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饮食器具看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审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06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饮食器具看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审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饮食器具看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审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饮食器具看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审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饮食器具看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审美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作者简介:郭天元女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生从事器物设计史研究 :.田龙过男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郭天元 田龙过(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 陕西 西安)摘 要:饮食器具是饮食活动中重要的物质文化之一秦汉时期的饮食器具是当时社会审美追求、文化习俗、工艺技术、社会功能等精神和物质文化的具体表现 秦汉时期对饮食器具色、形、意三个方面的审美追求体现着时代的社会文化色彩与饮食审美享受在饮食器具的纹饰图案、造型功能以及搭配使用上也展现出该时代个人、社会、自然以及民族交流

2、中所蕴含的“和”文化关键词:饮食器具秦汉时期审美趣味社会功能饮食文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器物是人类历史的一种物化呈现真实且客观地标识了不同时期民族的文化特征 作为生活艺术和实用艺术器物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具有实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功能 一些研究学者甚至认为人类原始文明的呈现是由其造物活动所推进并决定 在人类生存和生活中饮食无疑是最基础的物质条件“人们享用食物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每个人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等饮食消费活动背后都有着宏大的社会背景”在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流变中饮食器物伴随着人类饮食活动的发展由单一的实用功能向多样化的装饰性转化从简单的生产、生活

3、工具成为了生活艺术品 由于“饮食”这一最基础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以及中国古代特殊的丧葬文化各历史时期所遗存下来的相关器物数量大、种类多它们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向后人展现了各历史时期权贵社会和百姓生活的真实样态 饮食器物不仅是被人们“役使的工具”和生活艺术品更是作为载体展现着民族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文化秦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特别是疆域广阔、社会稳定且充满活力的汉王朝在物质生产、生活上相较之前得到了极大发展“饮食观念的文化整合和生活方式的高度农业化为中华饮食美学观念、风味、习俗和品尝享受食物的生活态度奠定了基本的框架结构”从历史典籍、汉画像、汉赋中可见秦汉时期宴飨之风盛行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饮食

4、水平而其中造型别致、材质多样、功能齐全的饮食器具更是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追求的体现 饮食器物:饮食文化的物化产品饮食文化包括食源的开发、饮食器具的发明创新、饮食的消费与服务、饮食礼仪制度以及饮食与文学艺术、养生、宗教等方面的结合 其中饮食器具的生产制作和创新设计是饮食文化重要的物质基础 作为物质文化范畴饮食器具的取材质地、造型纹饰和工艺制作等都为了满足“吃”这一生命本然欲 虽然饮食活动直接发生于人类的味觉但它同时是由人的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完成的审美盛装珍馐美味和仙露琼浆的饮食器具正是通过其物质特性服务于人类文明的饮食活动食物与盛食器在颜色、造型上的搭配积极调动着饮食者的视觉感官

5、体现着中国饮食文化的趣味化追求 汉书贡禹传载:“臣禹尝从之美食研究():东宫见赐杯案尽文画金银饰非当所以赐食臣下也”秦汉漆器和金银器的制作条件与工艺相对成熟除了早期素黑漆器和简单大气的图案纹饰外继承并发展了战国时期的贴花、镶嵌等制作工艺大量色彩绮丽、造型精湛的饮食器具出现在王宫贵族的食案之上与所盛之美味珍馐共同调动起食者的视觉器官 另外中国饮食器具在装饰造型上多赋予美好含义的文字图案秦汉时期的漆器耳杯和食盘(图)上面除了注明量与所属主人外还刻有“君幸酒”“君幸食”等字样尽显主家招呼客人吃好喝好的热情秦汉时期盛食储物器具较为低矮设计者在食器上还画猫以作警示以防鼠类动物偷食狸猫纹漆食盘也随之蕴含祛

6、鼠灭害、满足储蓄的象征意义这是汉代人对于生前死后丰裕富足的祈盼 同时秦汉时期器物的制造和使用受到“大一统”环境的影响呈现出高度的政治化一些饮食器具被从实用器具中分离出来向精神产品转化作为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或赐或赠在饮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食材的禀赋与器合二为一无论是在厨房烹制中还是设宴飨客觥筹交错时已然不同于动物或原始时期人类对于食物本能的掠取和果腹而是在获取生理满足的同时唤起更深层次的审美感知、想象与情感理解图 马王堆汉墓出 土的“狸猫纹漆食盘”图片来源: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对饮食器具材质、造型等功能上的讲究同样需要满足饮食者的触觉体验 烹煮器具结构设计的牢固度、稳定性和操作

