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五 数控线切割加工的表面粗糙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指标;
2.通过试验,认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3.掌握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和选择方法;
4.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数控机床操作规程进行上机操作。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指标主要包括切割速度、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电极丝损耗等。此外,放电间隙,加工表面层变化等。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加工参数、切割速度等。高速走丝切割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一般为0.63~1.25um,低速走丝切割的表面粗糙度值一般为Ra值0.3~0.8um。
1.峰值电流is :是指放电电流的最大值,它对提高切割速度最为有效。增大峰值电流,单个脉冲的能量增大,切割速度提高,但表面粗糙度差,电极丝的损耗也随之变大,容易造成断丝。
2.脉冲宽度Ton:在选择电参数时,脉冲宽度是首选。脉冲宽度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脉冲宽度的大小标志着单个脉冲的能量的强弱,它对加工效率、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在其它加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切割速度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而加快,但是,脉冲宽度达到一定高度使电蚀物来不及排除,会使加工不稳定,表面粗糙度变差。对于不同的工件材料和工件厚度,应合理选择适宜的脉宽。工件越厚,脉宽应相应的增大,为保证一定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以机床进给均匀和不短路为宜。
3.脉冲间隔Toff:其它参数不变,缩短相邻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即提高脉冲频率,增加电蚀次数,切割速度加快。但是,当脉冲间隔减小到一定程度后,电蚀物来不及排除,形成短路,造成加工不稳定。加大脉冲间隔,有利于工件排屑,使加工稳定性好,不易短路和断丝。切割厚工件时,选用大的脉冲间隔,有利于排屑,保证加工稳定性。
4.走丝速度:走丝速度以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表示。一般走丝速度根据工件厚度和切割速度来确定,最大走丝速度随着工件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5.进给速度:进给速度太快,容易产生短路和断丝,加工不稳定,使切割速度反而降低,加工表面发焦呈褐色;进给速度太慢,会产生二次放电,使脉冲利用率过低,切割速度降低,工件表面的质量受到影响;进给速度调得适当,加工稳定,切割速度高,可得到很好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
综上所述:由于切割速度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工艺指标,所以必须在满足工件的切割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前提下,提高切割速度,即选择合理的电参数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现场调试,自动方式运行。
实验步骤:
1.安装工件;
2.编制简易数控加工程序并输入系统;
3.调整加工参数及切割速度;
4.试切;
5.检验;
6.填表记录。
四、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具
1.配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三台;
2.配备钼丝若干;
3.夹具、工件多套;
4.游标卡尺、检验工具。
实验数据记录表
班级: 组别: 姓名: 指导教师:
工件材料
峰值电流
脉冲宽度
脉冲间隔
进给速度
粗糙度
直线
圆弧
日期:
实验结论:
1.实验材料
2.最佳方案
评分意见
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