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光的干涉
一、选择题
1.用两个红灯泡照射白墙,在墙上看到的是 ( ).
A.明暗相间的条纹 B.彩色条纹
C.一片红光 D.晃动的条纹
解析 两灯泡不是相干光源故现象为C.
答案 C
2.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 ( ).
A.两列光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暗条纹
B.两列光波峰和波峰重叠处出现亮条纹
C.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某处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
D.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解析 两列光的峰—峰相遇和谷—谷相遇都是亮条纹.从空间中一点到两光源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该点出现亮条纹;若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为暗条纹.
答案 BC
3.图13-3、4-12
如图13-3、4-12所示是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此时刻,介质中A点为波峰相叠加点,B点为波谷相叠加点,A、B连线上的C点为某中间状态相叠加点.如果把屏分别放在A、B、C三个位置,那么( ).
A.A、B、C三个位置都出现亮条纹
B.B位置出现暗条纹
C.C位置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要由其他条件决定
D.以上结论都不对
解析 在干涉现象中,所谓“振动加强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该点的振幅是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而不要理解为该点始终处于波峰或波谷,在某时刻它可以位于平衡位置(如图中C点).所谓“振动减弱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该点的振幅是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则该点始终在平衡位置.对光波而言,该点是完全暗的.
答案 A
4.图13-3、4-13
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如图13-3、4-13所示),双缝距离为d,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为l,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屏上可以见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关于干涉条纹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屏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干涉条纹将变得不清楚
B.若将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干涉条纹仍是清晰的
C.若将双缝间距离d减小,像屏上两相邻明条纹间距离变小
D.若将双缝间距离d增大,像屏上两相邻明条纹间距离变小
解析 不管屏向左,向右移少许,l≫d条件仍成立,屏上仍有满足明暗条纹的条件,A错B对;由公式Δx=λ知C错,D对.
答案 BD
5.图13-3、4-14
某同学利用如图13-3、4-14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等 D.阳光不能作光源
解析 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做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
答案 B
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单缝宽度为h,双缝间距为d,双缝与屏距离为l,应采取下列四组数据中的哪一组时,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条纹( ).
A.h=1 cm,d=0.1 mm,l=1 m
B.h=1 mm,d=0.1 mm,l=10 cm
C.h=1 mm,d=10 cm,l=1 m
D.h=1 mm,d=0.1 mm,l=1 m
解析 根据Δx=λ可以得知,当d较小、l较大时,干涉条纹间距明显,由此可以排除B、C项;由于干涉光束是同频率的,故光束宽度要小,才能得到同频率的光,则排除A项,故选D项.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