7、感都影响着调“味”的过程甚至最终“食味”的形成 盛食器的质感、肌理以及审美心理“适人性”设计都能给饮食者以真实的触觉感受人们能否顺利完成饮食活动并获得舒适的饮食体验都涉及饮食器具造型功能的设计制造 秦汉时期的制造业和农业水平相较于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饮宴活动增多从汉画像中可见宴饮中人们常席地而坐且重大的盛食器多置于席外食物摆放的几案也较低饮食器具的设计制造要更利于饮食活动的开展因此盛食器和盛饮器多腹鼓且偏低圈足较高便于蹲起时操持和盛取 兴平茂陵陪葬坑曾出土承杯的鎏金铜座(图)虽然所承之杯朽失不存但从铜座的造型尺寸可知耳杯体型较大不易持举鎏金铜座并非仅仅为了装饰更主要的是适配席地而坐形成的几案低人

8、高的饮食位置所承耳杯多漆器色彩装饰不仅在视觉上给食者以美的享受而且几十道的漆器工艺让耳杯相比于之前拥有更高的质感因此在手感上能让食者拥有更好的体验图 茂陵出土的西 汉“鎏金银铜漆耳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茂陵博物馆饮食活动中人们“吃”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的过程是诸多感觉器官在共同发挥作用 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所呈现出的高度政治化就需要作为物质产品的饮食器具与之相适应来满足生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的需求 讲求包括器具在内的饮食和谐能够让食者在完整的触感体验之中达到身体性的接受需要风俗习惯、审美文化、伦理观念等诸多精神因素的参与这些精神因素也构成了秦汉时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这些精神文化的重要物化产品之一

9、就是饮食器具 秦汉饮食器物中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对于饮食文化生活美感的理解和追求与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信仰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从艺术、思想和哲学等高度来审视、理解、追求“吃”这一物质活动 秦汉时期的饮食器具作为饮食活动中重要的物质产品与食材配合充分发挥其物质特性对饮食器具色、形、意三个方面的审美追求体现着秦汉时代的饮食审美与社会文化色彩 视觉上的装饰之美饮食器具决定了食物的呈现方式 饮食文化中对于食物外在美的追求多指食物悦目爽神的颜色润泽其中包含食材的自然本质和加工搭配的协调美对饮食器具而言则是强调饮食器具材质的本色之美和纹饰之美即天然色彩和人工装饰“朴散则为器”是对于制器选材“朴真”之性的强调秦

10、汉饮食器具的制造与烹饪食材一样都注重对自然材料的挑选与打造发挥其本身的特性作为实用品的“漆器”生产历史久远也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之一的饮食器具 中国古代多地盛产漆树将打造好的木器涂上生漆均取材于两者的自然之性后有在漆中加入矿物质使器具呈现各种色泽光亮的颜色漆 髹饰录 中说“质为阴”有注“纯素无文者属阴以为质”这类漆 年 第 期美食研究第 卷 总第 期器通体光素一色色彩就是其本身的质色 无论是从触感还是视觉上都增加了食器的光泽度和圆润感食用者在生理得以满足的同时也便于使用古人已然对漆器食具有了较高的审美意识“材有美工有巧”秦汉漆器食具的色彩组合丰富由人工完成带有装饰性色彩组合的搭配也丰富起来多样

11、且精湛的装饰工艺与技法让漆器食具的风格更显大气宏丽秦汉时期冶铁业、手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器物刊刻水平的提高都为饮食器具的生产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 以漆器为代表器具制作的过程有了更加明确细密的分工生产效率和制作水准大大提升出现了更多成套的组合食具 西汉桓宽用“一杯棬用百人之力”来描述官营手工作坊生产的漆器食具人工对器具装饰有彩绘、贴金银、镶玛瑙、鎏金等等 秦汉器具彩绘镶嵌工艺进步注重色彩搭配鲜艳华美成为饮食者高贵身份地位的象征器物装饰的美感能够让饮食者在视觉上得以满足从而唤起内心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又作为食物媒介传递着饮食者的情感和意识 阴阳五行、神仙方术和谶纬等思想观念渗透在秦汉人的生产

