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特点及措施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98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特点及措施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特点及措施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特点及措施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其承担的重任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储备力量。高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将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视为己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力量。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新疆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采用相关文献查阅与政策文本学习、调查问卷等方式展开研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着手,研究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特点,探讨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措施,通过研究试图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

2、养人”教育根本问题做出相关解释。关键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DOI:10.20122/ki.2097-0536.2023.09.024引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发展之基,是民族团结之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民族关系处理好、将民族的工作做好,是促进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的重要事项,这是关系民族发展、国家统一的大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一)中华民族共同体

3、的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是构成中华56个民族的内在统一性,突显出中华民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内在精神层面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使各族人民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共同对外造就了今日的盛世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两者属于局部与全体的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含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的部分民众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更加注重个体的利益而忽视大局观念,将个人利益放在主体地位,导致给中华民族的伟

4、大建设带来巨大的考验。中华民族具有一体性,民族具有多元性,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应该铸牢中华人民的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蓬勃向上发展2。二、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特点(一)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为的可塑性1.个体本身具有可塑性大学生通过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将理论用于实践中,形成自身的价值理念,是意志向行为的转化。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教育,促使大学生的外在行为发生改变,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意识与爱国主义行为相统一3。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存在可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通过人民的不断交流以及历史文化的融合下发展而来的,其具有可塑性、差异性、共享性,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反映思想,在实践中强化思想,也在实践中发展思想,只有正确的科学理论才能促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感受与理解。(二)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为的自觉性大学生个体的行为自觉性指的是大学生经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学习掌握后,将所学的知70 2023 年/9月刊 QIN ZHIEXPLORATORY RESEARCH 探索研究识自觉的、自然而然的转化为自身意志行为,将内部理论进行行为外化,并且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伟大使命以及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自觉性包

6、括自觉认识和自觉实践两个方面,自觉认识是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会自主性的进行学习探究,以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打下理论基础,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关注国际新闻、时事政治、国家政策方针、主动学习党的重要精神。这种行为层面的自觉性会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将其贯穿于未来的长期发展中。(三)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为的倾向性1.大学生交流的倾向性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高效,同时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大学生在交流交往中体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4。中华民族共同

7、体意识教育下的学生包容性和宽容性更强,大学生能够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与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2.大学生行为选择的倾向性大学生的倾向性选择与学生接触的社会文化、家庭成长背景等有较大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但也恰好说明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教育5。三、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措施目前新疆高校在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缺少实践指导。本研究面向新疆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向学校9个学院发放问卷,共收到5066份有效问卷,其中汉族2644人,少数民族2422

8、人。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高校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发展、国家安定有积极意义。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民族复兴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为己任,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期望。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规模庞大,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的团结有着重要意义6。因此,高校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当代大学生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理论武装,发挥思

9、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载体,是促进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的重要实现途径。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发挥好其政治引领的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问卷显示超过80%的学生能够回答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含义;有87%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融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为一体;超过86%的学生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和命运与共的理念;55.64%的学生是高度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调查的一半及以上的学生对中华

10、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悟还不够深入,“五个认同”树立的还不够牢固。调查数据更加说明高校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有关的重要讲话内容,掌握其中蕴含的实际意义,深入理解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与必要性。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应该持续性、长久性、多元化的将其进行到底,思想政治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二)积极开展“四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思想觉悟层面的提高,从而达成思想共识。“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经过百年奋斗历史才总结下来的成功经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

11、族共同体意识应该将“四史”的积极教育价值发挥到极致,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强化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高校应该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四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握当 秦智 2023年/9月刊 71探索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前大学生思想认知规律、话语体系特点,积极探索大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统筹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全方位、系统化开展,引导各族学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建设团结、文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青春力量。(三)推进文明校园建设高校应该将校园内的物质基础条件利用起来,

12、并且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元素,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效拓展多种教育途径以此来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使大学生在校园中吸收充足的养分,进而筑牢大学生爱国爱校的意识。要做好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例如,展示民族英雄以及重要学者雕塑或肖像、组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报纸、校园广播、校园公告栏等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教育主题宣传。学生社团是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开展民族团结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摄影展等多种社

13、团活动,举办“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融情结对”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多民族的文化,强调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以及价值意义。(四)铸牢团结协作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盛世局面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一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从历史中强化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取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尊重各民族之间平等的原则,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增强团结意识,形成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应该完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保障机制,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和温暖

14、,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四、结语高校不仅是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场所,更要承担起培养健全人格、塑造高尚品质的优秀人才的任务。高校应该结合学校发展的特点将党史教育深入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观、历史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命运共同体、为创建美丽家园提供优质人才力量。参考文献:1董晓绒.情感认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J.广西民族研究,2022(2):80-85.2张塬.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34).3彭继裕,

15、施惠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论域J.广西民族研究,2022(1):73-80.4曹庆傲.文化认同视角下铸牢大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J.教育评论,2020(3):54-60.5李海凤,卢林保.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4-36.6彩虹.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3):23-25.7吴灿.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管理路径分析J.成才,2021(23):3-4.基金项目:新疆工程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行状况与教育引导研究(项目编号:XGYJD2021Y03)作者简介:任真(1986.2-),女,汉族,新疆博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丽(1985.12-),女,汉族,河南上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库蓝巴拉提(1964.10-),女,塔塔尔族,新疆青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72 2023 年/9月刊 QIN ZH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