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综合试题1.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108718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综合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 1、质粒是细菌的: A、核质DNA      B、胞质中核蛋白体     C、胞浆颗粒     D、中介体?? E、核质外DNA 2. 单纯疱疹病毒Ι型的主要潜伏部位是 A、口唇皮肤     B、骶神经节     C、三叉神经节     D、巨噬细胞     E、以上都不是 3. 杀灭细菌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A、煮沸法     B、流动蒸汽消毒法    C、间隙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 4.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百日咳杆菌    D、淋球菌     E、肺炎球菌 5. 临床辅助诊断斑疹伤寒,常采用下列哪种试验 A、锡克试验     B、肥达氏反应     C、外斐氏反应     D、免疫印迹试验 ?? E、生长抑制试验 6. 易导致慢性感染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轮状病毒     C、HEV      D、HAV       E 、HCV 7. 免疫的现代概念是: A、机体的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D、机体排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8.下列那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9.IgG的下列哪一部位易被木瓜蛋白酶水解: A 、VH        B 、VL        C、铰链区       D、CH1       E、CH2 10. 以下哪一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A、溶解靶细胞     B、调理作用     C、免疫粘附??? D、引起ADCC      E、引起炎症反应 11. 下列哪种细胞不表达HLA-Ⅰ类抗原: A、T淋巴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上皮细胞    D、B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2. 初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是: A、抗体亲和力弱   B、产生抗体潜伏期长  C、抗体产生滴度低  D、抗体在机体维持时间短   E、以上都是 13. 妊娠诊断试验是根据下列试验的原理设计的:    A  间接凝集试验  B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C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D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E  直接凝集试验 14. 除下列哪一点外,均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A  后天获得的  B  有针对性  C  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   D  可以遗传  E  有免疫活性细胞(T、B)参与 15. 下列那种疾病的发生主要由细胞免疫引起:    A  过敏性休克  B  支气管哮喘  C  传染性变态反应  D   输血反应  E  急性肾小球肾炎 16. 双向琼脂扩散属于: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中和反应   D、补体结合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7. 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 A、CH1      B、VL      C、VH???   D、CH2    E、CH3 18. 抗体再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 A、IgM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     B、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      C、IgM和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 D、抗体的特异性改变?? E、抗体的亲和力无改变 19. 异嗜性抗原是: A、类毒素  B、自身抗原  C、抗毒素  D、超抗原  E、Forssman抗原 20. 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21、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1  B、C2a  C、C3b  D、C5a  E、C8 22. 下列哪种细胞能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A、TD细胞  B、TH细胞  C、CTL  D、TS细胞  E 、NK细胞 23、以下哪种细胞因子不是T细胞产生的: A、淋巴因子  B、TNF   C、IFN-γ  D、IL-2  E、C3a 24、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腔上囊 25、B细胞不形成E-花环是因为其表面不具有: A、CD20  B、CD45   C、CD21  D、CD2  E、 CD40 26、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细菌脂多糖及凝聚的IgG4、IgA所激活???  B 、B、D、P因子参与作用 C、C3转化酶是C3bnBb       D、可通过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  E、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27. 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Tc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B、Mφ与TH细胞         C、Tc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D、活化的巨嗜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TH细胞与Tc细胞 28. 指出哪种是人工被动免疫:   A、注射抗毒素得到的免疫      B、传染病病后得到的免疫     C、通过胎盘或初乳得到的免疫 D、接种类毒素得到的免疫      E、以上都不是 29、人B细胞成熟、分化的器官是: A、脾脏          B、骨髓??? C、 胸腺        D、腔上囊        E、以上都不是 30.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 二、名词解释 1.抗原? 2.免疫球蛋白? 3.补体经典途径? 4.CTL(Tc)? 5.白细胞介素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7. 免疫应答? 8.中和反应? 9. 人工自动免疫 10. 血凝素 三、问答题 1.何谓TD-Ag、TI-Ag,试述二者的区别 2.试述Ⅰ、Ⅱ、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有哪些? 4.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 综合测试答案>第一套>第1页        一、选择题 1.E?? 2.C?? 3.D?? 4.A?? 5.C?? 6.E?? 7.E?? 8.D?? 9.C?? 10.D ? 11.B?? 12.E?? 13.D?? 14.D? 15.C?? 16.B? ?17.D?? 18.B?? 19.E?? 20. B?? 21.D?? 22.E ? 23.C?? 24.C?? 25.D?? 26.C?? 27.D?? 28.A    29.E?? 30.B 二、名词解释 1.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2.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 4.CTL(Tc):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MHC-I类分子限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5.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位于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7.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 8.中和反应:毒素、病毒、酶、激素等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导致毒性或传染性等生物活性的丧失. 9.人工自动免疫:指用人工接种抗原性物质的方法,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产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10.血凝素: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的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抑制血凝。 三、问答题 1.何谓TD-Ag、TI-Ag,试述二者的区别 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是指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的抗原,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 2. 二者区别如下:TI-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分子结构呈长链,都是多聚性物质,即在Ag分子上有大量重复的同样的表位,故能与白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在许多点上结合形成交联。另一特点是在体内不易降解,故能与B细胞呈较长期的结合。而TD-Ag刺激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 2.试述Ⅰ、Ⅱ、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 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异性IgE类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致敏,再次进入的相同的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临床症状。其特点是:(1)发生快,消失快,为可逆性反应;(2)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Ⅱ型超敏反应是IgG或IgM与细胞不表面本身的抗原或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于细胞表面,在补体系统、巨噬细胞或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损伤的超敏反应。其特点是出现对机体细胞的溶解破坏作用,所以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所致。如果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将可能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活化补体,产生过敏毒素等炎症介质,在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Mφ的参与下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通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3.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有哪些? 答: 首先是通过体液免疫机制: 1. CDC和ADCC:ADCC杀伤效应强于CDC,在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 2. 抗体的其他效应机制: (1)调理作用 (2)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某些肿瘤抗原与肿瘤的恶性转化、增殖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抗体与这些相应肿瘤抗原结合后,发挥阻遏作用。 其次是细胞免疫的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主要作用。 1. CD8+ CTL细胞:活化的CTL特异性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 ?特点为:特异性,表现为双识别;高效性;两种杀伤机制:分泌型杀伤和非分泌型杀伤。 2. CD4+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如释放IL-2、IFN-γ、TNF、IL-4、IL-5、IL-6等,少数CD4+T细胞凭借TCR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肽-MHC П类分子复合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3. NK细胞:(1)NK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各种肿瘤细胞。(2)ADCC作用。(3)细胞因子(IL-2、IFN-γ等)能够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 4. 巨噬细胞:(1)ADCC作用。(2)分泌TNF直接破坏肿瘤细胞。(3)直接吞噬和溶解肿瘤细胞。 4.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答:荚膜、鞭毛、菌毛、芽胞是细菌的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重要实际意义。荚膜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保护细菌免受各种体液因子的损伤,井使细菌对干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无鞭毛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通过接合,在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色体DNA,和细菌的遗传性变异有关。芽胞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有很强的抵抗力,能保护细菌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杀灭芽胞是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