12、生活中影响着秦汉造物活动和审美观念甚至是艺术创作的整体风貌 这一时期饮食器具的彩绘纹饰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极具鲜明统一的风格和时代特色 汉代饮食器具上多动物、植物和云气纹样在真实参照物的基础上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将动植物特性与器物结合展现出整体的和谐一些动物的尾部及躯体大幅度弯曲、夸张图案中的动物被云气或蔓草纹样簇拥环绕气扬流动、自由奔放富有韵律感和平衡感许多具有祥瑞寓意的动物和神话传说内容也出现在器具彩绘的纹饰之中 从上层权贵到底层百姓对于升仙不老和祥瑞灾难的预示有着强烈的追求这与汉代流行的神秘气化论有着很大的关系人们把对宇宙生成、自然认知、升仙不老以及祥瑞祈福都具化到对食材本性、味性的把握以及

13、饮食器具形和色的创造上“装饰之美”的饮食器具不再仅是装盛食物的载体而是通过饮食来表达秦汉人对宇宙人生、自然万物的审美体验与想象以及心理期待的一种载体和呈现 满足使用的功能之美当代美学家李泽厚提出“功能美”一词认为要尽量服从、适应和利用物品本身的功能结构来作形式上的审美处理重视物质材料本身的质料美、结构美尽量避免作不必要的雕饰、造作这虽然是现代美学才明确提出的概念但人类必然是以功利观点观察事物现象的从造物之初就享受着实用品的“功能美”先秦时期的器物制造首先强调“实用性”对实用的追求在规范着造物者行为的同时也影响着造物思想的演变传承秦汉延续了先秦时期的造物思想并不断发展吕氏春秋中“物以致用”的设计

14、原则指出器物制造要利人、利国遵循自然法则追求天人合一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提到“工无淫巧其器完而不饰”强调工匠切勿追求精致而无益的技艺和器物对器物的制造要以功能完整为前提而不追求额外的修饰 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是了解东汉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其务本篇中对工匠提出了“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的要求秦汉时期是一种以实用功能为主的造物审美观饮食器具是与人们肢体肌肤接触最直接和紧密的生活实用品对饮食器具的审美感受和创造是建立在满足使用功能基础上所产生的 与先秦相比秦汉时期的上层贵族有了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饮食器具在造型装饰等视觉审美形式上更成熟、工艺日趋完善、类型更加多样 开疆拓土、宴饮成风的秦汉帝国对于饮食

15、器具的形制功能也有了新的要求形式上的创新是为了发挥新的“功能之美”适应饮食者所处的空间场景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与满足 因此秦汉时期出现了大量造型精巧、整齐系列的组合食具以及一些适应于饮食方式的食器造型都具有该时代的风格特征满足了饮食者在使用上所追求的功能之美吕氏春秋周礼等书籍中记载中国古代常以酱、盐等作为肉类食品的调味品 在秦汉贵族阶层的饮食结构中有各种肉类多用“烹煮”和“炮烤”的制法盐铁论散不足记载“燔炙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橙枸鲐鳢醢醯”濡肉时需要用调味品和之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调味品共九类十九种五味俱全 这些调味品放置染杯之中下设染炉可对杯内食物煎制加热 染器的形制与耳杯相似尺寸比例根据秦

16、汉时期的“分餐制”以及矮小的食案几而设计制作一般容量为 与染炉一共高不过 小.巧玲珑可直接放在食案上使用 如图 所示染杯大多横出长柄方便人们拿取染炉上会有很多镂孔便于燃料的烟气散出造境似与烟雾袅袅飘散的汉代熏炉一般也有在炉身铸有仪态生动的四神纹一些染器下部还有承接炭灰的盘避免炭火坠落烧坏案几 山东临淄齐王陪葬坑所出土的一组染器中染杯中部还带有箅子用来过滤掉调料的残渣避免肉食沾上而影响口感图 汉代 错金银染器图片来源:汉阳陵博物馆提供饮食器具的形制还需要适应饮食空间的使用而设计要方便秦汉时期征战四方的军旅环境以及奢靡的宴飨活动一些设计精巧的食具以组合的方式在汉代大量出现现收藏于长沙简牍博物馆的西

17、汉云纹漆具杯盒可盛放十个耳杯五枚为一组方向叠放将第六件耳杯的双耳设计成三角形使与之相对的耳杯不相抵牾十个耳杯扣合紧密、中无间歇 秦汉饮食器具的形制设计不仅讲求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注重食者在享受食物过程中多方位的审美感受 象形寓意之趣的追求“制器尚象”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饮食活动中就有大量的像生形器即模拟动物、植物等其他自然形态造型的器具这些饮食像生形器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内涵 秦汉时期的饮食像生形器是实用品与艺术品的有机结合器具造型与纹饰都充分体现着该时期的风俗信仰以及饮食审美趣味秦汉时期盛行的阴阳五行、气论、谶纬等对该时期的饮食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社会思想对饮食意识

