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与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40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与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与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与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作探讨22就业与保障2023.7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与路径探索文/何佳宁 朱诗芳 吴治洋 张玉 陆志炳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和拉近社会距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与就业协同育人机制、组建强化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育人队伍、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等思路和方式,不断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路径探索近年来,我国高校

2、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1158 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各行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毕业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高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创新创业教育进程及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

3、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具体做法。2018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必修课,同时也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方式做了进一步深化改革。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今,在国家的全面部署下,高校作为培养

4、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不断积极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合政策支持、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课外实践、竞赛活动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融合,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从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二、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一)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观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理想意图与思想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1。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将对其今后择业和就业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面对新形势下复杂且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

5、业观往往存在就业动机不明确、就业认知较滞后、就业价值偏实用主义、轻视社会需求的问题2,并由此产生一系列非理性就业观,如过于追求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眼高手低就业观、一心只想找“铁饭碗”的片面就业观、“等靠要”的“慢就业”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提供正向引导和有效帮助。基金项目:1.云南农业大学 2019 年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大学生专业竞赛及创新创业活动对提升就业质量的研究”(2019ZD04);2.云南农业大学 2023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基于学科和双创竞赛对工科类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研究”(JGY2023041)。23就

6、业与保障 2023.7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技能的大学生3。因此,经过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等过程,将不断引导学生把被动的就业择业观转变为主动求职或自主创业的积极主动就业观。此外,在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通过搭建学生与社会、行业、企业的沟通桥梁,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最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理性、正确的就业观。(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只有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关研究表明,创新创

7、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戴丹认为,创新创业竞赛能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概念,具备较强的危机和竞争意识4。曹珂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及个人理想5。赵向威认为,高校的日常教育往往更加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传统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会让学生失去原始创新动力,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能让大学生尽早地明确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就业竞争及发展中获得更多机会6。当前,社会和行业发展都迫切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通过创新创

8、业教育、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和训练项目,能将大量的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能将眼光从书本知识拓宽至关注社会热点、行业动态,了解科技应用前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此外,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造的竞争环境中,能让大学生直面行业与社会的考验,尽早地树立危机感与竞争意识,锻炼较强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从而在今后激烈的择业环境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三)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拉近社会距离在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普及之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往往局限于招聘会、企业实习等方式。就业视野和信息来源渠道也较为有限,从而致使一部分拥有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未能获得更适合自

9、身发展的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比赛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能够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宽就业视野和渠道。相关研究表明,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的毕业生,能获得更多求职机会。例如:广东工业大学调查表明4,部分企业在创新创业比赛时,会提前进行人才选拔,并为获奖选手提供面试机会。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锻炼,能进一步走进企业、接触社会,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择业方向。如今,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背景

10、下,对于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大学生,可以在国家、社会、高校、企业的支持下,通过创业教育培训,结合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简化申请程序等利好条件,获得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在创业过程中,团队的构建和发展能为更多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与岗位,形成创业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三、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的途径探索(一)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适应人才发展与就业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在不断接受传统通识课程和专业学习基础上,获得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观念、理论,得到实践方面的教育培养。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融入

11、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合理、缺乏实用性等问题。因此,需要从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实践应用等方面不断优化和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如通过设置更加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开展与专业和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活动竞赛、吸纳行业企业人才参与课程教学、实践培训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大学生从思想、理论、实践层面都得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培养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此适应就业和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二)构建创新创业与就业协同育

12、人机制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价值创造者的必由之路,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就业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存在授课体系相对独立、内容交互不够深入的情况。因此,高校在育人体系的构建中应不断加强在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一是从课程体系、实践培训等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参与中既能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思维方式,又能综合性地获得就业观念引导和实践技能;二是要加强创新创业与就业团队构建,一方面应鼓励具备良好创新创业素养和就业观念的大学生创建合作

13、团队,另一方面应与社会优秀创业团队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工作探讨24就业与保障2023.7大学生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建设成效;三是要深化各方合作交流,探索协同育人方式,积极推动高校、企业、社会等各方的交流合作,通过建立和丰富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行业专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等方式积极调动各方资源,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路径,共同打造创新创业与就业协同育人平台。(三)强化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育人队伍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当前许多高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师

14、资队伍力量明显不足,缺乏系统培训的专业化、职业化、特色化人才队伍。为进一步满足实际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更好地适应高水平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就业的要求,首先,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指导,优化组建创新创业专职教学人才,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实训技能;其次,应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与就业课程评价机制,客观有效地评价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应不断尝试组建“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高校”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交流合作模式,更加充分地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将单一的高校主体育人转变为组建多方位联动的育人队伍进行育人,通过外聘校外专业人才、校企人才共育等方式进一步展开高校与多方主体

15、的交流合作,在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的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资源,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四)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开拓毕业生就业新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新产业、新模式、新行业,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新型材料等领域都有了飞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就业市场与需求,如互联网领域的云计算工程师、项目数据分析师,健康养老领域的社区家庭医生、养老护理员,绿色环保领域的碳排放管理员等新岗位。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领域:一是要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课程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尤其需

16、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关键核心产业和技术,依托学科专业特色优势进行人才培养,在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式,也能更好地满足国家产业升级需要。面对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变化,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寻找产教融合突破点,从体制机制、教学体系、资源共享等方面,构建教学实践与产业联动、人才培养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模式,不断加强高校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度,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有效推动高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发展。四、结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7、的需要和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育人队伍、加强协同合作、拓宽教育领域等路径,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在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不断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参考文献李颖.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D.河北:河北大学,2021.董世洪.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其教育引导以浙江大学为例 J.浙江社会科学,2022(10):149-154.时香丽.高校双创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观中的价值与实现 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10):40-43.戴丹.创新创业竞赛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6):98-99.曹珂扬.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9):61-63.赵向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措施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7):193-194.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