教育培养与法学精英教育培养的合理分工,从而实现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的转型升级。二、目前地方高校法学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目标错位自2 0 1 8 年教育部的法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施以来,各高校法学教育理念纷纷向职业教育转变。但不少地方高校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在制定法科生培养目标时仍秉持精英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型、精英型法律人才作为目标。现实中地方高校法学院系的高速扩张,使得法学人才培养已成规模化,要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精英教育,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学资源、

8、师资力量等无法达成这一目标。且地方高校之间在教育资源和特色、优势等方面均存在差距,校际之间没有围绕自身优势、办学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差异开展特色化人才培养。单一化的培养目标下,法科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不符合市场多样化法科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将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为法学职业教育,就是想解决法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目前来看地方高校的法学职业教育并未实现这一目标。(二)培养方案雷同不仅培养目标错位,在培养方案上不少高校的法学职业教育设置也呈僵化雷同状态。第一,课程体系设计僵化、雷同,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没有真正实现围绕职业能力构成的课程体系”3。因将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为“素

9、质教育和专业基础上的职业教育”,教育部对之前的“1 4门法学核心课程”模式进行了改革,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了“1+1 0+X类课程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这里的“1指“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1 0 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 0 门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X指各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专业必修课,包括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和财税法,“X的选择设置原则上不少于5 门。但不少高校的法学专业基本将上述课程都开设了,并51江西广播电

10、视大学学报2023年第2 期未体现办学特色。此外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多进行研究型知识传授,“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诸多误区,将法律条文的讲授当作教学的中心,把对规则的注释和案例的证成当成了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对考生的考察也以静态法律规范的掌握为标准。”4 法律职业能力中的核心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培养。第二,教学计划设置僵化、雷同。各高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基本都是大一大二主要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大三开始安排公检法、律所等单位实习,大三大四理论课程大多是选修课程,但是这时期法科生大都开始备考法考、研究生考试或公务员考试,大四下学期主攻毕业论文。专业实习时间短,作为职业能力训练的最重要环节

11、,其功能未得到凸显。法学理论课程设置与法科生要参加的各类考试联系不紧密,学生大都敷衍了事,进而法学专业理论知识也就谈不上有多扎实。第三,培养方案未按法律职业需求进行差异化分类设置。各高校未按照法律职业市场要求以及自身特色编制培养方案,大都参照五院四系的培养方案进行编制,培育的法科生在人才市场上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导致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需求的错位。法律职业虽是一个共同体,但共同体内法律职业还是有细分的,律师、检察官、法官、公司法务等在法律职业能力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即使是律师,非讼法律业务、金融法律业务、知识产权法律业务、涉外法律业务也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高校法学职业教育应当依据法律职业细分

12、的不同对法科生进行分类培养。(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之一方面,实务教育师资缺乏。近几年,因地方高校提升学校实力考虑,法学专业新引进教师几乎都是博士。但是高学历法学教师大都偏研究型,普遍缺乏法律实务经验,日常教学重法学理论知识传授而轻法律实务技能培养。课堂教学也是“灌输性”为主,学生掌握的是基本的法学理论、概念和术语,而非法律实务。确实,法律知识是法学职业教育的基础,但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如法律推论、调查取证、法律程序、信息检索、证据运用、谈判和沟通、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的技能未能得到训练的话,法学职业教育的目标依然是未达成的。另一方面,本科生导师缺乏。法律职业内部的不同需求,需

13、要对法科生进行分类培养。而分类培养的前提是法科生能明确自己将从事的法律职业要求。只有先让在校的法科生对自己的将从事的法律职业有明确的了解,学校和法学院制定的分类培养方案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但是目前高校大部分法科生刚进校对法律职业只有一个笼统的了解,对自己具体想从事的法律职业没有清晰认知。对未来发展的认知模糊甚至可能偏差,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学习行为,也就难以形成从事法律职业所需的知识架构和实践能力。这方面,就需要给法科生配备导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能力、兴趣所在,理性选择学校的分类培养方案。三、地方高校法学职业教育的改革实现路径(一)凸显法学职业教育理念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精英型法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

14、职业性法律人才。精英型法律人才能够担当社会转型的重任,引领法治建设;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可直接参与涉外交流;但这样的人才对天赋要求较高,培养周期也长,并不适合作为一般高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型法律人才是我国现在社会转型期以及人才市场上大量需要的人才。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需依赖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建设才能完成。相对于“熟人社会”中依伦理、道德治国的我国传统社会,现代“陌生人社会”更多强调理性、强调制度,需要一套法律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这意味着,现代“陌生人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有着内在的大量的需求。将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为法学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时代举措,其实质是通过

15、“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可见法学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法科学52责任编辑:钟晓红段春霞,项波地方高校法学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法学经济生的职业能力,法学教育因法律职业而起,并最终服务于法律职业。法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法律职业能力表述为“将专业理论与知识灵活应用于专业实务中的技能”,从该表述延伸出来,法律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法律思维和法律职业技能。高校法学职业教育重点应放在法科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法律职业人才,实现法学教育与

16、社会法律人才需求的对接。(二)制定差异化分类培养方案随着产业多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法律人才多样化需求出现,法科学生的就业随之出现分化。高校法学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标职业需求,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路径,设置差异化分类培养方案。1.在实施机制上,将培养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制定不同的阶段目标。大学前两年执行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法律职业共通技能课程的学习 5 。大学后两年按人才培养的不同类型执行类型化培养方案,重点开展法律职业专项技能训练。2.课程设置上,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育改革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课程改革上,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法治人才培

17、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应围绕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的课程模块。根据不同类型法律职业的能力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特定法律职业有什么样的能力需求,就针对性地训练什么样的能力素养。差异化分类培养模式适应学生对未来就业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强化学校师资力量1.实务师资方面。教师作为育人主体,其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为弥补专职师资队伍重理论轻实务的短板,不少地方高校组建了兼职师资队伍。兼职师资主要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务专家组成,例如笔者所在法学院就聘请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作为兼职实务教师,还与法

18、院、检察院和律所签订了实习培养协议。但是兼职师资数量占比小,日常授课也不多,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有限。今后,地方高校应多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的育人能力,一是加大兼职实务教师参与力度,在职业能力课程中实行1 名校外实务专家+1 名校内教师的双师模式,通过“双师同堂”课程教学的全程深度合作,提升专职师资的育人水平。二是建立专职教师轮训制度,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分批次选派专任教师到实务部门实践锻炼,通过轮训,提升专职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2.本科生导师方面。地方高校应在法科生入学后,为每一个法科生配备导师。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选课辅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就业意向,系统地选择适合自身的选修

19、课程。法学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司法系统、律师事务所、企业的法务岗位等,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法学院可通过分类培养让学生根据选择选修课程体系,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拟从事职业的法律职业技能,有利于法学毕业生更快进人职业角色状态,并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不断提升提供一个较为坚实的能力基础。参考文献:1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6.2程雪阳.培养德法兼修的法律解决方案供给者EB/OL.(2021-04-01)2023-02-14。中国法学创新网,http:/ 6 8 所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数据的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7(6):7 6-8 1.4纵博.法律方法教育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推进路径 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8(4):72-78.5涂富秀、陈笑霞.法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改进路径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 0 2 0,1 0(3):1 0 1-1 0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