18、形态所产生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秦汉饮食器具的制造和使用之中 秦汉时期人们对于长生不老、求仙升仙有执着的追求在故事中常以三神山(蓬莱、昆仑、瀛洲)为地点认为是仙人所居之处取博览三山之寓意制作“博山”但这种“博山式”绝不是香炉所专有在秦汉时期也常见带有博山式盖子的陶奁用来贮存美酒和食物如汉阳陵等多处汉墓出土的黄釉陶奁多筒式体博山炉形盖底部为三只熊形矮足博山图式不仅有长生和求仙之意也用作明器以表达死者借助山岳通往天界的愿望 秦汉时期的人们把信仰追求融入到饮食这一日常活动之中同时又把饮食活动中的各类物质产品以诸多形式进行陪葬这正是秦汉人们对世间美好的留恋和升仙愿望最直接的表现封建王朝的像生形器的制造并没

19、有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宗教色彩的淡化而消逝则是在象形寓意的设计上更加讲究生活实用和艺术趣味的结合 秦汉时期饮食像生形器的造型更加突出模仿自然物的动态美并且将凤鸟朱雀、雁鱼鹤龟、麒麟龙虎等相禽瑞兽成为表现题材进行模仿制作 秦代的彩绘兽首凤形漆勺(见图)将实用的图 秦代“彩绘兽首凤形漆勺”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提供木胎漆勺与神奇的凤鸟造型合二为一以勺体为凤体以勺柄为凤鸟的长颈以柄首为凤首在勺体与勺柄的对称部位雕刻出凤尾勺体内红外黑在凤颈与凤尾都用红彩与褐彩绘出凤的目耳鼻口和凤体羽毛 秦汉时期的饮食器具象形而适用无论是模仿神鸟仙鹤还是温顺敦厚的家畜在“天人感应”和谶纬神学的影响下人们给这些自然事物赋

20、予了丰富的寓意将这些祥瑞之物巧妙地转化在饮食器具之中来寄托对吉祥美好的祈求以及幸福生活的向往 秦汉饮食器具艺术的文化特征 “和中有礼”的饮食教化“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诸多汉画像中所绘的宴饮飨食活动中的铺筵加席场景食者都是席地而坐樽置于中间、勺置于樽内由侍从盛取而一些较小的餐具则根据所盛之物摆放于用餐者跟前 因此这些饮食器具的尺寸比例需根据用餐者的生理特点、使用要求与饮食场景进行设计既要符合秦汉时期的就餐礼仪规矩以方便拿取和使用也要让使用者在目光所及之时欣赏到饮食器具的造型与装饰之美体验到饮食的味外之趣 秦汉饮食器具大多素面崇简一些青铜器及陶器等器具也多在铺首、钮、足等实用附件部位铸装饰纹样考虑

21、到饮食者跪坐的姿势在器具适当拿取与可视的位置凸出装饰“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使汉人看到的多是器型的上腹、口及肩部区域因而装饰构成常在器物的显著部位组织繁杂 年 第 期美食研究第 卷 总第 期的图案”另外秦汉时期的饮食器具制造与先秦一样有着严格的规范标准饮酒进食的量以饮食器具所承载的容量为参考大量烹饪和盥洗用具的出土也可见秦汉时期注重饮食卫生与健康这些以符合人的尺度制造的饮食器具让饮食者调动起多方位的感官享受饮食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幸福和谐 器具尺寸比例的设计成为人与食材、人与器物、人与人之间实现“和”的重要媒介亦是交流情感最直接的纽带秦汉时期虽不再是先秦泛政治化的饮食文化但承袭先秦礼制调和

22、之味、器物使用、食材、食俗等都成为教化制度的一部分和饮食教化的基本内容藏礼于器在饮食器具中尤其体现出“和中有礼”的时代特征 史记中记载:“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适宜物有节文”秦汉饮食随之呈现出政治化、伦理化的特征礼乐文化在汉代获得了自先秦以来的又一次鼎盛发展 在饮食器具的制作和使用上遵循相应的社会尺度来规范食者的行为和心理有利于家族管理、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国家稳定 饮食器物能够彰显食者的政治身份维护统治阶级和社会秩序稳定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西汉盛酒具与挹酒具的使用者身份等级都较高级别越高数量种类越多、装饰越精致 潜确居类书曰:“壶周制也而方圆有异

