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别策划|细悟当三北精神”与蒙古马精神相遇文|实践全媒体记者梁利军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1978年,为了扭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危机,中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这是一个规划期限为7 3 年的工程。内蒙古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区域,工程范围覆盖1 2 个盟(市)1 0 0 个旗县(市、区)。截至2
2、0 2 0 年,内蒙古累计完成建设任务1.19亿亩,占全国2 5.1%,扛实了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三北精神”与蒙古马精神在勇担使命中相遇,我们用智慧和力量播撒绿色,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荒漠,用实际行动诠释实干与担当种树“种到”联合国。王果香的家乡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召乡,地处库布其沙漠边缘。上世纪9 0 年代之前,狂暴的黄沙像一匹野马在这里肆意地践踏、咆哮。王果香小时候常听爷爷说:“在明沙里种树,叶子掉下来变成肥料,土质就会变好,能多打一些粮食。”可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活下来的却没几棵,只好把绿色的希望寄托在王果香兄妹身上。爷爷给他们起的名字也都与树木有关,王果香的哥哥叫王果绿,
3、姐姐叫王果梨王果香栽树爱树,走上了自己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业一为绿色奋争。一直做,坚持做,王果香凭着执着和顽强,“一根筋”地将种树进行到底,硬是带领乡亲们在寸草不长的黄沙之中营造了一片绿洲。时间不语,却把答案写在大地上。没人说得清王果香和乡亲们洒下了多少汗水,但人们却清楚地看到了那累累的战果:全乡耕地面积由3 万亩扩展到1 6.9 万亩,粮食亩产由2 0 0 公斤提高到5 0 0 公斤,人均收入达3 3 0 0 元。王果香也以中国唯一一名非政府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8 次政府间谈判会议治沙自有后来人。2013年,“9 0 后”李相儒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亿利集团,成为
4、新一代治沙人。作为亿利集团沙漠研究院植物所所长,李相儒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实验室中研究各类种质资源李相儒出生在库布其沙漠边缘,儿时记忆中的家乡,风沙肆虐,漫天黄沙。也正是因为生活在艰苦而又贫疗的环境中,李相儒从小就对植物感兴趣。读大学时,他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2013年,李相儒回到库布其,开始了一份最难“回本”的工作,和沙漠化斗智斗勇在库布其种质资源库,李相儒和同事通过引种化扩繁等科技手段,保护和培育了1 0 0 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种质资源,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402023年第7 期总第1 4 5 9 期源库。防沙治沙路上,像李相儒这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三北
5、精神”与蒙古马精神在不畏艰辛中相遇,我们靠着吃苦耐劳的韧劲、一往无前的干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勇气和毅力,与狂沙抗争,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一直做、持续做,十分重要。“治沙愚公”李建国的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地处毛乌素沙漠北缘。以前那里多是沙子和石头,几乎寸草不生。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上世纪8 0 年代开始,李建国一家就在自家承包的地上种树。“因为沙子在走”,跟着风走”,所以种啥都不活。”李建国回忆说。直到后来开始放沙障、种固沙植物,情况开始好转。再后来在固定住明沙流动后,李建国又在树下种上了
6、杨柴等植物。从开始治沙到满眼绿洲,做对了的事坚持40多年,他家的3 0 0 0 余亩沙地彻底被李建国征服了。“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小风眼难静,大风活埋人。”这是上世纪5 0 年代初,内蒙古口县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口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杨力生,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从1 9 5 0年起,杨力生发起了一场持久的人民义务治沙战争。1958年,3 0 8 华里防护林建成,沿黄河西岸筑起了2 0 公里防洪堤,基本上根治了流沙和水患对农田和家园的侵袭及破坏。坚韧的“治沙精神”犹如沙生植物一样扎根土壤,深入人心沿着杨力生书记的足迹,口县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的热情从未停歇过。经过7 0 多年
7、的科学探索实践,口县形成了“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光锁沙”的系统治沙创新模式,先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为2 1 0万亩的乌兰布和沙漠披上了绿装。生态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治沙,也要治穷,让沙里产“金”。在阿拉善盟,全力建设梭梭肉蓉、白刺锁阳、黑果枸杞“三个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形成一条集肉蓉、锁阳和沙地葡萄、黑果枸杞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范茫大漠建起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全盟3万多户农牧民受益。在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以及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等适宜发展新能源的地带,推行光伏治沙“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模式,不仅实现了“双碳”目标下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建设的完美结合,也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北精神”与蒙古马精神在久久为功中相遇,我们以滚石上山的精神防沙治沙,使黄沙变绿洲、独木成林海,努力为祖国北疆构筑起一道亮丽的绿色长城。百战黄沙穿绿甲,不退沙魔誓不休。当“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相遇,我们勇担使命,守护家园、战黄沙,努力扛实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当“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相遇,我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一往无前,努力书写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巨变。当“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相遇,我们久久为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努力创造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责任编辑:李贵文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