23、 凡燕礼与大夫射卿大夫则皆用方壶士皆用圆壶”秦汉的壶也有“钫”“锺”两种形制用方和圆来显示等级的上下尊卑从各地墓葬出土的“钫”也可反映秦汉时期严格的等级观念 作为方型壶的“钫”虽横切面均为方形但其器颈与腹部之四棱呈弧线方中有圆的器型呈现出一种平稳、协调、对称的感觉连接部位流畅生动而不奇异、庄重饱满正是儒家思想中追求的“中和之美”秦汉宴饮讲究食者器具的摆放以及饮食器具与身份的相配通过食器的“和中之礼”明贵贱、辨等列将礼仪教化践行在饮食活动之中 器具中的“自然和谐观”中国古代把天地万物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不同历史时期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虽各有异但都认为一切人事应顺乎自然规

24、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秦汉之际哲学思潮互相激荡仍是一种强调天、地、人相统一的思维模式这也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性思维方式 尤其两汉时期以经治国、“天人合一”的系统自然观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同“天人感应”神学体系的构建使得天道与人事牵强比附阴阳五行、谶纬思想盛行人们多用祥瑞或灾异来表示愿望或谴责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日常之中饮食器具上表现也十分明显先秦时期的宇宙观将“色彩”纳入了阴阳五行学说之中色彩与五行相连构成宇宙基本的元素另外将人比德于自然用自然物来比拟社会美儒家用色彩来对应人的美德品格这都对秦汉时期造物装饰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汉出土的饮食器多为陶器、漆器、青铜器以五色多见“秦尚黑”

25、“汉尚赤”南赤北黑黑、红都是正色属尊贵之色如秦汉饮食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漆器 不仅是红、黑二色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而且五色所体现的宇宙观以及儒家色彩象征观念都体现在饮食器具上且长期占据稳定地位饮食器具的色彩装饰并非是单一的“求同”而是强调“每一方都在自身所应有的限度内充分发展从而使事物在和谐统一中获得发展”除了色彩之外在造型装饰上多见日常生活中的畜禽野生动物以及人们崇拜的动物神 远古时期人类早已把天象赋予人、物或者神话形象二十八星宿体系的形成更是让“四神”成为了人们的神灵信仰随着秦汉时期五行阴阳学说、神仙等思想的流行野兽、神话动物等被赋予了更高的神性动物神“镇四方、避不祥”的守护职能受

26、到重视四神与四季、四色相配在饮食器物上诸多体现羽人、狩猎、鸟兽、流云以及各种几何形纹都是秦汉各类饮食器具上的代表纹饰云纹中常有鱼鸟、飞虎、奔鹿等穿插其中动物也多有羽翅(图)尤其汉代的造物工艺并非追求对动物自然样式的呈现而是通过写实的手法夸张地、更具美感地展现动物特征动静相宜 秦汉的统治阶层借天地自然来主张其政治思想以利君主统治大众也将心理需求和生活愿望寄予在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上统治者注重遵循自然规律使得阴阳协调万物有序从而符瑞降临天下太平白虎通德论封禅中就有“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 白虎到 狐九尾 白雉降 白鹿见 白鸟下”便是统治者的仁德惠及于鸟兽的表现同样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结果 秦汉五行学

27、说的理论提升对于包括饮食在内的“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物质、时间、空间等方面寻求食物、食味、食境、食具等诸多要素的协调这些不仅是物性的相抵相融也是宇宙万物各种关系的平衡后展现的秩序和统一秦汉时期是将和谐观念真切地应用于饮食活动之中图 西汉“彩绘 龙虎纹陶壶”绘有奔腾状青龙、朱雀、白虎图片来源:中国 国家博物馆提供 器具中的饮食文化交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历了先秦长时间的民族融合到了秦汉已经形成了庞大且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除了汉族之外这一时期境内的少数民族有聚居北方的匈奴、鲜卑、乌桓等西部的羌、氐以及南方的“百越”和西南夷也相应形成了农耕文明、游牧生产、渔猎采集以及多种经济并存的社会生

28、产生活方式 各民族的饮食方式和类型也由区域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生产方式而决定地域性的食品谱系也在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同时秦汉时期通过战争、徙民实边、和亲通婚、经济交往等诸多方式在冲突碰撞中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秦汉时期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饮食器具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能够最直接体现该时期文化交融之“和”的实物南越国是秦汉时期南方最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秦汉时期中原汉文化随着秦平南越、赵佗建南越国以及武帝收复南越逐渐深入交流渗透 在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 号墓出土的提梁漆绘筒(图)是一件盛酒器形似今广西壮族、苗族、瑶族人民外出劳动时随身携带用以盛水或装粥的竹

29、筒最为突出的是其器表漆彩画每节分为两段每段又各自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 画面内容包括人物、禽兽、花木、山岭、云气等 画中的人物和朱雀等造型有楚风艺术特征整体上既有南越本地特色也吸取了其他临近地区的工艺风格 除了临近地区的文化交融之外中原汉文化对于南越地区的饮食器具工艺产生重要影响如南越出土的陶器上不仅保持了当地传统的几何纹饰也出现了汉族陶器主流的装饰手法“在纹饰中不仅有谷纹、褶带纹、八角星纹等代表越族传统文化的几何纹也有饕餮纹、龙凤纹、山字纹、勾连雷纹、盘虫兀纹以及卷云纹等属于汉文化的图案”另外岭南地区汉墓出土的裂瓣纹银盒、铜框牙卮、角形玉杯等饮食器具也是海外文化融合的代表图 贵县(今贵港市)罗泊

30、湾 号墓出土的提 梁漆绘筒图片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提供秦汉时期除了战争这种激烈的方式来推动匈奴与汉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外和亲与互市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不少汉代匈奴墓葬出土了具有汉族风格的生活铁器、农作物籽粒以及农业养殖画像匈奴民族的畜牧技术和文化符号也同样影响到了汉民族的发展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各民族的饮食方式、类型和器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匈奴墓葬中出土了具有明显汉文化特征的仓、灶、俎等明器表明秦汉时期匈奴在饮食器具和烹饪器具类型上的丰富而烹饪技法的改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匈奴人的食品种类、进食方式以及器具使用 同样不少在中原地区汉墓出土的饮食器具上饰有代表着匈奴民族色彩的动物图案正是

31、草原游牧文化向南传播以及与农耕文化交融和谐的见证 秦汉时期饮食器具所蕴含的不仅是中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之“和”也有与不同国家文化间对立统一之“和”俄罗斯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金壶“造型具有斯基泰和波斯的艺术风格植物纹却接近古希腊的特色飞鸟与中国的“长生鸟”相似其神态极似中国汉代朱雀、凤鸟的形象”生产、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让人们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饮食器具但同时秦汉王朝积极且开放包容的民族文化也让包括饮食器具在内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体现着饮食文化交融之“和”以及秦汉人生活的价值理念 结语“食物与人类的生存、生计存在着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关系在此基础上演绎了各种各样的饮食文化”秦汉饮食器具

32、的审美文化与社会功能体现着饮食审美享受和社会文化色彩是秦汉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饮食器具来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的饮食文化及其审美、艺术化特色也是从一定意义上充分了解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明与精神价值追求秦汉饮食器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秦汉 年 第 期美食研究第 卷 总第 期时期生活艺术的典型代表以及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对秦汉饮食器具审美文化的梳理研究对于当代饮食器具的设计制造、餐饮业的融合发展以及饮食文化的传播等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参考文献:邵琦李良瑾.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沈锦浩.饮食社会学的中国图景.美食研究():.赵建军.中国饮食美学史.济南:齐鲁书社

33、:.班固.前四史前汉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李炳武魏乾涛.纵横四海的大汉印记:茂陵博物馆.西安:西汉出版社:.长北.髹饰录版本校勘记.故宫博物院院刊():.桓宽.盐铁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吕不韦.吕氏春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刘安.淮南子.陈广忠注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王符.潜夫论.长沙:岳麓书社:.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王仁湘.珍馐玉馔:古代饮食文化.南京:凤凰出版社:.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邵小龙.再论博山炉的起源及相关问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姚君杨儒茜卢星.汉代钫设

34、计研究.美术大观():.司马迁.前四史史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陈仁锡.潜确居类书.明崇祯刊本.西安图书馆藏.王文娟.论儒家色彩观.美术观察():.陈立.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张荣方黄淼章.南越国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齐东方.苏联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藏鸟纹金壶.文物天地():.彭兆荣.论人类学视野中的饮食文化.美食研究():.():.“”.:(责任编辑:王雪萍)(上接第 页)周密.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黎靖德.朱子语类.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辑:王雪萍)年 第 期美食研究第 卷 总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